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问》2015,(3)
清季当内务府的财政遭遇困境时,税关收入——尤其是海关收入就成为其最为重要的财源之一。此时的税关在解银方式、解银来源及解银主体等方面都有重要变化,且户部在其中充当了重要角色。而税关在清季内务府财源体系中的地位凸显,根由在于其财政来源体系的崩溃及近代中国财政体系新格局的确立。税关为内务府解银实质是与国争利,这与内务府成立的初衷相悖,但税关此举则是为了维系皇权,进而维持封建国家的正常运转,又具有其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咸丰以降,清王朝的经济日趋艰难.作为“首善之地”的京城,其经济亦遭受严重考验.在此期间,作为旧金融机构的钱铺对北京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而此时的内务府深陷入不敷出之境地,财政极为困难.为了筹措经费,内务府与北京银号发生了联系,二者之间形成了借贷关系.这一借贷关系存在了相当一段时间,它对内务府及北京银号都有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崇文门征税始于明初,宣德年间列入钞关;清代划为户部关。明清时期崇文门虽征商税,但并非为地方零星税收,其税额在全国税关中位居前列。清代崇文门归户部管辖,税额分别报解户部、内务府及监督留用。从差官来看,崇文门分设正、副监督,分别由户部及内务府派遣;具体经征人员则多由监督自行委任家人及亲信充任。特殊的差官体系,多重税收构成,加之京城复杂的征税现状,使得崇文门征税弊政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4.
教育腐败当今社会最可怕的腐败之一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令银 《社会》2001,(12):15-18
腐败已经成为社会的一大公害 ,社会各界要求反腐败的呼声变得越来越高。教育腐败也是目前中国比较突出的腐败现象之一 ,如高校乱涨学费、高考招生舞弊等。这种腐败从社会文化、心理、道德、心灵上动摇着基本的社会正义或公正价值。因此 ,笔者认为教育腐败已成为当今社会最为可怕的腐败形式之一。一、教育腐败众生相以前有一种误解 ,以为贪污受贿等问题是党政机关和司法部门中容易发生的事 ,学校似乎是名副其实的“清水衙门” ,除了粉笔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可贪。但事实并非如此 ,现在社会上可以看到的腐败等丑恶现象 ,在教育界几乎都能看到。教…  相似文献   

5.
腐败是每个国家或社会都会面临的棘手问题,俄罗斯也不例外。早在苏联时期,腐败问题就大量存在。自俄罗斯独立并实行经济转轨以来,尽管摆脱了经济衰退阴影并逐渐走上恢复和发展之路,但腐败问题却随着经济社会转轨进程的深化而愈演愈烈,以至成为俄罗斯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腐败的不断滋生与蔓延已严重威胁到俄罗斯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成为一直困扰俄罗斯发展的痼疾。本文围绕俄罗斯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展开深入分析,以求对我国当前大力推进的反腐倡廉建设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6.
腐败:从文化角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万军 《唐都学刊》2000,16(2):20-23
文章主要从文化的角度 ,通过东、西方之间的比较 ,分析了腐败的成因。首先给腐败作出定义 ,并指出腐败的严重性 ;接着 ,依次分析了两个人性假设及信仰与腐败的关系 ;最后 ,指出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  相似文献   

7.
公共权力是腐败的根源。此命题应从两方面分析:一是公权与腐败的“姻缘”关系;二是公权本身的变异性。在公权存在的条件下,腐败是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一条规律。减少公权,应成为目前我国防腐反腐的首要选择。  相似文献   

8.
张丽 《学术交流》2001,(3):32-34
现实表明,在新的形势下,腐败病毒迅速在党内外发作起来,甚至造成了党和国家机体的溃烂,已成为我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惩治腐败不能孤立地进行,而需综合治理,标本兼治.包括思想教育,全面提高党员干部的政治素质是防止和克服腐败的有效途径;加强反腐败立法工作,健全防范机制和舆论监督等是消除腐败的重要保证;从严治党、依法治理腐败是根本大计.  相似文献   

9.
要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实行对领导干部有效管理监督是必由之路。在思想上,要通过廉政文化自觉,使领导干部树立牢固的政治信仰和法律意识;在管理上,要建立具有"实用主义"思想的管理制度,实现制度与制度执行者的激励相容;在监督上,要根据权力制衡原则,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实现领导干部"不敢腐败"、"不愿腐败"及"不能腐败"。  相似文献   

10.
闫海燕 《社科纵横》2011,26(1):73-75
腐败有成本和收益,反腐败同样存在成本和收益,腐败与反腐败的博弈,导致了有腐败可能性的人是否选择腐败,以及反腐败的人是否选择反腐败。如果腐败的收益大于腐败成本,则他们会采取腐败的行为,否则,他们不会选择腐败;同时,反腐败的力度决定腐败的成本和收益的对比。如果反腐败收益大于反腐败成本,则政府会加大反腐败的力度,采取积极措施反腐败。本文首先分析了腐败和反腐败的成本效益,接着针对我国反腐败现状,从教育、制度、监督和查办案件几方面分析促进低成本反腐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清朝历史上的惟一一所八旗海军学校———昆明湖水操学堂给与了全面、深入、翔实的研究与评述,展拓和深化了既往水操学堂研究的内容;并将其放在晚清历史大背景下予以考察,通过丰富、新鲜的史料,对学堂创立的目的、过程、意义,学堂与颐和园重建的关系,学堂人物的后期命运,以及学堂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等进行了叙述和评介。  相似文献   

12.
麦思杰 《社会》2018,38(1):81-103
帝国时期,火政是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且往往与区域社会的变迁有着密切关系。明清时期,在西江流域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广西梧州城经历了从军事重镇到商业枢纽的转变,而这一过程被全息地投射到梧州城火政的演变上。本文以梧州城的火政为中心,通过探讨其演变的过程,重新理解明清时期西江流域社会的地方动乱、人口流动及商业贸易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3.
李喜霞 《唐都学刊》2013,29(1):101-105
清代中晚期,政府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大量进行移民和大规模的开垦土地,这种掠夺性经营西北的方式,使得很多不适宜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被开发出来,西北的环境在清中晚期持续恶化,成为当时全国自然生态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呈现级差地域特点的自然环境直接制约着该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植被破坏、土地贫瘠化的加剧,影响到该地区的农业生产,破坏了的自然环境给清时期西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残破的环境背景。  相似文献   

14.
终清之世,吉林、黑龙江旗籍官兵是清廷侍卫挑补的重要来源。清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部分吉黑旗籍官兵已通过一些渠道送京备选侍卫。然而,清廷正式辟设吉黑地区三音哈哈送京备选侍卫制度是在道光十五年。晚清吉黑旗籍官兵整体上对三音哈哈送京以及在京充任侍卫兴趣不强,主要原因有四:赴京当差路上川资数额巨大,在京当差饮食起居成本更是高于在原籍生活,这是经济因素;吉黑旗籍官兵因上无法赡养父母、下无法与妻子团聚的家庭困难,经年饱受亲人离散之苦,这是家庭因素;个人仕途升转与家庭利益得失的综合考虑是吉黑旗籍侍卫等热衷回籍当差的又一主要原因;晚清吉黑旗人群体谋生渠道多元化也是侍卫等选择返回原籍的一个重要原因。晚清之际,清廷先前在吉黑地区建构起来的“首重军事”统治体系日趋解体则是出现上述现象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何宗美 《阅江学刊》2013,(6):98-105,132
以台阁体为明代文学之正统即“台阁正统”说,是《总目》明代文学批评的一个基本思想。台阁正统说,对明初以来直到明中期的文学坚持的是从宋濂到“三杨”再到李东阳的文学中心论,依此脉络在《四库全书》明人别集及提要所构建的明代文学体系中,台阁体中心以外的作家就不可避免地被四库馆臣作了淡化和边缘化的处理。《四库全书总目》虽然称茶陵为“派”,但并不把茶陵派看作一个独具创作风格的文学流派,而是把它归入台阁体在后三杨时代的一种代表。茶陵派归属台阁体之说,其可取之处是注意到了该派多数作家所共具的艺术风格及其渊源,但其缺憾和问题实非少有。《四库全书总目》所持的“立异起衰”说,与钱谦益的看法不尽相同,但都将茶陵派与复古派对立起来则是无异的。  相似文献   

16.
卫亚浩 《唐都学刊》2011,27(5):102-105
教坊是赵宋王朝最重要的俗乐机构,北宋教坊覆灭于靖康二年(1127)。随着北宋政权的灭亡,教坊的主体——教坊乐人以各种方式大量损失,其方式大约有三种:一是在宋金战争中获罪,或被处死,或叛归金人;二是宋金战争前后,背井离乡,流落四方;三是被攻陷汴京的金军劫往金国。教坊乐人的流散一方面使宋代音乐文化的发展遭到了重大挫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教坊音乐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探讨20世纪初英国伦敦《泰晤士报》对于清末北京"新政"的报道,展示北京在"新政"时期社会层面的变革,以及清廷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工商等诸多方面实施改革后的外在体现,这对于今人理解北京"新政"改革史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从南宋到元代,福州二徐真人信仰的信众为了获取朝廷赐额和进入祀典,先是赋予神灵以姓名,后又将其指定为历史上的南唐二徐兄弟。二徐被塑造为唐朝忠臣,并以“唐遗民”翁承赞作为陪衬。永乐十四年(1416)明成祖的病情恶化,官员周讷、方宾向成祖推荐灵济宫道医曾陈孙,二徐信仰由此与皇室建立了紧密联系。明廷营建北京时在靠近皇城的位置兴建了灵济宫。北京灵济宫被赋予了保佑北京军民、庇护顺利迁都的功用,并成为明代皇家道场。同时,皇室将亲信道士安置在灵济宫,也从灵济宫道士中选拔道官。这些因素使得灵济宫获得国家长期支持,保持香火旺盛二百余年。  相似文献   

19.
《优待条件》形成于辛亥革命时期,对逊清皇室具有重要意义,是其政治特权、经济生活的重要保障.民国初年,《优待条件》遭遇危机.为了给《优待条件》提供安全保障,逊清皇室借助民国制宪之机,积极运作《优待条件》的入宪,但由于民国政局混乱,最终功败垂成.逊清皇室的努力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对《优待条件》做了宣传,彰显了其法律地位.不过,《优待条件》入宪是一次执行的错位,面对乱局,即使入宪成功,亦不能为其提供所需的保障.  相似文献   

20.
北京的“堂子”既是“娱乐”的场所 ,也是晚清一百年间培养伶人的重要地方。本文通过相关资料的引述 ,辨析当时北京京剧舞台多数名伶的出身与“堂子”的关系 ,说明常被忽略的“堂子”在近代戏曲史的重要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