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劳动异化与交往异化。其中交往异化指的是交往主体关系客体化,即一个主体不把与之交往的另一个主体视作主体,而是视作手段、工具、客体、物。现代人依然处于马克思所定义的交往关系异化状态中。现代人的交往异化状态主要表现为交往关系的功能化、表面化、货币化、疏离化等现象。如何摆脱现代人的交往异化状态,使人在交往生活中享受健康交往方式带来的人生乐趣,使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和谐,这是本文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席勒认为现实的人的异化是人性的分裂和堕落造成的,通过审美和艺术教育可以恢复其自由、完整的本性。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有意识的存在者,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和异化构成劳动的两面,劳动创造了美,也使劳动者异化,异化的现实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异化的消除必须依靠劳动实践,因为异化的产生和扬弃走着同一条路,共产主义作为美的肯定正是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是人的本性的全部复归和自由的完全实现。与席勒的抽象的理论思考不同,马克思从人的有意识的实践出发,彻底告别了机械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认为实践是消除人的异化,通达人类完全自由的共产主义的唯一出路;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主体(人)以及活动本身,都是感性的。这使马克思美学蕴涵着现代性的气息,从而与席勒形成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自由的人如何实现?——席勒与马克思的回答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席勒认为现实的人的异化是人性的分裂和堕落造成的,通过审美和艺术教育可以恢复其自由、完整的本性。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人是有意识的存在者,并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改造自然的劳动,对象化和异化构成劳动的两面,劳动创造了美,也使劳动者异化,异化的现实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处境。异化的消除必须依靠劳动实践,因为异化的产生和扬弃走着同一条路,共产主义作为美的肯定正是对异化劳动的扬弃,是人的本性的全部复归和自由的完全实现。与席勒的抽象的理论思考不同,马克思从人的有意识的实践出发,彻底告别了机械唯物主义和一切唯心主义,认为实践是消除人的异化,通达人类完全自由的共产主义的唯一出路;实践的对象(自然界)、主体(人)以及活动本身,都是感性的。这使马克思美学蕴涵着现代性的气息,从而与席勒形成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我国台湾平埔族在历史上曾使用十余种语言。今天,除巴则海语、噶玛兰语和邵语外,其他的平埔族语言于19世纪中后期基本消亡,平埔族多转用汉语闽南话或客家话。平埔族语言使用的变迁史表明,语言转用就是文化接触过程中两种文化力量的竞争在语言使用格局上的反映。本文梳理了平埔族语言转用的三个阶段,并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探讨平埔族转用汉语的主要原因,指出平埔族语言的生存空间与文化依存基础的瓦解是平埔族语言消亡的根本因素。  相似文献   

5.
本文分析了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转用的产生条件、类型和影响语言转用的三个相关因素,并分别从民族文化的融合、经济的发展和民族文化保护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少数民族语言转用的现实影响。  相似文献   

6.
处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达斡尔族,语言转用情况表现为城市化程度越高,语言转用者的年龄分布越宽泛,对语言转用的态度越宽容.城市化进程造成的人口流动、环境的开放以及民族自身的选择是造成影响语言转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文化渗透与语言异化需求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语言翻译中的异化和归化问题,指出归化是翻译的必要手段,但过多的归化是对文化的阻隔。文化融合的趋势使异化翻译的需求空前扩大,人们对“新”、“异”东西的渴求不断加强,语言发展是一个动态过程,对外翻译中异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8.
在人类历史漫长的发展和进步过程中,始终存在着自由与理性的尖锐对立和斗争,二者的冲突把人类带入一次又一次的异化绝境,并使人类力图冲破这绝境开始一轮又一轮新的探索和追求.自由和理性的每一次异化绝境和重新开启带来的矛盾冲突与分裂斗争的烈度、强度,都比上一次更高、更大、更深刻,直到最后把人类历史和整个人类世界彻底带入异化的死境.自由和理性彻底走向自己的反面,彻底否定自己,也才彻底地实现了自己,达到全真、完善、完美的程度,使人类和神性得到完全的展现.世界历史和人类社会在现代生活的剧烈冲突中经历自己的更新,从而开启生命的崭新航程.  相似文献   

9.
文学翻译中审美的“陌生化”取向要求译者避免将文本归化为译入语读者所熟知或显而易见的形式,而是采用异化的手段将源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保留下来。赛珍珠的《水浒传》英译本采用了能够保留异国情调的异化或“陌生化”翻译手段,从而使译入语读者不断有新的发现;或者说译本通过延长审美时间和增加感觉难度而增强了读者的审美快感,并最终使其在观察世界的原初感受中化习见为新奇。  相似文献   

10.
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冲突给翻译增加了一定的难度,本文陈述了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的概念及其理论基础。二者是解决源语文化与异语文化的冲突这一矛盾的主要手段,并突出了异化翻译在文化传播,解决文化冲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专业异化     
专业异化指人们在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的把专业绝对化、把人完全专业化的现象。从专业名称出发,用专业属性规定人的特性,人异变为专业的符号,人的全部等同于专业功能。专业异化是消极的,专业教育代替了整个人才培养;片面强调专业功能,人异化为工具;"专业"名称遮蔽了专业实质和专业人性。对于专业异化的消解主要依靠观念鼎新,配合一定的措施,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有望得到缓解。目前,对于专业异化问题的探讨更大的价值在于理论建设方面。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分析了目前异化翻译研究在英语电影名汉译中的几点误区,如,混淆异化与直译,把望文生义错误理解成了异化翻译,忽视异化的动态性.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对异化翻译的定义、理解和应用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试图纠正在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只有充分理解异化翻译,并恰当运用才能使翻译顺利进行,使电影名的翻译达到“优化”.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它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实质上它更是语言间文化信息的传递,文化因素在翻译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人们往往将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手段分为归化和异化两种。对英汉语言互译进行研究,可知在跨文化翻译中,两种方法都是可行的。另外,归化和异化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它们之间存在一种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从语言方面探讨了翻译过程中影响归化、异化的因素,指出语言因素对归化、异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两种语言之间差异的大小;二是译入语的发达和成熟程度.  相似文献   

15.
从异化、归化等翻译方法探讨英语移就修辞格的翻译策略,能使这一生动形象的修辞手段完美地传达出来。  相似文献   

16.
异化与审美之间存在一种二律悖反的关系,二者在本质上是相反相斥的,但在客观现实中又是可以统一的。审美,作为一种体验,是人在心理上超越了异化的存在状态;作为一种实践,是人类在精神领域反抗异化的主要方式。若没有审美对身处奴役中的人所实施的拯救,异化世界中的人若失去了自由体验的滋养,异化的现实中若没有审美的发生,人类将在存在的虚无和恐惧中、在对自我拯救的绝望中趋于疯狂和荒蛮。诗人作为审美创造的主要参与者,在反抗异化的历史征程中,必须坚守自己作为自由与诗意的捍卫者与守望者的身份。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异化翻译和归化翻译一直是翻译界争议的焦点,有的坚持异化翻译观,有的主张归化翻译,还有的认为异化翻译是大势所趋,归化翻译是必要手段,从功能学理论和文化差异的角度来诠释异化和归化翻译,作为翻译策略并不排斥彼此的存在,如何灵活地妙用异化和归化翻译法并在彼此间寻求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和最切近的关联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翻译时采取何种手段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在处理外语文本时有的译者刻意采取归化的方法 ,有的则采取异化手段 ,旨在保留语言和文化异质。异化将成为发展趋势。但与此同时 ,归化也是不可缺少的手段。译者要把握好度 ,努力在异化和归化之间寻求最佳平衡点  相似文献   

19.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以"异化消费"的视角阐明生态危机的根源问题,指明"异化消费"与人们的真实需求相背离,是当今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满足人们"虚假需求"的主要手段,而且这种消费方式与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成为资本家剥削工人阶级的新途径。文章围绕"生态危机"、"异化消费"和怎样克服"异化消费"解决"生态危机"等问题进行阐述,倡导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树立理性消费观念,开展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20.
在精准扶贫和技术治理背景下,农村低保政策的实践日益技术化、规范化、程序化、民主化,但仍然发生异化,具体表现为“合法证明”下的欺瞒保、程序正义上的人情保、维稳目标下的治理保三种主要类型。技术治理以程序正义为基础,并无法保证实质正义,且可能异化为程序主义。熟人社会作为技术治理的社会基础,致使低保政策实践刻上关系主义的人情政治烙印,难以消除非正式治理的弊端。高压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则消解了技术治理的单向性、精准性,使基层组织产生目标替代,同时诱发被治理者的机会主义行为的生产,低保因此成为乡村整体性治理的资源和手段。消除技术治理下国家政策实践的异化,要将实质正义纳入考量目标,深入践行群众路线再造乡村社会并增强治理能力,避免由于基层治理能力不足而通过国家政策资源作为统筹补充,进而导致国家政策执行的异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