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代有一代的文学创作,清代的笔记小说是清代文学大厦的重要支柱,决不可忽视。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中详述了《聊斋》和《阅微草堂笔记》两种,旁及二十多种,其中就有乐钧的《耳食录》。鲁迅先生又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把清代的笔记小说列为“拟古派”,而且说“所谓拟古者,是指拟六朝之志怪,或拟唐朝之传奇者而言”。这当然是大略而言。其实,清代笔记小说在明代文人创作小说的影响下,有着自己的面目。笼统地说,它们都追求艺术形象的立体效果,使读者获得多侧面、多角度的审  相似文献   

2.
《长明灯》在鲁迅的诸多小说中以艺术手法新颖、富于现代主义色彩著称,同时也标志着鲁迅的思想和创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这篇小说发表的当时,李大钊同志就对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宣传工作者说:“鲁迅先生发表《长明灯》,这是他继续《狂人日记》的精神,已经挺身出来了,你们可以去看看他,请他多多指导青年工作”。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反馈信息,值得引起人们高度重视。党在北方的最高领导人李大钊如此重视《长明灯》,并且把它与《狂人日记》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分析,指出这篇作品对于青年有着重大的教育意义,这对我们分析这篇小说、理清“五四”以后鲁迅思想发展的脉络,显然是一个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史上的第一篇作品,也是中国新文学史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一块丰碑。几十年来,人们对它进行过广泛的研究;近几年来,一些研究者、评论家又提出了不少新的意见和看法。杨江柱同志在《意识流小说在中国的两次崛起——从<狂人日记>到<春之声>》(载《武汉师范学院学报》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一文中提出的“鲁迅先生是我国创作意识流小说的第一个先驱者”,“《狂人日记》是中  相似文献   

4.
远在欧洲“中世纪”初期,在中国,唐代传奇短篇小说的出现,是小说史上一次大的飞跃。它标志着中国小说很早就进入了成熟阶段。唐以前的一些残丛小语式的杂记,叙事没有布置,文笔极简浅,实在算不上小说。到了唐代,传奇小说建立了相当完整的短篇小说体制,由杂记式的残丛小语变为洋洋大篇,讲究情节结构的艺术性,具有情节复杂的故事的描绘。内容也由志怪述异飞跃发展到人情社会的广阔生活的反映。鲁迅先生说:“小  相似文献   

5.
试论郭沫若的《牧羊哀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文学史上,鲁迅和郭沫若几乎是同时升起的两颗文学巨星。他们都是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者。但是,人们在评价这两位巨星时,往往只论及鲁迅对现代小说创作的奠基作用和郭老对新诗发展的开拓功绩。这样说当然不能说不对,但却不够全面。其实,鲁迅对新诗发展,郭老对小说创作,也都有着重要的贡献。鲁迅自己就说过,他在新诗发轫时期,“也做了几首新诗”,“因为那时诗坛寂寞,所以打打边鼓,凑些热闹;待到称为诗人的一出现,就洗手不做了。”(《集外集·序言》)与这种情况相类似,郭老在现代小说创作方面也起了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是鲁迅自己最喜欢的一篇作品。鲁迅的学生孙伏园曾回忆道:“我尝问鲁迅先生,在他所作的短篇小说里,他最喜欢那一篇。”“他答复我说是《孔乙己》。”(《鲁迅先生二三事·〈孔乙己〉》)当有日文杂志的编者向鲁迅索稿时,鲁迅自己曾将这篇小说译成日文;一九三二年,他还将《孔乙己》编入他的《自选集》里。这些,也都能说明鲁迅对《孔乙己》这篇作品的态度。的确,这是一篇具有惊人的艺术概括力的作品。鲁迅以简洁凝炼的线条,从容不迫的文字,勾勒出现实生活的生动画面,刻划  相似文献   

7.
在对以往发表的《歧路灯》与《金瓶梅》比较研究的文章进行评论的基础上提出,在成书方式上,《金瓶梅》是“有所依傍的非独立的文人创作”,《歧路灯》是“无所依傍的独立的文人创作”。这是《歧路灯》对《金瓶梅》在成书方式上的超越和发展。在“对小说写‘性’的认识之比较”部分提出,在中国古代小说史上,《金瓶梅》写性,是对小说主题、题材的重大开拓;在中国性文化史上,也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研究价值。《金瓶梅》大写特写性,是作者对理学思想的蔑视和否定。李绿园与《金瓶梅》的对立,是理学和反理学的对立。  相似文献   

8.
晚唐作家裴鉶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长期以来一直被治小说史者所重视,因为它成了唐代小说的文体共名。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裴鉶是一个具有道教情怀的文人,而他所创作的小说集《传奇》,是一部顺应崇道潮流、宣传道教文化、神仙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9.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特别是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芥川龙之介则是日本近代堪称“鬼才”的优秀作家,两人的小说创作存在着诸多的共通点。鲁迅的《一件小事》和芥川龙之介的《桔子》这两则短篇小说几乎同时发表于两个不同的文化国度,但其在艺术上存在着较多的相似之处,这主要表现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展开和叙事人称的运用两方面。当然,出于不同作家之手的两篇小说也打上了作家相异个性的烙印,文中所描写的主人公感动性质和小说艺术表现手法的不同即是明证。  相似文献   

10.
晚唐作家裴铏的文言小说集<传奇>是一部在中国小说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著作,长期以来一直被治小说史者所重视,因为它成了唐代小说的文体共名.其实,这部小说的作者裴铏是一个具有道教情怀的文人,而他所创作的小说集<传奇>,是一部顺应崇道潮流、宣传道教文化、神仙思想的作品.  相似文献   

11.
《出关》写于1935年12月,是鲁迅先生晚年的一篇历史小说。这篇小说发表以后,曾引起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以致鲁迅先生不得不又写了一篇《出关》的“关”》来加以说明。幸亏鲁迅先生有这一篇说明,不然《出关》的意旨是不会象现在这样昭然的。当时,正是国难当头,东北四省早已沦亡,华北岌岌可危,鲸吞之祸已临眼前的时刻,在这样的情况下,鲁迅先生写这样古老的题材,意图是什么呢?这是很耐人寻味的,无怪乎揣测纷纭了。对于这些揣测,鲁迅先生都漠然置之,唯独对于“自况说”,却颇有些忿然,因为这是与《出关》的意旨大相径  相似文献   

12.
一、鲁迅小说中“我”的写法 鲁迅的《呐喊》、《彷徨》是两部以现实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集,共收小说二十五篇。其中用第一人称写的就有十二篇:《狂人日记》《孔乙己》、《一件小事》、《头发的故事》、《故乡》、《兔和猫》、《鸭的喜剧》、《社戏》、《祝福》、《在酒楼上》、《孤独者》、《伤逝》。由此可见,鲁迅是很喜欢用第一人称进行小说创作的。一个作家采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结构小说,展示情节,突显主题,这是由他的创作观和艺术个性决定的。鲁迅写小说有着非常明确的创作目的,就是“想利用他的力量,  相似文献   

13.
《红线》、《聂隐娘》新探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是卞孝萱先生唐代小说与政治系列研究的组成部分。作者通过对《红线》、《聂隐娘》的题材和背景的考察,就两篇传奇的创作意图,主人公的形象持征,相关人物的仕历、事迹、行为和表现以及传奇的作者,作了详细的辨析和考证。这对于全面把握唐传奇的创作倾向,深刻揭示唐传奇的社会价值,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长明灯》探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迅先生的《长明灯》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二十八日,最初分四次连载于一九二五年三月五日至八日的《北京民国日报副镌》上。小说刚刚问世,李大钊同志就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鲁迅先生发表《长明灯》,这是他继续《狂人日记》的精神,已经挺身出来了”,①这个评价,可以给予我们很大启示。如果我们细细品尝一下这篇作品,就可以发现,它不仅在创作上有着不同于鲁迅其他小说的独特的艺术成就,而且对于我们了解中国的社会历史和鲁迅与外国文学的联系,也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样是鲁迅留给我们的艺术宝库中的珍品。  相似文献   

15.
范伯群、曾华鹏撰写的《鲁迅小说新论》一书,最近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逐篇研究了鲁迅的二十五篇小说,细致分析了各篇的思想内容、人物性格和写作特色,系统考察了鲁迅小说“从生活到艺术”的创作过程,深入研究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构思、情节提炼与创作风格。该书的显著特点是,不受前人研究成果的束缚,也不受某些图解的影响,而从“设法弄清鲁迅要写某篇作品的动机和意图”入手研  相似文献   

16.
鲁迅小说与唐传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小说既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也是中国现代小说成熟的标志 ,而唐传奇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阶段。鲁迅不仅站在理论家的角度研究了唐传奇的成就和特色 ,而且作为一个小说创作者 ,在他的创作中多方继承了唐代传奇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17.
鲁迅先生作于1921年的小说《故乡》,是一篇具有多重意蕴颇具广度和深度的小说:《故乡》中写了三种意义上的“故乡”,否定了旧中国三种病态人生,它还继承了传统还乡母题,开创了新的还乡模式,塑造了全新的还乡者形象。《故乡》以其特有的情感性、象征性、总结性,在鲁迅小说创作中、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真正意义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通过狂人的独白,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家族制度和旧礼教“吃人”的本质。在海峡那边的文坛重镇杨云萍深得鲁迅先生《狂人日记》的精、气、神韵,于1928年创作短篇小说《秋菊的半生》,描绘出一幅地狱中血淋淋的将人“炸着吃”的图画,同样也让人读出我们民族的巨大忧患。  相似文献   

19.
三十多年前,鲁迅在《二心集·关于小说题材的通信》一文中留下了这位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同两位年轻的作家沙汀和艾芜的一次通信的珍贵记录。当时,这两位青年作家曾就小说创作的题材问题求教于鲁迅。鲁迅在回信中首先指出作者本身如果是战斗的无产者,那么无论写什么题材都会是有意义的。接下去鲁迅写到:“选材要严,开掘要深,不可将一点琐屑的没有意思的事故,便填成一篇,以创作丰富自乐。”几十年来,沙汀遵循鲁迅的这个指示从事文艺创作,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一位著名的作家。  相似文献   

20.
《祝福》是鲁迅小说集《彷徨》中的首篇小说,在鲁迅的小说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旧中国劳动妇女悲剧命运的真实写照,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显示了鲁迅炉火纯青的高超才能,标志着鲁迅创作的新发展。鲁迅在谈到《彷徨》的创作时,曾经说过,《彷徨》中的作品,是在“五四”退潮时期写的,那时,新文化运动的统一战线发生了分化,“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