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一门宽口径、垮学科的专业,覆盖政治学、经济学、社会擎等诸多学科领域.政治学是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政治学教学必须结合公共管理专业特点,以公共权力为切入点,合理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并综合运用案例教学、问题式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2.
教师的课程决策对于新课程实施成效起决定因素,因此审视新课程下教师课程决策所存在的主要问题,找出变革的路径可以为当前的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找到方向。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进行课程决策时存在的问题主要为课程决策的经验取向、唯知识传递为主的取向、传统教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教师决策的依赖方面。实现教师课程决策的变革可以从加强课程政策的保障、变革教师的课程观、提高教师课程决策能力、更新学校文化、构建课程决策的支持系统等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3.
教师参与课程决策是当下我国幼儿园课程开发的一种现实需要。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教师课程决策贯穿于幼儿园课程运行的全过程;教师课程决策主要从集体决策和个体决策两个层面展开;教师课程决策的方式通常以直觉决策为主;教师课程决策主要受其自身知识和信念的影响。基于上述特征,为确保幼儿教师课程决策的成效,应进一步通过赋权来增强教师的课程主体作用,利用多种途径来增强教师的课程决策能力,并积极为教师提供多种资源与环境的支持。  相似文献   

4.
教师课程决策扎根于教师自身的课程实践,通过教师对课程问题判断与选择的过程实现了教师在专业领域内的自治,因而成为教师专业自主的一个有效途径。课程决策不但为教师专业自主提供了实践空间,而且使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力得到彰显;同时,教师的专业自主意识和专业自主能力也在课程决策中逐步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课程基础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将课程基础界定为“课程理论的基础”,是指对课程的建设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基本力量和影响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本领域。20多年来国内对课程基础的研究主要形成了“制约因素”说、课程编订的原理说、课程三基础说、课程四基础说等几种认识。但这些研究尚存在着不平衡性、浅表性、缺乏理论深度、偏重单一研究、忽视整合研究等问题。对于未来,我们应更加注重课程基础的理论研究,以构建课程基础学科为目标,深化传统基础学科研究,拓展研究面,重视课程知识论基础、文化学基础、伦理学基础、人类学基础以及生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基础学科的研究,并且要加强各门基础学科的整合研究。  相似文献   

6.
幼儿园教师课程决策具有理性与情境性相结合的特点,受教师因素、幼儿园因素及社区和社会因素等若干情境因素的影响。由于这些情境因素的繁杂性和动态性,教师课程决策情境产生了不确定性特征,教师要适应决策情境的不确定性并做出有效的课程决策。  相似文献   

7.
课程参与是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本途径.大学教师专业发展中的课程参与研究,具体体现为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开发能力与课程决策能力.研究大学教师课程参与理论发展嬗变的历史过程、大学教师课程参与中存在问题的理性分析以及对大学教师参与课程发展对策的思考,对高等教育课程改革逐步走向深入,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是一种把教学活动看做是师生之间的多元交往沟通和动态的交互影响过程的模式。多元互动教学模式应用于《政治学原理》课程中,既是政治学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新能力的需要。教师在《政治学原理》教学中应将多元互动教学模式落实到《政治学原理》教学的每一环节,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采取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9.
教师课程决定对于提升教学的有效性、维持课程运作的有序进行、改善教师的工作意愿具有现实意义,并具有横向和纵向的课程决策范围和水平.教师课程决定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意识、课程知识和课程研究能力等专业知识与能力做支撑,同时需要在现有校内课程决策机制发生改变、课程资源不断拓宽的条件下获得成长.  相似文献   

10.
民族政治学概论课程,作为民族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旨在向专业学习者传授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帮助其系统梳理和建构起有关民族政治学的基本框架体系,为学生今后在这一领域中进行更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奠定知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阿普尔认为课程改革实质上是围绕官方知识的政治,是各权力团体争取自身知识合法化的角斗场。作为一名有着强烈民主取向的批判理论家,阿普尔猛烈地批判了当前美国右翼势力对教育和课程民主的颠覆,并呼吁每位普通人都要敢于对任何反民主的事物说“不”,同时他还提出对一切改革都要做一种“道德性”和“历史性”的反思,以做出正确合理的判断与决定。阿普尔的课程改革思想过于强调课程改革的意识形态性,具有泛政治化倾向。但他追求社会公正、投身教育实践、坚持教育民主的学术品质对我们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从课程支持的角度对目前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设中的决策支持、资源支持、技术支持和管理支持的效能进行分析,反思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建构的生疏性、杂糅性和直觉思维,找寻推进大学本科小学教育专业课程活动质量提高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中课程管理的转变,教师被赋予了新的权利,他们从课程实施的听令者逐渐向课程领导者转变,成为课程设计、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的引领者,进而推动课程的改革。具体来说,教师课程领导是通过平等合作探究分享的方式形成学习共同体,对学校的课程进行决策,以期革新学校课程、促进教师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需要强调的是,教师课程领导是一种团体领导,并不是一个人进行决策,它体现了集体的智慧。  相似文献   

14.
高校课程思政评价应遵循政治性、融合性、实效性等原则,着力从评价内容、评价机制、评价体系、评价场域等方面形成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课程思政特点的评价模式,并在实践中坚持质性评价与量化评价、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诊断性评价与发展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构建起科学合理的课程思政评价结构,进而激发课程思政内生性改革,推动课程思政规范化建设,全面提升课程思政质效。  相似文献   

15.
校本课程发展的哲学取向及复生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世界课程发展史中,一段颇长的时间里是以中央课程发展模式为主.但自20世纪70年代起,一些西方先进国家开始转向采用校本课程发展模式--一种与中央课程发展相对的课程发展模式.校本课程发展主张所有参与学生学习的有关人士之间,形成一个互动的网络,一起决定学生的课程.这种课程发展模式强调非中央化、权力下放、自主、民主、积极参与、互动、集体决策、人的需要、因材施教、多元化等理念.由于这些理念正切合现代西方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导致了校本课程发展的复生.  相似文献   

16.
课程是一个使用广泛而又具有多重涵义的对象,而哲学、心理学、社会学则是人们研究课程的基本理论视角。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课程的研究主要在哲学与心理学基础上进行,社会学视野中的研究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对课程改革的争议此起彼伏,这与人们对学校课程的不同认识有关。论文从社会学视角对课程的来源、课程的决定、课程的落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有助于大家重新省思自己对学校课程的看法,并建构出对学校课程更深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校本课程开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本课程是国家课程的重要补充,它具有目标的针对性、决策的民主性、内容的开放性、情境的互动性等特点。开发校本课程要促进教师角色转变,树立其课程开发意识;发挥教师潜能,提高其课程开发能力;培养教师反思能力,优化其课程开发过程。教师要具备确定校本课程目标、编写校本教材、评价校本课程等能力。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实施,除了对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外,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中也对教师的能力素质提出了要求,同时还要求教师改进过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以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新课程的理论创新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  相似文献   

19.
预科是高校的一个特殊层次,要办好民族预科教育,为本科输送优质的生源,必须提高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治理论课教学,优化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坚持传统与现代的结合,创新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