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国内学术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作家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理论进行了很多研究,但是,对联共(布)党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布哈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的研究却很少涉及,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是由斯大林提出,布哈林进一步阐述并提出:资本主义总危机在继续;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必然产物;资本主义的总崩溃是资本主义的总危机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出路。  相似文献   

2.
未经公开宣告的埋葬在过去的70年里,“社会主义”(苏联模式)的信念是:资本主义处于总危机状态,而且这一危机是最终的。即使在今天,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所写的著作——《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国家与革命》——仍是值得一读的,但主要的是他对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处于垂死状态的一些评论,这些评论与当今共产主义世界的困境有关。事实上,资本主义和世界革命最  相似文献   

3.
(一)引论凯因斯主义是在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为龚断资本服务最卖力气的一种典型的庸俗经济学,这种披着“科学”伪装的辩护论体系,不仅反映出它的社会根源——资本主义总危机时代的一些外表上的特点和龚断资本的要求,而且也从理论渊源上反映出,它是一稀罗拼凑从19世纪以来许多庸俗经济学标本的杂荟。凯因斯的一生除了担任许多重要的反动职务直接为帝国主义和龚断资本服务而外,他的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4.
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的情况下,资产阶级一些经济学家企图重新证明资本主义利润范畴的有效性,并企图利用它来强化垄断资本的统治。在19世纪到20世纪之交,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中形成了理论方法上两个主要派别——新古典派和制度学派。资产阶级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前夜的利润学说,实际上是由新古典这一学派所代表的。新古典作家的利润理论,乃是当代资产阶级的一切利润理论的出发点,它获得了各种不同的现代化说法。同时,在同新古典利润理论的斗争中又形成了凯恩斯的和制度学派的利润概念。基于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古典作家斯密和李嘉图建立了自己的利润理论,接近于理解利润是剩余价值的普遍形式。古典学派在利润学说方面的成就在于,他们把对利润范畴的研究同资本积累、社会财富增长的要素,即同经济动态问题密切地联系起来。古典作家们论证了利润在资本主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但是,只  相似文献   

5.
过去的十年就其本质而言是资本主义总危机日益加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日益发展的新阶段。对大多数资本主义国家来说,这十年期间经济发展滞缓,工厂开工严重不足,投资活动减少。与此同时,资本主义国家工人阶级的斗争蓬勃发展。七十年代的主要特点表现为:参加罢工的群众日益广泛、行动的方式和方法结合巧妙、灵活多样,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以及为实现这些要求而进行斗争时表现得十分顽强和政治上愈益敏感。  相似文献   

6.
在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现阶段,在生产力发展和生产资料社会化程度达到空前规模的情况下,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的无产化已成为极其重要的社会进程之一。它不仅表现在工人阶级队伍本身在不断扩大,而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唯物辩证法为武器,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特性”和“自己的对立物”之间的矛盾,垄断时代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假象,帝国主义经济发展的历史周期等问题,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帝国主义的越来越快的经济发展速度,必然要导致帝国主义总危机时期的到来,加速自己的灭亡,这正是帝国主义垂死性的表现。  相似文献   

8.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资本主义各国影响不同,战后各国物质基础不同,以及国家广泛干予经济生活和资本主义总危机加深,因而使再生产进程在各国出现了差别,经济周期的外貌和危机的情景发生了变化.一、社会资本周期运动的规律在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中,从一次危机的开始到另一次危机的开始,有规律地经历着危机、萧条、复苏、高涨这几个阶段.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是社会资本周期性运动的一个组  相似文献   

9.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加深,在各帝国主义国家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1960年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声明曾指出:“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处在一个深刻的衰落和瓦解的过程中。帝国主义的矛盾加速了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转变”(注一)。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国家——美国,这个  相似文献   

10.
一苏联经济学者瓦尔加在近年来的著作"帝国主义经济与政治基本问题"中,系统论述了第二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发展过程.由于内容深入,资料丰富,所以,在去年苏联科学院主席团作出的关于改进经济研究所科学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过去的十年在资本主义史上是动荡的十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资本主义还没有经历过如此多样的危机:民族危机和世界危机,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对内的和对外的政治危机。所有这些危机过程和动荡的持续程度和深刻程度证明:在资本主义世界中,资本统治的基础和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日益深刻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的两个很重要趋向(内部不稳定和失去世界经济发展中原有的地位)充分说明资本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12.
欧洲“十七世纪总危机”在地域上的区别王宇博,何元兴17世纪在欧洲历史上有“危机世纪”之称(TheCenturyofCrisis)。在这期间,由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和资产阶级思想理论的发展和影响,欧洲大部分地区危机四伏,动荡不安。在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13.
从社会-经济的观点来看,在资本主义总危机开始以后,世界经济就不再是完整的了。目前,世界经济明显地分为社会主义体系和资本主义体系。但从技术经济的观点来看,世界经济依然是统一的,因为它是几世纪以来生产力不断进化、各个国家和世界范围内日益深刻的分工、把越来越多国家的人民和国民经济逐渐包括进世界经济总体系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当前国际形势的特点,仍然是天下大乱,而且越来越乱了。资本主义世界面临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世界各种基本矛盾进一步激化”。目前,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处在一片混乱之中,生产不断下降,商品库存增加,工厂、银行倒闭,股票价格下跌,通货恶性膨胀,失业人数激增……,“不景气”的阴云笼罩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上空,标志着一场新的、不比寻常的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即将来临。各国工人不断举行游行和罢工,其规模和数字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经济危机的发展导致政治危机的加剧,资本主义总危机更加深刻。面对这种险恶的局势,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表束手无策,无计可施。那么,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危机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1928年7月召开的共产国际六大上,布哈林在《国际形势与共产国际的任务》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形势的发展作了预测,指出,1918~1923年是强大的革命浪潮席卷全欧洲的时期;1923~1928年是资本主义形成某种局部稳定的时期;1928年以后的第三时期是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矛盾日益激烈、殖民地斗争日益发展、资本主义总危机尖锐化,大规模的阶级搏斗时期。“第三时期”理论的提出是共产国际中期的一项重要的理论活动,也是当时和以后较长时期内各国工人运动的理论指导,对这一理论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从世界的宏观角度深入探讨20~30年代世界各国的工人运动,客观地评价共产国际,尤其是中期的历史地位和  相似文献   

16.
法国人格主义的产生法国新康德主义者沙尔·雷诺维叶(1818—1903)是这一哲学流派的预言家。1898年雷诺维叶的《新单子论》一书问世,五年后,即在他逝世那一年,出版了他的《人格主义》一书。人格主义作为特殊的哲学流派是在很久之后,即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总危机时代在法国形成的。在作为法国哲学和社会政治思想特殊流派的人格主义形成过程中  相似文献   

17.
资本主义的总危机遍及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并反映到每个人的生活,家庭自无例外。近年来,哲学家、社会学家、教育家和医师们对家庭分裂和离婚,对支配家庭和夫妇关系的传统道德规范的丧失等一系列问题,悉心进行研究,并著书立说。然而对如何评价这些问题,见解各异。其主要原因在于资产阶级社会存在着尖锐的社会矛盾,在于各人所持方法论和伦理观的不同以及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的基本理论立场具有极其矛盾的本质。  相似文献   

18.
共产国际六大形成的“第三时期”理论,认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总危机已经到来,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出现世界性的革命高潮,是实现世界革命的有利时期。在这一理论直接指导和影响下,台共党内出现严重的“左”倾错误,结果招来日本殖民者疯狂地镇压,酿成了台共覆灭的悲剧,作为“第三时期”理论制定者和指导者的共产国际对此应负主要责任。  相似文献   

19.
世界革命理论作为前苏联共产党领导人的指导思想和理想追求,左右了苏联共产党在前苏联的实践。从布尔什维克党在俄国取得胜利起,列宁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便把消灭资本主义当成自己的历史使命,真诚地想推进世界革命,其集中体现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根据"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斯大林始终坚定的输出革命,世界革命理论是斯大林体制建立的理论基础。世界革命理论引发了前苏联社会严重的政治危机,是导致苏联国民经济军事化并最终发生危机的根源,而对世界革命理想的追求是苏联共产党最终形成一元化个人独裁体制的首要原因,这最终导致苏联共产党败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20.
布哈林是苏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重要的理论家,也是经典的帝国主义理论家.他既为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提供了重要思想资源,也是从列宁到斯大林的政治与思想的历史性过渡的重要环节.他对资本主义的理解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提出的“帝国主义是全世界范围的资本积聚和集中过程的再生产”理论;“战时共产主义”时期提出的“有组织的资本主义”与“消极扩大再生产”理论;“新经济政策”时期提出的资本主义发展进入“相对稳定阶段”理论.最为重要的是第一阶段.布哈林的帝国主义论是一种封闭与半封闭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论;他的资本主义总危机理论则是一种简单的直线过渡假设.总体而言,布哈林是一位“不完全了解辩证法”的帝国主义理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