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住房权是指公民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人类居住的,有良好的物质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的,具有安全、健康、尊严,并不受歧视的住房的权利。目前房价高企,保障性住房不足,非法驱逐现象普遍,公民的住房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从宪法的角度而言,我国现行房地产制度违背了法律保留原则、制度性保障原则、平等保护原则、正当程序原则等诸多宪法原则,亟待完善。为了保障公民的住房权,我国应及时出台保障公民住房权的基本法律,重构土地交易制度、公积金制度,恢复单位集资建房、支持公民合作建房,建立非法建筑的权益保障制度,完善住房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住房政策属于国家公共政策的一种,住房政策是政府为解决住房问题而制定的对策和具体措施,稳定而成熟的住房政策最终为住房保障立法所采纳。中国应根据不同社会和经济发展阶段所出现的住房问题,制定相应的住房政策,加强住房保障立法,促进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3.
住房问题是世界性难题,世界各国没有一个统一、有效的解决方法,只有与本国的国情、经济发展、居民收入等因素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设计出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绝大部分国家或地区住房保障政策的重点是解决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英、美、德、日等典型国家住房保障制度比较完整和完备,较好地解决了住房难问题,主要做法和经验有:住房保障模式要多层次、多样化,解决中低收入居民住房问题政府要起主导作用,住房保障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作支撑以及推行公租房等。面对高房价这一困扰我国政府和居民的热点、难点问题,典型国家解决社会住房问题的有效方法,值得我国住房保障管理部门和社会各界借鉴。  相似文献   

4.
适足住房权是一项基本人权,是生存权存在的基础。目前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我国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者的住房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反映出国家在居民住房权保障方面的缺失,进而也凸显出对适足住房权国家义务研究的重要性。文章在论述适足住房权国家义务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在适足住房权履行方面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为解决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是政府为低收入家庭、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家庭解决住房问题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健全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制度,能够增强低收入群体的安全感,降低其危害社会的可能性。乌鲁木齐城镇居民住房保障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保障标准滞后、保障范围的界定缺乏合理性,资金来源有限、地方财政压力大,商业贷款放贷条件高、保障对象申请房贷难度大,住房公积金沉淀额过高、使用效率低下等现状。针对这些问题,应从推进城镇居民住房保障地方性立法完善,加大政府调控力度、保证住房保障政策的合理实施,建立住房担保公司、为低收入群体提供房贷担保等方面设计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进程中房屋拆迁不断地侵犯公民的住房权,造成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冲突.治理这一问题的根本就在于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公民住房权法律保障体系.公民住房权具有基本人权属性,是一项宪法权利,而宪法的首要价值就在于保障人权.因此,应当在宪法中明确规定公民住房权,并建立起违宪审查制度,同时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完善公民住房权的司法救济途径,使得城市房屋拆迁受到宪法与法律的限制,以充分保护公民的住房权.  相似文献   

7.
论公民住房权的二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住房权是一种具有二重性的基本人权,其二重性表现为积极住房权与消极住房权两个方面.积极住房权是指公民在一定条件下所享有的要求政府为其提供符合人格尊严住房受益权;消极住房权是指公民享有的对抗公权力随意侵犯的权利.其理论依据在于人权保障理论与权利救济理论.公民住房权二重性的准确定位,能够引起对积极住房权的高度重视,对于遏制强制拆迁、暴力拆迁,对于全面实现公民住房权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住房问题是一个国家的基本民生问题,低收入者福利性住房保障体系的建设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中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提出了住房弱势群体的认定,分析了我国城镇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发展现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已有经验和我国国情实际,从立法、住房保障资金的来源渠道、保障性住房管理和实施机构、住房保障对象、保障性住房供给渠道等方面提出了住房弱势群体住房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李会勋 《南都学坛》2012,32(4):76-81
"住房保障"和"保障性住房"虽差之毫厘,但内涵外延相距千里。住房保障立法停滞不前跟二者的理解偏差不无关系。在保障性住房立法已经具备了理论和实证契机之际,界分"居住权"和"住房权"的权利属性,把握"住房保障"和"保障性住房"的外延内涵,以社会权能动性、基本生存权利国家保障性、国家—社会—公民关系互动性理念为保障性住房顶层设计提供理论架构,借此先行推动保障性住房立法,是回应现实需要、保障公民基本权利、落实民生关怀的不二选择。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居住权的实现与政府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一项基本人权,此项权利已被各国法律承认并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公民有权获得可负担得起的,适宜于居住的,具有安全、健康、尊严的,有良好物质设备和基础服务设施的,不受歧视的住房权利。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应该共同承担保障公民居住权利的责任。政府责任的承担应该贯穿于住房用地供应、住房建设、住房交易等各个环节,当前应该重点解决保障性住房供应和分配面临的问题。同时中国应该加快住房立法,在法律上确认居住权,明确权利实现中的政府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城镇低收入群体的住房问题,我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包括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廉租住房政策、棚户区改造政策和公共租赁住房政策等,实施的成效是明显的。但是,这些政策在实施中也存在保障对象界定模糊、配套政策不完善、动态调整机制未形成和政策执行走样等问题。应从完善金融和税收相关配套政策,健全申请、审批和退出制度,成立专门的住房保障管理机构和加大政策实施监督力度等方面,完善我国城镇低收入群体住房保障政策并确保政策全面实施到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住房保障面不断扩大背景下的农民工住房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加速,农村转移劳动力形成了城市农民工这一特殊的群体。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全国各个城市普遍存在着农民工生活居住条件差,居住条件改善缓慢,也没有把低收入农民工住房全部纳入城市保障性住房的保障范围。解决农民工住房问题需要强化各级政府在解决中低收入农民工家庭住房问题的主导作用,通过完善制度,把低收入农民工家庭纳入住房保障的范围,让农民工享受到基本的社会保障和城市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13.
自然灾害下住房权保障是人权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根据自然灾害下住房权保障的国际法律框架,自然灾害下的住房权保障应该遵守最大努力原则、比例原则、不歧视原则和照顾弱者原则,国家负有尊重、保护和实现义务。为了加强自然灾害下的住房权保障,国家应该从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和公正司法三个方面健全国际标准的国内执行机制。  相似文献   

14.
住房权是南非1996年宪法规定的一项基本人权.根据南非宪法法院的判例,住房权的救济并非要求政府为每一个公民提供住房,而是要求政府应以社会利益的分配正义为基础,在可利用的资源范围内为弱势群体设计一个可行的住房计划,逐步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借鉴南非的经验,我国可以通过修宪、立法等途径,确认公民住房权,并建构完善的住房权救济体系.  相似文献   

15.
住房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为低收入者提供住房是住房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我国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以经济适用房制度、廉租房制度、住房公积金为主要内容的住房保障制度。但在制度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和缺陷。借鉴国外住房保障制度经验,中国住房保障相关制度安排包括:扩大筹资渠道、增加有效供给,加强审核监督,提高保障住房的供给效率。  相似文献   

16.
建立健全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其住房困难,与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制度一样,是政府公共政策的重要内容。我国政府多年来非常关注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为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并采取各种措施保障政策的落实。但是,土地供应不足、建设资金短缺、准入退出机制的不健全等问题制约了现行住房保障制度的有效实施。因此,各级政府履行政府公共职能是建立健全住房保障制度,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出租房市场存在着房屋质量堪忧、租赁合同乱象、纠纷解决低效等现实问题。该问题出现的深层次因素是法律对承租人权利保障的缺位。承租人权利难以保障的原因主要有:适足住房权保障不足、住房适租性标准缺失、缺乏对租赁合同有效规制以及没有建立便捷合理的纠纷解决渠道。故而,国家要正确认识公民的适足住房权与房屋适租性,构建完善的以保障承租人权利为核心的租赁法律体系,强化租赁市场规制、完善纠纷解决机制、推动租购同权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公共租赁住房是保障性住房中的新成员,它对于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难的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我国没有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导致我国公租房保障对象狭窄、没有完善的准入退出机制以及缺乏司法救济制度等问题突出。为此,我们应制定统一的保障性住房立法并扩大公租房的保障对象、完善其准入退出制度并规定申请人复议、诉讼等权利方面的救济途经。  相似文献   

19.
住宅权是联合国规定的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我国也在加入联合国《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时承诺为实现公民的住宅权而努力。保障性住房建设对于保障公民住宅权的实现,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住宅权保障既是国家的义务,也是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必须建立起完善的住宅权保障的制度体系,建立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的激励机制,明确政府的法律责任和义务,重塑政府的职责和角色,从而促进政府在保障住宅权实现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对深化住房制度改革、解决城镇职工住房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随着住房公积金结余数额日益增加,住房公积金制度也暴露出使用范围窄、效率低、监管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应该完善住房公积金制度,提高住房公积金制度实施效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