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恶性暴力"腐败现象的特点及其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恶性暴力”腐败现象是指以极端残忍的暴力手段而实施的谋取政治权力或保全政治权力的腐败行为,其中以谋官害命、报复杀人最具代表性。它是腐败现象的一种极端化的表现形式,是腐败现象深度发展和恶性发展的一种危险信号。“恶性暴力”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具有深层次的社会原因,其中权力的个人垄断性、权力利益的极大化、权力的不受制约性和权力价值的变异性是其主要原因。遏制和消除恶性暴力腐败现象,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方针,其中特别是要对现行的权力结构和防腐反腐机制进行制度创新,建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和遏制这一丑恶现象的新体制和新机制。  相似文献   

2.
正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六中全会10月27日闭幕,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主题,审议通过了两个重要文件——《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相似文献   

3.
政策体制缺陷与腐败现象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对于政治体制而言,政策体制的缺陷与腐败现象的联系更为直接。我国政策体制的缺陷主要表现在政策权力机制、参与机制、监督机制不够健全。三者互相联系,由政策体制缺陷而引起的腐败往往是三者恶性循环的并发综合症。进行体制改革,健全政策科学体制,构建结构合理、运转灵活、高效廉洁的公共政策体制是治理政策体制性腐败的良方。  相似文献   

4.
决策腐败及其基于决策过程控制的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何政治与管理都可分解为决策、执行与监督三项基本活动,相应地,权力也可区分为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基于这种经典的“政治三分”框架研究腐败现象,可以将腐败现象区分为决策腐败、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决策腐败是指公共决策过程中公共权力非公共运作的一类腐败现象,它既在主观要素上与“决策失误”存在显著的差异,又在权限、效力等行为的客观表现上呈现出有别于执行腐败和监督腐败的特征。在“输入--输出”的系统分析框架下,现有决策系统的输入端、系统内、输出端存在权力制约监督机制的种种缺失,为自利性转化为现实的不当利益营造了制度空间,导致了决策腐败的产生。为此,应以公共利益为导向,建立健全与决策各环节相匹配的权力制约监督结构和运行机制,为公共利益输入到决策系统进而体现在决策结果中创设制度化的渠道,实现决策廉洁高效的过程治理。  相似文献   

5.
近期被媒体曝光的"王佳俊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深藏"冒名"背后的权力腐败现象亦成为众矢之的.然而,王佳俊的冒名顶替事件只不过是近几年频发的教育系统权力腐败案件的凤毛麟角,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作为制约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制度为何被一再虚置化?难道在"权"与"钱"的面前,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将不堪一击还是另有隐情?我国高考背后法律监督制度的缺陷何在?其一再被虚置化的原因究竟为何?以往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路是否还具有反思的余地?是否还存在一个更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党和国家对社会上存在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采取了许多有力的措施,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效果并不明显,腐败现象依然存在,仍是令人们担忧的一个问题。以权谋私,贪污受贿等各种腐败行为,严重池影响了我们党和国家的形象,也严重地损害了人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创造性,滞碍了两个文明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诚然,产生这种腐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宪法和法律对权力的制约不力,缺乏对党和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效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面对这种情况,如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权力运行机制和权力制约机制,就将成为理论工作者亟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拟就权力制约问题浅陈管见。  相似文献   

7.
高官腐败是清代吏治中的突出问题,大量而隐蔽的巨贪硕蠹在帝国的行政机体内无孔不入,蚕食鲸吞,给王朝政治带来了严重的后果."严下吏须问上官".为整饬吏治,清除官场的普遍腐败,清统治者采取严厉措施打击高官贪黩:最高权力直接过问,不避权贵,从重从快.这在一定程度上扼制了腐败的蔓延,清代在康乾年间一度呈现吏治清明的盛世之象.但是,专制制度决定了清代反腐行动的根本局限--反贪政治化、非法制化、形式化,这是清代反贪不力,高官贪腐屡禁不绝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腐败现象的出现与我国正处在体制转型期的权力关系紊乱有关 ,具体原因是 :权力运行双轨制 ;权力真空地带 ;利益结构的变迁 ;价值观念的变异。腐败的滋生和蔓延会给党和国家带来灾难性的影响。要把腐败现象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以保证体制转轨的实现 ,必须采取正确的措施 :教育是反腐败的基础 ,制度是反腐败的保证 ,监督是反腐败的关键 ,改革与发展是反腐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社会腐败现象主要是权力的腐败,权力的腐败又是社会其他腐败现象的直接诱因和基础。因此,反腐败的权力制约机制应从权力腐败的根源入手。权力制约的理论提示:理想的社会结构要求合理地分配权力,使权力在符合社会制定的规范内运行,只有这样才能预防和最大限度地避免腐败现象的发生。权力制约,可以采取权力——权力和权利——权力的制约模式。只有将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两者有机地联结起来,有效地制约与监督权力的现代难题才能得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中国党政机关干部选拔任用的方式之一,竞争性选拔干部制度自实施以来,不拘一格选人才,取得了一定成效,拓宽了党政机关选人用人的视野,优化了党政领导干部的班子结构。但在竞争性选拔干部过程中,尚存在选任权力滥用、徇私舞弊、权钱交易等情形,"萝卜"选拔、带病提拔、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等怪相时有发生。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过程中,有必要坚持严字当头、惩防并举、标本兼治,将全面从严治党融入竞争性选拔干部全过程,严守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纪律,规范竞争性选拔工作程序,及时发现并排除廉政风险,加强竞争性选拔干部廉政风险防控。  相似文献   

11.
俞宪忠 《东方论坛》2008,(5):104-110,120
由百姓纳税养活的政府官员,因为具有支配资源的各种垄断权力,有可能会不按照其承诺尽心尽责地执政为民,更有可能会做一些伤害百姓权利的事情。官民对立以及官员权力(power)侵害百姓权利(right)就是政府腐败的要害所在。“政府腐败”这四个中文汉字所内含的政治底蕴和政策含义是:政府官员要具备德才兼备的从政素质,面对寻租诱惑时有分寸地使用公共权力,拒绝与“肉”字有关的各种诱惑,把国兴科教作为最重要的基本国策。有国家就有政府,有政府就有腐败。既不可能得到完美的政府与不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也不可能得到不完美的政府与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更不可能得到完美的政府与完美的官员之间的公共组合;仅仅能够得到不完美的政府与不完美的官员之间不尽完美的公共组合。  相似文献   

12.
官员暴力犯罪正呈现上升趋势,具有官商或官黑结合、手段残忍、计划周密、影响恶劣等特点,严重影响党和政府形象。其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有着错误权力暴力观、人权意识缺失、唯我独尊的自大狂心态、权力监督机制运行上的失控、腐败现象的蔓延、官员自身素质的低下、干部升迁体制的缺陷、黑恶对权力系统的渗透等多方面的社会基础与体制成因。应通过完善权力监督、腐败防范、科学考察及任用官员、政治公平竞争、官员暴力犯罪从重处罚等长效机制,改革政治体制,净化政治生态环境,有效遏止该现象的蔓延。  相似文献   

13.
腐败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根本不相容的。当前,腐败现象出现了一些新特点,腐败现象遍布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许多领域。而思想道德建设缺失,公共权力的稀缺性、代理性,封建社会陋俗和传统用人制度,官员升迁的"问责制"没有真正得到落实,新旧体制转轨,预防、监督、惩治等反腐机制不健全,官场"保护伞"使腐败官员难以及时被查处,是当前腐败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依德治防腐,加强对干部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使干部自觉从内心不想腐败;依法治治腐,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制度建设,健全预防惩治机制;依群众反腐,加强公众对公共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依重典治腐,加大对腐败分子的惩处力度;依国际合作反腐,构建反腐败工作新平台。  相似文献   

14.
由十八大后省部级落马高官案例分析产生思考,对我国政府权力集中又缺乏制约的根源进行分析,力求通过经济手段、分权制度、问责制度和管理伦理等策略来完善我国的政府权力制约机制,使政府权力特别是行政首长的权力得到有效制约,防止我国政府权力的垄断和膨胀现象发生,提高我国政府的反腐效率,以使我国政府的权力做到“权由民而生,权为民谋福”,构建一个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和安定和谐的政治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5.
《红色中华》作为苏区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充分发挥了报刊媒体特有的宣传和监督功能,较为客观、透明地对整个中华苏维埃时期革命政权内存在的官僚腐败现象和不良风气做了全面曝光,并对此予以严厉抨击,这种敢于直面现实,勇于自我解剖,且给予媒体以较大政治信任度和宣传权限的做法,是该时期中国共产党和苏维埃政权廉政建设较为成功的经验之一。  相似文献   

16.
腐败问题是当今中国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反腐败斗争是党的要求,人民的意愿,也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必然选择。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可以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厉行政府机构改革、加大反腐败斗争力度、加强党员干部的管理和监督等几个方面着手,最终建立高度民主和高度法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17.
在政治架构中,行政检举作为监督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抑制公共权力组织和上级官员的腐败、将公共权力纳入到法治框架内的作用是非常显著的。但是现实情况检举面临很大的困境。检举的本质是公利与私利之间的冲突,而要走出困境,完善我国的行政检举体制,对我国古代政治体制带来的启示与不同学派提出的政策建议进行有益的理论思考则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政府组织及其官员的腐败,是带有普遍性的社会消极现象。控制和预防国家公职人员腐败,建设廉洁政府,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地方政府中腐败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政府组织及国家公职人员通过种种途径产生了租金,引发了寻租活动,即寻租性腐败。在县级政府中寻租性腐败主要寄生在权力运作过程中,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点。文章以江苏省北部某县1999年-2006年腐败案例为样本,分析了这种腐败的特点和成因,提出了从经济人和道德人两个维度出发,创新和完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从源头上治理寻租性腐败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腐败的实质和核心是政府官员为了谋求个人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通过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对腐败现象的收益成本问题进行分析,认为无论是宏观层面的腐败还是微观层面的腐败,成本均大于收益,因而在微观上建立惩戒腐败和廉政激励机制、在宏观上完善制度便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