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维吾尔族民间文学丰富多彩。那些具有深刻内容和饶有风趣的笑话故事尤为人们所喜爱。其中的《阿凡提的故事》,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的。《阿凡提的故事》,是指以阿凡提为故事主人公的无数短小的笑话故事。其实阿凡提并不是这个故事主人公的名字,而是人们对故事的主人公的一种称呼。“阿凡提”是?p?ndi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作者零星资料的研究,论证作者高濂是个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有着进步思想的知识分子。认为陈妙常故事经历了笔记《古今女史》——杂剧《张于湖误宿女真观》——小说《张于湖宿女贞观》——传奇《玉簪记》的演变过程,高濂把这一故事题材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并考证出《玉簪记》写成于嘉靖末或隆庆间,纠正了传统的“万历说”。文章还介绍了《玉簪记》的各种版本,为深入研究该剧提供了资料线索。  相似文献   

3.
宋代“多变怪谶应之谈”(鲁迅先生语)。堪称宋代笔记“巨擘”的周密笔记中有一部分记写鬼神怪异、巫卜谶应的篇目,主要集中在《齐东野语》、《癸辛杂识》这两部笔记著作中,大约有七八十条。《齐东野语》和《癸辛杂识》是以记南宋史实和人物轶事、琐闻等为主的史料笔记,其中出现如此数量的鬼怪谶应之作,可以说充分体现了周密所处时代(即南宋后期)的社会风尚和社会思潮;从这些奇谲诡怪、荒诞不经的篇目中亦能感受到那个特定时代士人的生活状态、心理趋向及其文化心态,即对仕途的汲汲追求以及在社会的巨变下惶惑不安而无所适从的心态。  相似文献   

4.
浪漫喜剧中的贵族绅士和讽刺喜剧中的机智骗子被认为是英国文艺复兴喜剧传统中两个主要的人物形象.然而,贵族绅士虽然风度翩翩,但缺乏个人才能,无力解决喜剧冲突;机智骗子虽然足智多谋,但身份卑微,缺乏贵族风尚.威廉·康格里夫在《如此世道》中,不仅继承和发扬了文艺复兴喜剧传统主人公的优良特征,还根据《教育漫话》中的资产阶级教育观和英国宪政制度中的契约精神,创造出一位资产阶级绅士——米拉贝尔.他在行为举止上既有贵族绅士的翩翩风度,在个人能力上又有骗子人物的精明强干,在喜剧中以契约"智服"恶棍,惩恶扬善.这一人物形象不仅是康格里夫的创新,更是时代精神的彰显.  相似文献   

5.
刘守华     
刘守华,湖北沔阳人,1935年8月出生。现任华中师大中文系教授、中国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他是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故事学会副主席、国际民间叙事研究会会员。为我国著名民间故事学家,他曾参与主持了全国机智人物故事学术讨论会、中国故事学会第二届学术讨论会和湖北省历届民间文学学术讨论会。由  相似文献   

6.
测字趣谈     
张学奎 《今日南国》2013,(10):37-37
董桥先生在《苹果日报》专栏上写“字里凶吉”,有一篇曾引了《阅微草堂笔记》里的一段测字故事。平日杂览也读到过几则测字故事,不妨引录,以为董文续貂。  相似文献   

7.
《十日谈》以绵里藏针的讽刺实现对形美实丑人物的暴露和陈腐事物的否定。这讽刺轻松宽容,尽量把金刚怒目式的批判裹在温情谐谑的外衣里,象蚊子叮人,虽不痛但辛辣绵长;以慧敏巧说的机智表现对形丑实美人物的赞颂。语言机智者迅速发现矛盾产生联想,以巧妙的借喻说明问题。行动机智者知计疾出(急智),在意外情况下几乎不思考就作出反应、压倒对方;以不动声色的幽默肯定正面人物、责备缺点或否定消极因素,同时,造成二种风趣温和的情境,使其在作品中起到“卤汁”的作用,让人物故事都浸润“卤味”,于醇厚中透出明朗和机警。  相似文献   

8.
祁连休的著作《智谋与妙趣———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研究》资料翔实,内容丰富,多视野、多方面、多层次地对中国机智人物故事的历史渊源、思想意义、艺术特色、结构形态、人物形象、故事类型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论述全面严谨,并大胆冲破理论禁区,在许多方面有创新和突破,是一部富有特色的开创性的学术著作。  相似文献   

9.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学传统。就是没有文字的民族,也有丰富多彩的民间口头文学,代代相传,成为生活的教科书。它是一个民族的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侗家的民间文学,主要有“三王”的传说:“铲平王吴勉”、“定平王姜映芳”、“金银王吴金银”;有反映妇女命运的“侗族三梅”:《娘梅》、《刘梅》、《述梅》;还有神话传说《嘎茫莽道时嘉》、《洪水滔天》、《丈良丈美》、《侗族祖先落寨歌》;以及机智人卜宽的故事和多如牛毛的情歌等等。侗家不愧被人赞美为“歌海之乡”。这是我们民族的光荣和骄傲。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降,特别是民国前后,我国江南盛传徐文长故事,数量可观,影响较大。解放前,曾有徐文长故事集印行,约有六、七种之多, 解放后,徐文长故事也时见在有关民间文学和群众文艺的报刊上发表。一九八二年浙江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赵景深先生写序的《徐文长的故事》。徐文长故事不仅在国内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欢迎,而且在海外也有流传和介绍。早在一九七四年,美国就出版霍华德·S·列维译述的《中国恶作剧的能手:有关徐文长(1521—1593)的故事》。书中收有一百十四则故事。《美国民俗杂志》一九八○年六、七月号还对它作出评价:“列维的集子增添了中国笑话的材料”。  相似文献   

11.
1980年《文学评论丛刊》第五辑刊载俞绍初同志《<秦女休行>本事探源质疑》和吴世昌先生《答俞绍初君的质疑》两篇文章,就左延年和傅玄的《秦女休行》的本事是否均为庞氏烈妇传的问题进行了讨论。俞绍初同志认为左、傅“二诗主要人物与基本情节绝不相同”,“是用同一题名写不同题材的作品”。吴世昌先生则认为两首诗都本于《后汉书》、《三国志》、皇甫谧《列女传》中庞淯母赵娥亲的故事,二诗情节只有一点不同:左诗说烈女杀仇人后上山逃走,被关吏截获,傅诗说她自首。“证以史传,傅玄说对了,左延年错了。”由于这场争论缺乏新的材料根据,双方都未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明代时候,我国东南地区的一些大城市里,手工业和商业繁荣发达,产生了大量手工业工人、店员和商人。在这个经济基础上孳生起来的文化,便是所谓“市民文学”。小说、戏剧和民歌这三种样式,是最引人注意的。冯梦龙则是这种市民文学的代表人物。一冯梦龙在民间文学方面的成就,首先表现为收集样式的齐全和数量的众多。以样式而论,除了小说、戏剧、民歌这主要的三项以外,还有敷说前朝故事的长篇历史演义、供茶余酒后谈助的笔记小品、记载时事新闻小道消息  相似文献   

13.
东北民间“机智人物”型故事可分为长工与地主、聪明的女婿与蠢笨的丈人、和这两类以外的机智人物三个亚型。它们都恰当地运用了对比结构,集中表现了中国民间的诙谐文化,实际上是对生活的“戏仿”,对当时生活秩序的颠倒,以另一种方式折射出了民众的理想愿望。  相似文献   

14.
马守应(?——1644年)陕西绥德人,回族农民起义将领,别号老回回,《中国历史人物辞典》马守应条称其为“明末农民军将领”;顾诚先生在其《明末农民战争史》里说:马守应“就是陕西清涧县最早投身农民革命的一位著名领袖”。马守应的起事时间,《明史》、《明通  相似文献   

15.
史铁生的《务虚笔记》自发表以来 ,一个较普遍的看法是它不像小说。本文以昆德拉的小说学为视点 ,剖析了这部长篇小说的人物形态、故事逻辑和对话开式 ,认为它是一部走在以小说合并哲学的道路上的杰出的“思索的小说”  相似文献   

16.
《<磷血丛钞>辨伪》(以下简称《辨伪》)的作者说:“辨伪,是史料学的首要任务。”“1979年10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中华文史论丛增刊——太平天国史料专辑》发表了十三种新史料,其中有《磷血丛钞》的节选本。”他引用罗尔纲同志考证《江南春梦庵笔记》是大伪书的成果,摘引《磷血丛钞》上的资料与《江南春梦庵笔记》上的记载排比对照,指出《磷血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有两部民间文学研究专著的出版,实在让我感觉很受震动:一部是刘锡诚先生的《20世纪中国民间文学学术史》,另一部是祁连休先生的《中国古代民问故事类型研究》(下文简称《类型研究》)。它们都有扎实的文献根基,凝聚了作者多年来孜孜砣砣、穷达以之的心血,呈现出分外厚重的成果。这样的厚重,  相似文献   

18.
维吾尔叙事长诗《世事记》中的一则故事和印度民间童话《活了的木偶》故事中虽然人物角色有变化,个别细节有变化,叙述文体有不同,但故事基本情节、结构没有很大的区别。《世事记》故事不可能直接影响《活了的木偶》,印度文学对新疆早期文学,包括新疆的民间文学的影响应在16世纪前。从《世事记》可见古代印度文化对古代西域、新疆文化、文学的影响,也说明了新疆多元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民间文学是东方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提起《五卷书》、《一千零一夜》等,莫不脍炙人口。除专事民间文学研究的钟敬文、刘守华、郎樱等先生外,圈外也不乏挖掘东方民间文学矿藏取得丰硕成果的学者。季羡林先生就特别提倡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他的《比较文学与民间文学》(北京大  相似文献   

20.
土家族的机智人物故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智人物故事是民间故事中的特殊类型,是以一个机智人物为中心所形成的系列故事,有着不同于一般生活故事和民间笑话的审美特征。土家族机智人物故事有着流传空间相对稳定,主人公因地而异的特点,体现着平衡心理的重要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