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均衡发展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当前,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严重。从"需求响应"视角来看,供给侧对老人养老服务"需求响应不足"导致了供需错配问题的产生,而养老服务市场缺陷性失灵、供给侧对老人多元化养老需求响应难度大、成本高和政府失灵的存在是造成"需求响应不足"的根源。为此,应提高老人购买养老服务的经济社会支撑能力,确立"需求导向"的决策原则,构建有助于强化"需求响应"的外部环境,提高智能化供给水平,降低"需求足够响应"成本,解决养老服务供需错配问题,重塑养老市场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2.
对广西资源县河口瑶族乡100位农村瑶族老年人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山区农村瑶族老人精神文化活动贫乏,生活方面出现购物困难、经济困难、看病困难、生活自理困难等。对此,政府应弘扬瑶族居家养老传统,加快发展社区福利与自费相结合上门养老服务,为老年人组建电视频道,将上门给山区70岁以上老人诊疗纳入“新农合”的受益范围。  相似文献   

3.
医养结合是当前养老服务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这项工作在推进过程中存在不同的视角,以"医"为主较为主流,因此出现了以医代养、侵蚀医保、功能不清、专业不足、成本较高等失序、失效现象。反思并解决这些问题,应回到养老服务视角,确立长期照护理念,明确医养结合中"医"的健康管理、突发疾病的应急处置和医疗护理等特殊功能,聚焦失能失智老人,分类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在此基础上,加快建立评估机制,打造一批专业照护机构,探索构建医护资源进入养老服务领域的有效机制,切实提升护理服务队伍职业能力,提高老年人的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4.
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困境与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农村老人口的激增,农村老年群体的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加快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已刻不容缓.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包括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三大组成部分.当前,农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面临一系列困境.要破解难题、突围困境,应加强制度保障、加大经费投入、增强服务能力、做好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叠加数字化背景下,发展农村智慧康养不仅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补齐农村养老服务短板的重要手段,深入探究农村智慧康养的供需结构并找出促进供需对接的方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实地调研结果表明,当前农村智慧康养还存在供给结构不均衡、需求结构正在转型、供需结构失衡突出、供需系统整合不足的问题,亟须整合各类资源,从事业与产业协同、供给与需求匹配、技术与服务融合、城市与农村统筹的角度,推进供给结构改革,加强使用能力建设,扩大普惠服务范围,建立共建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新农村的建设,老龄化社会中农村老人的养老问题也日益得到关注。结合"医"与"养"两种资源,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如何在农村地区的进一步发展,是当前乃至未来的所需。在"医养结合"的视角下,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等方法对韶关新韶镇的农村养老模式进行了调查分析,本文从医疗资源、认知程度、养老资源三个方面为主要切入点剖析"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现状,并结合这三个方面多角度提出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7.
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需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实现农村养老供给与养老需求的有效匹配,体现中国式农村养老——“村社养老”的独特制度优势。基于中部地区多县域的田野调查,政府通过资源输入方式支持普惠性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然而实践中养老服务空壳化现象较为突出。少数成功示范点依赖于大量资源支持,经验难以推广。农村社区养老服务项目的困境源于养老服务的脱嵌,村社主体性不足,养老服务主体选择、养老服务内容及养老服务资源筹集等方面,需要不断改革完善。在乡村振兴战略和积极老龄化理念指导下,应当从农村实践出发,以村社为本,通过有效的治理举措引导与激活村社组织、激活老人自身资源,提升农村社区养老服务供给与养老需求的匹配程度。  相似文献   

8.
关于农村空巢老人养老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空巢家庭在城市和农村的大量出现,已经影响到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布局.空巢家庭作为新出现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相对于城市里的空巢家庭,农村空巢家庭的老人可以利用的养老资源极少,养老方面存在的问题更为严重,也更容易被忽视.在此通过分析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的现实状况,找到农村空巢家庭老人养老的问题及缺失之处,希望能对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保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9.
农村社区解决留守老人问题方略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大批农民工进城务工,农村留守老人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各种原因,留守老人问题在当前并未得到有效解决。新农村建设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契机,但在农村社区建设中还存在着基层组织对留守老人问题重视不够、基础设施建设考虑留守老人较少、生活环境影响留守老人健康和安全、社会服务渠道不畅等问题。农村社区建设应与服务留守老人相结合,采取发展农村社区经济、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农村社区护理代办处、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老年人组织、发挥社区服务综合作用等措施,为留守老人提供更好的服务。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家老年人口生活质量及其综合评价理论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晶 《青海社会科学》2008,(6):44-47,101
建立反映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有利于研究他们的生活质量的总体特征和数量关系,了解和掌握城市居家老人的生存状态及困难需求,对探索和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在界定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概念和分析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基础上,建立了评估我国城市居家老人生活质量的层次分析理论模型。这个生活质量评价模型包含六个维度,即经济状况与消费水平、居住条件与家庭设施、躯体健康与心理健康、社会支持、闲暇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1.
杨建海 《理论界》2012,(5):168-170
在传统中国,农村老人是以家庭养老为主,但是在社会变迁的冲击下,当前我国的农村养老问题变得十分突出。笔者认为,造成农村养老困局的表层原因是孝道伦理的滑坡,而深层次原因却是农村老人缺乏可供交换的养老资源,因此,建立普惠性的养老津贴是解决农村家庭养老困局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吴燕 《兰州学刊》2014,(4):116-120
在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之际,农村老人对于精神文化生活也有着强烈的需求和渴望。而教育养老是更高层次的养老方式,对于满足农村老人的养老需求,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实施教育养老,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依托于农村社区建设开展老年教育活动,在有条件的农村地区建立老年学校。教育养老的施受主体应是农村老人、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制度设计先行以及社会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是开展教育养老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13.
在公办、民营、公建民营等机构养老模式尚无法充分满足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需求的社会背景下,"慈善+扶贫+产业"的新型养老模式在农村地区应运而生。"慈善+扶贫+产业"的农村新型养老模式通过慈善奠基、扶贫保障、产业支撑、机构承接、需求导向等特质,链接、整合了社会、政府、市场、机构、个人等多个层面的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社会和民间资本的力量。"慈善+扶贫+产业"的新型养老模式具有显著的成本和价格优势,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在照护失能、失智、高龄、重病、低保、五保、贫困等需要兜底的农村困境老人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对于完善当前我国农村机构养老服务体系意义重大。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构建"慈善+扶贫+产业"的新型农村养老模式,以适应当前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的现实需求:完善慈善融资渠道,实现慈善、扶贫、产业三要素与机构养老的有机结合,精确瞄准服务对象,提升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4.
满足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需求是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广西的重要内容和保障.在对广西城市老人生活与健康进行调查后可知,应把城市老人养老意愿与需求状况,作为制定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依据.政府应通过法律、经济和行政的手段,积极发展城市老人的医疗保障和养老保障制度,建立适合老人就诊的医疗机构和养老体系,充分发挥社会服务的作用,做好老人的照顾和看护工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出现了"留守老人"这一个庞大的特殊社会群体。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考察和访谈方式对韶关市风湾镇的农村留守老人的养老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本文从农村留守老人养老中的经济供养、生活照料、卫生医疗和精神慰藉这四个方面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进行分析,并据此有针对性地提出韶关市农村留守老人养老问题缓解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空巢化状态下,家庭养老制度中的"经济供给"、"生活照料"和"精神慰籍"出现断裂,农村空巢老人呈现出较为严重的生活参与不足。选择安徽劳动力输出大县——G县的D村和Z村作为调查地,对40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深度访谈。通过研究发现,家庭养老制度是否依旧吸纳或产生排斥性并不能一概而论,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三个因素,即子女经济资源、家庭伦理、家庭关系等诸多因素的良性互动与否。  相似文献   

17.
我国早已步入人口老龄化国家的行列,农村养老问题更是人口与发展的热点问题.有必要采用2014年我国农村养老资源的有关数据,选取衡量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能力的18个指标,对其进行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全国各省、市、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农村养老资源总体供给情况进行评价,并进一步对我国各个省、市、区的农村养老资源供给能力进行分类,最后针对性给出提升各省、市、区养老资源供给能力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农村家庭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家庭代际关系正经历着一系列变化,父母与子女的代际关系状况将会对老年人生活质量产生重要影响。本文以代际交换的视角通过对一个农村多子女家庭个案研究并对此进行深入分析,从父母与子女间延期交换、即期交换中子女性别的差异,代际交换关系背后父母养老资源的匮乏导致的养老困境以及女儿参与养老可行性等方面进行了阐释。  相似文献   

19.
老年妇女与女儿养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家庭养老包括为老人提供养老的经济保障或生活服务保障。家庭养老的经济保障包括依靠本人、依靠子女、依靠配偶、依靠亲属等多种形式。家庭养老的生活服务保障,可根据老人的居住方式来体现其所受到的生活服务及照顾状况,老人的居住方式可分为独居、与配偶居住、与未婚或已婚子女居住等形式。 与家庭养老相对应的是社会养老。在许多地方,特别是城市地区,无论养老方式还是养老的经济来源保障都出现了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并存的现象。但是,由于社会,经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村养老需要不断增加,既有的社会福利模式忽略了农村老年人及农村社会中蕴含的养老资源,对相应的养老福利制度模式的探索具有重大意义。优势视角下,农村老年人可通过自我参与的方式适度满足其养老需要。农村养老需要分为物质、公共文化、空间、情感、照料等层次并具有显著的老龄分层偏好。农村老年人协会中的老年能人以自身所处的社会关系网络中的位置实现老人社会支持系统的修复,通过礼物馈赠、空间再造、主体感培育和情感补遗,实现乡村养老需要公共品的内生制造与持续供给。对农村养老需要满足的自组织模式进行制度优化的方向是:以内置金融激活养老自组织造血功能;以民政资金盘活养老闲置资产,增加乡村老年社会福利空间;强化地方政府引导,创新并完善乡村治理机制,积极培育并发展公共文化型老年人协会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