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9 毫秒
1.
明清时代商品经济熏染下的文化变迁述略孙竞昊明清时期,以私人工商业为杼机和主体的相对自由的商品经济的突兀性发展对社会生活产生了广泛、深刻的影响。与经济、政治结构的若于变动相适应.意识形态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前所未有的新气象。固然思想文化有自己相对独立的运动...  相似文献   

2.
航空自由缘起于国际航空法,是一个法学范畴。航空自由理论是上世纪初以来,国际航空法学界长久争论,影响至今的世界主题之一。当今,在经济全球化驱使下,航空自由化席卷全球,中国置身于航空自由化大潮中。航空自由成了学术界和社会关注的热点。该文采用历史分析方法,将一个世纪以来,航空自由理论的发展进程划分为三个时期:20世纪初的航空自由论、1944年芝加哥会议的航空自由论和当代的航空自由化;认为当今国际航空运输管理体制面临着双边自由化的运行逐步减弱、有限多边自由化的运用逐渐增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商品经济与明清民族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明清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商品贸易交流日益增多,社会经济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给整个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有利的因素。但商品经济与明清民族经济的有益互动,势必受到明清社会自然经济大环境的干扰,进而影响了各民族社会的正常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4.
论明清政治结构和社会组织对江南商品经济的影响孙竞昊西晋末年开始,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心由饱受战争蹂躏的黄河流域南移,至南宋时期确立了长江流域的新经济中心位置。到明清时期,长江三角洲地区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了执牛耳之显赫地位,突出地表现为以私人工商业为柠机和主...  相似文献   

5.
四月八日,在湖南财经学院文辉壁副教授的组织指导下,湘大消费经济所87级研究生举行了一次讨论会。大家坦陈己见、形成了“两军对垒”的局面。大多数同学持商品经济“万岁”的观点。孙丽霞指出:“商品经济消亡论”是与马克思对商品经济存在原因的分析密切相联的。“马克思把商品经济产生的原因归之于社会分工和私有制,因而,在他看来,一旦生产资料转归社会所有,私有制被消灭后,商品货币关系就会自然消亡。但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突破了社会主义不存在商品生产的传统观点,同时也纠正了把私有制看作商品经济存在的一般原因的过时认识,从而在根本上抽掉了‘消亡论’的理论前提。皮之不  相似文献   

6.
明清之际批判理学教育思潮的动因系统探析任绪斌明清之际(明隆万至清乾嘉时期,即公元16世纪中至19世纪初),是中国“天崩地解”的封建时代,随着社会经济、政治的巨大变动,以“胜与天道”为论究对象的理学面对日趋加剧的社会动荡也陷入危机。理学家们尽管秉执着“...  相似文献   

7.
中国报刊孕育于中国文化灿烂的上古时期。到了唐宋,由于社会对信息的需求,中国最原始的报刊萌芽了。明清时期,社会的稳定和政治、经济、文化的进步,中国原始报刊得以进一步发展。到了近代,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日益发展的商品经济,使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强了,中国报刊也因此应运而蓬勃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湖州桑蚕业商品生产的发展,体现在社会经济分工的扩大和湖州桑蚕业内部分工的加深。湖州桑蚕业的发展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它又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明清时期伴随着商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商人的经营方式日益趋向多样化,独资经营、合资营运、经理制是其主要形式。它们孕育于明清商品经济的沃壤,具有向契约化方向发展、宗族性、地域性、利用奴仆经商等与明清社会相适应的特点,打上了鲜明的时代印记。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中国社会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在西方资本主义近代商品经济与国内“实业救国”思潮的双重影响下,传统的小农经济受到了巨大冲击,进而刺激了近代化的生产方式在某些区域与领域的产生.山东,作为华北地区传统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其所辖各州县在清末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经济中心由西部运河城市群转移到胶东沿海城市群,由单纯的农业经济向近代化的农、工、商经济转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重点论述明清社会转型的研究范式和明清社会近代转型开始的标志与时间,同时讨论明清社会近代转型的要素、过程、表现和障碍。认为从明代隆庆年间开始,以"边禁""海禁""银禁"等三禁开放为标志的中国传统社会近代转型进程已正式开启。至少江南区域社会已经出现从农业社会向早期工业化社会转型;从自给半自给的产品经济社会向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社会转型;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和全球化社会转型的趋势。但整个转型在清代曲折迂回,端在障碍众多,其关键原因来自于当时内外环境的特殊性和农牧社会整合的缓慢性。  相似文献   

12.
明清商人经商或以获取生存所需的基本生活资料为满足,不逐厚利;或以义为追求的最高目标,通过商业活动建立完善的传统道德人格的经济基础;或害怕冲突,隐忍退让,不能有效地保护自己的正当利益。这些都是与商品经济的获利本性及正当利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冲突的。其产生的外在因素在于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内在因素在于其不逐厚利,以实现对义的最大追求。明清商人的商业行为与商品经济的矛盾性是明清商帮衰落及未能整体转化为近代商人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3.
明清时期,全球经济扩张形势的发展把广东推进了世界贸易的大潮中,广东成为纳贡贸易的前沿阵地。被誉为"广东百科全书"、广东番禺人屈大均的《广东新语》比较具体地记述了明清时期"岛夷"(南洋或东西洋)各国与中国纳贡贸易的盛况,尤其是对当时"岛夷"诸国纳贡情况及纳贡贸易物品记载得非常详细。《广东新语》对纳贡贸易的认识和评价独到,与明清时期的主流意识截然不同。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潮州的械斗现象非常突出,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械斗问题的形成是在商品经济日益取代自然经济的大环境下,社会两极分化、吏治腐败和民众生存环境恶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械斗问题反映了传统秩序的崩溃,标志着传统社会的终结。  相似文献   

15.
元朝的灭亡,给蒙古族的经济政治体系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蒙古单一的游牧经济重新面临着农耕经济的补充局面,该问题成为了蒙古社会经济的主要矛盾之一。明清时期与北方的经济贸易过程中,贸易双方总体上呈现"互利"的好局面。从贸易整个过程来看明清两朝都采取了"支持"和"限制"的双重策略。该论文通过分析明清时期对蒙古实行的贸易政策,研究了其中存在的贸易经济利益及互利关系、社会作用等。  相似文献   

16.
明清珠江三角洲城镇的水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环境的变迁与珠三角城镇群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同时水环境影响城镇的经济发展。由于本地政治、经济、文化的需要,人们按照自己的观念意识与实际需要塑造着和影响着城镇的山水人文景观,积极进行水环境的治理。治理的过程同时又是社会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京津冀夜市首见于唐。唐宋时期主要分布于河北地区,形态单一;元明清之后京津冀夜市异军突起,其形态与规模优于同期北方其他区域夜市。京津冀区域内夜市分布、形态、规模差异明显,折射出传统社会京津冀社会经济与城市发展大势。政治权力与城市地位、城市发展与转型、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等区位因素成为影响区域夜市经济发展轨迹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8.
常新 《南都学坛》2014,(2):21-26
明代中后期以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消费能力的提高为图书的刊刻和流布提供了相应的物质基础和市场空间,士人的著述通过刊刻、传抄、互借、赠送、散发、交换等方式被广泛流传,为文化的传播提供了一定的条件,促使了明清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关中地区和江南地区相较,图书的刊刻和流布不具有典型性,但从纵向来看,明清关中图书刊刻的种类和数量较前代有很大的发展,士人的著述也经过各种途径得以刊刻和流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关中本土文化和外界的交流和互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