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法律手段对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任何制度或措施实行都必须要以法律中的明确规定作为依据,必须以法律规定作为保障。而我国目前关于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法律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如何完善这一法律体系进行研究,可以为我国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法律支持,并提高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水平。通过对我国现有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法律体系的研究,为解决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探索出切实可行的途径,进而为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做出努力。  相似文献   

2.
随着土地生态价值的凸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过程中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博弈逐渐引起关注.由于农村土地法律制度对生态价值观念的忽视、土地规划中生态价值效应的弱化、生态补偿制度在集体建设用地中的缺位、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执法监督的缺失、法律责任体系的滞后等原因,导致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生态价值维度出现失衡,需要在农村土地法律制度贯彻生态价值观念,加强土地规划中的生态效应,构建生态补偿制度,加大执法监督力度,并从法律责任体系上进行完善,最终实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中生态价值的均衡.  相似文献   

3.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内容,它深刻回答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应如何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深刻反映了在经济利益与环境利益关系上的权衡判断问题。传统法律体系以促进经济发展为主要功能,以追求经济利益为主要价值导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转化为法律话语,就是要积极保护人民的环境利益,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作为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传统法律体系应在价值导向上进行合理调整,将生态环境保护优先贯穿于法制建设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4.
近代自然法观念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构建提供了价值取向引导.生态福利,指为满足居民生存与发展需要,由政府以公共服务形式向居民提供的以生态利益为内容的社会福利.衡平生态利益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的基本价值需求,生态福利共享为其终极价值需求.生态福利法律制度与近代自然法观念在价值始点、价值中介和价值目标维度相契合.按照近代自然法“理性观”“自然权利观”“社会契约论”的导引,构建生态福利法律制度应依循理性,以权利共享为基础,以生态福利公平分享为依归,并由政府主导生态福利分配.  相似文献   

5.
论农地流转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质量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 ,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又以在土地利用中与之相关的法律作为保障。本文着重探讨的是我国农用土地 (即农地 )在流转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建立一系列保障农地流转的法律制度构想 ,从而达到既能开发土地、提高土地产出 ,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之目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福建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土地资源相对匮乏、土地污染较为严重、水土流失问题突出、农村污染排放量大等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农民和地方政府生态意识淡薄、农村生态环保法律不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系不健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有关。分析提出应做好强化农村生态文明宣传教育作用、健全农村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大对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等工作。  相似文献   

7.
英国的土地管理建立了较完善的土地管理体系、建立了受法律严格保护的土地产权体系、建立了科学的土地利用规划体系、建立了极富特色的土地开发保护体系,并具有通过立法使土地经济活动行为法制化、通过经济计划使土地资源配置合理化、通过财税政策使土地资源利用高效化、通过社会公共组织的运作使土地市场行为有序化、通过公众参与使土地利用规划民主化等特点.借鉴英国先进的土地管理经验,中国土地资源管理必须健全土地开发利用法律体系、建立合理的监督机制、完善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土地规划制度、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土地保护政策.  相似文献   

8.
土地生态行政是在土地生态安全问题日益凸显、地方政府在土地行政过程中的不当行为以及生态行政理论发展的背景下,为改善土地生态系统而提出的管理制度与管理理念.倡导与推行土地生态行政对于转变土地利用和管理的方式以及保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倡导和推行土地生态行政的必要性,并指出推行土地生态行政要树立土地生态效益优先的价值理念,以保护土地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和归宿,把建立土地生态治理模式作为推行土地生态行政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生态法基本原则体系之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法的基本原则影响一国生态法的体系、内容和发展趋向,是衔接生态法的价值理念与法律制度的根本准则。生态法的基本原则体系应由生态优先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受益者补偿原则和公众参与原则构成。在这一体系中,生态优先原则是目标性原则,风险预防原则和受益者补偿原则是构成性原则,公众参与原则是程序性原则。这四项原则构成完整而自洽的体系,为生态法律制度的建构和完善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10.
分析国内外土地整治法律体系建设情况,总结国外法律体系建设经验和国内法律体系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认为加强法治建设是各国推进土地整治工作较为通行的做法,目前中国土地整治法治建设尤其是法律体系建设远远滞后于实践需要,严重影响土地整治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和持续健康发展。为此,要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围绕全面依法推进土地整治目标,明晰土地整治法律体系建设路径,稳妥推进土地整治法律体系建设,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可靠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开发整理与湿地生态保护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当前安徽一些地方因为土地开发整理不科学,引发了湿地面积减少、湿地边缘土壤质量下降、湿地生物数量骤减、湿地水生态弱化、湿地周边社会生活环境受损等问题。探究其因,主要在于思想认识有失偏颇、规划方案不够科学、资金技术成为瓶颈、生态评价机制缺乏、法规支撑不力、管理体制不畅。因此,应采取提高认识、注重湿地生态保护宣传,立足实际、科学编制土地开发规划,加大投入、提升科学技术运用水准,控制污染、完善生态质量评价机制,健全法规、提升湿地保护管理水平,创新机制、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等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低碳农业是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碳金融的发展为低碳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是低碳农业发展的助推器。完善法制建设,构建农业CDM项目的法律保障体制,可以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粮食和食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也可以为碳金融的发展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研究指出,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法律保护机制的完善程度,不仅关系着吉林省天然矿泉水产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对长白山地区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潜在的重要影响。针对长白山天然矿泉水产业准入标准设计门槛偏低、整体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的缺乏以及法律保护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应充分发挥法律机制的引导与规范作用,引入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理念,建立健全长白山天然矿泉资源的法律保护体制,以提高长白山天然矿泉水资源开发与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14.
以西藏农牧区水电开发的生态环境保护为主题,以翔实的数据,全面介绍了农牧区水电开发的现状、积极价 值与负面影响,总结了“十二五”以来,西藏自治区农牧区的小水电发展取得的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也伴随着诸多问 题,例如农牧区小水电开发的权利归属不明确,相关立法不健全,管理制度不完善,没有整体规划,开发中严重破坏了 当地的自然生态环境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西藏自治区农牧区小水电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相应生态环境问题进 行剖析,提出了完善自治区在农牧区水电开发、利用等方面的法律体系,明确农牧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权;完善水能 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体制;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在法律中的地位等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农地征收中生态价值补偿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征收补偿应当是对被征收土地价值或功能的完全补偿。目前,我国农地征收制度存在补偿范围过窄、补偿标准不合理等问题,特别是征收中缺少对农地生态价值的补偿,导致农地征收价格偏低。应当将生态补偿纳入农地征收的范围,并科学量化农地的生态价值、合理确定农地生态价值补偿的标准、公平分配农地生态价值补偿收益,以完善我国农地征收制度。  相似文献   

16.
太谷县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科学界定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涵义,分析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五个特征,结 合太谷县自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土地问题中存在的主要症结,提出了太谷县土地可持续利用对 策,即大力开展宣传教育,强化土地利用者的环保意识;切实保护耕地,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 衡;加强生态建设,改善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减轻土地承载压力;加强土地法制宣传教育,加 大执法力度等五方面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7.
选取长株潭城市群1995—2018年共6个时间点的土地利用现状数据,采用土地动态度、空间演变等方法分析其生态用地时空变化特征。研究区域生态用地界定为具有生态服务功能、能够有效调节生态平衡、维持生物多样性的林地、草地和水域。研究区域从时间上看,生态用地数量呈下降趋势;结构占比中林地最大、水域居中、草地最小;林地、草地的生态用地动态度为负值,水域的动态值不稳定。研究区域从空间上看,斑块数量、斑块密度、景观破碎度均呈上升趋势,平均斑块面积呈下降趋势;生态空间不断缩小,生态用地呈破碎化、分离化趋势;重心以东南部和东北角为主,重心集聚性减弱。基于此,建议一体化推动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完善生态用地法律制度,加大生态修护及保护力度,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绿色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以当前中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契机,立足于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现状问题已经从“顶层设计”层面转化为中央、地方在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的权责划分等现实问题,提出省级公园体制构建的建议,旨在弥补自然保护地体系在省级层面体制建设的缺失,明确划分中央与地方在新时期自然保护地体系治理中的权责,加强对自然资源的统筹管理。本文首先介绍了以美国州立公园、加拿大省级公园以及日本都道府县公园为代表的国外同类公园的先进理念和建设经验,其次从实践建设、规范标准、理论研究等几个方面对中国省级公园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中国省级公园体制构建的初步思路:第一,从设立标准、功能定位、主要类型三方面对省级公园的概念进行了探讨;第二,讨论了省级公园的发展目标与基本原则;第三,从监管机制、资金保障、法制保障三方面对省级公园保障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笔者希望通过省级公园体制的构建为新时代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完善提供思路,对于系统保护国家各级各类生态重要区域、典型自然生态空间,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等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生态文明,其建设必须立足于我国现阶段特殊的生态自然环境、政治条件、经济条件和文化条件。中国特色生态文明结构包含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四个方面。当前,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应实行绿色设计,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生态道德建设;加强立法,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律保障;建立绿色GDP综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