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人类文明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来华留学生具有多重文化身份,在进入新的文化环境后,将持续应对跨文化交际与适应压力。对此,跨文化适应综合理论提供了一个全面的综合分析框架。基于这一理论视角,国内高校可以通过构建全方位的来华留学教育支持保障体系、营造更为开放包容的多元文化环境、激发留学生的自我塑造能力等多种途径,推动来华留学生获得新的文化身份,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进而促进来华留学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2.
王奕萍  曲杨 《国际公关》2023,(18):158-160
来华留学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教育是传播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的主要途径之一。加强对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和国际传播能力培养、提高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性和中国文化认同感有利于促进多元文明交流互鉴,使高校来华留学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本文探寻了目前来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程度和中国文化认同现状,并分析了制约来华留学生文化适应程度和中国文化认同感提升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3.
借鉴跨文化适应研究模型中的研究思路,通过问卷调查不同国家地区的来华留学生,探究他们线上学习压力源、压力应对策略以及二者对线上学习心理适应的影响。发现外源性压力是留学生线上学习的主要压力来源;留学身份、年级、国家地区是影响留学生压力感知的重要因素;留学生主要采取面对型策略应对线上学习压力,年级和汉语水平影响留学生的压力应对策略;线上学习压力源和压力应对策略是影响留学生线上学习心理适应的重要因素。根据留学生线上学习的特殊性,将跨文化适应研究模型发展为虚拟空间跨文化适应研究模型,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个层面提出建议以促进留学生线上学习心理适应。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来华留学生拥有更多的信息,并与祖国文化社团或学生组织保持联络。这对于留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和文化适应是更加困难还是有助于他们适应新环境文化?通过深度访谈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习中文的十名韩国学生,探讨了来华留学生媒体使用尤其是互联网与跨文化适应的关系,和互联网使用对于他们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疑虑消除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及“一带一路”战略的逐步推进,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等产生了浓厚兴趣,选择到中国留学.为吸引更多优秀国际留学生来华,结合国内外已有文献,采用访谈法和结构化问卷法进行调查,并以探索性因子分析法构建文化适应模型,通过差异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留学生在文化适应维度上的特性,了解在华留学生的文化适应情况以及他们在文化适应维度上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针对在华留学生在文化适应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微观和宏观层面提出若干建议和政策意见,从而帮助留学生更好地适应中国的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6.
由于世界的不断变化和发展,跨文化交际已经不再是一个新的名词,越来越多的人正从事着跨文化交际的活动.在跨文化交际群体中,留学生的比重也在日益增加.文化休克给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带来许多不便,甚至影响留学生活.它的发生也有着比较深刻的原因:对不熟悉的人和事物的回避,文化定势和民族中心主义.为了使留学生有效地进行交际,达到留学目的,就要采取一定的对策来克服并超越文化休克.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来疆中亚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进行调查,发现该群体跨文化适应过程中社会环境、个体因素、语言障碍、原有的文化和心理四个方面是造成跨文化适应的主要影响因素。在留学生教育和管理中采取差别管理与趋同管理,利用留学生的社会关系网络,加强对留学生跨文化支持等方式,将有助于来疆中亚留学生顺利实现跨文化适应。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江西4所高校来华留学生的适应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江西高校来华留学生的适应状况、适应特点和造成留学生适应困难的主要影响因素以及在接收和培养来华留学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为江西省制定推进高校国际化进程的扶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卢艳婷 《国际公关》2023,(6):121-123
在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背景下,自2016年起中国已成为亚洲最大留学目的国。随着来华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成归国的留学生也逐年递增。在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的同时,加强来华留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本文通过梳理来华留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研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来华留学生的日常管理与教学工作之中,从而找到提高其思想道德修养的有效方法和最优途径,培养知华、友华的高素质国际校友。  相似文献   

10.
文化适应压力在探讨完美主义、社会联结与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中有重要作用。采用心理学问卷调查法,考察了772名来华留学生完美主义、社会联结、文化适应压力与心理健康的水平,分析了四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来华留学生完美主义与文化适应压力、抑郁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社会联结与文化适应压力、抑郁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完美主义与社会联结间存在显著正相关;(2)完美主义正向预测抑郁水平,文化适应压力起完全中介作用;(3)社会联结负向预测抑郁水平,其中文化适应压力起部分中介作用。高校应进一步提升来华留学生心理健康工作,重视来华留学生与中国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一些重点高校的留学生人数增长迅速,但是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水平与西欧北美一些留学生接收大国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文章通过对在沪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大量访谈,将留学生提到的问题进行了归类和整理,继而提出一些解决对策,以期能对我国高等教育的留学生管理工作有所帮助,以进一步提高我国高校留学管理和服务的质量与效率。  相似文献   

12.
双语教学在我国还处于实验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因此,许多学校开展的双语教学存在不同程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教学效果也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以双语教学阈限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高校实际情况及学生双语学习规律,对双语教学的各构成要素,如双语教学模式、师资培养方式、双语教学管理机制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准入与退出机制等进行分析,构建了相对科学、合理的高校双语教学综合模式。  相似文献   

13.
海外学习(Study Abroad)是培养能在经济全球化及相互依存的世界环境中,具有国际知识、跨文化交流技能以及全球视野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将通过对美国高校十余年来开展海外学习的变化和特点的分析,说明海外学习对培养国际视野人才的重要性,为我国高校进行国际交流与合作、培养国际化的新型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强,跨文化交流与合作越来越频繁,企业的国际化更多地面临着多样性的挑战,特别是文化的多样性能否给企业带来优势是很多企业面临的重要命题,其中跨文化团队的合作成功与否对于国际化企业有着重要的影响。文章从文化理论出发,以中欧学生团队作为实证分析的基础,探讨了中外跨文化团队的成功因素。  相似文献   

15.
平视心态在国际汉语教师进行跨文化交际活动中,有助于国际汉语教师在了解、融入当地异质文化过程中保持“自我”,有利于国际汉语教师在异国他乡的自我情绪管理,有助于国际汉语教师和谐推广汉语,有助于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最终为中国营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16.
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的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比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可以发现,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与国际主流研究之间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主要是目前我国相关课题研究范围狭窄和缺乏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真正的跨文化交际研究仍然太少。要与国际主流研究接轨,必须采用更为科学和多样的研究方法来进行跨文化交际研究。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步伐加快,国家努力打造"留学中国"品牌的外在要求与高校自身提升教育质量的内在需求共同促进下,提升留学生教学管理水平尤为迫切,将现代企业质量管理流程和方法应用到教学管理中,探索将PDCA循环与教学管理流程充分融合,通过持续改进与循环来提升留学生教学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现状与困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0年至2010年10年间发表在我国CSSCI类528种学术期刊和外语类核心期刊上的1043篇有关跨文化交际的论文进行数量对比分析后发现,跨文化交际研究在我国还没有成为主流的学术研究。在这10年间,发表在CSSCI类学术刊物上的跨文化交际论文只占全部已发表的跨文化交际论文总数的13.5%。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绝大多数论文都发表在非核心或不知名的学术刊物上。如果不积极努力地提高我国跨文化交际研究的学术地位,我们的研究水平和成果将永远落后于国际主流研究。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对外交流的不断拓展的新形势下,一方面,大学国际化趋势的加强,来华留学环境得到了空前的优化,来华留学生数量也将不断增加。同时也对留学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了在新形势下有效地进行留学生教育管理,文章以广东工业大学留学生教育管理为个案,探讨了加强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几条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中外合作办学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在教育领域里出现的新生事物,是继我国公立学校和社会力量办学教育机构之后,出现的由中外双方共同参与管理的新的办学机构。经历了近10年的发展历程,中外合作办学正逐渐成为我国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的一种新形式,成为加快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急需的各类人才的新途径。本文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探讨中外合作办学的组织构造与管理方式以及办学的具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