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桃的国俗语义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俗语义指通过反复运用而附着在词汇概念意义之上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民俗风情、道德理想、价值取向、审美心理等文化色彩的语义."桃"的国俗语义包括因桃的自然属性和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思想而产生的国俗语义:春天,女子,关系亲厚、互相酬赠,培植的优秀人才,具有强烈感应力的人品;因典故传说的影响而产生的国俗语义:爱情,理想社会,驱鬼避邪的神木;因民众精神信仰附会所产生的国俗语义:长寿健康.在跨语言交际及外语教学中,对于词语国俗语义的理解有助于人们更恰当地掌握语言深层的文化内涵,从而真正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表现,依赖于具体的民族文化背景,而文化典籍是民族文化的结晶,承载着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内涵。因此以文化典籍为探寻国俗语义的着眼点,从诗经中的诗歌到元曲,主要是唐宋诗词中探寻并比较“雁”、“燕”两词的国俗语义,对于领略历代传承的民族文化,准确、全面地理解词语的含义,具有一定的社会文化学和语言学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汉国俗语义的等效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军 《云梦学刊》2002,23(2):113-115
翻译作为不同文化间思想交流的主要手段,除注意准确选词、使用合适的句法形式外,更应注意积淀在词汇上的历史文化、民情风俗、地理环境等文化色彩语义,即国俗语义。只有对词汇国俗语义的等值转换,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因翻译带来的信息差,尽可能做到等效翻译,来更好地促进文化间的交流,实现翻译的真正价值。  相似文献   

4.
比喻是人类共有的修辞手段。英汉比喻的动物喻体、植物喻体和事物喻体根据它们的国俗语义可以分为重合型、错位型和空缺型。对含有国俗语义的比喻可以采用直译、意译和替换手段进行翻译。比喻的国俗语义研究对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和英汉互译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俗语义是语义民族性的一种表现。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对比汉语"虎"与英语"Lion"的国俗语义,在此基础上采取有效的翻译策略,有助于克服跨文化交际的语言障碍,也有利于加深对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英民族文化不同于汉民族文化,因而动物名称“鸡”在英汉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主要围绕动物词语“鸡”在英语和汉语中语义相同、语义为一语独有以及喻义相似动物名称不同等方面作一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一些重要动物名词的英汉国俗语义进行对比研究,阐述影响该国俗语义形成的各因素,进而论述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8.
第二语言教学越来越重视文化教学,带有浓厚文化色彩的词汇逐渐成为教学研究的重点。以国俗语义学理论为依据,从对外汉语教学的需要出发,认识汉语国俗语义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更好地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有助于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9.
像"准妈妈"这类"准:+N"的语义模式是当代汉语中新出现的一种词汇现象.这种词汇模式表述的基本语义是"程度上还不完全是N,但可以当作N来看待".这种模式要求它的陈述对象处在"未N而必N"的语叉状态下,表达一种"对N的预期并先行在整个模式中提及N"的语义特点.凡是处在这种语义状态下并且具有这种语义特点的"N",都可以成为这种词汇模式的作用对象.此外,这种模式中的"N",必须具有由"非"到"是"发展变化的可行性和趋势,必须对于说话人、听话人或话题主体具有特别的意义,并且有"先行提及"的必要.研究这种模式的语义特点,总结其使用规律,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这种词汇模式,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自匪 《北方论丛》2002,(3):116-120
语言不仅可以表达抽象的意义,而且可以描绘具体的形象.语言形象的生成与实现本质上是一个语义化形象信息的交流、传播和转换过程,是在一般语言功能框架下实现的具有特殊意义的言语表达活动.这一言语表达过程一方面由特定的心理和语言机制所规定,一方面又受到心理、语言、文化和交流对象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具体的言语策略和方法则是实现这一过程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诗歌意象语言的语义理解可以诉诸语言坐标系两轴关系的帮助.从语义关系上说,诗歌的上下文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横轴,意象词语的各种文化语境意义构成意象语言语义理解的纵轴.纵、横轴上的语义组合关系和语义聚合关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从而形成诗歌意象语言的深层审美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艳 《社会科学论坛》2007,(16):192-194
成语具有结构固定、意义统一、以及组成词素的不可分解等特点,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因此,分析俄语成语的语义特征,可以丰富我们的俄罗斯国情知识,从而提高我们掌握俄语的能力.本文拟就此目的,对俄语成语的民族文化语义特征做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基于英汉民族对动物“狮子”的属性有相似的认识,同时又由于生活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因而动物名称“狮子”在汉英语言中存在国俗语义同异并存现象。本文以汉语中的“狮子”和英语中的“lion”这两个对应词为例,探讨汉英民族动物词的国俗语义同异现象,以期对跨文化交际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元代舆服制度与前代相比稍显混乱,这与其统治者的执政思想、政治制度中融合了蒙古族的旧俗即"国俗"有关.祭祀和上朝是舆服制度实施的重要场合,通过研究元朝政治文化制度可以发现,元代祭祀制度和御前奏闻制度中具有鲜明的蒙古族游牧特性及其与汉族传统习俗与制度的不完全融合,影响了统治者对舆服的需求与管理.  相似文献   

15.
语义成分的组合、聚合关系是广义语义场的两大组成要素。组合关系对语义的制约表现在:对语义提出选择要求,限制语义的进入;明确意义,使意义单一化;增加意义;减少意义。聚合关系对语义的制约表现在:特定的形式聚合,往往只表达特定的意义;形式聚合可以帮助语义理解,同时也限制语义表达;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聚合中意义不同;同一聚合的各个个体共处于一个意义系统之中,互以对方为参照,互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中国英语"以国际规范英语为核心,把中国独有的文化、事物、意念和传统等通过音译、译借及语义再生等手段传入国际(英语)社会,同时也融入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表达方式.在中国的语料库语言学界至今无人建立"中国英语"语料库,而建设该语料库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中国英语"语料库的建设可以借鉴国际英语语料库(ICE)各个分库的建设经验.众多的文本来源使建设"中国英语"语料库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7.
郑燕芳 《南方论刊》2007,(10):56-57
在日常口语交流中,"嗯"除了表达一定的语义功能,还常常起着微妙的情态意义、话语意义的传达作用。本文就是在分析它的语义功能的基础上,重点从话语标记的角度分析"嗯"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8.
赵国军 《兰州学刊》2007,2(3):197-200
语义因素在语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语法分析中不可能完全离开语义.在探讨汉语句法中的语义问题时,朱德熙等先后使用过"显性语法关系"和"隐性语法关系","高层次的语义关系"和"低层次语义关系","语法意义"和"语义关系"等几组与句法中的语义有关的概念.这些概念有的大致对应,有的差别较大,研究者往往不察,在使用中存在不小的混乱,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这几组概念的来源及其内涵.  相似文献   

19.
表意字是字符表达一定意义的文字。它所表达的意义主要有字符所表达的字义, 文字所记录的相应语言单位 (词或语素) 的语义和字义与所记录的词义 (或语素义 ) 之间的关系———造字理据义。其中, 语义是表意字意义的核心, 是文字的本质。把文字与图符区别开来, 强调表意字的表达功能, 可以避免把文字当语言、把字义当词义、把末流当主流等不恰当释字, 进而正确进行古文字考释。  相似文献   

20.
流行词语"惊艳"在不及物动词的基础上,形容词和及物动词用法大量增加,形容词成为该词的主要语法性质.语义在原型语义基础上,通过同类属泛化、异类属泛化、虚化和脱落、语义降格等手段实现了扩展."惊艳"一词的流行与变化,反映了语言与特定时期社会文化的共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