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通过平湖与福州两个方言点基本词语的比较,分析两地基本词语的差异程度,考察差异的情况,探求差异的原因,审视平湖话与福州话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仙游区域的历史发展状况,认为仙游话词语存在着古闽越语、古吴楚语、各个时期汉语和具有方言特点的词语四个历史层次,从而得出仙游话乃至莆仙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大致脉络:汉武帝以前,混杂着古吴楚语、上古汉语成分的闽越语是主体;汉武帝至唐初,古汉语成分的比重越来越大;陈政、陈元光开漳后,闽越语成分的主体地位被打破,并归属于闽南方言系统;宋代以后,开始走上了脱离闽南方言吸收闽东方言成分形成独特混合型方言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汕头市南澳县云澳镇和后宅镇语言差别明显,语音上后宅话与饶平话、汕头话相近;云澳话则与厦门话、漳州话相近。通过对云澳话、后宅话和厦门话2034个词汇的比较,从常用词汇、词法与句法标记"仔[a52]"的用法、词序等方面,归纳总结出云澳话在词汇上更接近于厦门话词汇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怀远话属于江淮官话,有大量的"嵌l词"。文章通过对怀远话中"嵌l词"的分析研究,以及与其他方言"嵌l词"的比较,得出这类词语的特点。"嵌l词"的研究可以为汉语方言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5.
从常州话文白异读的主要类型和文白异读的主要特点两个方面入手,初步探讨了常州话的文白异读现象。普通话中改变了古音而常州话仍保留了古音的字,在常州话中往往有文白异读的现象;书面色彩较重的词或新产生的词及外来词语往往说文读,反之则说白读。  相似文献   

6.
在西北回族话中,由于宗教禁忌或民族习俗等原因,对汉语中的某些佛教词采用了回避,甚至排斥的态度,但又有意或者无意地保留了一些原本属于表达佛教意义的词,只是在使用这些汉语佛教词时,赋予了伊斯兰教内容。这种词语的回避和化用,是语言接触与文化兼容在语言中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福建仙游话差比句从比较标记(marker,M)上可以分出双标差比句、单标差比句和零标差比句三种。从仙游话差比句与其他闽语的比较中可以很清晰地看出仙游话差比句的句法特征,它们具有闽南方言的特点,同时又有自身发展痕迹。双标差比句"SJ+并+ST+厄+A"是方言与共同语杂糅的产物。单标差比句"SJ+厄+A+ST"属方言特殊格式。零标差比句"SJ+A+ST"是最古老的一种格式,与共同语的历史演变有关。  相似文献   

8.
外砂镇原属澄海县,现属汕头市龙湖区管辖。在澄海人眼里,外砂话的口音比较"huai~(52)"(不纯正),跟澄海县城话有明显不同。那么,这种"huai~(52)"的语音特点究竟是什么呢?据调查和语音实验报告,主要是连读变调的不同。专门描写研究外砂话的声调,并把外砂话的连读变调跟澄海县城、汕头市区话的连读变调做了比较研究,探讨它们的同异,找出外砂话"huai~(52)"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闽语莆仙话是处于闽南话与闽东话之间的一个过渡型方言,是二者接触与融合的结果。莆仙话具有明显的渐变性、兼容性和排他性,并进一步体现为:音韵结构的简化和音变规律的趋同,词语的渗透和叠加,语法成分与语法规则的借贷和变异。莆仙话具有方言接触考察的样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安福话有一部分词语带有高调,高调不是一个独立的调类。带有高调的实词性词语一般是名词性词语,只有少数带后缀"-叽"的词语是非名词性词语。读作高调的虚词有结构助词"咯"和语气助词"嘚"、"嚯"、"噷"等。  相似文献   

11.
所谓"不"类词语,是指包括"不"在内的以"不"为语素或句法成分的一类词语。东北方言的"不"类词语既与普通话以及北京话的同类词语相通,又有非常明显的地域特征。以语义为中心,从形式、释义以及语义引申的本体与层次等角度,可以较清晰地看到东北方言"不"类词语的系统面貌。  相似文献   

12.
文章在对湘语8个方言点进行词汇调查的基础上,提取出区内四点一致且意义完全相同的方言词逐个进行历史文献检索,有文献可证的方言词,我们称之为承传词,并考察这部分词的历史年代。湘语词汇的承传主要来自近代汉语,其次是上古汉语,再次是中古汉语。  相似文献   

13.
~~昆明方言地域词语之考释及分析@汤亚平$云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云南昆明650031~~~~~~  相似文献   

14.
比较19世纪传教士编写的厦门方言语料和现代厦门方言可以看出,一百多年来,厦门方言常用基本词变化不大;一般词汇则约有半数发生了变化:或成为历史词汇,或精简合并,或义项改变。厦门方言词汇的各种变化,体现了词汇系统的内部竞争及其规律,也是厦门的社会生活各方面演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广州方言的口语词"掂",本义是"直","妥当"是它的引申义.根据西方传教士留下来的广州方言历史资料和近代出版的广州方言词典的比较分析,结合当代方言口语的实际,"掂"在近两个世纪里的变化主要有二词语的替换和词义的变化,表现出词义演变的复杂性.此外,粤语区记录这个方言词有四种不同的字形,反映了粤语方言用字随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海南话中的闽语特征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方言特征词是最具方言特色的词语.将李如龙先生所拟200例闽语特征词置于海南闽语词汇中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海南闽语中与源头闽语同源的特征词的比例达80.5%;两个点以上达到同源同指的词的比例为70%;4个点全部同源同指的词的比例也超过了半数(58.5%).这说明海南闽语与福建闽语是一脉相承的,但也有一部分特征词例在海南话的用法上发生了同源近指、同源异指等变化.  相似文献   

17.
浚县方言的人称代词跟普通话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单数形式与普通话相同,但句法功能较受限制.复数形式都来自合音,且复数单用逐渐向基本意义渗透,其中第一人称的复数单用已经进入基本意义.人称代词的基本意义在语用中常常发生变化,应该看作是语用中的转义,与基本意义分开讨论.  相似文献   

18.
试论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的理据是词的表达形式与词义存在的某种内在联系,现代汉语方言词语的理据可以分为显性理据和隐性理据两大类。分析方言词语的理据,既要注重共时平面上的分析、概括,又要结合社会文化,民俗风情等方面从历时的平面上来揭示其深层的内涵,从而更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不至于错误地理解词义。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今的山阴方言口语中仍保留和使用着不少元明时期的词语,有的古今词义、词形基本相同;有的在口耳相授的过程中形式上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变异,形成了同义变体;有的词义有所扩大。文章择释一些有特色的词语,并举例说明用法,以期为晋语词汇史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词典》收录了数千条方言词语,其中不少词语是按照方音直接标注读音,这就将有些本可以统读的词人为地分化出异读音来;方言异读词的存在增加了方言区人民学习普通话的难度,成为人们学习和推广普通话的绊脚石;中国语文要实现现代化,必须做到不仅要“书同文”,而且要“语同音”。《现代汉语词典》对方言词语的收录和注音要遵循广泛性、高频率和可补充的三原则,尽量发挥规范型词典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