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8世纪英国女作家范尼·伯尼在其作品《伊芙琳那》中关注女性作为男权文化中的“他者”的生存困境与悖论,以深刻的历史意识洞察了社会边缘群体历经的不平现实,用边缘的声音质疑了男权话语主宰的社会秩序及其蕴涵的意识形态.同时,以情感主义美德作为女性的文化武器,曲折表达了伯尼及其女主人公们建构女性主体地位,消解男性中心权威的政治意向.  相似文献   

2.
弗兰克·诺里斯对19—20世纪之交女性的生存状况、个体意识和社会角色进行了大量考证和深刻思索,并通过小说创作,将自己的女性观注入多部小说多个女主人公的塑造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深刻的女性主义内涵和广泛的社会意义。诺里斯所塑造的三类女性形象——家中天使、新女性和双性气质女性,既体现了其女性观的嬗变过程.又从一个侧面凸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3.
汉文写的朝鲜小说《王庆龙传》就是唐代传奇《李娃传》的翻版小说。《王庆龙传》的故事情节虽然和唐代传奇《李娃传》相似,但是女主人公妓女玉丹形象上发生了差异。朝鲜汉文小说《王庆龙传》翻版的过程中受到了明代冯梦龙《玉堂春落难逢夫》的影响。但是,与《李娃传》和《玉堂春落难逢夫》相比,更加注重了《王庆龙传》中女主人公固守贞节的烈女形象。其原因是贯通朝鲜社会的儒教意识形态,因为朝鲜社会中最理想的女性形象就是为一个男人坚守贞节的女性。除了《王庆龙传》以外,朝鲜后期的韩文小说《月下仙传》也是《李娃传》的翻版作品。这部作品中,女主人公也坚守贞节,被封为了贞烈夫人,也表现了朝鲜翻版小说的转用现象。  相似文献   

4.
肖邦传奇般的悲剧和其作品<觉醒>主人公艾德娜的厄运都向人们揭示了十九世纪末父权制传统势力之强大和对妇女压迫之深重.本文旨在用女性意识来分析小说中女主人公的丈夫、父亲、恋人、情人,揭示他们在亲情和爱情的面纱下表现出来的男性至上主义和对女主角的压迫与束缚,他们和他们所代表的传统父权势力是导致艾德娜悲剧的直接和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5.
凯特·萧邦的小说《觉醒》不但具有明显的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倾向,而且表现出女性主义文学的特征,从而展示女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存困境。作者通过塑造独特的女性人物形象,采用反叛男权意识形态的话语,描述反传统的女性行为,超越与男权制社会文化相联系的象征秩序以及运用弗洛伊德式意象等方式,形成了对传统意识形态的颠覆和反叛,引起了一场反映女性主义精神要求的“话语革命”。这是一部表现女性反传统意识形态的女性主义经典小说。  相似文献   

6.
尽管艾米莉是一个有争议的作家,她的女权主义倾向在《呼啸山庄》中却表现得非常明显。作品中女主人公凯瑟琳与希思克利夫之间的灵魂一致,生死相恋,表现了艾米莉希望女性能恋爱自由,婚姻自主,而主人公的悲剧性结局却展示女性面临的情感困境和社会习俗的障碍。艾米莉以别具一格的艺术力量和精神力量将资产阶级传统的道德标准颠覆,她不愧为是19世纪女权主义萌芽初期的优秀作家。  相似文献   

7.
约翰·福尔斯的代表作《法国中尉的女人》被誉为女性探索自我和自由的经典读本。但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该小说是在男性的叙事中用男性的视角来虚构女性人物,因此并非是一部女性主义小说。本文以女性主义为视角来解读小说女主人公萨拉这一人物形象,深入分析其追求独立自由、试图改变维多利亚父权社会所规定的女性作为欲望客体的角色的历程,进而探析福尔斯在作品中所渗透的男权意识形态和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8.
哈代的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塑造了一位追求妇女平等、自由的女性形象--苔丝.作品通过她与亚雷和克莱的感情纠葛,表现了男权传统势力对女主人公的压抑、摧残,以及她的抵制、抗争.妇女地位包含社会及家庭两个层面,社会地位(经济、政治、人际关系等等)向来为论者所关注,而对于家庭地位(执家权利、家务分工、感情状态,特别是性角色)则有所忽视.对作品中两性活动的表现,传统上多为误解、排斥、禁绝.本文认为,这些内容恰恰从较深层次细微、准确地表现了妇女追求以心灵解放为核心的自身的平等、自由,是解读哈代不可忽视的一个侧重点.  相似文献   

9.
纵观19世纪伟大的英国作家安东尼·特罗洛普的作品,从其早期小说<养老院院长>到后期小说<菲尼斯·芬恩>,女主人公无不有着悲惨的境遇.本文基于作家特罗洛普的女性观来分析小说中女性人物悲剧性命运的原因,作家自身的反叛精神赋予了笔下的女主人公强势的一面,然而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一员,作家的女性观必然受到19世界英国社会对女性总体价值观的局限,因而小说中女性主人公最终仍然无法逃离远离幸福、走进人生"坟墓"的悲剧性命运.  相似文献   

10.
英国现代小说家 D.H.劳伦斯和美国当代剧作家田纳西·威廉姆斯都是世界文坛上多产而又引发诸多争议的作家。劳伦斯在其小说《虹》中 ,运用象征手法表现女主人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和渴望。威廉姆斯在其代表作《欲望号街车》中同样以象征的手法反映出女主人公布兰奇复杂的内心世界及其可悲的命运。在这两部作品中 ,作者均透过两性关系 ,通过象征这一表现手法描写女性人物心理 ,反映社会现实 ,揭示人物命运  相似文献   

11.
王安忆作为一名当代女性作家,在其创作过程中,不仅受到来自传统男权文化的影响,而且也深深受到西方当代文艺思潮特别是女权主义的冲击,而这些影响的痕迹分别在她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中以不同的女性意识形态体现出来了。试就王安忆小说文本中女性意识的不同表现来探求其女性写作道路的变化发展轨迹:即从欲望写作到民间叙事的回归。  相似文献   

12.
现代女性革命小说目前处于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文学批评和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夹缝地带,尴尬而又暧昧,其丰厚的文化价值或者被贬低,或者被缩小和肢解。现代女性革命小说的意义应该重新予以评价:虽然现代女性革命小说具有其局限性,但是,该小说的创作在促成中国现代文学新的女性传统和创作模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形成了现代女性的角色意识、现代女性的心态、现代女性的审美取向、现代女性的话语,对推动五四女性文学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具有划时代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简·爱的小说叙事声音所构建的女性权威与小说内部的文化意识形态之间充满着复杂的矛盾性。女性化的叙事声音表面上挑战男性叙述传统所构建的话语体系,实质上却通过通俗情节模式的叙事本身认同了传统的经典叙事结构所认可的男性价值;而小说文本中所潜藏的种族和阶级意识共同构筑了西方中心的身份主体;男女主人公的不朽爱情也只能是通过叙事而铸造的属于中产阶级白人男女的神话。  相似文献   

14.
蒋韵小说《心爱的树》在精心锻造大先生君子风采的同时,因为所采取的是传统性别视角,从而使文本中的两位女性成为"牺牲"。梅巧和大萍因为对待大先生——文本中的君子,也是传统社会核心价值的不同态度,而定格为决然对立的女性形象。由此可见,在意识形态中仍然存在着对女性的蔑视和贬低,传统文化的中心价值仍然浸淫着每个生活于其中的人。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社会学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角度,对女大学生就业困境作--社会学的考察,分析从国家的法律政策、社会以及传统文化等方面影响女大学生就业的各种因素,探索消除社会资本的性别差异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凯特·肖邦小说《一小时的故事》的女性主义解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的深度阅读,发现蕴含其中的女性主义思想。从叙事层面探讨了作品中女性视角的使用及场景的快速移植变幻,从文体层面探讨了对照、反讽、象征手法的运用,揭示了女主人公玛拉德夫人对自由的追求及其女性意识的觉醒。《一小时的故事》为现代女性主义思想及写作提供了一个完美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治国理念、价值取向、心理倾向、文化发展等方面概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实行学分制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指出:应吸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摒除其消极因素,树立新的育人理念,实行学分制,坚持以学生为本位的人才培养观,培育平等的师生观,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给学生更多自由发展的空间,以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肃穆与消解肃穆——从传统型历史小说到新历史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中国出现了新历史小说。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型历史小说在意识形态,历史再现与历史重构,叙述立场、态度、角度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新历史小说有其艺术贡献,也有其缺陷。  相似文献   

19.
郑观应女子教育观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观应是一位具有强烈爱国思想的实业家和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先驱。在他的思想体系中,女子教育思想占有重要地位。郑观应在女子教育目的观的认识上表现出从"佐子相夫"到"执业以自养"变化;在教育内容的论述上呈现出中体西用的特点;而在教育制度上则透显出强烈要求规范化的主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