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新媒体与意识形态有着紧密的联系。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正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媒体时代意识形态安全维护的根本是巩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标志的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减少多元文化中错误思潮的不利影响。在新媒体时代,维护我国意识形态安全必须着眼于新媒体管理的立法、意识形态安全各项措施的制定和落实,以及自觉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人民群众思想进行有效引导。  相似文献   

2.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保持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大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转型期的挑战、西方社会思潮的挑战和网络新媒体传播方式的挑战.面对这些挑战,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元化指导地位,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项战略任务,加强对网络新媒体的管理和利用,以此来维护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3.
消费主义作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文化,已经伴随着经济、文化的全球化进入中国社会。当前,消费主义价值观念的商品拜物教、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等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构成了严峻挑战。避免消费主义不良价值观的侵害,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信与意识形态安全存在紧密的逻辑关联,高度的文化自信对增强意识形态安全具有深刻的价值与意义。在网络新媒体时代,多元文化碰撞,世界意识形态博弈更加激烈。当前,在隐性"文化陷阱"危机中,意识形态安全建设仍然存在多种问题,必须依托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充分发挥"互联网+新媒体"的综合优势,展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韵味,彰显革命文化的精神价值,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度的文化自信应对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新形势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5.
唐晓燕 《浙江社会科学》2012,(9):112-117,152,159
理论资源与方法论把握的准确性直接影响价值观研究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世界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演进史、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是科学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须秉承的理论资源。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学理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相对稳定性与动态变化性相统一、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科学方法论。基于此,我们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初步设想:共同富裕、民主法治、文明互助、人本和谐。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引起的利益格局调整是当前我国价值冲突最深刻的根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形成内部的冲击与挑战。外来文化价值观特别是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形成外部的冲击与挑战。必须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捍卫和巩固意识形态领导权。把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相统一、把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统一、把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相统一、把建设党风政风与振兴民风相统一是加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主流社会价值观面临着一定的挑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使其在现时的发展有了新的生长点,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获得了理论支撑。从哲学的视角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适应了现阶段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适应了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的要求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其理论渊源是中国传统价值观,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和中国共产党对价值观探索的成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立足中国国情,坚持以人民利益为最高标准。  相似文献   

8.
关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吸引力和凝聚力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当代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态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迫切需要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对此,应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有机地统一起来,正确认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和当今文化发展多样性的关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创新,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  相似文献   

9.
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堪称国家安全的生命线。这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巨大的非军事力量",也是中国梦的"磁源",表征着无形的国家利益。利用新媒体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是高校教育工作者不可推卸的使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包括注重宣传教育、加强示范引领、强化实践养成和建构信仰体系。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确立、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更新和我国大力对外开放的国情,使当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育的任务变得更加迫切、严峻。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提出明确要求,为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与文化自信相互依托,为应对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教育面临的困境,从文化自信的角度去寻找原因并给出应对策略,是纠正大学生在核心价值观问题上的各种偏离倾向,促成核心价值观自信和文化自信双效合一的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11.
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基本构成要素,以"三个倡导"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核心价值观的当下表现形态.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文化自信、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关键作用,具体表现在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共识、提升我国在国际舆论场中的文化话语权.立足于巩固意识形态主导权和话语权的现实要求,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遵循将一元主导与尊重多元相结合、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包容并蓄与批判超越相结合、多维解读与恪守边界相结合的基本原则,着力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服务的功能、构建大众化的话语体系、增强对网络空间治理的引领作用和积极拓展我国价值观对外传播渠道.  相似文献   

12.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否定和超越了以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功利主义为主要内容的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人类价值观念的根本变革.从国内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迫切需要.从国际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伟大旗帜,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并将其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树立和践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阐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思路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对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直接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建国70年来价值观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从革命的理想主义价值观到抽象的功利主义价值观,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国70年来价值观发挥了导向、凝聚、调整、稳定的作用,在坚持和践行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直面重大现实问题、要坚持以理论创新引领价值观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各方面力量、规范践行价值观的基本机制。  相似文献   

14.
沙飞 《山东社会科学》2007,(12):125-127
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国际垄断资本集团维护其自身垄断利益和价值观的过程。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面临文化安全危机。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并不断发展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文化产业发展和市场开放,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创新力。  相似文献   

15.
韩华  赵静 《兰州学刊》2006,1(4):83-85
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深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建构具有必要性和可能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当代建构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构建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承担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选择及其伦理价值观的建构。从革命意识主导下的阶级伦理到经济建设过程中的公共利益伦理价值导向,再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劳动本位价值的确立,都显示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的伦理建设日趋合理化和时代化,也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伦理建构从政治强化到实践应用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的核心价值观塑造是一个系统工程。改革战略的深入推进必然要求在价值观层面寻求意识形态方面的支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构必须实现从理论形态向中华民族主体的价值观念的转变,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社会化。因此,借助于文化生态学的观察视角可以发现,重构当代中国文化生态是提升核心价值观塑造实效的重要路径,具体而言包括提升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建构力与阐释力、厘清异质价值观以重构文化生态场域、以制度建构推进教育机制等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意识形态问题的诠释是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本质、特点和社会功能的理论基础.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要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与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统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主义社会意识形态方向.  相似文献   

19.
杨杰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11):34-37
在新形势下,做好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必须进一步强化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持和强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就要坚持主导性与多样性、继承性和创新性、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从科学解读马克思主义、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大力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等方面着手推进。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自觉性的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问题日益成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关注的焦点.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它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纲领、行动指南和价值取向,构成了一个民族精神信仰的基础和社会思想文化的中枢.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制度化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既是应对经济全球化与西方错误思潮挑战的现实需要,又是坚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制度保障,也是坚持正确发展道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在整个社会的文化建设特别是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切实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贯穿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应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构筑坚持正确导向的意识形态网络阵地,持续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切实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全面领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