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述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的。指出证伪的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和"归纳问题"之关键,也是波普尔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伪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3.
证伪主义是波普尔在批判归纳主义与证实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证伪原则既是波普尔解决"分界问题"与"归纳问题"的关键,也是他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基础.波普尔的证伪主义为科学与哲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经验,但也面临许多困难.  相似文献   

4.
卡尔·波普尔把证伪主义作为其哲学思想的核心.波普尔在《科学发现之逻辑》一书中对逻辑实证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否定了其归纳推理的逻辑基础,提倡逻辑严密的演绎推理,并将之作为证伪主义思想的逻辑基础;他把可证伪性作为科学的划界标准,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他的科学理性观,他称之为批判理性主义.波普尔把证伪主义应用于科学知识的增长过程中,形成了他的认识论.虽然波普尔的科学哲学受到了来自各方的非议,但在科学哲学的发展史上仍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对其它具体学科尤其是教育学科的发展仍具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5.
批判理性主义也称"证伪主义"、知识进化论,认为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不过是一种假说,其中必然潜藏着错误,需要通过"证伪"发现并矫正其中的错误,推动知识进步;科学包含错误并非缺点,而是知识探索过程的必然现象,"可证伪性"正是科学之为科学的标志。《长恨歌》主题解读、阐释过程的分歧正是提出新说,"证伪",再提出新说,再"证伪",不断"试错",最终更加逼近《长恨歌》主题真实面貌的研究过程,参与者的"试错"都在某种程度上做出了贡献。批判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批判(非意识形态或单纯学派之争)和这种批判精神对科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对推动中国学术的深度拓展与实质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波普哲学是以科学哲学和政治哲学为核心的批判理性主义并内蕴了独特的创新价值的哲学。波普哲学中的批判理性、证伪主义、试错法和逐步社会工程为科学与哲学乃至人类文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重要的创新启示。  相似文献   

7.
卡尔·波普波普用证伪论(也叫批判理性主义)来反对实证论的证明模式。和实证论一样,证伪论也谋求探索理论的真理性。但是,由于归纳上的问题,理论的真理性不可能得到证实,因此,波普就采用反驳和去伪法来代替实证论的实证法。由于真、伪认识之间在逻辑上的不对称性,因而能够实行这种方法论上的转换。从一种符合实际的理论中,只会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相反,从一种虚假理论中却可能得出正确与错误的两种结论来。因此,结论与经验的一致性并非判断真实性的标准,但  相似文献   

8.
波普尔把批判理性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系统地提出了非决定论历史观。他认为,没有历史规律。只有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历史理论先于历史事实,历史理论只能证伪不能证实;知识的增长强烈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知识的增长不可预测,人类历史的未来进程也无法预言,社会的进化不具有必然性;对社会建构的改造,必须拒绝历史决定论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方法,抛弃整体主义的乌托邦蓝图。代之以他的社会学技术方法,实行逐步的社会工程。本文就波普尔历史观的这些基本点,简要批判于下。一波普尔把“科学的探照灯理论”推演到社  相似文献   

9.
库恩的"范式"与理论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库恩在《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通过对逻辑经验主义和波普尔证伪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以"不可通约"的"范式"为核心概念的新的科学革命模式,描绘出了一幅基于范式及其变革的既区别于逻辑经验主义"逐步累积式",又不同于批判理性主义"不断革命式"的科学发展动态图景。这为我们深入研究理论创新的机理提供了一种可贵的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初涌现的系列科技成果使归纳法遭受质疑,波普尔利用证伪主义对归纳法进行了彻底地批判,并提出了科学知识增长模式。卡尔·波普尔彻底反对归纳法的思想存在着局限性,归纳并不象卡尔·波普尔说的那样,应当从科学方法中剔除出去,其实它和演绎一样,是人们认识的基本方法之一,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1.
“理性”是西方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理解西方文明以及西方国家行为方式的关键点,也是西方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理论基础。因与“人是理性的”基本观点契合,与无政府状态下民族国家最大限度获取国家利益的需要及国际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相适应,当前以理性主义为核心的西方国际关系理论主导着整个国际关系理论学界。理性主义研究范式在解释以及解决众多国际问题方面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其价值理性的缺失以及对主体性的忽视、导致其现实解释力不足。  相似文献   

12.
逻辑实证主义认为,自然科学从可观察的经验出发,通过中立的观察、实验,并经过过辑推导,排除了任何人为的主观因素,因此获得的科学知识是与自然的本来面目相一致的,是客观真实的。因此,认为自然科学知识具有严格的客观性、逻辑操作性、经验可证实性。从这种科学观出发,实证主义主张,一切知识都应该像自然科学知识一样受到经验的证实,包括科学术语在内的一切术语,只有严格地按照感官观察定义,才具有合法性;认为只有可经验证实或分析的命题才是真实有意义的。本文通过对实证主义科学图景的分析、批判,指出其主张不具合法性。  相似文献   

13.
在阿尔伯特看来,真理是那些能经受得起理性批判并能被事实证明了的东西。依这种真理观,在法律实践中人们首先应当将规范视为事实;其次,应当以理性为基础设置一些检验标准(他称之为“履行特性”或“目标设置”),人们根据自己的环境并辅助以理性来在规范或法律方案之间进行批判地选择。只有这样,法律的存在才是理性的,法学的存在才是科学的。最后,针对行为主义以及社会学等批判,阿尔伯特提出了自己的反驳。从这些批判和反驳中我们既能认识到批判理性主义存在的不足,也可以看到它对我们一般认识法律在理论上和方法论上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波普尔证伪主义对归纳法进行了彻底的否定,大力提倡"证伪原则",并提出了新的科学划界标准。这种标新立异的学说不仅对西方哲学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而且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因其自身的缺陷,西方经济学家最后还是转向了历史主义和拉卡托斯的精致证伪主义,但从波普尔证伪主义对经济学方法论产生影响的这一过程中,我们仍然可以获得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基于对"人的认识错误难免"的明确认知,始终坚持通过实践"证伪"与主体"纠错"逐步加深对客观政治事物的认识,此即形成邓小平政治认识方式的特色。该特色不仅体现在其独特的逻辑推理方式(从否证中引申出内在肯定结论)上,而且体现在其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目标定位(建构完善的防错、控错与纠错机制)与路径选择(通过不断"除弊"或"抑恶"而逐步"兴利"或"扬善")上。邓小平与卡尔·波普尔的政治认识论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质区别。  相似文献   

16.
在简述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他的世界3概念界定的模糊性,概述了各种世界4观点以及在世界4问题上的争论,最后提出解决世界4问题的途径。应当对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理论进行修正,把世界3界定为人类活动的产物(文化世界或属人世界),而不仅仅是认识活动的产物(知识世界)。这样,波普尔"三个世界"的划分在逻辑上就是充分的和无懈可击的,目前的各种世界4概念都可以纳入新的世界3范畴之中,是隶属于世界3的亚世界。  相似文献   

17.
当代西方政策科学方法论的范式转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70年代末期以来,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基础的传统政策科学方法论受到了越来越严厉的批评。围绕回到拉斯威尔“民主的政策科学”这一中心议题,新的政策研究范式、方法和途径不断涌现。这些新兴理论在方法论上,不仅对实证主义的价值中立学说提出了质疑,而且对政策研究中的客观实在假设、基础理论和方法都提出了最为激烈的批评,从根本上动摇了实证主义政策科学方法论的哲学基础。曾经一度被视为政策科学方法论基石的科学合理性理论,也因此被一种外延更为宽泛的社会合理性理论所取代,这种政策研究方法论上的范式转向,最终导致了“政策科学”向“政策研究”的转换。  相似文献   

18.
逻辑经验主义继承了实证主义哲学体系反形而上学的历史使命,认为哲学问题只涉及科学知识的逻辑结构,一个命题或理论的意义在于对一个适当的可观察语句进行事实检验。笔者试图在逻辑经验主义和法学研究方法之间勾勒出某种逻辑上的联系,发掘出逻辑经验主义遗产中可能蕴含的对法学研究方法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以启蒙主义为主导精神的近代哲学走入困境之时,康德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局面:一方面,他调和了经验论和唯理论之间的根本矛盾;另一方面,以"自由"为其理论之根基,试图找出形而上学发展之路的同时,还开启了伦理学的全新视野。尽管康德的"实践自由"赋予了人类理性独特的尊严,但他的理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也值得探究。  相似文献   

20.
从绿蓝问题看波普尔对归纳问题的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纳问题是近代以来最基本的哲学问题之一。波普尔首先把归纳问题转化为假说的选择与接受问题,然后在其证伪主义范式下对其作了正面解答。波普尔的解决方案在经验层面上诉诸可证伪度标准,或者说潜在证伪者类标准,但该标准没能解决绿蓝问题。在方法论层面上,波普尔用被他拒斥的“狭隘合理性”规则来攻击归纳,从而陷入了不协调的窘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