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龙山模式"的提出,是学界对张家川龙山镇回族皮毛中介贸易成功经验的总结与肯定。然而,在市场转型的过程中,"龙山模式"却逐步瓦解。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为外部市场的建立和对传统路径的依赖两个方面。在"模式化""被转型"的困境中,"龙山模式"转型的路径应重提"内发型发展"的重要性,将之放在经济社会整体发展的构架下进行反思和筹划。  相似文献   

2.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地处甘肃省东南部,总面积为1311.8平方公里,总人口33万多,回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68%。是一个以经营农业为主体,以皮毛商业为特色的回族聚居县,素有“皮毛集散地”之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里的皮毛商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全县有一万余名皮毛运销户(其中绝大多数系回族),他们走东串南,从全国各地收集各种皮张运回张川镇、龙山镇两个集市,集中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随着集散市场的复活,国营、集体、个体皮毛货栈应运而生,全国各地的客商纷至沓来,本地农民也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路子。  相似文献   

3.
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皮毛经济发展历史悠久,基础良好,20世纪八九十年代,该县皮毛产业经济曾在地方鼎盛一时,由于种种原因,如今却处于低谷。张家川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和穆斯林文化传统为产业集群发展积蓄了待发力量。整合新构的皮毛产业集群产业模式以优化地方资源,借力群众的经商优势,整合产业链的优势环节,将畜牧养殖业、皮毛贩卖业、皮毛加工业、制造业、贸易企业等产业环节精耕细作,独立集群,形成系列,整体发展。该模式将零散的力量集中起来,形成合力,提升了张家川皮毛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黄土高原上的民族家庭研究--以张家川回族家庭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是人们的栖息地,对陇东南汉文化包围圈内的张家川回族的家庭进行研究发现,张家川回族家庭受当地汉文化影响较大,但也保留了自己传统文化的某些特点,汉文化和回族文化的交融将伴随着张家川回族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5.
近代宁夏羊皮毛贸易兴旺,且独具特色。其发展大致历经民间生活所需的物物交换,洋行垄断贸易,到地方商栈掌控,最后发展到官商联盟的购销与加工、地方政府倡办的购产销一体化等几个发展阶段。外商洋行在宁夏,恣意掠夺当地羊皮毛工业原料,在一定程度上促发了宁夏近代工商业的萌芽,有利于汉、回、蒙古等族的相互交往和了解。  相似文献   

6.
回族以善于经商著称。民国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在我国的逐步兴起,回族的商业贸易有了空前的发展,其中皮毛生意尤为兴隆,跃居首位,涌现出了不少回族皮毛商。在当时的民族商业经济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推动了当时民族商业经济的进一步活跃,体现出回族商业经济的优势。本文就回  相似文献   

7.
近代甘宁青地区的皮毛贸易从性质上可大体上分为民间自由经营和官方垄断性贸易两个不同阶段。20世纪30、40年代在诸马军事集团和国民党的专制统治下,甘宁青皮毛贸易由民间商人自由经营的民间贸易转变为官僚资本控制下的垄断性贸易,此时期皮毛贸易不仅在贸易趋势上发生变化,而且在贸易市场、路线及交易额诸方面均与前期有着很大区别。  相似文献   

8.
沙勇 《东方论坛》2012,(1):20-24
洮商即临潭回族商人,是近代中国商业群体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中,他们依托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交接地带的特殊位置,发挥重商传统优势,充当边地藏族与内地汉族之间商品交换的"中间人"角色。20世纪初,以皮毛贸易为带动的临潭回族商业发展繁盛,回族商人在经营方式、经营种类等方面形成了适宜自身发展实际的商业活动特点,成为西部商品流通贸易的主力军。回族中间商沟通内地与藏区的商业活动,有效地加强了汉、藏、回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互补、文化沟通和心理联系。  相似文献   

9.
柯锋 《小康生活》1999,(12):22-22
猪病诊断是一项比较困难而复杂的工作。笔者结合多年工作实践,总结出“三看、二查、一同”综合诊断猪病的简便新法,现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三看。①看皮毛。皮肤发红或出现红点,用手指压褪色则为猪丹毒,指压不褪色则为猪瘟;皮肤发黄多为黄疸;肢端皮肤发绀是肺疫;皮毛逆立多为感冒或热性病初期。②看粪便。粪便呈黄白色,且无血无臭无粘液,多为一般性腹泻;先便秘后拉稀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回回民族(简称回族)目前大约有六百余万人,分布在全国各地。其中有六分之一左右的回族聚居在宁夏。由于历史上政治、经济、宗教等各方面的长期交往影响,宁夏地区的回族人民同全国务回族地区有着于丝万缕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一九五八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这里就更加成为全国回族人民瞩目的地方。散居在内地的许多回族人称宁夏为“回族的故乡”,向往到这里来“回娘家”、“探亲”。这种现象有力地说明,宁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发展,对全国各地的回族群众有着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代以至民国时期,伴随世界民族国家的形成以及民族国家意识的兴起,回族新知识群体的国家意识达到空前高度。以《月华》杂志为代表的一系列回族刊物充分表达了回族知识群体的"国家意识"内涵,体现出回族的追求自始至终与国家利益的一致性,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回族对民族自身发展方向的正确认识和把握,对近代以来回族社会的全面发展以及国家的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所谓博学,一般是指广泛的学术修养。但是,作为编辑而言,真正的博学不仅仅指学术修养的广泛,而应该是既博且专,专而且博才是真正的博,博而不专不过是知其皮毛而已,只知其皮毛对编辑的工作来讲,是远远不够的。从编辑实践工作看,要做好编辑工作,是必须博且专才可以的。编辑所需要的博,比任何一门学科的学者所需要的博更为广泛。这是因为,编辑所面对的是各式各样的作者,而且是多种学科的作者,而作者当中又包括各种学科的专家。编辑如果不具备博学,根本不可能看懂作者的文稿、书稿,更不要说做出准确的判断了。编辑所需要的博不等于对各学科的知识…  相似文献   

13.
近代以来,伊克昭盟的畜牧业发展迅速,随着旅蒙商不断的往来贸易,该地区的畜产品——主要是皮毛备受关注,其商品化趋势日益明显。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经济因素渗入,对蒙地的商贸活动影响较大,在中央和地方的政策干预中,在法律条文的保护下,这种以皮毛行为主的商贸市场呈现繁荣的景象。  相似文献   

14.
1956年前后,中共党内高层对知识分子问题的认识和政策经历了一个复杂曲折的过程。党内以周恩来为代表的高层对知识分子的认识和政策不能为毛泽东所完全认同。毛泽东基于他的知识分子的“皮毛论”观点,注重从世界观上根本改造知识分子,倾向于培养无产阶级自己的知识分子。周恩来注重从知识分子的功能和国家建设的需要来看待和改造知识分子。“皮毛论”观点具有历史局限性,且易为现实所利用和扭曲。现代社会应大力提倡知识分子具有更多的公共性,同时尊重他们的相对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皮肤瘙痒症属于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由于致病因素比较复杂,目前医学界尚未完全弄清。通过临床观察发现,约半数的患者其瘙痒的发生与其自身的系统疾病或局部疾病有关。 季节性气温变化、化纤皮毛衣着、碱性过强的浴皂以及各种化学  相似文献   

1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的提出,为回族经济,尤其是回族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契机。回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善于经商的优势,以及在与其他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进行交流中形成的跨境民族文化优势对促进回族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回族只有利用好优势,重视文化,发展教育,才能促进自身的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研究回族文化,最重要的就是研究清真寺,由于中国地理以及地方建筑的特色,使得南北、东西的清真寺风格各具特色。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有关清真寺的相关理论,本文从清真寺组织以及清真寺建筑艺术这个方面进行分析,对今后研究东北回族清真寺的建筑及其功能等,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在西伯利亚雪原上有一种白貂,它十分爱惜自己一身纯白而漂亮的皮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愿意有丝毫的玷污。猎人抓住了白貂这个致命的弱点,在它的洞穴周围撒上一圈煤粉,这样白貂就如同画地为牢一般只有束手被擒了;白貂没有因此改变自己的习性,依然年复一年地守护这自己纯白、漂亮的皮毛。  相似文献   

19.
宁夏是一个以回族为主体的区域自治地方,据1986年末统计,全区回族人口有一百三十七万三千一百人,占自治区总人口的32.4%,约占全国回族人口的17.1%,是我国回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由于历史的原因,全区回族人口中的90%居住在农村,主要分布在南部山区的泾源、固原、西吉、海原、同心以及吴忠、灵武等七县市。 伊斯兰教基本上是回族全民族信仰的宗  相似文献   

20.
基于甘肃广河县294户回族家庭1 327名回族女性(14岁以上)的调查发现,由于传统宗教家庭观念限制、身体健康水平欠佳以及人力资源的教育性开发不力等因素影响,回族农村女性面临诸多发展障碍,如家庭经济地位低下、文化程度不高、社会参与度低等。据此,应提倡新的宗教、家庭观念;加强回族农村女性教育,强化其农业科技知识培训;认定农村女性家务劳动的实际价值,鼓励其从事基本商业贸易并提供小额贷款倾斜政策,最终促进回族农村女性自身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