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禁诉令制度起源于英国,在英美法国家司法实践中运用较多.目前,适用禁诉令的条件趋向严格,一般只在存在有效仲裁协议的场合,法院才可能以在外国法院起诉违背仲裁协议为由签发.中国是否应当引入该制度争议颇大.禁诉令必须同非方便原则同时存在,中国缺乏适用禁诉令的法律基础;适用禁诉令制度违背中国的法律传统,和国际趋势不符;适用禁诉令制度带来的弊大于利;不适用禁诉令制度引发的负面影响则可以通过若干替代性措施得以弥补.  相似文献   

2.
面对我国网络资源逐步普及,上网地点与上网工具呈现多元化的现实情况,我国禁网令司法实践裁判情况并未体现该制度设计蕴含的针对性原则。我国禁网令司法实践可以考虑采取"针对纯正的网络犯罪行为适用单处或并处禁止上网或禁止进入网吧的禁止令"和"针对非纯正的网络犯罪区分适用禁网令"的司法裁量规则,同时在立法上扩大禁网令适用范围,增加针对假释犯罪人可以决定适用禁网令的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纠纷发展愈发复杂化,并且往往以国际平行诉讼的方式呈现,各国通过禁诉令、禁执令、反禁诉令等方式争夺标准必要专利纠纷的司法管辖权,我国企业所受影响较大,2020年,最高法院为捍卫司法主权接连做出四个关于标准必要专利许可纠纷的禁诉令的裁定,并在民事诉讼领域创造性地适用按日顶格罚款的计罚方式.通过研究国内外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纠纷中禁诉令的适用,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在坚持司法礼让的原则下,积极应对标准必要专利纠纷司法管辖权的争夺,维护有序的国际市场和司法环境.  相似文献   

4.
专利的地域性和时效性以及专利诉讼中的巨额利益导致的禁诉令、禁执令被英美法系国家的诉讼当事人频繁使用,成为国际专利诉讼中的重要战术工具,其中针对我国签发的禁诉令也越来越多。英美法系国家在专利诉讼中签发禁诉令优先考量的是“公正地解决私人争议”,更重视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考量的因素包括当事人之间是否有管辖权协议或仲裁协议、...  相似文献   

5.
“临时禁入令”是英国《2015年反恐怖主义法》第2条针对恐怖分子跨国流动新增的重要预防措施,分为普通临时禁入令与紧急临时禁入令。为了满足人权与法治的要求,英国立法机关规定国务大臣颁布的“临时禁入令”必须接受司法审查,并为当事人规定了申请返境许可与申请对国务大臣的决定进行司法审查两项救济措施。从其法律渊源与适用程序来看,“临时禁入令”兼具行政制裁与司法处分的双重性质。我国《反恐怖主义法》第39条与规定“临时禁入令”和英国《2015年反恐怖主义法》第2条都是为了预防与惩治恐怖分子的跨国流动而制定,在性质上是相同的。但是比较而言,前者在程序的透明性与救济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还有所欠缺,立法机关可以参考英国的相关规定,在相关实施细则中增加程序性规定与司法救济措施。  相似文献   

6.
禁诉令制度主要是在普通法系管辖区域内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为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国家采用。我国的相关立法存在不足之处,我国必须构建和完善禁诉令制度,以处理国际或区际民事诉讼中诉讼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7.
李德裕和会昌禁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昌禁佛是发生在唐代后期的一次较大的历史事件。它是继北朝魏太武帝和周武帝毁佛之后,对佛教的又一次沉重打击。在唐代,由于佛教空前盛行,危害很大,因而会昌禁怫就显得更有其较深远的社会意义。会昌期间的宰相李德裕,一贯反佛,极力赞助武宗禁佛,在会昌禁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人们谈及会昌禁佛时,往往只注意到唐武宗,却很少谈及或是根本忽略了李德裕的作用。本文试就李德裕和会昌禁佛的关系问题做一肤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论王尔德喜剧的唯美主义文化观陈爱敏19世纪后关叶,资本主义工业文明虽然给整个欧洲形势带来了一丝转机,但人们思想上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庸俗的伦理道德、宗教观念的束缚,还沉滞于传统文化气氛的禁铜之中,而英国作家王尔德却独树一帜,高擎起唯美主义大旗,以艺术为武...  相似文献   

9.
尽管禁诉令一直被指责间接干涉了他国管辖权,并被欧盟法院禁止适用于欧盟成员国内部,但却不失为对抗国际平行诉讼的最有效的方法,尤其在现有的国际民商事诉讼环境下。在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将禁诉令引入中国法,不仅没有障碍,而且会完善中国国际民商事诉讼法体系。这一引进,应以解决涉港平行诉讼为起点,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0.
在诗艺价值和诗人地位被普遍怀疑的今天,重读柏拉图的禁诗令有特殊意义。柏拉图禁诗的主要理由是诗艺远离真理。柏拉图的“递相摹仿论”,割断诗艺与理式的“质素性”联系,把诗艺的内容设定成不具有超越性的纯粹具体的表象。后世反柏拉图禁诗令的诗学理论家从柏拉图的形而上学立场出发建构了诗艺内容和超越性存在的关联,从而赋予了诗艺以极为崇高的地位。诗艺的当代危机在于:后现代对柏拉图形而上学的彻底颠覆意味着把诗艺重新带入无超越性的形态。  相似文献   

11.
“令”是现存隋法的基本形式,也是林业法制的基本形式。“弛山泽之禁”、“均田”、厚偿运河植树等规定,皆以“令”的形式表达。唐法律、令、格、式、格后敕并行,不少条文涉及林业,但与田制配套的植树规定则因田制变化在唐前期与唐后期显著不同。五代十国基本沿袭中晚唐的林业法制,但有其值得重视的特点,如后周、南唐、北汉视林业为生存发展之所需,一些规定较前代有过之而无不及。  相似文献   

12.
几乎整个唐代服饰都显示出华丽奢侈的风气,这种风气在盛唐至晚唐尤为明显。统治者为限制社会的奢靡风气,多次颁布禁侈令。禁侈令多包含禁止服饰僭越的内容,其表面上是体现帝王的简朴作风,实质上是维护阶级特权。唐代服饰奢华的基础是发达的经济与技术,推动这种风气盛行的主要因素是宫廷贵族的奢侈风气。另外,与国外的交流也推动了一些奇服的流行。  相似文献   

13.
历史     
劝禁缠足1912年3月11日,孙中山令内务部通饬各省劝禁缠足。令文说:夫将欲图国力之坚强,必先图国民体力之发达。至缠足一事,残毁肢体,阻阏血脉,害虽加于一人,病实施于子孙,生理所证,岂得云诬?至因缠足之故,动作竭蹶,深居简出,教育莫施,世事罔问,遑能独  相似文献   

14.
康熙帝对天主教政策有着由允许到基本禁止传教的转变,雍乾二帝发展为全面禁教政策。这种变化,出于对天主教认识的改变。禁教后传教士申诉,说天主教不是"伪教",雍乾二帝认同此说(应当说康熙帝亦然)。传教士的非"伪教"说,意思是天主教不是伪装正派,是真正宗教,不同于邪教。康雍乾之认可,是将之视作与佛道回教相同,是宗教,相对于儒学是异端,但与白莲教、斋教之类煽动造反的邪教不是一回事。乾隆帝在观念上容或有邪教之意,然未出诸口,仍有分寸。基于非伪教的认识,又因它是外国人信仰的宗教,康雍乾禁教之后仍允许在华技艺人员信仰,而禁止他们传教和国人信教。在康熙帝容教令实行的近30年间,天主教在中国大发展,促成清朝前期中西文化交流高潮,禁教之后大退潮。而禁教之发生,是因罗马教廷实行禁约令,向中国皇帝的权威挑战、挑衅,康熙帝予以回击。禁教后西方传教士非法潜匿、潜入传教,为清朝驱逐、惩治,此种不幸之事的出现,是禁约令无可避免的后果,咎在教廷。  相似文献   

15.
康熙帝对天主教政策有着由允许到基本禁止传教的转变,雍乾二帝发展为全面禁教政策。这种变化,出于对天主教认识的改变。禁教后传教士申诉,说天主教不是"伪教",雍乾二帝认同此说(应当说康熙帝亦然)。传教士的非"伪教"说,意思是天主教不是伪装正派,是真正宗教,不同于邪教。康雍乾之认可,是将之视作与佛道回教相同,是宗教,相对于儒学是异端,但与白莲教、斋教之类煽动造反的邪教不是一回事。乾隆帝在观念上容或有邪教之意,然未出诸口,仍有分寸。基于非伪教的认识,又因它是外国人信仰的宗教,康雍乾禁教之后仍允许在华技艺人员信仰,而禁止他们传教和国人信教。在康熙帝容教令实行的近30年间,天主教在中国大发展,促成清朝前期中西文化交流高潮,禁教之后大退潮。而禁教之发生,是因罗马教廷实行禁约令,向中国皇帝的权威挑战、挑衅,康熙帝予以回击。禁教后西方传教士非法潜匿、潜入传教,为清朝驱逐、惩治,此种不幸之事的出现,是禁约令无可避免的后果,咎在教廷。  相似文献   

16.
张玉胜 《社区》2014,(1):4-4
在雾霾天还坚持禾解地跳广场舞,结果老伙伴们纷纷因为呼吸道疾病到医院就堍近日,武汉江岸区一支广场舞蹈队领队方婆婆因为咳喘发作到武汉市第八医院看病,在得知旧病复发与雾霾天气有关后,决定暂停广场舞,对其他队员也下了“禁舞令”。(《楚天金报》2013年12月12日)  相似文献   

17.
信用证的独立性与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信用证的独立性与贸易合同的一致性 ,信用证的独立性原则与欺诈例外原则两个方面 ,深入研究了国际信用证业务的本质特征与银行办理信用证业务时承担的法律责任。文章认为 ,银行没有必要调查是否存在受益人欺诈、银行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受益人付款不承担法律责任 ,法院颁发禁付令是有前提条件的 ,法院不应在开证银行已经对受益人作出终局性付款后颁布禁付令  相似文献   

18.
说“禁”     
宇宏 《社区》2012,(26):13-13
《说文解字》解释“禁”的意思是“吉凶之忌也”。但在此之前,“禁”字还有另一个意思,就是郑玄解释的:“禁,承尊之器。名之为禁者,因为酒戒也。”这个说法,为前不久在宝鸡出土发现的青铜禁的事实所证实。  相似文献   

19.
辛亥武昌首义时期的“三武”指蒋翊武、孙武、张振武,这三位都是策动武昌起义的重要角色,对于创建中华民国厥功甚伟,永远值得我们敬仰和怀念。武昌首义能一举成功,蒋翊武领导的文学社的贡献要比孙武、张振武负责的共进会大得多。面对错综复杂的矛盾,分析“三武”的处理方式、应变能力,能够看出孰是孰非。“三武比较起来,孙武不如振武,振武不如翊武。翊武纯朴,即敌对者亦表示好感。”这个评价比较符合客观实际。  相似文献   

20.
《安提戈涅》堪称戏剧哲学,它通过新国王克瑞翁颁布禁葬令、把葬礼置于政治的监管之下所引起的广泛冲突考察了政治这个属人的事物,从而以一个全新的视角对古代希腊时期的政治哲学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