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研究会代表着新文学初期的现实主义倾向。作为文学研究会主要成员之一的庐隐,便向来被视为现实主义作家。比如,唐弢主编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简编》中写道:“在创作方法上,文学研究会继《新青年》之后,揭起了现实主义的旗帜,强调‘新文学的写现实主义’……,叶绍钧、冰心、朱自清、王统照、许地山、庐隐等早期新文学作家都以不同的创作风格体现出大学研究会的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新文学流程中 ,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的没落和现实主义的崛起 ,根本原因是政治和社会因素的历史选择。这种选择所导致的使命感使中国的现实主义区别于欧洲的现实主义。西方文学的输入和传统文学的继承使中国新文学充满了对峙和张力  相似文献   

3.
"浙江潮"引领中国新文学现实主义思潮,取决于浙江作家对世界文学新潮的敏锐感知与把握,也根因于积淀深厚的地域人文传统对现实主义的精神呼应。其引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都有显著表征,集中体现在对各种重要的现实主义文学形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新文学七十年,现实主义文学一直总领着浩瀚澎湃的文学潮流。整个新文学思潮的消长起伏,无不与现实主义主潮的潮涨潮落息息相关。但现实主义作为一种概念的“舶来品”在中国一开始便不是一个自足系统,在对现实主义最基本属性的认识中,也包蕴着人们从不同角度理解的歧义,廓清现实主义概念内涵的混乱状态,重新规范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属  相似文献   

5.
俄国十九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是世界文学的屋脊。它以其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对世界各族文学都曾产生过影响,特别对中国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产生与发展,其影响和意义就更为明显。沈从文在俄罗斯文学中找到了屠格涅夫,找到了屠格涅夫的成名作  相似文献   

6.
茅盾是新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文学批评家之一,他始终保持着鲜明的现实主义批评特色.本文通过对茅盾建国后文学批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从现实主义的批评观、“历史-美学”的批评原则和科学公正的批评实践等三个方面阐述其对当代中国新文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现实主义形态学视角认知中国新文学巨匠茅盾 ,探讨“社会批判”型现实主义文学的独特价值 ,从理论和创作实践两个层面揭示茅盾作为此种文学形态典型代表的意义 ,由此确立其在文学史上无可置疑的领衔地位。  相似文献   

8.
胡适的现实主义文学观是杜甫、白居易以及元稹等人之文学观念的清醒延续,尤其是白居易“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文学主张对其影响深巨。但西方体验对其文学观的形成也同样起到了相当关键的作用,开阔了其阅读视野,深化了文学体验,丰富了理论储备,使其文学观念产生了新变和质变。进化史观、实用主义哲学、近现代欧美文学中的自然主义、批判现实主义、人道主义、“易卜生主义”等丰厚的西方文学文化资源有效充实并强化了他早期所接受的中国传统现实主义文学观,使之逐渐凝结成一种中西连通、古今交融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在新文学的初创时期发挥了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新文学三十年现实主义文学思潮进行观照和评析,是一个大而难的研究课题。许多文学批评家为此进行了不倦的思考,但真正站在这一波澜壮阔的文学潮流之外作出冷静而客观的探讨之作还不多见,人们更为执着的是从意识形态。社会效应等方面去关注现实主义。温儒敏《新文学现实主义的流变》(以下简称温著)一书就试图把自己对三十年来现实主义的阅读理解和现实人生体验引发到历史的沉思上来,从整体上把握新文学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变化流程和考察它的历史命运。该著付出的这一努力,无疑能弥补现实主义研究的一些缺失而显示出自己的特色来。一…  相似文献   

10.
"乡土"的发现是新文学"现代性"的重大标志.新文学对现实主义的理解上深层内涵的"文以载道"传统规定了新文学小说对"乡土"的表现在内涵与形式两方面的限度.中国现代小说"乡土"意蕴流变的诸特征,在根本上是由于中国革命对文学的要求和限制.  相似文献   

11.
冯雪峰作为20世纪中国现实主义的重要阐释者,有着自己的理论特质和鲜明的倾向。从其真实观、典型观等分析可以见其现实主义理论:既有对文艺特性的尊重,又有为政治而过于理性化的侧重,理论呈现出矛盾和游移状态,是具有一定的艺术倾向的政治化了的现实主义。但它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它能让我们更好地反思这段文学史,以期对新时期的文学创作和文艺批评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开创了红学研究的新领域,同时也带来了西方文学的悲剧理念,《红楼梦评论》带来的对《红楼梦》的悲剧性现实主义的认知对新文学初期的创作倾向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新文学的作者们从中借鉴吸取了创作动力,奉献了新一代的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现实主义长期作为一种主流创作方法和艺术形态被提倡,同时也具有改造与重塑作家的世界观、美学观的特殊意义。它的根本指向是关于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的新文学形态的构想。虽然冠以“现实”之名,“主义”才是根本,它包含着鲜明的理想色彩乃至乌托邦精神。因此,“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被“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取代是必然的。当代现实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特殊的文学规范机制,通过日趋严格的典型设计和题材规划,实际成为了文学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4.
新文学的革命现实主义理论,在中期后阶段即已得到确立,然其全面的发展和成熟,则是在后期逐步完成的.抗战文学运动的兴起,把作家和理论家们的视野,牢牢吸附在民族危亡的严酷现实里,文学和社会现实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密切。这不仅大大强固了人们只有现实主义才能真实反映现实的观念,坚定了文学上的现实主义路线,同时也进一步激发起人们研讨现实主义的理论热情.  相似文献   

15.
现实主义是整个20世纪中国新文学发展道路上的"主潮",对新文学起着推进或制约的作用。本文在新世纪文学的背景与视野下进行文本分析,认为反腐小说表面的现实功利性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内部的现实主义追求,主要体现在题材选择、情节设置与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而底层小说也因自身命名的争议以及知识分子如何表达底层、采取什么叙事态度表达底层等问题的提出,使得现实主义叙事的广度与深度受到削弱。只有分析与反思当下现实主义文学的叙事困境,才能获得真正具有独立意识、真正写"现实"而非理想化的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16.
进化论在近代传入中国时,经历了一个中国化的过程.新文学先驱们的救亡情结使得西方进化论的渐变思想发展成了近代中国"单向直线的一元整体思维".在这种新胜于旧、"后胜于今"的思维模式之下,五四时期的政治、文化和文学都染上了浓重的激进色彩,其中文学表现得尤为突出.从作家到作品,从理论到实践,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我们都能感受到新文学激进昂扬的主旋.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鲁迅是一座巍峨的丰碑。他对中国文学发展所作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他不但是伟大的革命现实主义作家,以他的小说和杂文显示了新文学的革命实绩;同时他还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家,他那一篇篇闪灼着真知卓见的文艺批评论著,指明了我国新文学的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宝库,时至今天,还闪耀着先驱者灿烂的光辉。  相似文献   

18.
胡风关于创作的理论是他的文艺思想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以现实主义原则为指导 ,以“主观战斗精神”为内核 ,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表现出时代性、独创性、深刻性和思辩性等鲜明特色 ,对中国新文学的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布拉格汉学派从马克思主义视角研究中国文学,同时也将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披上了马克思主义的外衣。他们认为现实主义描写并非是机械的记录真实,而是描绘出社会发展的现实倾向。布拉格汉学派将中国文学中的现实主义创作分为三重维度:第一重是客观现实中人与人的关系,即茅盾所述;第二重是作家本身与现实的关系,即郁达夫所述;第三重是所有主观和客观特点在社会和人物方面即将展开的发展趋势,即郭沫若所述。布拉格汉学派总结出中国文学的现实主义倾向,也正是预见了中国文学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新文学史上,有一种被称之为“茅盾传统”的创作范式存在,其主要内涵包括现实主义传统、“史诗”创作传统、“理性化”叙事传统三个方面.这三种传统的互渗交汇,构成中国新文学的一种重要价值体系,至今仍有无可漠视的意义.当下文学界有一种随意丢弃“茅盾传统”的倾向,这是不足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