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6 毫秒
1.
我国信用评级机构规制与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信用评级机构的自然垄断性、外部性、经营模式和准监管者地位四个方面入手,运用规制经济学的理论方法,分析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规制与监管的必要性.依据理论分析结果,结合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的发展,提出相关的规制与监管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利用中国债券信用评级数据,从实证角度考察经济基本面如何影响债券信用评级及其信息价值。实证证据表明债券信用评级水平具有顺周期性,在经济上行期,信用评级机构高估信用评级的可能性更大。进一步地,债券信用评级的信息价值,即信用评级对债券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影响力,均具有逆周期性。综合这两个层次的分析说明,债券评级水平的顺周期性部分地是由评级信息价值的逆周期性所驱动的。实证结论对于信用评级机构的周期性行为模式具有一定的启示,有助于监管部门在不同的时期制定不同的措施来强化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  相似文献   

3.
后危机时代看信用评级公正性的偏离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的爆发,揭示了当下世界范围内信用评级机构对于公正性的严重偏离.针对此种现状,运用历史分析、实证分析以及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信用评级公正性的意义与价值、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诸种表现及原因进行了深入的论证,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要对信用评级偏离公正性的行为加以纠正,应当在国内构建有关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并积极参与信用评级的国际监管合作.  相似文献   

4.
为了降低电子商务市场的信息不对称性、反映交易者的诚信水平、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大部分电子商务网站都建立了信用评级体系。本文通过建模分析及演绎分析,认为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现行评级制度已不再适应电子商务市场的发展,等级高低并不能反映市场中店铺的诚信状态,而更多地反映偶然性因素和经营历史的长短,反而造成了新老卖家之间的不公平竞争,并鼓励卖家采取信用炒作等不诚信行为。最后提出了基于好评率和信用积分相结合的动态信用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5.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要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特别是商务诚信建设,建立健全中小企业的信用评级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中小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中数量庞大且活跃的商业主体,其经营和发展长期以来因融资难问题而深受困扰,其主要原因在于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而信用评级机构则作为交易第三方通过信用信息评估以促进企业间交易和防范化解商业风险。但信用评级机构存在信息透明度低、信息披露不足,由此引发道德风险致使其公信力下降的问题。此外,信用评级机构的失信惩戒机制尚不健全。因此有必要健全中小企信用评级制度,包括增加机构信息透明度、建立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罚、完善信用评级监管立法等,来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商务信用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地方政府信用评级是建立规范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的重要一环,也是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的前提。我国部分地方政府近年来的融资实践表明,良好的法律环境是政府信用评级制度的基础,相关制度的完善是准确评级的前提。因此,为确保信用评级的可靠性和正确性,必须加强信用评级的法律制度建设。其中,培育评级机构信誉资本、明确统一的监管部门、促使评级机构加强信息披露尤为重要。同时,还需对评级机构的市场准入、公司治理结构、利益冲突管理、评级的操作规则、信息发布规则、民事责任等方面的规范加以明确和细化。  相似文献   

7.
结构性金融是一种及其复杂的金融中介活动,其交易结构涉及各类市场参与者。在众多的参与者中,信用评级机构至关重要。结构性金融事实上已成为一个评级化的市场。次贷危机的爆发彰显了结构性金融信用评级的困境:利益冲突的加剧;评级方法、模型尚成熟;评级结果存在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结构性金融是一种及其复杂的金融中介活动,其交易结构涉及各类市场参与者。在众多的参与者中,信用评级机构至关重要。结构性金融事实上已成为一个评级化的市场。次贷危机的爆发彰显了结构性金融信用评级的困境:利益冲突的加剧;评级方法、模型尚成熟;评级结果存在重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文章首先分析了国际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特点,继而指出了我国当前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最后提出了如何构建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评级制度的具体策略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
信用评级机构是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一块重要内容,但是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不强是最主要的问题,原因来自三个方面:信用评级机构的形成和发展受制于行政力量、信用评级市场受控于美资以及发行人付费的模式存在不合理之处。针对上述原因,在构建信用评级机构独立性框架时,建议中央政府以上海为试点,整合国内信用评级市场、改变监管模式、遏制外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同时完善以中国人民银行为主体的信用数据库,强化信用评级机构的内部管理和自身竞争力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减少金融监管对信用市场的干扰已成为我国监管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通过构建包含监管部门、评级机构和债券发行方等主体在内的三阶段博弈论模型,从理论上探讨了监管政策对债券评级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部门提高债券评级要求会导致市场充斥大量违约风险较高的债券。为了增加评级收入,评级机构会给出虚高评级。在此基础上,基于2017年4月7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调整交易所债券市场上信用债券质押入库资格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15—2019年我国企业债发行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进一步实证检验了监管政策调整对债券评级质量的影响。经验证据表明,提高债券资格门槛会助推债券评级上升,但政策实施前后债券的利差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即监管政策调整助推了债券评级虚高。因此,监管部门需改变通过评级结果来识别债券风险的传统监管思路,应尝试构建多元化的信用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信用评级在金融危机传导中的作用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与反思,本文以信用评级加速器效应为切入点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金融危机时期信用评级下调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前人关于评级与经济周期的关系、评级的影响因素、信息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成果,指出金融危机会通过恶化金融体系稳定性、经济增长前景和财政稳定性而推动信用评级下调,并且,信用评级下调会通过负向信息效应、资产组合调整效应和阈值效应恶化金融危机传导,评级加速器效应的存在加快了危机传导速度、扩大了危机传导广度、增加了危机传导深度.最后,探讨评级加速器效应得以形成和存在的前提条件,并在弥补资金缺口、危机救助及时性、避免错误信号传递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券市场发展迅速。以2014—2017年省级政府发行债券时披露的信用评级报告为样本,分析了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债券市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在不同地区、不同层级、不同类型债券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分析认为,政府债券市场化机制不健全导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供给不足,财政管理失衡导致不同政府会计指标的披露水平参差不齐,财政实力不均导致不同地方政府选择性披露会计信息,披露管制缺位导致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不高。因此,应当推动政府债券市场化改革,以激发市场主体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的需求;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以建立政府会计标准体系;制定政府会计信息披露指引,以规范地方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行为;加强政府会计信息披露管制,以提高政府会计信息披露质量。  相似文献   

14.
公共信用等级分析是当前研究的一个热点,而债券信用评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首先研究了信用评级的用途及其重要性,介绍了信用评级的类型和国外信用评级的步骤。通过对信用评级的分析研究了信用评级中的要点,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在信用评级中通用的两种方法即统计方法和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级中的研究现状,最近的研究表明与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人工智能方法在信用评级中有更优异的表现。通过对信用评级方法的分析,得出了国外目前信用评级发展中的不足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2016年债券市场的集中违约严重损害了债权人的权益,债权人开始对信用评级功能与独立性产生了严重质疑.以经营杠杆为视角,利用2008—2016年中国债券市场上市公司发债数据,研究成本粘性对发行主体信用评级的影响,以此检验信用评级机构的独立性.研究结果表明,企业成本粘性越大,主体信用评级越低,即成本粘性风险效应会被评级机构所关注.进一步分析发现,成本粘性降低信用评级的作用在风险高的企业中更显著.另外,成本粘性的风险也会被投资者所关注,即成本粘性通过信用评级影响债券信用利差.文章也进一步证实了成本粘性主要通过增大企业资产波动率与会计信息风险来降低信用评级,研究结论对债券市场的监管者、上市公司与债权人有着一定的借鉴与启示.监管部门、信用评级机构与债权人应积极对企业成本粘性行为进行监督,从而保护债权人利益;上市公司应该努力提高公司治理机制,减少管理层基于自利行为的成本管理行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提出了电力客户信用等级评价体系模型的选取、评级指标设立和评分方法,按照倒U性指标、线性指标和定性指标的不同特性,结合评分函数以及指标权重,共设立了18项信用等级评价指标,该指标体系将对电力企业进行客户信用评级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固定收益债券的信用等级迁移问题日益引起投资者和监管者的关注,预测信用等级迁移需要找到关键指标。财务数据对企业未来业绩具有显著影响,可以反映运营企业的信用质量。当前信用等级发生迁移债券存在发行期限集中、行业特征明显、发债目的差异化等特点,通过构建Logistic模型对影响债券信用等级迁移的财务指标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对企业债的信用等级迁移具有显著影响,但是信用升级和信用降级分别对不同的财务指标敏感。发债企业要想提高债券信用等级,需提高盈利能力;投资者要想降低信用风险,应考虑减少甚至剔除投资组合中偿债能力发生显著负面变化的债券;监管者要想对发债企业进行更有效监管,需关注偿债能力指标以及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在分析信用评级模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层次分析法在建立信用评级模型中的优势,进而运用系统工程的思想方法——层次分析法搭建模型。本文的主要工作为:(1)对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指标体系进行分析,并在我国原有影响较大的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专家调查和数理统计的方法,构思新的指标体系;(2)鉴于商业银行信用评级无法完全量化,在商业银行评级的模型研究中使用层次分析法建立评级模型,以达到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我国目前公司债券的信用等级,指出我国目前的信用评级制度还很不完善,如信用评级行业本身不够权威,而且根据历史数据采用静态评估机制进行信用评级.由于评级数据本身的先天不足,又缺乏定期的更新,因而投资者所掌握的数据往往与公司真实情况存在很大偏差.系统地分析了公司债券信用等级评估的现状及成因,提出了完善公司债券评级制度、建立动态评估机制的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