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武侠小说与英国骑士文学是中西方文化的特有产物。两者都推崇尚武精神,但在精神内涵方面存在着很大差异,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历史文化背景、文化精神、对现代人影响三个方面。加强两者的对比分析,有助于我们正确审视中西方文化,加速中西文化的融合。基于此,本文以中西方文化为视角,对中国武侠小说与英国骑士文学作了详细的对比与分析。  相似文献   

2.
阿拉伯文学与西欧骑士文学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伯文豪塔哈·侯赛因博士曾说过:“如果我们说,欧美西方尽管现在优越,但他们的一切优越、一切科学都要归功于中世纪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去的那些丰富、持久的文化根柢,那我们绝不是在过甚其词,也不是在吹牛胡说。”美国学者希提在其《阿拉伯通史》一书中也说:“在8世纪中叶到13世纪初这一时期,说阿拉伯语的人民,是全世界文化和文明的火炬主要的举起者。……有了他们的努力,西欧的文艺复兴才有可能。” 尽管由于“欧洲中心论”的思想作祟,人们大多对西方文化、文学受古代阿拉伯文化、文学影响一事,不是一无所知,就是所知甚少,但这种影响的存在却是一个不容否认、不可忽视的事实。中古时期阿拉伯文学对西欧骑士文学兴起的影响,即是一例。 西欧的骑士文学繁荣于12、13世纪,以法国为最盛。最早的骑士来自中小地主和富裕农民。他们替大封建主打仗,住在堡垒里,剥削农奴。“后来骑士土地成为世袭,于是形成了固定的骑士阶层。11世纪90年代开始的十字军东侵提高了骑士的社会地位,使他们接触到东方生活和文化。骑士精神逐渐形成了。爱情在他们生活中占主要地位,表现为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并为她们服务。他们常常为了爱情去冒险。 在他们看来,能取得贵妇人的欢心,能在历险中取得胜利,便是骑士的最高荣誉。由  相似文献   

3.
武侠小说作为中国近代文学史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曾在中国文坛风靡一时。而以金庸武侠为代表的新武侠小说异军突起,更是上世纪后半叶中国文学的辉煌一笔。金庸作品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包罗万象的人文情景以及新颖独特的故事人物设计。从"新"字切入,以"新"的角度来解读金庸的新武侠小说,从而以金庸作品的人物之新来看新武侠小说。  相似文献   

4.
古希腊悲剧家欧里庇得斯的著名悲剧人物美狄亚,和中国武侠小说家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是中西文学中的两位复仇女性。虽然她们生活的社会背景、身世和经历各异,但是她们作为女性在男权意识下遭遇的生存困境却异常相似。通过对她们的比较,我们能够看到以她们为代表的中西复仇女性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而挖掘出中西方社会的文化背景、民族意识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5.
陈国球先生近著《文学史书写形态与文化政治》面世,从中我们可以窥见香港的学术及文学著作与大陆的不同之处。作者从近代学术分科与学制改革出发,指出近代中西学术会通的趋向,而在这种学术范式转型的过程中,文学日益边缘化,“词章不能谓之学”,文学不为专门之学,这正是西学重艺轻文取向的中国化。西方学术观念强调学科与专门之学,也给中国传统文学带来了重大变化,中国的文学逐渐演化为文学与外界环境的各种关系,并将中国文学置入与“西国文学史”、“外国语文”等相关联的大框架之中。随着西方文体学的大举输入,京师大学堂将文学原则的重心放在作品的形态上,把中国传统文学按文体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6.
文学的雅、俗之辩是一个老话题.新武侠小说的出现与流行又使人们重新瞩目这一话题.但在以往的论辩中似乎极少将其看成是一个。历史问题”——即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更未能从传统文化运作方式的角度来考察。事实上.文学的雅与俗是历史的.更是文化的,只有明确了文学雅、俗之分的历史过程与文化机制,才能更清楚地定义雅、俗文学。  相似文献   

7.
川端康成是继泰戈尔之后第二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他辛勤创作数十年,为东西方文学的交流,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川端康成于战前及战争期间创作的《伊豆舞女》,《雪国》等,奠定了他的作家基础;而战后的《山之音》,《古都》,《千只鹤》,《睡美人》等则更体现了作家创作的多样性。在作品中,川端康成借用能乐,并使之与西方现代文化相结合,创造出具有日本传统美与民族个性的文学来,体现了作家独特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8.
苏楠 《现代交际》2014,(5):75-75
与中国同根同源的日本,自古以来深受中国文化影响,从衣着服饰,到书法文字,再到艺术创作,日本无时无刻不在吸收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瑰宝。对于汇集中国文化精髓的中国传统文学,日本也颇有兴趣,尤其是《西游记》。本文以《西游记》为例,分析日本动漫对于《西游记》题材的运用,发掘日本动漫对中国传统文学题材运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丁玲女士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之一,在写作中一直坚持着女性立场,作品中深深烙刻着时代的印记,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不可忽视的女性作家。《莎菲女士的日记》是她的早期文学作品,虽然篇幅不长,但是一经问世,便激起千层巨浪,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丁玲这个名字,也因此耀眼地登上了中国的文坛。小说发表在1927年的中国,正值西方文化大举涌入大陆的文化冲击时期,作家在创作中受到了不同方面的影响,又结合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写下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下简称《莎》)。外来的文化思潮在小说中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西方女性的独立精神;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社会问题的关注。通过对文本的深入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丁玲,走近历史,发掘文学的时代精神,这对今天的中国文学现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随着骑士制度的确立,骑士这一概念便顽强的渗入到社会肌体的精神领域.并在遵循这一共同规范的群体内激发出具有相同取向的理想化的热情——骑士精神。骑士精神和道德是西方上层社会的贵族文化精神,它是以个人身份的优越感为基础的道德与人格精神。文中就中世纪骑士精神的内容和实质进行了分析,并对骑士精神产生的社会条件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1.
杨巍  徐今 《现代交际》2014,(8):83-84
《檀香刑》的创作是莫言对中国传统小说复归与西方现代文学元素融合尝试的典范作品。有别于莫言一系列作品,《檀香刑》摒弃纯粹的西方元素和现代色彩,旨在复归中国古典小说。传奇式的故事建构、中国戏曲元素的引入与中国式的隐喻构成其独特的美学特征。同时,作品中所呈现的中国式悲天悯人与隐含的对国民性思考也使《檀香刑》较莫言其他作品更为厚重。本文拟从《檀香刑》的文本隐喻、小说对中国传奇手法与西方技巧的融合以及莫言式小说写作的特征入手,解析《檀香刑》对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及莫言式的文学审美。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中国传统文学开始逐步走向世界,与此同时,中国传统文学也吸引着一些国内外学者对其进行研究。其中,武侠小说可谓是中国文学中壮丽而璀璨的一页篇章。金庸先生是泰斗级的武侠小说家,他的作品备受关注。以闵福德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为研究对象,借助生态翻译学分析译本中语言类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以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原文。  相似文献   

13.
《圣经》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最大的书籍,几百年来,圣经在世界上,特别在西方社会发展中,起了无法估量的作用,它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人们的思想。英文《圣经》又是一部重要的文学著作,在英美等国的文学艺术史上,它的影响之深远,也是其他作品无法比拟的。英语专业的学生通过选读并熟识《圣经》典故,对加深西方的文化和意识,领略英语语言风采,丰富自身的文学知识,提高英语文学欣赏水平及文化素养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断背山》是一部由中国导演李安执导,获奥斯卡金像奖多项提名的优秀电影,它向世人展示了东方人对于西方世界的深刻认知,也向我们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与融合.本文通过分析《断背山》中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性,使我们对于东西方文化能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3月12日,海马汽车骑士之旅·发现中国之美全国巡展江西区域活动于南昌正式启动。与传统巡展活动不同的是,骑士之旅·发现中国之美结合了丝绸之路骑士之旅成果展、发现中国之美线上征集招募以及区域特色路线试驾等众多元素,是一次全国性的立体化巡展活动,也是海马骑士文化营销战略的一次新尝试。与此同时,为纪念重走丝绸之  相似文献   

16.
文学翻译是为了使读者能更加清晰、全方位地了解世界文学,具有重要的意义,各国学者在文学翻译上的研究使得相关理论层出不穷,英美文学翻译是中国与西方国家在文化上的重要桥梁,对于英美文学的翻译,本文介绍了翻译规范以及在翻译过程中必须考虑到的语境文化因素,探讨对英美文学作品的翻译。  相似文献   

17.
西方权力话语通过民间纪录片对中国形象进行“驯化”,独立纪录片迎合西方主流话语对中国形象进行建构,双方的共谋使得中国负面形象不断在西方电影节生产,又不断从西方流回中国. 一直以来,西方比较关注中国的公共卫生和医疗等问题,其中中国艾滋病问题是其中常见的内容,《内视中国》、《颍州的孩子》等纪录片都涉及中国艾滋病问题的内容.正如学者徐美苓将艾滋病的媒介话语称之为“科学、文化与政治的混合物”,中国艾滋病问题一方面是重要的公共健康议题,另一方面又体现了西方意识形态话语表述中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文学翻译对于促进文化传播至关重要,中国文学经典外译需要培养优秀的文学译者。本文以《生死疲劳》英译本为例,从改革文学翻译评判标准、加强翻译理论教学及培养学生文学素养等层面,探索目的论对文学翻译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我国法学的发展是一个学习西方法律的过程.而从西方移植来的法律在适用中与我国本土的风俗、文化产生诸多矛盾。文中以苏力先生的《秋菊打官司》为引子,分析了西方和中国不同的法律文化,进而探讨了在法的移植过程中如何实现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阿琪  沙沙 《女性大世界》2004,(11):70-72
1《英雄》之后,遭遇《十面埋伏》 文学与电影,好比是一只双面怪兽,忽忧忽喜,忽善忽凶,失控的时候居多,迷恋它的人,内心力量比较弱,运气又不佳的,就被它无情地吞噬掉了。不过,李冯是幸运的,虽然,在他就读南京大学化学系,只因为喜欢看古龙与金庸的武侠小说,而懵懵懂懂转到文学系的时候,他是无知者无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