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精神贫困与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贫困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的一个概念,它反映了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落后状态。精神贫困构成了欠发达地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欠发达地区的社会发展必须深入开展反精神贫困运动,促进人的解放和“两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
扶志是对精神贫困的全方位治理,包括提升贫困人群思想道德水平、重塑贫困人群思维方式、改善贫困人群生活模式、在贫困社会中传播先进文化的实践。扶志活动有主导性、协同性、动态性、长期性的基本特征。社会客观要求与扶志对象精神文明状况之间的矛盾是贯穿扶志过程的基本矛盾,有其具体矛盾的表现。精准识别精神贫困、拓宽自然和社会生活空间、采用协同参与的方式,是扶志实践创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在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过程中,出现了贫困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影响着农民工市民化的进程,也关系着城市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当前,农民工城市贫困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经济贫困、权利贫困、精神贫困、文化教育贫困、能力贫困、社会资源贫困等等,各种贫困现象开始在城市农民工身上出现。导致贫困的发生主要有制度设计、资源分配、城市化建设、自身素质、文化与心理冲突等方面的因素。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从区域协同、主体合作、治理模式创新、手段优化等方面来推动城市农民工贫困的治理。  相似文献   

4.
更多的城市提出了自己的城市精神表征语,通过统计分析各城市精神表征语,发现现阶段城市精神存在重实物轻精神、偏经济弱文化、亲现实远历史的特点。农民工来自农村,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工作在城市受到现代市场精神的熏陶,生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经受多元价值观的诱惑,形成了独特的农民工精神。农民工精神是对传统的文化精髓、现代的改革精神和时代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是城市精神培育的新源泉。  相似文献   

5.
欠发达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的精神脱贫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精神贫困是指因种种发展障碍和制约因素造成的 ,某一社会群体或个人在思想、道德素质 ,文化知识水平及能力 ,价值观念、价值取向和风俗习惯 ,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上落后于社会主要物质生产方式以至影响物质生活资料的获取和精神生活需求满足的生存状态 ,是一个意旨人的追求、信念的价值理性范畴。精神贫困现象普遍存在于广大欠发达地区的人群中 ,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是巨大的 :文化教育的贫困和发展能力的缺乏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观念的陈旧落后导致发展动力严重不足 ;传统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 ,影响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因此 ,通过文化建设 ,消除精神贫困 ,是欠发达地区脱贫致富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必须首先给予重视和解决的紧迫问题  相似文献   

6.
高校贫困生"精神贫困"现象剖析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高等教育收费并轨和招生规模的扩大,贫困大学生群体的数量也不断增大。在重视贫困大学生物质贫困的同时,应关注贫困大学生的精神贫困,注意满足贫困大学生的精神需要。在精神上帮助贫困大学生是高校义不容辞的职责,高校在正视贫困大学生精神贫困的基础上应采取普及心理知识、加强心理咨询、深化心理研究、提供救助等措施缓解贫困大学生的精神压力,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女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事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以及和谐城市、和谐社会的建设.当前青岛市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整体状况不容乐观,影响女性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为此,应坚持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有针对性地采取多种对策,努力改善女性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水平.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我国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的出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问题凸显出来,而精神权益保护缺失是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问题加剧的主要原因。在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保护缺失的表现及其危害分析的基础上,以全国数据为基础通过对其缺失进行量化核算,得出东部地区大于西部大于中部的结论,并提出应建立健全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保护法律法规,增强新生代农民工维权意识,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权益保护行政责任追究制度的主张及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培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80、90后新生代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加强对其精神文化需求的研究越来越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新生代农民工是一个新兴的群体,是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的重要推动者。他们一方面追求精神文化生活,但另一方面又在理想和现实的碰撞中挣扎。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其精神文化缺失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了相应建议: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新生代农民工劳动权益;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企业主动关心,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归属感;关注农村基层,营造农村精神文化新风。  相似文献   

10.
农民工精神文化的缺失与补偿——以G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和谐社会,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也需要有力的精神支撑、良好的文化条件.良好的精神文化既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然而,教以亿计的农民工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先天性的精神文化的缺失,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持久发展.为此,进行农民工文化补偿教育,丰富农民工精神文化,倡导农民工融入城市理念,是创建中国城乡文化软实力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直接关系到他们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高低,是影响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调查分析表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处于一种较为贫乏的状态。加大劳动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以避免他们"闲暇权虚化",加大政府对公共文化生活设施的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及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形式,是丰富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的精神健康问题在当今社会引起了广泛关注.本研究基于北京和珠三角地区的调查数据,描述了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状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群体精神状态欠佳;影响其精神状态的因素主要集中在社会交往层面,其中群体性交往尤为重要.研究认为,从根本上根除“流动劳动力体制”是改善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的关键.在现有条件约束下,通过国家、企业和社区的协同努力,增加新生代农民工的自主性群体交往并进而增强其对城市的社会认同,是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精神健康问题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3.
"杀马特"是人们关于新生代农民工标新立异实则惊世骇俗的时尚行为充满嘲弄的称谓。文章从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剖析了该社会群体的特点及其出现的社会隐因,挖掘出新生代农民工对精神文化生活的内在要求与迫切愿望,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建设问题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理论界》2017,(7)
由于受教育程度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农民工群体在城市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他们面临着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工资低、保障少的生活境遇,更严重的问题是,他们之中存在着代际贫困传递。通过对国内外贫困代际传递相关理论的研究发现,父母收入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的缺少、社会排斥、权利的缺失都是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因素,综合运用公共政策和社会政策,提高农民工的技能、提升人力资本教育投资、改革户籍制度、加大社会救助、关注贫困文化等方式是解决贫困代际传递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既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第一民生工程。在破解深度贫困的新阶段更要精准先补足农村贫困群众精神之"钙"。笔者探析我国农村贫困群众精神之"钙"的表现和主要原因,提出精准扶贫要先补足农村贫困群众精神之"钙"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论民工精神塑造与社会工作的回应性介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化产物的民工,在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同时,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究其原因既与我国的体制因素和历史文化积淀相关,但更与民工自身的物质贫困、特别是精神贫困有很高的关联度.社会工作能推动民工与城市的非震荡性互动,在民工与城市之间构建一条和谐的道路,从而促进民工精神脱贫,使城市化道路避免陷于困局.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作为中国新兴产业工人群体,其政治参与状况关系到农村与城市的和谐与稳定。当前,农民工政治参与意识日渐觉醒,但他们在政治参与行为中表现出明显的对非制度化参与方式的偏好。这既有农民工自身如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贫困的原因,也有社会环境的种种不利因素,如政府公信力降低、社会对农民工的歧视与排斥等。政府和社会应积极努力,改变这些不利条件,以矫正农民工对非制度化政治参与方式的偏好。  相似文献   

18.
精神贫困对欠发达地区脱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精神贫困是贫困人口在精神文化方面的一个重要特征 ,它的存在对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起着严重的阻碍作用 :阻碍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使贫困人口缺乏脱贫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影响贫困地区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贫困的消除既包括物质方面 ,也包括精神方面 ,只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才能走出一条成功的扶贫和脱贫之路  相似文献   

19.
迷离与新向度——1990年代文学的精神脉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0年代由"文学精神溃败"所引发的文化学术界"人文精神危机"大讨论,以文化误读的方式无意道出了中国文学精神贫困的事实.所谓1990年代"文学精神危机",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文学精神的复位与回归,虽然有精神塌陷的现象呈现,但是人们依然能够从中看到文学精神在另一个向度内的积极生长.不过,1990年代文学在后现代精神向度内的"过度"生长,导致其初始因消解传统和现代价值而建构起来的精神成果,无穷地被无边界的后现代解构洪流所吞噬.  相似文献   

20.
贫困大学生的救助应是全方位的,经济救助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大学生的问题,必须加大对他们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的精神救助,才能使其真正"脱贫"。精神救助的具体途径是: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平台,为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加强心理疏导,减轻其心理负担;优化校园环境,陶冶他们的情操;鼓励参加多种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其综合素质;认真塑造典型,为他们树立精神楷模,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