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符号学究竟是研究什么的".西方叫做"Semiotics is the Study of Signs","符号学就是研究符号的",这个话翻译成中文,绝对不负责任,但是所有的西方教科书都是这一条.到底符号是什么东西,西方有个学者写了几千字关于符号的定义,他最后说了一句,符号学有必要说清楚符号是什么吗,没有,为什么呢?因为物理学到现在没说清物体是什么,化学到现在没说清物质是什么,生物学到现在没说清生命是什么,心理学到现在没说清心灵是什么,那么符号学凭什么要说清楚符号是什么呢?这个话呢,应该说,是对的,又是错的,错在哪儿呢?符号学既然是研究意义是什么,那么要把意义是什么说清楚.  相似文献   

2.
提起美学濂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律师事务所,在武威那块地方,知之者众多.姜学濂手中无权,囊中无物,何以有那么多人知晓呢?这与他的名气有关.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姜学濂声名远扬,可他依旧不是仙.正因为他不是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笔者更有兴趣探究他的过去现在以及将来,为他唱上一曲.美学濂服从了这个决定美学濂生于1936年,屈指一算已62岁.假若吃公家饭,类似他这个年龄和职务的人,都不得不离开岗位,退休居家.但是,姜学濂不属于这类,他的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也许是由于这个缘故,还是因为他那与生俱来的民勤人的勤劳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  相似文献   

3.
众所公认,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承认,艺术又的确是人的生命意识的表达,那么显然人类认为美的对象,实际上也就是人类生命追求的对象,于是,一个现成的结论——关于美本质的结论——就呈现了。 美感,是一种精神愉悦感。根本说来,人只对有利于他生命存在与发展的事物感到愉悦,人类只有在他的生命追求得到实现时才感到愉悦。那么,美是什么呢?“美”这个概念有三层含义,一、美的本质,二,审美对象,三,“优美”范畴。我们这里要问的是,美的本质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李平 《理论界》2003,(6):53-53
经常有人对问:“音乐听起来很美,可就是不太好理解,既看不到图象,又读不到文字,只听到一些抽象的声音,那么如何知道这段音乐描写的是什么?那段音乐描写的又是什么呢?换句话说,如何欣赏音乐呢?”下面我从两方面做以简要阐述。 一、欣赏音乐应具备的条件 关于这个问题,马克思曾说过:“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么你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那么欣赏音乐的修养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培养呢?笔者认为欣赏音乐只需具备三个条件。  相似文献   

5.
历来成功的文学作品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能够吸引人、感动人,对读者的思想感情起潜移默化的作用。但是,它为什么会吸引人、感动人呢?简单地回答:自然是由于作者写得好,写得生动。而在这个“好”和“生动”之中,就包含着文学的性质和特点的一系列问题。在这一系列的问题之中,读者首先关怀的是“写什么”的问题,而这个“写什么”的问题在作者的写作过程中又关系到“怎样写”的问题。因为读者读文学作品,是不会先看作者的宣言或创作意图手记的,他们总是从作者通过文学语言表现在纸面上的具体形象出发。读者不会要求文学作品所描绘的生活图景和他自己的经历一模一样,但  相似文献   

6.
人类是如此普遍而又强烈地需要艺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人如此酷爱艺术的呢?引发人类鉴赏艺术的心理原因是什么呢?普列汉诺夫说:“人的心理本性使他有可能产生审美概念。”乔治·桑塔耶纳指出:“我们的天性中必定有一种审美和爱美的最根本最普遍的倾向。”人们酷爱鉴赏艺术确与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有关吗?人的“天性”和“心理本性”包括哪些内容呢?也就是说,人的精神需求呈现的多元化形态可以概括为哪几方面呢?本章将在下面分别论述之。  相似文献   

7.
一什么是感觉?在艺术家的眼里,总是把感觉与感受、直觉、印象,经验、体验等相提并论,同时对感觉在创作过程中的性质、作用,作了与哲学家、心理学家不同的叙述。他们说:“‘感受’就是写小说的基础。”对这个问题,高尔基说得很清楚。当有人问他什么东西第一次激动他写作?他说是“印象”。又问他多在什么感受上去建立形象?他说“在一切感受上”。他还说:“把作家缺少的那些环节放到经验里去,以便写出一个非常完美的形象——这就叫直觉。”我国作家谌容也说:“我写《人到中年》时,并不像有些评论家所  相似文献   

8.
白先勇长篇小说《孽子》论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孽子》是白先勇至今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据作家自己说,这本书写得很吃力,从1971年写起,时断时续整整写了十年,写得他“心力交瘁,命也短了几年”。从《孽子》先在复刊后的《现代文学》、后在其他报刊连载发表开始,对它的褒贬毁誉就沸沸扬扬,没有断过,一直延续到今天。从选材、主题、情节、结构、艺术水准到语言运用,几乎它的任何一个方面都有着不同的、参差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分析与评价。这与当年对《台北人》的交口称赞形成了鲜明对照。1986年北方文艺出版社、1988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先后出版了《孽子》的大陆版,对它的褒贬毁誉自然也就不同程度地延伸到了大陆学术界。如何看待这些争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有什么积极意义?这很值得人们认真玩味与思索。  相似文献   

9.
孔子教育思想的显著特点,就是重在理想人格的培养。《论语》一书是孔子和他的学生们(也包括其他一些人,但为数不多)的对话录,其间的谈话可以说大都是围绕着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的问题展开的。这个按照孔子人格理想所应成为的人,就是孔子的理想人格。他心目中的理想人格都是些什么人呢?他们各有那些品质特征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孔子人格理想的模式问题。 首先,是所谓“圣人”。“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论语·述而》。下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说他看不到圣人,能看到君子就心满意足了。可见,圣人是他所理想的人格,这种人在人格分层上比君子高,他不是一般人所能达到的,因而是极为罕见  相似文献   

10.
美学史要做得好 ,很难。西方人写的西方美学史 ,翻译过来的并不多见 ,真正好的有两部。第一部是鲍桑葵的《美学史》 ,本书前言开宗明义道 :“美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的宗旨是要认识而不是要指导实践。因此 ,本书的主要读者对象乃是有志于从哲学上了解下列问题的人们 :按照世界史上各个不同时期的主要思想家的设想 ,美在人类生活的体系中究竟占有什么地位和具有什么价值 ?”还有一部是吉尔伯特、库恩的《美学史》 ,其序言则开宗明义道 :“本书专供大学里研究各门艺术的人员之用 ,亦供其他一切较一般人更渴望知道美学术语的意蕴的人员之…  相似文献   

11.
会讲故事,对做买卖的人来讲,真的很重要。有个 与自己生意密切相关、合适的故事,能起到事半功倍的 效果。要是这故事再有点传奇色彩,那简直就妙不可言 了。 在一条商业街多少有些寂寞的角落里,有一个不 起眼的小店,店主人是个女孩。这个女孩就是一个会讲 故事的人。讲的是什么呢?从前啊,有个女孩养了一只  相似文献   

12.
尼采(1844~1900),这位早已谢世的哲人,随着他的著作近来大量刊行,又被人关注起来;一些初次与他“见面”、初读他的著作的人,常常提出三四十年前曾有人提出过的问题:“对尼采的学说我们应该抱什么看法呢?这种学说有多大真实性呢?有几分用处吗?里面有点什么客观东西吗?它仅仅是一个病人的权力幻想吗?”笔者认为,对诸如此类的问题的回答,只是引章摘句的,抓住一个哲学家某一句话作出结论,还是不够的。要评价他,如同  相似文献   

13.
正中年女人A坐在理发椅上,跟发型师托尼说起了她二年级的儿子。"哎哟,现在的小孩真是辛苦,才二年级,作业要做到10点、11点。怎么办呢,我就要一直陪着他,语文要写一个不共戴天的‘戴’字,你想想,这个字笔画多么多啊。小孩写不出来,他都急哭了呀,他一边哭一边说,‘妈妈我怎么这么没用,我怎么这么没用?这么多笔画,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写’……"托尼摆着倾听的耳朵,附和了一句:"真的是难啊。现在的人用手机多,大人都不一定写得出  相似文献   

14.
《论语》"三省"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子的高足曾子有一段很经典的话 ,这就是 :“吾日三省吾身 :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我认为 ,曾子所创立的人的自我反省的学说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对指导现实的人生很有益处 ,是我国乃至整个人类文明进步的一面宝镜。(一 )人如何把握自己的未来是人生主题之一。而这个主题集中体现在一个“省”字。“省”就是反省 ,就是检讨过去。检讨什么呢 ?检讨过去走过的路 ,有哪些成功的地方 ,哪些失败的地方 ,有什么经验 ,什么教训。人为什么要反省 ,要检讨过去的得与失 ,目的在于把今后的事做得更好 ,未来的…  相似文献   

15.
生活的全部艺术,其实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选择”;最现实的掌握命运的秘方,其实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那就是“选择”。选择最终将决定我们的生活,决定我们的命运。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人生哲学,所有关于人生的训导,包括先哲的教诲,都只是在告诉人们生活中应该如何选择。在这个范围里,人类的智慧大放光彩;超出了这个范围,则黯然失色。 一天,在一座监狱门前,站着三个人。他们将一起在这里度过3年的时光,监狱长允许他们一人提一个要求。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企业增多,素质提高,造就出了一批卓有才干的企业家。企业家这个名词变得普遍、时髦。然而,什么叫企业家?企业家应具备哪些条件?对这个问题,虽有人作过专门的或零星的论述,但我认为还有讨论的必要。我认为,企业家的概念应包括如下要点:  相似文献   

17.
诗化的政治     
无论是毛泽东的赞美者,还是反对者,都不能不承认他曾以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政治行为方式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影响甚至主宰过中国的命运,并且今天依然对中国人民的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生着重大影响。那么,驱使他以独特的思维方式、政治行为方式感受、思考和行动的内在动力是什么呢?要想弄清这个问题,我以为客观的也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是抛开一切既定的成见,真正走进毛泽东丰富复杂而又独特的精神个性之中。 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总是扮演着多种角色,而每一种角色都是他丰富复杂的精神个性的一个侧面,无数个侧面有规律的组合便构成了一个丰富复杂的活生生的人,正如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相似文献   

18.
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洪昭光教授在一次讲座中提到这样一件事:一位台湾企业家患了冠心病,病情很重,血管都快被堵住了,遂决定到美国做心脏搭桥手术。到美国后,由于要做这种手术的人很多,必须排队等候一个半月。一个半月后,这位企业家再次来到医院,医生给他复查了冠状动脉造影,查毕,医生一脸困惑地说:“你的三个血管全通了,已不用再做心脏搭桥手术了,你是怎么治的?”企业家也感到纳闷,说:“我没治呀,这一个半月我一直呆在旅馆里。”想了想,他突然明白了,在等待期间,他在采用一个小单方进行治疗。这个小单方就是10克黑木耳。50克瘦猪肉,3片姜。5枚大枣,6碗水,文火煲成两碗汤,加点味精、盐,每天吃1次,连续吃了45天。原来是这个小单方治好了  相似文献   

19.
陈云同志在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方面的突出贡献是什么?对此,陈光林同志在《陈云经济工作领导方法与艺术》(山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一书中作了探讨。 作者认为,“陈云同志的经济工作方法,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方法,他的领导艺术就是建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的。”陈云同志坚持唯物主义方法,主要表现在:(一)从国情出发;(二)按规律办事;(三)注重调查研究。作者强调,陈云同志坚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方法是一贯的,尤其突出的是他把坚持这一方法同马克思主义的创造精神,同制  相似文献   

20.
关于命运 ,有人认为 :只有迷信、神话和神学目的论才会相信命运和命中注定 ,才会谈论命运 ;讲命运要么是天命论 ,要么是宿命论 ;马克思主义是不承认有什么命运的 ,例如斯大林就曾说 :“马克思主义者是不相信‘命运’的 ,命运这个概念 ,即‘希尔查尔’这个概念本身就是偏见 ,就是胡说 ,就是古希腊人的神话这一类东西的残余 ,古希腊人认为命运之神支配着人们的命运。”1 的确 ,命运这个概念曾经包含着神秘性 ,是与神联系在一起的。在命运问题上存在着唯心主义的偏见和胡说 ,是形而上学 ,但是完全否定命运和命运的概念则是以一种新的形而上学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