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贾谊提出众建诸侯的建议为文帝所采纳,并对后来晁错和主父偃很有启发。消除边患是贾谊治国方略之一。对于匈奴侵扰,文帝和景帝采取和、战结合,武帝则是先和后战,不同做法与贾谊方案是一致的。重视经济是贾谊思想的重要内容。由于这样思想主张得到实行,文景之治带来经济的发展。武帝时币制改革,事实上也是贾谊思想在政策方面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礼法思想是贾谊社会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为建立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 ,贾谊对礼法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礼治思想在其礼法观中占有主导地位 ,但他并未因此而废法治。以礼为主、礼法结合是贾谊礼法观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吴松庚 《船山学刊》2004,(3):46-48,127
关于贾谊的先世,由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及<汉书·贾谊传>均无任何记载,后世研究多避实就虚,重贾谊思想而轻生平,至于贾谊后裔情况及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更是无人探究.长沙贾谊故居经常面对的质问就是:贾谊有没有后人?有什么影响?这也使研究贾谊谱系成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力图廓清贾谊研究中材料的误区,重点解剖《服鸟赋》的基本范畴:“道”,认为它是贾谊美学、哲学思想的核心细胞,其实质乃指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变化法则,并从宇宙论、本体论和人性论等方面分别作出证明。在贾谊看来,万物乃现象、傀儡,外于连续不断的生灭、合散,消息之中,其背后有一更为决定性的力量,即造化。造化是永恒的,而万物只是瞬间存在。同时,又以贾谊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来源支撑了上述看法。  相似文献   

5.
蔡靖泉 《江汉论坛》2012,(10):94-99
汉世即已流传天下的骚体诗作《惜誓》,可以认定为贾谊之作。东汉以来怀疑和否定《惜誓》为贾谊之作的三条主要理由,实际上难以成立。《惜誓》当作于贾谊被疏之后、任长沙王太傅之前,亦即文帝二年(前178)年末。《惜誓》的题意,乃悲哀远去。贾谊作《惜誓》,旨在代屈原立辞,抒写屈原被放逐而离别国都的悲愤和欲高蹈远游却牵念故乡的情怀,同时寄寓了自己被疏离而将远去的愤慨。《惜誓》在思想内容上,主要体现为爱国情感、愤世心绪和见疏哀怨;在艺术表现上,主要体现为骚体诗风、瑰玮境界和奔放气势。《惜誓》反映了贾谊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虽然难与屈骚的成就伦比,却也深得屈骚遗风;还反映了汉人早先模仿屈骚创作骚体辞赋的风貌,开创了汉人拟骚诗的传统。  相似文献   

6.
管峰 《学术论坛》2007,30(7):19-22
贾谊是汉初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他在总结秦亡的教训,考察汉初以来黄老无为思想弊端的基础上,以"道"为最终依据,建立了以儒法并用为特征的政治哲学.其政治主张主要表现在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民本思想以及礼治思想三个方面.贾谊的政治哲学的目标在于建立一个统一、文明、和谐的国家,实现社会的长治久安,为后世所瞩目.研究贾谊的政治哲学,有助于我们从传统文化中为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汲取更多的营养.  相似文献   

7.
历经二千一百余年的长沙贾谊故居,为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最古的古迹”。在历代文献中,贾谊故居有不同的名称:贾太傅故宅,贾谊旧居、贾谊宅、贾太傅祠、贾谊祠等。虽经漫长岁月的风雨剥蚀、频繁的战乱,然贾谊故居仍毁建相继、基址不变,“长沙第一井”贾谊井与故居一直相沿至今,这种中国文物保护史上的奇迹得以出现,既是贾谊本身的光辉、历代湖湘人民艰苦努力的结果,更应该看到,西汉一代所作保护工作的关键性意义。西汉一代,保护贾谊故居并使之留存于世,有着深刻的政治原因和广泛的社会基础。一关于贾谊故居被保护及建祠的初始时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政”、“制”两个概念入手 ,探讨贾谊政治思想的精髓。贾谊以批判秦政、制为开端 ,将儒家的政治理想 ,推置于汉代政治实践 ,为汉王朝确定了“政”和“制”。前者为汉文帝所采纳 ,化为其“以德化民”的实践活动 ;后者没有被汉文帝采纳 ,但对后世影响深刻。贾谊成为将儒家政治思想运用于汉代政治实践并初见成效的第一人。  相似文献   

9.
试论贾谊的礼学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贾谊的礼学观华友根贾谊是西汉著名的思想家。他在世32年,时间虽短,但对西汉一代礼乐、正朔、服色、官名等制度的建设与改革,提出了一系列的主张,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的礼学观对于西汉一代的礼乐建设关系重大,在中国礼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一贾谊为礼下了不少...  相似文献   

10.
汉初既定的政治格局以及统治者延续的执政思想决定了汉文帝不可能进行大规模的改革,贾谊虽然敏锐地把握到历史发展方向,但他认识不到改革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更缺乏政治斗争的手腕与智慧,这是贾谊被贬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11.
春秋战国后期 ,诸子各家思想已逐渐形成融合统一的趋势。贾谊积极吸收各家思想之精华 ,完善、成就自己的思想体系。他以道家的形上学为立基 ,以儒家思想为落脚 ,建立思想的本体框架 ;以“法”为辅 ,以“礼”为主 ,形成政治理论体系。贾谊虽吸收多家思想之精华 ,但始终没有离开儒家思想这一中心 ,为汉代儒学的重铸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
贾谊是汉初一位最具远见卓识的政治家、思想家 ,他的民本思想中所蕴含的古儒宗思想、古道宗思想和阴阳刑名学说的思想 ,在历史上有重大的地位和影响。汉初 ,统治者大都循此思想而行。  相似文献   

13.
道德和道德教育遭受的劫难已经过去了。可是,道德教育在一些教育学著作中至今还隐姓埋名,在教育实践中又往往有名无实,其原因之一是道德概念运用上的混乱至今没有结束。现在当德育同时使用的概念有:“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政治思想教育”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等。  相似文献   

14.
贾谊经济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秦汉时期,贾谊(前200-前168年)是一代名人。在短短的一生中,他不仅在政治和文学上大有作为,而且对当时的社会经济工作也十分关注,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经济思想。贾谊的经济思想是在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政权进一步确立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他所处的历史时代的产物,集中反映了地主阶级对巩固和加强封建国家权力的要求。贾谊活动于汉文帝初年。这时西汉王朝已初步确立了统一的封建政权,社会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社会上开始出现了“衣食滋殖”①的景象。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论》是马克思的中心著作,如果从1843年算起到1883年马克思逝世为止,可以说他为写作《资本论》化费了四十年的心血。研究资本论创作史,是研究马克思思想的形成、发展过程的必不可少的环节。现就《资本论》的创作过程列如下年表。  相似文献   

16.
西汉初期道家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与接受,政治上实行无为而治,学术方面呈现出百家争鸣的现象.贾谊作为这一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生活在道家思想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想上难免不受其影响.《鹏鸟赋》集中体现了他对道家思想的接受,主要表现在宇宙观、人生观、辨证思想等方面,借道家思想抒发自己不得志的情怀.  相似文献   

17.
《学记》是我国教育史上的第一部较系统严谨的专门论述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它论述了教育的实施、教学原则、教学方法等。其中“喻”的教育艺术为最。不仅继承了孔子的启发诱导教学指导思想 ,更进一步论证了启发诱导的目的与方法 ,隐含着目的论与方法论统一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贾谊(公元前200——168年)河南洛阳人,是西汉初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所处的时代,是同姓诸侯王各霸一方,向中央政府闹独立;匈奴不时犯边,民族矛盾上升;富商大贾,投机取巧,牟取暴利,危害农业的时代。贾谊建议“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削弱诸侯王的割据势力;主张用“三表”“五饵”的“战德”之术降服匈奴;“强本抑末”打击工商业奴隶主势力,使天下“归之农”。他极力提倡“与民休息”,形成了著名的“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9.
最初有人不相信毛主席著作能解决生产队干部的思想问题。以后,又有人不相信毛主席著作能解决生产中的问题,不相信农忙时也必须学习毛主席著作。最后,事实教育了大家,我们得出共同的结论:毛主席的思想用到哪里都灵。  相似文献   

20.
贾谊记载了在一次"诏置酒飨群臣,召诸子赐食"的高层酒会上,公子胡亥下陛时故意践败群臣履的故事.后世政论家以此作为秦二世胡亥道德批判、秦政批判以及更宽广领域的政治文化分析的对象.或以为"胡亥少习刻薄之教"体现的早期教育的缺失与秦朝行政体系的覆败有直接关系.而秦时文化政策和文化导向的问题,亦使得社会风尚受到影响.汉初重视太子教育,保傅制度得以健全.贾谊的相关论著对于皇族教育的这一历史进步有积极作用.而胡亥故事被贾谊作为反面参照,值得我们注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