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2 毫秒
1.
伊莱恩·肖沃尔特 伊莱恩·肖沃尔特被认为是美国最重要的女权主义批评家之一,因此,她的理论见解对于我们具有特殊的吸引力。下面我想考察一下她关于女权主义文学理论的两篇论文,《走向女权主义诗学》<1979年)和《荒野中的女权主义批评》(1981年)。 在第一篇论文里,肖沃尔特把女权主义批评分成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读者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权主义批判”(femi-nist critique);第二种类型是把妇女作为作家来考察,肖沃尔特称之为“女性批评”(gynocritics)。“女权主义批判”探讨男作家的作品,肖沃尔特告诉我们,这种类型的批评“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去探索文学现象的意识形态臆说”。然而,这种批评运用“怀疑论”的方法去研究文学文本,似乎与肖沃尔特第二种类型的批评完全不同,因为在“女性批评”的基本活动中,我们不仅发现了“女性艺术创造的心理动力”和“个别作家作品的研究”,而且还发现了“妇女文学的历史、  相似文献   

2.
伍尔夫女权主义文学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尔夫作为20世纪初英国著名的女权主义批评家,系统地将女权主义思想引入妇女文学批评,为妇女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伍尔夫的女权主义文学观包括,女性文学具有自己的文学传统理论,女性写作需要建立自己的文学话语理论和"双性同体"的创作理论三个方面。伍尔夫开启了女性文学理论的先河,并为其后各女权主义流派的兴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被人称之为“批评家的批评家”的韦勒克,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是其毕生的事业。他的理论探索涉及文学本体,文学史,文学批评等诸多领域。《文学理论》是韦勒克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它从总体上对文学的定义,本质,功用,结构以及文学研究的对象和研究方法等问题上做了深入的研究。其中他所阐释的文学史观主张将回归“文学性”作为文学史研究的核心要...  相似文献   

4.
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及其文学实践是 2 0世纪世界文学界最为活跃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与 2 0世纪全球范围内高涨的女权主义运动密切相关。以英美为代表的一批女权主义理论家和文学家 ,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探索 ,批评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对女性世界的“话语霸权” ,抨击了文学世界里对女性形象的歪曲和压抑 ,并提出重新认识和构建女性文学史的设想。英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理论对当代世界文学、特别是女性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资源和支撑  相似文献   

5.
迈娜·杰海伦 看来,迈娜·杰海伦的《阿基米德与女权主义批评的悖论》一文已经引起美国众多女权主义批评家的极大兴趣。该文发表于1981年夏,两次被收入选集中。杰海伦在这篇论文里固然讨论了有关重大问题,但实际上她却致力于讨论“鉴赏性阅读和政治性阅读”之间的矛盾关系。杰海伦不仅在女权主义批评领域碰到了这种基本问题,而且把它称作整个女权主义研究中的“激进的比较主义(radical comparativism)”。在她看来,由斯帕克斯、莫尔斯、肖沃尔特、吉尔伯特和古芭等人所写的以妇女为中心的批评著作由于将全部注意力集中在妇女文学传统上而遭到损害。杰海伦说,竟然有人想建立“一个女子语境(contaxt),亦即建立一个远离男人主观臆想的女子语言王国”,对此她感到痛惜。她希望妇女文学的研究应当拓宽视野“从妇女自身的观点出发去研究一切事物”,杰海伦的这张蓝图不仅显得雄心勃勃,而且也显得力度不凡。事实上,女权主  相似文献   

6.
多萝西·格林是20世纪70年代澳大利亚重要的文学批评家,一生致力于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格林在70年代感受到文学面临深刻危机,指出危机的根源是科学至上与理论化:她认为,科学主义(科学方法和科学语言)窒息了鲜活的文学,以后结构主义为代表的文学理论崇尚颠覆,因此把文学批评带入绝境。格林认为文学的真正出路在于关注文学本身,就澳大利亚而言,澳文学的出路在于回归西方的人文主义批评传统,重视文学作品中的道德维度。格林的许多批评观点在文学理论退热后的今天仍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 “女性”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不仅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而且就其遭遇而言,两者也是相似的.在人类文化史上,令人啼笑皆非的是,女性时而被奉为女神、天使、主宰,时而又成为妖女、祸水、奴仆.至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所引起的反响,更是五花八门.有人认为这纯粹是一种政治限定,应从文学与批评的殿堂中驱逐出去,对它不屑一顾.斯坦利·费什说过:“就文学而言,我不认为女权主义是一种理论”,充其量,只不过是一种“奇怪的、有说服力的修辞活动”,而弗兰克·伦特里契亚则宣称:“我对女权主义是以批判的态度运用的”,认为“它们是一种唯心主义的实在论,常常创造出一种邪恶的精灵来表现男人”,所以他“不希望看到某些女权主义理论继续下去”.但也有人持针锋相对的观点,认为它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之后的显学,预  相似文献   

8.
在英美文学批评的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阶段十分重要。在这一阶段,批评不但摆脱了传统的印象式文学鉴赏形式,在文学内部被重新定义,而且逐渐被专业化和制度化,成为大学教育中的一门学科。这一过程中,瑞恰兹、克莱恩、兰色姆和弗莱几位批评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讨论这几位批评家是如何重新定义文学批评并使之适应大学教育,并最终使批评独立于其他学科的。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女权主义文学批评(Feminist Literary Cri Ticism)给文坛带来一股旋风,使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角度去审视文学的历史、现状和未来。一些西方学者宣称它是结构主义文学理论之后的解构批评的重要组成部分,预言它是21世纪主要的批评流派之一。本文试图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兴起的原因及理论承传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几位前辈学者就建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这门学科,陆续出版了几部颇有见地的《中国文学批评史》专著。但它们大都只是从先秦诸子的文学见解,论述到清代各种流派的文学主张与理论批评活动。对于现代中国文学理论批评的发展情况,往往只字不提。“中国文学批评史”实际上也只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研究文学理论批评的历史,是为了总结、整理与继承这方面的遗产,为建设具有中国  相似文献   

11.
文学理论批评化是导致文学理论危机的重要原因,因为文学理论与文学批评理论并不属于同一个学理层面。搁置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片面发展文学批评理论,导致文艺学学科的知识化、浅层化和无序化。以方法论代替本体论研究,使“片面的深刻”相互否定,耗尽自己,最后只好走出文学的边界。促成文学理论批评化固然有文学理论自身的原因,但最主要的还是由于文艺学学科的体制化,学术研究功利化、市场化。因此,仅用二十年时间走完欧美百年之路恰是中国文学理论的幸运:消化不良才中毒不深,改弦更张还有余地。在加强文学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应有选择地借鉴欧美文学批评理论的成果,发展自己的批评理论,形成文艺学学科各部类共谋和谐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雷纳·韦勒克(R·Welleck)是当代驰名欧美的文学批评大师,又是比较文学和文学史研究方面的渊博学者。论基本立场,他属于“新批评”(指英、美“新批评”.下同)的“耶鲁学派”,但是与该学派的其他批评家相比,韦氏在批评(特别是后期批评)实践中较少囿于一家之见,而能以宏观、严谨的态度分析问题.他主张,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有区别又有联系.他的批评著述,往往既含文学理论,也有批评史,还有对于批评的批评.其观念和方法对于我们今日的文学批评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特别是在几个关键性的问题上。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和新历史主义文本解读方法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定的文本解读方法都是一定的文艺观念模式的反映,马克思主义的文学批评是以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相结合来解读文学文本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和马克思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分重视文本的阶级和政治内容,但它用“性别”概念来函盖和解释一切,把文本解读看成是颠覆男性话语的政治手段,而完全无视文本的审美属性,却未免失之偏颇,新历史主义把历史和文学等量齐观,他们的批评方法是在文与史之间穿行,带有强烈的政治化倾向。但它仍忽视文本的审美价值,具有很大的片面性。不过这些批评方法在发展过程中都在趋向综合的批评。  相似文献   

14.
韦勒克根据索绪尔语言学理论提出文学分类研究的“三分法” :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在新的全球化语境中 ,这种分类法表现出了局限性和不合时宜性 ,而经验研究、批评和撰史的“新三分法” ,在文学、语言学和其他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实践中表现其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由复旦大学王运熙、顾易生主编的《中国文学批评通史》拟分七卷先后出版,是一部总字数逾三百万字的巨著。《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史》为其中第二分卷,已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它在博采学术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不少新的见解,堪称一部探骊得珠之作。笔者阅读全书后,认为它有一重要优点,即不是孤立、片面地看待文学理论批评,而是非常注重其内部、外部的各种复杂关系。凡论述某一批评家,总是注意他各种理论观点之间的联系,注意他的理论观点与批评实践之间的联系,有时还联系到他的其他方面的思想观点,如社会发展观等;如果该批评家同时是作家,则还常常将其文学理论批评与其创  相似文献   

16.
孔子文学批评思想新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孔子的文学批评思想,除了其著名的诗论外,对一般文学理论批评亦有具体而深入的论述,且自成体系。孔子的文学批评思想以“仁”为基础,以“文”为目标,以“中庸”为准则,探讨了文学的本质、文学创作和文学批评等理论问题。孔子的上述文学思想对后世的文学发展及文学批评理论研究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西方女权主义文学批评因其不同的背景有诸多差异.因为政治运动的有无,使二者一个是非文学本位的批评,一个是文学本位的批评;又因为文学传统各异,使二者一个成为立场坚定的女权主义文学批评,一个却搀杂着"女子气的批评";文化背景的不同,决定了二者对男权否定是否坚决彻底;地位沿革和现实处境的对比,则昭示着二者面对各自复杂而具体的妇女问题,当然有不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文学批评的出发点是什么?是以文本为出发点,还是以批评家为出发点?答案是众说纷纭。韦勒克在《批评的概念》中考察了“文学批评”概念,其复杂性让人惊叹。却尔在《解释:文学批评的哲学》中把对文本的解释作为文学批评的哲学基础。然而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中猛烈抨击文学批评寄生于文学,认为需要“一种特殊的概念框架来论述文学”。无论批评是以文学还是批评家为出发点,都表现了相应的主体姿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概指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到1930年左联成立之前这段时间的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它直接地与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相联系,是“革命文学”论争这一文学思潮在文学理论批评方面的具体反映和实践。后期创造社成员郭沫若、成仿吾、冯乃超、李初梨、克兴等人与太阳社成员钱杏邨、蒋光慈等人的文学理论批评,代表着这一时期文学批评的理论倾向。其中,钱杏邨的文学批评活动最努力。钱杏邨写下大量的文学批评文章,并结集出版了《现代中国文学作家》两卷和《文艺批评集》一册,译介、研究外国文学的《力的文艺》一册,使他成了早期无产阶级文学理论批评的主将。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位具有丰富革命阅历和文学创作实践的文学批评家,茅盾具备一般批评家难以得到的独特素质;洞察社会生活底蕴的革命胆识和探寻文学作品奥秘的艺术悟性,因而其文学批评观就见出独树一帜的品格。从其独有的生活与艺术素质出发,我以为茅盾的整体文学批评意识是纳入“历史——美学”的批评法则范畴之内的,这是这位批评家文学批评观的精髓之所在,也是他为新文学批评所作出的独特贡献之所在。探究茅盾建构自成体系的“历史——美学”批评原则,可以追溯到其文学活动的源头。茅盾从事文学批评,一开始就视野开阔,志向不凡。“五四”初期的国内文坛,用茅盾的话说“简直寂寞到极点了”,“不特无真正的批评家,连被批评的材料都没有呢!”但茅盾看到,“西洋文艺之兴.盖与文学上之批评主义相辅而进,批评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