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针对我国创新驱动型经济呈现出技术变化、结构变化和需求变化同时进行的特征,本文从创新行为与结构变化、竞争形式以及需求间的关系入手,分析创新活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机理。鉴于将分析水平定位在行业和地区水平,能够将创新战略、竞争状况和需求模式结合在一起,本文从行业和地区两个层面研究创新活动对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总需求增长显著地促进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增长,总创新强度增长显著地抑制行业和地区的就业增长,市场导向的产品创新只对行业就业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兼有市场导向的产品创新与调整导向的工艺创新只对地区就业增长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促进行业和地区工业企业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2.
在工业就业总规模逐年下降的背景下,探索工业行业就业分布和就业效率的影响因素对于促进高质量及充分就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生产理论中的生产要素需求模型形式进行了拓展,并据此分析各行业对劳动要素的投入需求弹性和效率的决定因素及变化情况。实证结果显示,产出扩张和投资对于维持工业就业稳定至关重要;研究还发现中国工业平均就业效率水平不高且整体未呈现随时间推移改善特征,因此在面临不确定的风险冲击时,有可能面临就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通过运用访谈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据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吉林省部分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状况以及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进行分析,同时给出促进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就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基于嵌套的CES生产函数,从理论和经验角度剖析了智能制造的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需求的影响,并利用可行性广义非线性最小二乘法(FGNLS)来测算资本对于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替代弹性.研究发现:智能制造的发展将挤出非技能劳动力,且促进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从结构上看,各地区智能制造的发展对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就业需求的影响相似却又迥异,大部分区域智能制造的发展都增加了对技能劳动力的就业需求,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和东北地区对高学历技能劳动力的需求高于其他区域.  相似文献   

5.
针对中国就业形势严峻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政策.但由于政策本身存在着一些缺陷,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必须寻找新的突破口.休闲产业无论从劳动力吸纳能力还是就业的可持续性需求、产业发展潜力以及就业成本方面都对就业有极强的促进功能.因此,要转变发展观念、消费观念、就业观念,促进休闲产业发展,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尝试以陕西互联网产业为例,利用网络求职搜索数据构造就业需求指数,反映陕西互联网产业的就业需求情况及变化趋势,进而建立就业需求指数的时间序列变点模型,预测效果较好,实现了对陕西互联网产业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动态预测.文章基于网络搜索数据构造就业需求指数的方法和动态预测方式的可推广性较强,对加强就业市场和宏观经济走势的统计监测和趋势预判、补充和丰富现有就业统计体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就业服务将成为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新热点,是图书馆情报教育职能的扩大和延伸.文章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就业信息需求的背景,简述了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现状,探讨了高校图书馆对就业信息的收集、管理和进行服务的具体方式,并指出当前高校图书馆开展就业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事实与政府追求"充分就业"的价值目标在思维上产生悖论.理论上,从技术层次讲,制造业转型升级在长短时效上会产生就业增减的不同现象;从产业层次讲,转型升级方向差异会产生就业增减的不同结果.实践上,泉州企业发展也有所谓的悖论现象产生,很明显地反映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对劳动的替代和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替代,以及旧岗位的消失和新岗位的产生导致就业岗位总量消长.悖论的解决要求劳动者相应提高人力资本,劳动力市场发育成熟,完善就业制度与政策引导,因此政府、社会、劳动者等相关方在产业转型升级时应把握好就业创造与就业抑制的相对平衡.  相似文献   

9.
当前数字化浪潮方兴未艾,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高质量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构建指标体系测算了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并基于企业数据检验其对制造业就业变动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基础设施改善总体上能够显著提高就业创造率,并降低就业破坏率,耦合作用下对净就业增长率产生积极效应,即表现出“创造”效应;分样本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对中部地区、三线及以下城市、内销型制造业企业的就业创造效应最为明显;数字基础设施主要通过市场进出提升就业创造率,并通过企业调整和市场进出降低就业破坏率。基于主要结论,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资本-劳动替代的技术特征及其对扩大就业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替代劳动取决于技术因素和两者相对价格的变化,是一国工业化阶段必然经历的过程。由于体制和资本-劳动相对价格扭曲等原因,我国出现了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导致经济高增长未能带来相应的就业增长。资本劳动替代具有一定的行业特征、体制特征和时序特征,针对资本一劳动替代的技术特征,采取打破行业垄断、改革完善要素市场和发展有较小替代弹性的产业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资本对劳动的过度替代,有利于扩大就业。  相似文献   

11.
随着全球经济信息化的蓬勃发展,对财经类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财经类院校也经历了一个高速发展的千载难逢的良机,培养出了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宽领域、高层次的复合型人才.但从主要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看,财经行业的用人需求呈现总体增加趋势减缓的格局.财经类毕业研究生今天令人羡慕的就业形势已受到多方面的消极影响,今后几年研究生就业将面临愈来愈大的就业压力和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不同城市受机器人影响前的行业结构差异,结合各行业在应用机器人上技术可行性的不同,联合使用城市层面与个体微观数据,考察了机器人对当地劳动者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2009—2017年间机器人对就业总体呈促进作用,但机器人的替代效应随技术进步逐年增强,2013年后机器人已对劳动者呈现净替代效应;在此期间,机器人对制造业就业呈现逐渐增强的替代趋势,但对生产性服务业就业则存在显著的拉动作用;机器人对不同劳动者群体的影响也存在差异,男性和低学历劳动者承受了更大的就业冲击。  相似文献   

13.
当前中国呈现与发达国家工业化后期非常相似的就业特征。面对经济与人口结构的剧烈变化以及国外需求冲击和新技术革命影响杂糅的局面,中国就业形势显得扑朔迷离。通过全面系统回顾发达国家长期就业增长和结构演变趋势,发现不仅在就业总量绝对值的趋势上,甚至在就业比例相对值上,各国都呈现出非常相似的阶段性特征。这些经验规律为预测中国就业总量和结构提供了相对准确的参照:未来新增劳动力需求就业总量增加比就业岗位的增加略低,中国劳动力供给依然比较充足。第二产业就业比例将维持稳定,服务业将成为吸纳就业的主要领域,农业就业减少主要被服务业的增加所替代;第二产业中,建筑业就业比例会持续增加,制造业比例维持稳定,采掘业将持续下降;第三产业中,生产服务业比例会提升,生活性服务业比例会下降。  相似文献   

14.
在人工智能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理解技术变迁对工资与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机制,避免自动化替代劳动力导致的失业问题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运用"基础任务模型"(task-based model)对改革开放40年来的就业、工资及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因素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978—2018年间,生产率的提高是促进工资水平上升、提高劳动力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生产任务的变化对工资水平的变动起次要作用.但是,中国在这一期间经历了强烈的转移效应与复原效应,说明自动化替代大幅度降低了劳动力需求,产业结构升级产生的新任务创造了大量的新就业岗位.未来,需要推动产业升级,创造新的就业岗位,避免人工智能技术可能带来的失业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利用空间集聚指数法测度了2001-2008年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分析了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平均地理集聚度较高且上升明显,它提高了产业垂直分工程度和产业规模,但却对就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不同行业的地理集聚度及其变化对就业影响不同。初始集聚度高的产业一般就业密度较高,其变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随着集聚程度的提高而降低;初始集聚程度低的行业就业密度低,其集聚度的下降对就业具有正向影响且趋于下降。  相似文献   

16.
核心职业能力是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体现,也是用人单位越来越重视的应聘条件。不同行业的用人单位对应聘者的核心职业能力需求各有侧重。以经管类研究生(上海某高校为例)的主要就业行业选择为研究背景,通过对经管类研究生集中就业行业的用人单位进行调研,分析他们对应聘者核心职业能力的需求侧重情况,包括对核心职业能力的整体评价、不同规模及不同性质的用人单位对核心职业能力需求的侧重等,以期为今后针对性地开展职业发展规划教育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在宏观经济系统中,某一产业的发展会拉动或推动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这些产业的就业需求.交通运输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交通运输业本身发展所产生的直接就业带动效应,二是交通运输业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所产生的间接就业带动效应.产值就业弹性是衡量产业带动就业的重要指标.文章综合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产值就业弹性模型、复杂网络可视化技术,通过对最新数据的分析发现北京市交通运输业对就业的带动效应比较大,而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说明交通运输业的产业地位日趋重要.此研究为北京市交通运输业的长期发展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加速,传统的就业管理模式面临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当今高校就业信息化的需求,通过ASP技术,采用SQL Server 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结合高校就业服务的实际需求,对就业管理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系统的总体结构和设计方案,用ASP和excel相结合的技术实现了报表统计,并给出系统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就业统计角度梳理了近年来灵活就业的相关研究、国际就业统计分类标准、我国相关法律及释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灵活就业的统计概念、定义及相关就业统计框架,并利用2021年劳动力调查数据对我国灵活就业现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统计分析。本文认为灵活就业本质上是劳动关系不规范的非正规就业,劳动合同是规范劳动关系最重要的手段。根据劳动合同判断是否是灵活就业,可与其他就业类型准确区别,进而根据就业人口特征、地域分布、经济结构、技术条件、就业质量等进行细分类统计,与其他类型就业进行分析比较。本文建议应全面理解、解读灵活就业,以灵活就业为切入点强化就业质量监测,努力构建灵活就业人员的社会保护网。  相似文献   

20.
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影响着就业,现有研究一般将可再生能源分为不同生命周期环节,各环节投资或规模变化波及经济不同范围内产生直接、间接和引致就业,引起就业数量及就业结构的变化.现有研究主要选择投资、生产能力和产出的就业作为衡量指标,使用分析法、投入产出模型、宏观经济模型三种方法分析就业效应.不同研究得出的就业效应因口径范围、考虑因素、研究方法、区域不同有所差异.未来需要提高数据可利用性、方法使用多样化,深化就业结构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