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管理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留学教育的推行,使中国近代教育主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各地掀起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中,安徽铜陵近代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对铜陵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国内学者已进行了比较充分的研究.但大多研究以张之洞与洋务新政关系为主,分析张之洞在军事、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具体活动较多.实际上,晚清时期张之洞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非常突出,他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本文着重论述张之洞在办学宗旨、教学内容的创新贡献张之洞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对中国教育改革和教育更新有大量的实践,在中国近代社会的重重危机中,始终致力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从西学与中学、学校与科举、新教育与旧教育等诸多矛盾中寻求新的途径、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嘉纳治五郎作为日本投身于中国留日学生教育的先驱者,在清末中日教育史上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嘉纳治五郎参与中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动机是希望中国强盛起来保卫亚洲乃至世界的和平.研究嘉纳治五郎参与中国教育改革的动机、活动、思想有利于揭示近代日本介入中国教育改革的真正意图,也有利于分析清末中日教育交流的现实价值与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各地掀起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中,安徽铜陵近代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对铜陵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面向21世纪的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通过近代两次教育改革走上世界强国的发展道路.其成就世人瞩目.目前,日本正在进行第三次教育改革.就日本第三次教育改革的背景、内容以及开展终身教育、信息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国立大学法人化等教育改革的具体情况进行了分析、探究,认为第三次教育改革是全方位、深层次的改革,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朱剑凡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女子教育改革,提出了富有创见性、时代性的女子教育思想,并通过在周南中学的长期办学生涯不断实践与完善其教育理念与思想。其女子教育思想不仅在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当今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8.
甲午战争前中国教育改革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甲午战争前中国的教育改革,主要表现为洋务教育的兴办和传统书院教育的某些应急性变革,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都十分有限。对西方文化的抵触和对近代教育的无知以及学与术分离的传统思想的影响,是当时教育改革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9.
张之洞不仅是中国近代教育家,同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一生兴办数十所各级各类新式学堂,在教育思想、教育实践方面多有创新,为近代中国创立了完备、系统的新式教育制度体系.它对中国近代教育的贡献非常突出,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10.
朱剑凡是近代中国著名的革命教育家。他长期致力于女子教育改革,提出了富有创见性、时代性的女子教育思想,并通过在周南中学的长期办学生涯不断实践与完善其教育理念与思想。其女子教育思想不仅在女子教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为当今女子教育事业的发展及教育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资源。  相似文献   

11.
王韬是中国近代早期启蒙思想家群体中极具个性的人物。他独特的教育经历和中西互译的著述实践 ,使他的教育改革思想优于同期的其他教育改革者。在中西文化冲突与交流的起始期 ,他对西方文化与教育的介绍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的知识背景。尤其是他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 ,虽有激进 ,但不走极端 ;虽有保守 ,但不顽固 ,为后人正确对待“古今”、“中西”教育问题留下了创造性的思想方法。他的教育经历和主张 ,为中国传统文人从求学、治学的功名模式向求学、治学的职业模式转变 ,树立了一个新的“学贯中西”的文人典范  相似文献   

12.
论近代留学教育的兴起与科举制度的解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举制度在近代的解体与留学教育在近代的兴起有着一定的关联。留学教育对近代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使人们突破了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学的束缚 ,动摇了科举制度的思想支柱 ,改变了人们的传统价值取向 ,重塑了国人被扭曲的人格 ,为近代中国的教育改革树立了样板 ,这样 ,科举制度的解体成为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13.
在长达10年的清末“新政”中,教育改革是各项改革中进行的最广泛深入的一项,它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因素的增长在文化教育领域的反映。1906年9月清政府创办了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法律学堂——京师法律学堂,中国近代的专门法学教育开始了新的阶段。本文主要论述了京师法律学堂的创办背景;体制、学制与课程设置;教员与教学内容等。同时论及了清末教育改革中的日本留学简况。  相似文献   

14.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事业的发展。赤峰地区虽然地处边僵,但近代教育起步较早。本文通过对赤峰地区近代教育发展状况的梳理,来分析其对当今教育发展的启示。故对近代教育的发展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传统为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论争及影响,传统的治学方式对近代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影响等,又透视出传统文化对近代科学教育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代女学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本文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会女学及外国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发表的研究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成果进行了梳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清末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而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更加推动了近代教育的兴起和发展。热河地区虽然是一个边疆地区,但近代教育却起步较早,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积极兴办新式学堂,对于开启民智,促进民族解放和社会进步具有积极作用。本文根据有关资料对热河地区近代教育的兴起、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清末政局动荡,为了维护统治,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度,开办近代学校.清末新政以前,由于特殊的社会原因,长吉图三地已经出现了近代学校,随着“新政”的开展,长吉图三地的近代学校开始得到发展,并形成各自特点.移民的涌入,使长吉图三地人口迅猛增长,在客观上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新式教育虽然蓬勃发展,但旧的传统教育并没有立即退出历史舞台,无论怎样,清末近代教育为民国以后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蔡元培,资产阶级革命家、教育家。在任北大校长期间,他首开中国现代教育先河,大力提倡各种思潮在北大的碰撞,大力提倡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的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他不仅是一位中国近代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更是我国近代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蔡元培在北大的教育实践,他的全面发展、创新精神、科学态度、审美观点的思想,对今天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经元善是中国近代著名企业家、慈善活动家,也是近代新式教育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重视人才,重视教育,创办了经正书院和近代第一个新式女学堂—经正女学,并致力于社会教育,为中国近代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