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杂剧《诚心令女贤》的本事不是韩凭夫妇的故事,而是出自《列女传》中的"珠崖二义",它是一本描写珠崖县令的女儿与继母"推让争死"的旦本剧.汤显祖《送艾太仆六十韵》一诗在《艾熙亭先生文集》卷一《附诸公赠诗》及万历本、天启本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其中28句有异文,6句差别很大.由此可知汤显祖对该诗的修订过程,但也存在着诗题与实际句数不一致的疏漏.晚明沈自晋传奇<眺望湖亭>第23出插演的短戏《柳下惠》,从内容上的耍闹调笑和演出上开呵、布置、收住来看,极似院本,尤似笑乐院本.  相似文献   

2.
论六朝文人故事乐府和其他文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承继两汉民间乐府中故事体歌诗的创作传统,伴着时代艺术手法的日益精湛,六朝时期文人袭旧调、述本事的故事乐府创作因日益文人化而走向繁盛.和汉代他体文学对故事体歌诗创作的漠然态度不同,六朝时期的文人故事乐府创作相继得到了小说和俗赋(故事赋)的关注。其关系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1)文人故事乐府和小说的同题多作及手法互见现象;(2)文人故事乐府和俗赋(故事赋)的演唱性功能及叙事手法互见现象。  相似文献   

3.
<正> 我国古代小说源远流长、根基深厚,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源头最早可追溯到上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其叙事的特点和人物描写的笔法,于《左传》《史记》以及先秦诸子著作中已见端倪。魏晋以来的所谓“志人”和“志怪”的笔记小说,已经具备我国文言短篇小说的雏形,如干宝《搜神记》中《干将莫邪》《韩凭夫妇》《李寄斩蛇》《东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历史题材剧的创作者有文人与艺人之分,《长生殿》是典型的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文人创作的历史剧有两种创作原则,即曲史观和寓言观,《长生殿》则属于后者的代表。洪昇从“断章取义”的寓言观出发,将李扬故事合理地“误读”为情史,使剧作的政治主题因素与爱情主题因素最终得到统一。这既是洪异现实生活的曲折写照,更流露出作者创作过程中的自喻和补偿心理。  相似文献   

5.
六朝文人故事乐府,是指六朝时期的文人袭用乐府旧调、依据乐题本事而创作的故事体乐府诗作.与两汉时期来自民间的故事乐府不同,六朝文人故事乐府已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叙事题材的拟古和叙事风格的雅化;二是艺术手法日益精湛,体现为句式的整饬、声律的和谐、隶事用典等,从而使故事乐府完成了从朴质的民间创作到文人化的转变;三是具有较强的愉悦功能,一些诗作本身已具有可以演唱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诗狐”故事是清代文言小说中大量出现的一类极具近代文明色彩的人狐恋故事,其角色、情节、主题等多个文学因素都具有十分独特的性质。这种新颖故事的大量出现,最直接来源于其时社会中令人瞩目的才女现象。现实才女正是“诗狐”的原型,作为封建末世文人心中的理想女性和渴慕对象,她们被文人以浪漫的艺术手法演绎进精彩的人狐恋,成为有清一代文学的特色和成就。  相似文献   

7.
《陌上桑》与桑林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经》中的《桑中》、《隰桑》等写桑林里男女情爱的故事,源于远古的桑林崇拜,而《陌上桑》中诱惑与拒绝的故事又源于“桑间濮上”之音,先秦时代能在桑林里坦然幽会的女性才是罗敷形象的原型。由于汉代儒家学者和文人不满桑园“淫乱”风习,开始对旧的桑林主题进行清算与重构,桑林主题被转化了,人物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从而使《陌上桑》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创作转型的标志。  相似文献   

8.
“庄子叹骷髅”故事是《庄子·至乐》中的一则寓言,自产生后在不同时期展现出不同的故事内涵,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战国时期,故事已经成型,表现出乱世的乐死悲生的生命观。魏晋时期,很多文人对其进行了改编,故事形式由寓言变为抒情赋,主题也从死亡赞变为死亡叹,故事的哲学内涵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到明清时期,“庄子叹骷髅”故事进入到戏曲和小说,并以说道情的形式在民间广为流传。故事增加了骷髅复活情节,讽刺世态炎凉和小人恩将仇报的内涵,使“庄子叹骷髅”故事成为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9.
貂蝉“连环计”故事的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貂蝉“连环计”故事来自民间,之后被文人接受。元明时期,“连环计”故事备受欢迎,主要体现在文人与民间在创作上的有意偏好、戏曲选本对《连环计》杂剧和《连环记》传奇的浓厚兴趣和《连环记》传奇的备受赞赏三个方面。“连环计”故事具体地说,实际上是历史加计谋加美女的故事。文人与民间对由这三种因素组合而成的“连环计”故事的喜爱,体现的是重史、尚智、爱美的共同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0.
来自美国的贝天牧夫妇,20年间在中国救治、收养孤残儿童超过3000名。贝天牧夫妇的故事被很多网友在论坛和微博中分享热传。  相似文献   

11.
千唐志斋博物馆新藏一合形制特殊的卢公亮夫妇墓志,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学术价值.就形制而言,它是一合龟形墓志;就家族而言,是唐代望族家世和望族婚姻的集中体现;就科举而言,涉及唐代影响最大的长庆元年科举案;就文学而言,卢公亮原本是一位诗人,值得进一步钩稽;就撰者而言,志文撰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殷尧藩,铭文撰者是卢公亮的再从弟卢罕,因而这是一篇志铭分撰的墓志,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文章体式.  相似文献   

12.
敦煌讲唱文学的类型多种多样,艺术形式丰富多彩,是唐五代时期在敦煌地区广为流行,能够表现普通民众的社会生活、思想感情、理想愿望,同时又采用了广大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的通俗文学作品。敦煌讲唱文学在类型、体制诸方面富含戏剧因素,因而对其加以分类和探讨,对戏曲起源的研究将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两汉的"式"制取"样"的意思,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与"品"制结合,谓之"品式",构成"汉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魏晋"品式"普遍化,一般事务均有"品式"的规定.<户调式>是西晋赋税"品式"中"样"方面的规定,用作划分户等时比照和折算的基样.北魏<丘井式>是户籍编造的样式.<输籍样>仿自<户调式>,也用来"定户上下".<通典>不懂"品式"制,把<户调式>中修饰"样"的形式方面的规定,即"占田"、"课田"从"式"中抽出,当作土地制度归入<田制>;把<丘井之式>中的"均田"幌子当真,视其为由国家分配土地的"均田制";把<输籍样>解释为"轻税"之法,目的在于挖"浮客".<通志>、<文献通考>继承了这些错误,并一直影响至今.  相似文献   

14.
唐人在运用相如与文君典故时,通常歌咏相如与文君的爱情,指责相如喜新厌旧,或为之翻案。李商隐诗则另立新意,将所涉司马相如与文君典故的故事情节解析后又重构,生成新的情节,变传统的“以比统兴”为“以兴统比”,在技巧和寓意方面超越了前人。  相似文献   

15.
"故事"流行于两汉,指"旧事"、"往事前例",据之以行"吏事",西晋被规范为"常事"的"品式章程",而收存它的档案亦称"故事",后又为一种史学体裁的名称。"品式"亦流行于两汉,许多制度都分品有式,品、式结合。"式",样也,一种制度的标准模式。魏晋时"品式"更加盛行,"常事",即一般事务,都有"品式"和"章程",品式与章程往往结合一起。西晋时,赋税被视为"常事",有"品式章程",留下了"品式"制的一个最宝贵的实例。"式"(样),用作"比","依样定户等上下",是西晋"户调式"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勰对谶纬的态度,研究界曾经给予了较多的负面评价。随着谶纬研究全新视角的开启,两汉谶纬之学的文化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它与远古先民“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有内在的承继关系,在汉代的文化构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心雕龙·正纬》直面这一文化现象,并把它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加以肯定,表明刘勰对谶纬的认识超出了时代局限。  相似文献   

17.
龙文玲的新著《汉武帝与西汉文学》从特殊读者和特殊作者影响文学的角度,把汉武帝一生分为几个阶段,探讨了汉武帝不同人生阶段对西汉文学的影响,由此揭示了帝王影响文学的一般规律及原因,为学术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道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根据绵阳、梓新发现的东汉“秋胡戏妻”画像砖以及过去已知的新津、彭山有关画像石材料,结合《华阳国志.士女传赞》等文献记载,揭示出东汉时期以自杀方式表示妇女贞节为特点的“秋胡戏妻”材料在四川地区特别流行的历史背景,和西汉文翁在蜀兴办学校大力推行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所产生的巨大影响。通过对有关画像材料研究历史的考察,可以看到清代乾嘉石刻学研究的重大发展和今人有关研究的种种局限。  相似文献   

19.
阴平古道本自西汉地名,至迟在宋代作为道路名,所涉时限却远及秦代。《三国志》邓艾破蜀的记载使阴平偏道名扬天下,但历史上作为连接南北丝路之一要道者为阴平正道。阴平正道虽路线有异,但走向大体一致,即沿白水江一线自陇达蜀,显示了一定的历史复杂性,因而相对应的文学文献遗存呈多样性特点。从文献文学角度考察河南道,它是连通南北丝路的另一要径,虽在唐以后至明清呈渐衰之势,但仍然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20.
秋胡故事,在我国自汉魏以来流传已久,它叙述负心男子秋胡离家多年后返乡,调戏桑间美女,而此女恰恰是他相见不识的妻子,妻子不齿其行投河而死。本文以敦煌本秋胡故事为核心,试述其演变源流,更主要的是探讨变文的故事结局及其所带给我们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