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共产主义道德是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和道德建设相对接的价值原则。从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道德的本质契合、功能契合及原则契合角度出发,探寻并厘清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适应性,从理论高度以及当代适应性说明共产主义道德的历史性和现实性,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提供理论依托和现实证明。共产主义道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道德,其本质契合表现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学术理论和社会实践关系、历史传承和未来发展尺度的一致性上;功能契合表现在共产主义道德从实际出发解决道德问题,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原则契合表现在其具体的道德原则具有当代适应性。  相似文献   

2.
道德建设是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内容。当前道德建设应根本扭转道德领域存在的不道德现象以及道德评价失范、道德教育乏力等困境 ;建立与共产主义道德要求相吻合、与传统美德和人类进步潮流相一致、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 ;应虚功实作 ,探索扎实有效的道德建设的方法、途径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3.
在公民道德建设过程中,要理清社会主义公民道德与传统道德、资本主义公民道德、共产主义道德之间的关系,吸收传统道德和资本主义公民道德的合理、优秀的内容,摒弃其糟粕。要正确认识道德理想和道德标准之间的差异,积极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公民道德。  相似文献   

4.
我国五四以来的社会转型与道德建设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为第一阶段 ,是马克思主义革命派的道德主张与自由主义改良派和保守主义正统派的道德主张竞相发展并取得主导地位的阶段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为第二阶段 ,广泛开展共产主义道德观念的宣传教育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也出现了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从改革开放以来为第三阶段 ,人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开展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探索 ,并在道德心理、道德观念和道德理论层面上取得了很大成绩  相似文献   

5.
列宁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最伟大的革命导师,他对马克思主义进行过细致的研究,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共产主义道德"的观点。列宁的共产主义道德立论是其政治伦理思想中最具特色的思想内容,蕴含着丰富的伦理价值和人文关怀。研究列宁的共产主义道德对建设和谐社会、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141名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阶层的农民进行问卷调查,对当前农民的道德价值观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处于社会体制转型时期的山西农民的道德价值观是一个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价值观为主导,以西方当代个体价值观和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为重要内容,同时包括相当容量的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与一定程度的封建伦理观念和个人病态追求的多维结构。这个多维结构中,在共产主义道德理想和西方当代个体价值观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西方当代个体价值观和我国传统道德价值观以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道德价值观上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在西方当代个体价值观上存在显著的文化程度差异;在共产主义道德理想上存在显著的职业阶层差异  相似文献   

7.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的道德评判与功利主义密切相关。功利主义把社会关系归结为经济关系,使得马克思从社会生活决定社会意识出发找寻到了道德赖以存在的基础;功利主义局限于资产阶级的经济关系来谈论利己主义、自我牺牲、享乐等道德观念,使得马克思从资本主义的生产条件与交往条件出发厘清了上述道德观念的本质;功利主义追求个人利益与共同利益的和谐统一,使得马克思对共产主义道德的憧憬明晰了方向。  相似文献   

8.
列宁是继马克思和恩格斯后最伟大的革命导师,创立了共产主义道德学说,并对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基本问题进行了系统、科学的论述。他阐明了共产主义道德的概念;指出了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目的和社会作用;论述了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意义和方法。重视、学习列宁关于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的理论,尤其是深刻领会和实践列宁用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青年的光辉思想,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新时期共产主义道德和共产党员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改革开放的新形势是对共产党员党性的严峻考验。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对这种考验作出自己的回答。文章认为,把共产主义事业作为自己奋斗目标的共产党员,理所应当自觉地把自己所献身的那个事业所要求的共产主义道德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文章提出了评判共产主义道德的四项标准,即党的政治利益至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至上,整体利益至上和他人利益至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0.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与他者主体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1.
合理界定人性的内容及其与道德现象的关系,是理解并鉴别以往人性善恶理论的基础,也是科学阐释人性与善恶关系的前提。人性有固有属性与关系属性之分。人的固有属性是人同他人、他物无关而独自具有的属性;人的关系属性则是人同他人、社会发生特定关系时所产生的属性。人性的道德善恶是一定社会主体依据特定道德目的对属于道德现象的人性内容所作出的描述、判断与评价。脱离三个必备基本要素———道德主体、道德现象、道德目的中的任何一者,都不能得出人性是善是恶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深入阐述了有关道德的3个基本概念,即道德自信、道德信仰与道德变迁;认为应在准确把握道德变迁的基础上,坚持正确的道德信仰与道德自信;道德信仰的重心应是道德价值、道德精神与道德规律等;道德自信应是一种具有包容开放、与时俱进、自我批判等精神品质的道德自信。认为应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以适应现实社会道德发展与道德建设的需要,有力地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3.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就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4.
伦理就是社会角色配置之道,人们把对社会角色配置之道的认识与体悟现实化就成为道德。道德的本质就是伦理的现实化。现实化有三种形态:一是现实化为社会道德规范,二是现实化为个人道德品质,三是现实化为具体道德实践。伦理总是对一定时空范围的社会共同体而言的伦理,我们把特定伦理适用的时空范围称为伦理时空。伦理关系的本质是自我主体(self-sujects)与他者主体(other-subjects)之间的价值关系。哲学伦理学的基本问题应当是"伦理理想与道德现实的关系"。正义是具体条件下最能够实现共同体价值最大化的价值。道德正义有四种涵义:一是指道德规范的正义性;二是指作为美德的正义感;三是指道德实践领域的正义,即道德行为主体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之间的均衡;四是可以作为一切道德规范的总原则的规范。我们将对金规则的解释合起来就是"以人为人、助人成人;人道人宜、非人非宜。所宜所欲,不宜不欲。"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主要表现在道德价值虚无化、道德理想世俗化、道德认知片面化、道德情感冷漠化、道德意志薄弱化、道德行为失范化。社会结构变革的冲击、文化多元化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是大学生道德信仰危机的重要根源。重建大学生道德信仰,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价值标准,以共产主义道德信仰为核心内容,加强传统道德规范教育,处理好传统道德信仰与时代要求的关系,关键在于道德认知与道德行为的转化与内化。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释并评价了庞德从功能主义的视角审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文章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庞德怎样进入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讨论,介绍了何谓功能主义及庞德为何要以功能主义的角度审视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第二部分具体阐述了功能主义视角下法律与道德是何关系;第三部分借鉴了卢曼的观点指出了这种功能主义进路所遮蔽的法律独立与自治的一面。  相似文献   

17.
本文基于道德关系是伦理学最重要范畴的认识,从伦理学的研究对象、道德的产生、道德的目的三个维度阐释了道德关系在伦理学中的核心和根本地位;从道德关系是道德意识得以存在的基础、道德关系是道德规范体系得以建构的依据、道德关系是道德实践活动得以实现的载体三个方面阐释了道德关系在伦理学中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作了一系列坚持不懈的探索,这种探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构成;社会主义道德与共产主义道德的关系以及倡行何种道德。探索是在曲折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有经验也有教训。现阶段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新型道德体系必须把握的基本原则是:注重贴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实际;牢牢把握现阶段我国道德体系建构的基本依据和理路;吸取道德体系建设上的“左”的教训,坚持道德体系的理想性与现实性、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统一的原则;注重将道德体系建设与思想体系、法律规范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始终突出“以立为本”、“以人为本”的理念追求;坚持体系建设的相对稳定性和与时俱进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道德与人的关系由于对道德存在成人之维和规范之维的不同理解而表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成人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彼此同构,道德内在于人;在规范道德的意义上,道德与人之间既存在着“同一-内在”关系,也存在着“差异-外在”关系;成人道德与规范道德在人们具体的行为实践中历史地表现出或相互一致或相互背离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共产党员能否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文章从四个方面论述了共产党员履行共产主义道德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