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畲村经济因结构性差异而明显滞后于当地汉族。为加速畲村由传统生存型农业向现代产业化农业的经济转型,最终缩小畲汉发展差距,畲区政府有必要采取如下几个相互协同的措施予以制度性支持:首先是政府职能的合理配置与有效运作;其次是农业发展战略转型与山林资源的深度开发;再者是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与风险防御机制的建立及完善;最后是农产品市场体系与流通体制的建设及完善。  相似文献   

2.
基于景宁畲族自治县敕木山区惠明寺等畲族村落的田野调查与相关文献资料的相互观照,认为加快畲村农业产业化进程、缩小畲汉发展差距的关键,应从三个方面对畲村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予以完善和创新:其一,发挥畲区政府职能优势,完善"公司+农户"组织模式;其二,健全畲村基层传统正式组织,强化集体经济组织经营能力;其三,培育畲村新型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内源性制度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3.
闽东畲村正致力于挖掘生态特色产业资源,加大与民企对接合作的力度,通过引进资金、技术,培育优势品牌等,探寻村企合作模式与路径,发展畲村特色经济.但因不同畲村生态特色产业分布和发展现状不尽相同,固有的民企联村模式不能满足现实需求,所以,应通过与民企的对接互赢模式创新,积极寻求发展畲村生态特色产业的有效路径,才能实现畲村生态特色产业时代性的大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胡阿根村哈萨克族经济生产方式转型调查资料为依据,从牧业、农业、多种经营三个方面看哈萨克族经济转型与经济发展.哈萨克族经济生产方式的转型,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对草场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劳动力的转移、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与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 ,山西省正在大力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工作 ,高等院校如何在这样一种新的形势下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 ,应当在区域经济转型发展中扮演什么角色、承担何种任务 ,必然地成为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1资源型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任务1 .1区域经济转型发展 资源型区域长期以来走过的是一条资源开发、低级粗放、代价惨重的工业发展道路 ,面对新的发展条件 ,传统的发展方式已失去了动力作用 ,并且根据区域经济理论 ,它只是在区域工业化初期有重大意义 ,因此 ,经济转型是实现资源型区域长期发展的唯一选择。具体地讲 ,经济转型包含以下几个…  相似文献   

6.
农业的现代化要求特色农业产品的产业化发展,而相对于东部工业省市而言,我国中西部大部分传统农区在农业的物种资源、自然条件、生产工艺、历史文化等特色农业资源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充分发挥这些资源优势,以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是传统农区提升其在区域分工中地位和作用的关键,这就要从特色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所必需的农业分工、市场化和产业集群化等三大经济条件着手。  相似文献   

7.
扬州地域文化特性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地域文化都因此呈现出农业文明的厚重垒积之状。但是,扬州区域历史文化却是一个例外。扬州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形成了奠定在市场基础之上的商业消费城市,并以其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持了扬州先民的文化创造。它的城市文化性质与乡土中国的农民文化背景反差如此之大,所以难免被传统社会目为怪异,并迭遭传统文人的指责。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区域构成部分,历史扬州商业性的城市文化正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中的现代性因素,是中国文化现代性转化的内在根据之一。  相似文献   

8.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在区域旅游中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区域致富的有力因素,在作为旅游资源来促进地区发展的同时,民族传统文化艺术也会发生转变,诸如文化转型、商品化等现象。在这种双重境地中,必须有一个双赢的措施,保证民族传统文化艺术得到“原生态”保护,并以此促进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创意产业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转型的强大驱动力.它把人的智力、技能、创造力和知识产权有机集合,为区域经济转型提供了人力支持,而区域经济转型前的资源积累为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财力和资源发展空间.两者相互能动,把人力和其它资源优化整合,实现产业升级,最终完成区域经济转型,为区域经济腾飞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拥有18万畲族人口的闽东是中国最大的畲族聚居区,畲族村落遍布闽东各县市。但城镇里几乎没有畲族社区。尽管家族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仍然存在,但家族行动已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而无法施展,家族文化功能的发挥受到限制。地处偏僻的畲村,经济总体上欠发达。尚未融入城市化,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虽然家族文化的某些外显象征符号模糊或消失,但与家族文化相联系的家族观念与网络也仍或隐蔽或显现地存在着。家族文化在适应畲村发展需要的过程中不断发生自我调整与功能演化。本研究在对闽东畲族基本情况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借鉴功能主义的文化分析理论,从社会关系这一视角入手,考察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的过程中,畲民家族文化在畲民两性关系、代际关系、族群关系等社会关系中的功能演化。  相似文献   

11.
数字农业是将现代高科技数字技术用于传统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一种新型农业,其对农业转型升级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随着关键数字技术成本持续下降,数字技术在中国农业领域广泛应用的时机已经成熟。当前,中国农业产业运用数字技术凸显出诸多问题,如农户的经营方式与数字农业的推广和应用不匹配、农业数字技术创新不足、数字资源共享不足以及数字人才匮乏等,亟需在农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解决。传统农业数字化转型应当做好农业数字化转型的顶层设计、加强农业数字化的综合人才培养及知识库建设、利用数字技术重构农业生产方式以及强化农业合作社数字化建设,以数字赋能真正实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乡村振兴战略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探索村落现代转型的实践路径和实现机制.基于鄂西L村的田野调查,从嵌入性视角对该村西瓜产业与村落转型的整体过程进行深度分析.结果表明:农业产业化发展是传统农业村落现代转型的一个可能路径,地方市场的村庄嵌入和政府的统筹整合是关键的实现机制.在嵌入与整合作用机制下,不但能够实现村庄整体性从传统农业生产到现代农业经济的转型,提高农业产值,调整小农生产逻辑,形成农业生产与村落的强关联,而且还能够通过将地方市场嵌入在村落熟人社会之中,使地方市场成为维系力量,对村落社会起到保护作用,有利于重组社会关系网络和再造村庄价值认同,顺利实现维持型村落向发展型村落的现代转型.最终,现代化进程不仅没有消解乡村,反而显示出传统农业村落对于现代化的应对力量,这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现实经验.  相似文献   

13.
赶山烧畲属于“原始生荒耕作制”,这是早期农业的一种主要耕种方法。在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生产工具极其简陋的条件下,人们在贫瘠的山地上,砍倒烧光,刀耕火种,粗放经营,广种薄收。一旦地力衰竭,则任其荒弃,另垦新地,“吃一山赶一山”。在赶山烧畲的农业经济下,采集与狩猎依然是家庭经济的重要来源。我国南方绝大部分少数民族,历史上都曾长时期保持这种游垦火耕、赶山烧畲的农业经济,有些民族还残存到解放前夕。  相似文献   

14.
传统工匠现代转型指的是明清以来中国古代工匠向现代技术工人、工程师等技术理论家或企业家转变过程中的技术转型与角色转换两大内涵的双轨并行发展.工匠技术转型主要指经验性技术或技术的经验形态向理论知识形态转变(简称产业技术理论化或技术科学化),工匠角色转换主要指传统工业技术主体(在籍匠人)向现代工业技术主体(现代技术工人、工程师、技术官吏等)的转变.作为区域工业化中人力资源开发的主要内容,既是明清社会经济现代转型的驱动因素,也是中国早期工业化社会形成与发展的核心标志.  相似文献   

15.
人类社会的发展无论是农业经济时代还是工业经济时代 ,都是以自然资源为对象的生产活动 ,而知识经济时代则是以知识资源的对象的 ,从而改写了传统经济学理论  相似文献   

16.
“跨越式发展”理念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断裂的和可复制的,以此为基础的发展干预活动带有强烈的目标性,容易忽略发展单元的整体性,从而影响其最终效果.在云南的S村,政府通过行政指令和资源配置,让各个部门都把S村纳入了自己业务范围的单向度发展路径当中,期望通过指标要求和资源供给来完成村庄生产力的“跨越”.这给S村村民带来了生活水平的提高,增加了农业产值.然而,对本地劳动力资源的过度开发、现代与传统生产方式的冲突、“科学种植”方式指导下的对生态的无视、传统文化的日益边缘化,都成为跨越式发展中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试论我国传统渔业向现代渔业的转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生产先导型传统渔业面临着诸如资源、市场、环境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挑战,由传统渔业向科技先导型现代渔业转型势在必行。实现传统渔业向现代海洋渔业转型,具体地说,就是由单一化渔业向多元化渔业转变、渔业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由品种渔业向品牌和名牌渔业转变、由向内为主的渔业向外向渔业转变。  相似文献   

18.
根据不同层次转型的涵义,转型将被设定为由传统农耕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在转型之前,传统农区的原始形态是封闭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简单的家庭小农生产方式极易水平位移,处于一种停滞状态.在由封闭到开放的演化博弈中,传统农区受到现代社会的冲击越大,开放程度越高,具有改革信念的人在公众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则经济转型就越容易启动并获得成功.最后传统农区经济转型的关键在于农民身份的转型.从经济层面上来讲,由身份到契约的转变,表现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经历了与国民党的战争博弈、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转型、从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到改革开放的三次重大转型,每一次转型都是一次适应性的实践,每一次实践都与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为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提供了思想资源,中国共产党的适应性实践则丰富和发展了传统政治文化的思想内容。  相似文献   

20.
现代农业的发展是以功利性为特征的,受经济目标的逐利影响,正逐渐步入生态困境。后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将出现农业生态观的原始回归,这将为我国农业传统文化功能的发挥创造机遇。我国后现代农业发展阶段应重视传统农业文化的诉求,挖掘本土农业文化资源,加强对外引文化的审视,提高农业自我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