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美国黑人文学创作駁黑人低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黑人文学是美国优秀文学传統的一部分。“要是沒有黑人的丰富多采、生气蓬勃和优美的詩篇与歌曲的話,美国文学在广度、貭量与数量三方面都远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全部美国文学总起来不到两百年,其中有記載的黑人文学则达到一百五十年左右,如果把欧文算作美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比較重要的作家看,早在欧文出生之前,美国第一位黑人女詩人斐立絲,惠特萊(一七五三—一七八四)  相似文献   

2.
美国独立战争给一些黑人奴隶打开了通向自由的大门,自由黑人在"量"上有了很大的飞跃,引起了白人的极大的恐惧。同时,由于广泛的非选择性地解放奴隶,自由黑人在"质"上也发生了变化:纯种黑人代替黑白混血儿在自由黑人中占绝大多数,从而引起了白人的憎恶乃至是仇视。因此,憎恶和仇视成为了美国独立战争到南北战争期间白人对整个自由黑人群体的主要态度。  相似文献   

3.
试论“哈莱姆文艺复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既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又具有美国文化的特色,黑人文学的主流具有强烈的战斗性,与美国历史发展中黑人争取自由平等的人权运动密切配合.在美国文学的第二次繁荣时期——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文学界分化成各个流派,出现了纷纭多样的局面.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在1987年发表的奴隶叙事小说《宠儿》中讲述的是以沉默为主旋律的故事。因为蓄奴的制度化和合法化,暴力被法律确认和保护,黑人奴隶的命运只能是沉寂。笔者试着从文本中描写的"甜蜜之家"奴隶种植园中五个男性奴隶的沉默形象入手,剖析其形象的意义。"沉默"的"言说",打破了话语背景的束缚,让一段被刻意涂写和遗忘的历史大白于天下,这是莫里森在黑人文学中所作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从边缘到中心:非裔美国文学理论的经典化历程论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非裔美国文学理论(黑人文学理论)的发展历程比黑人文学史的地位在美国文学历史上确立要晚得多,这个漫长的经历体现了黑人文学批评艺术的“杂糅性”特征,它正式发端于20世纪初叶,历经了黑人美学的确立、黑人文学理论的勃兴、黑人女性主义的发展壮大以及黑人文学理论发展的新趋势四个重要阶段。各阶段代表人物的理论主张各异,但是总体趋势是逐渐走向成熟,呈现多元发展态势,非裔美国文学理论不仅从边缘化的地位走向了文学研究的中心地带,而且已经步入美国文学理论经典的殿堂。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最明显的变化之一是,早先仅以个别作家的名字被人们注意的黑人文学,如今有了一支异军突起、阵容壮大的队伍,并且形成一个独树一帜,很有影响的艺术领域。黑人文学作品正在美国文学之林中大放光彩。黑人文学是美国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既具有黑人民族的性格,又具有美国文化的特  相似文献   

7.
《红字》是19世纪美国浪漫主义作家霍桑的长篇小说,在美国文学领域引起了世纪之久的关注和评论.霍桑在《红字》中通过对黑男人和印地安人的刻画,表达了反对奴隶制、对黑人奴隶的同情和对印地安人尊敬与赞扬的态度倾向,揭露了父权制社会是种族压迫的根源,揭示了小说的主题——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和谐社会.这对美国社会严重的种族问题也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哈莱姆文艺复兴是20世纪初美国新兴黑人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是新兴黑人知识分子从文艺方面对黑人解放道路进行的一次积极探索,对美国黑人文学和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哈莱姆文艺复兴的文学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作品从主题、背景到价值观都有了很大发展,冲破了题材禁区和人物模式,开始了民族的自我剖析和批判,开创了美国黑人文学的新局面,为黑人文学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后来黑人文学的繁荣做出了奠基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奴隶叙事历经了漫长的时间检验,最终被经典化,成为了能够代表非裔美国文学起源与传统的独特文类。美国奴隶叙事在国内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尚未有文章较为全面地对美国奴隶叙事进行系统研究。本文从符号叙述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探讨奴隶叙事的产生与发展、体裁、文本与伴随文本以及影响等方面,试图对奴隶叙事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在其长篇小说《殿堂》中塑造了一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黑人知识女性形象,虚拟出现实社会不可能存在的黑人女性的殿堂。美国黑人妇女从来没有真正享受过和白人,甚至和黑人男性平等的教育权。其原因主要有四:奴隶制规定了女性奴隶的工具属性,种族主义歧视,性别主义歧视,黑人女性麻木灵魂的自我放逐。  相似文献   

11.
《已知世界》时间和空间叙述技巧体现其作者当代美国黑人作家爱德华.P.琼斯的高超叙述策略。该文本具有时间上迂回向前、空间上对立转化的运动方式,而在这一变化发展过程中,黑人奴隶社会的复杂、黑人奴隶制度的罪恶得到最好的诠释。  相似文献   

12.
从唐朝开始,僧祇奴、昆仑奴在史籍中多有记载。它们所指的黑人奴隶绝大部分属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卷发黑身的矮黑人种(尼格里托人),极小部分属于东部非洲尼格罗人种。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主要分布在关中、广东、四川等地,服役于中国的宫廷和富豪之家。本文也谈及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的特点、来源、役使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3.
黑人奴隶制度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罪恶现象。林肯作为一名进步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在一系列的政策之中,比如,在反对奴隶制问题上的态度和政策由消极到激进的漫长转变以及在废除黑人奴隶制度的问题上,同时也在联邦统一的维护战争中,林肯能以政治家特有敏锐的眼光,审时度势,把握时机,使得奴隶制最终废除。  相似文献   

14.
略论加维运动兴起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结束后 ,黑人及其后代虽然在法律上不再是奴隶 ,但是美国社会黑人仍然受到种族歧视 ,处境艰难。为生活所迫所引起的黑人大迁徙 ,使黑人不断地涌向城市 ,形成有利于黑人进行大规模抗议运动的地理环境和社会基础。 2 0年代兴起的“哈莱姆文艺复兴”运动 ,增强了美国黑人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加维的宣传鼓动活动 ,唤醒了黑人美好的种族意识。这一切最终促成了加维运动的兴起。加维运动虽然失败了 ,但却唤醒了黑人 ,打击了种族主义气焰 ,在黑人解放运动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5.
作为非裔美国文学特有的一种修辞策略,喻指根源于泛非洲文化阐释体系。盖茨通过融合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概念,吸收和借鉴索绪尔符号学的分析模式和巴赫金狂欢化诗学的理论成果,创立了喻指理论。喻指理论立足黑人阐释学和黑人土语的修辞策略,以研究非裔美国文学中存在的隐喻修正、言说者文本、说话文本和重写言说者文本等四种双声文本关系为核心,发掘后辈文本对前辈文本的差异性重复和修正,将语言分析与文化考古相结合,揭示非裔美国文学的双声性和互文性特征,对黑人文学缺乏原创性的论调给予了理论回击,动摇了非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白人批评理论的霸权地位,开辟了关注语言能指和文本关系的黑人文学批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内战后美国黑人争取选举权的斗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内战埋葬了万恶的奴隶制度,使几百万黑人获得了新生。但是,在内战中颁布的《解放宣言》和《宪法第十三修正案》仅从法律上废除了奴隶制度,对黑人的未来没有规定任何具体的东西。黑人既无选举权也无土地,仍然没有获得真正的解放。内战的硝烟未散,在总统约翰逊的纵容下,美国南方出现了短暂的反革命复辟,叛乱分子重新上台,向黑人反攻倒算,黑人又面临沦为奴隶的悲惨境地。面对这一严峻现实,在战后十几年时间里,黑人展开了以争取选举权为中心的民权运动。  相似文献   

17.
从唐朝开始,僧祗奴、昆仑奴在史籍中多有记载.它们所指的黑人奴隶绝大部分属于东南亚及南亚地区卷发黑身的矮黑人种(尼格里托人),极小部分属于东部非洲尼格罗人种.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主要分布在关中、广东、四川等地,服役于中国的宫廷和富豪之家.本文也谈及唐宋元时期黑人奴隶的特点、来源、役使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罗斯福“新政”与黑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美国的所有少数民族中,作为奴隶后裔的黑人,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社会地位上,都处于美国社会最底层。他们极其贫贱的处境,使他们的问题成为“难于解决而又同样难于置之不理”的突出问题。对于黑人问题,罗斯福的“新政”是怎样对待呢?本文对此将作一简要叙述。 1 初期“新政”与黑人。在就任总统以前,罗斯福既有反对歧视黑人又有歧视黑人的纪录。1932年竞选总统期间,罗斯福曾答应将黑人“绝对地和没有偏  相似文献   

19.
哈莱姆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黑人女作家、民俗学家、人类学家佐拉·尼尔·赫斯顿一生致力于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和保护。她对自己的非洲裔美国人的身份非常骄傲和自豪 ,否认自己有既是美国人又是黑人的“双重意识”的困惑。她拒绝把黑人当成美国社会的“问题” ,拒绝把黑人描写成种族歧视制度下产生的畸形儿。她在作品中深刻地揭示了当时黑人社区内存在的鄙视自己黑皮肤的黑人种族主义思想对黑人灵魂的腐蚀 ,力图唤醒黑人对自己身份的肯定和热爱。然而 ,哈莱姆文艺复兴的高潮过去以后 ,以理查德·赖特为代表的黑人“抗议文学”成为当时黑人文学的主流 ,赫斯顿及其作品被湮没在美国文学的尘埃里无人问津。直到 2 0世纪 6 0年代的黑人权利运动兴起 ,以及黑人民族主义意识的唤醒 ,赫斯顿才在一片荒冢中被重新发现。实际上 ,赖特式的“抗议”与赫斯顿式的“赞美”只是非裔美国人在美国社会求得生存的既矛盾又统一的两种策略。  相似文献   

20.
《紫色》中的书信体叙事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著名黑人女作家艾丽斯.沃克的《紫色》(The Color Purple)的成功与它使用的在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书信体这一叙事策略是密不可分的。书信体在《紫色》中的应用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沃克将书信体与传统的黑人奴隶叙事相结合,在保存奴隶叙事特征的基础上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奴隶叙事。这种书信体叙事手法克服了传统奴隶叙事中作者声音和道德判断过于明显的缺陷。另一方面,书信体叙事策略与内容、主题达到了完美的结合。通过书信方式,沃克赋予女性,尤其是一位受尽压迫摧残的黑人女孩以声音。西丽的成长过程也在她写信过程中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同时,作为一部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紫色》的女性主义特征也在书信体中得到了极大的发挥。一封封信件形成一本完整的书信体小说的过程,可以说是西丽的创造过程和获得完整自我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