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大学出版社的办社宗旨是服务教学科研,大学是大学出版社生存的土壤,出版社立足于出版优秀教材、学术精品,是服务教学科研的最好方式。无论出版体制改革如何进行,大学出版社都应以“扶助高等教育为己任”。  相似文献   

2.
中小型大学出版社目前面临着外资冲击、大社竞争及政府扶持力度减弱等严峻问题。中小型大学出版社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走市场化之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确立以精品立社、靠特色生存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3.
伴随着出版业转企改制的全面完成,中小型出版单位处在一个变幻莫测的拐点,针对这一现状,阐述了亟需关注与解决的核心问题:中小型出版社如何在竞争中获得持续发展。进而从出版主体的准确定位、出版内容的理性选择等方面分析,得出了用现代企业的发展理念促进中小型出版社均衡发展这一结论。研究结果为中小出版单位发展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已进入提高质量、调整结构的新时期.随着大学招生规模的扩大和高校专业结构设置的高速发展,大学教材的市场呈现出推陈出新和需求量急剧增加的态势.我们大学出版社要在群雄逐鹿的大学教材市场上获得应有的市场份额,必须将立足点放在大学教材品牌建设上.这就要求大学出版社集中优势兵力,突出特色,把工作重心放在自己的优势板块上来,力争在教材建设上形成出版特色,以满足图书市场对大学教材的需求,制定可行的教材出版管略.  相似文献   

5.
大学出版社引起人们的重视,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出现的新气象。现在,全国已有二十五所高等学校办起了出版社。大学出版社在学校中是与图书馆、研究所同样重要的学术性机构,它的主要任务是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为学校的教学工作、科学研究、教材建设服务。高等学校有一支包括多种学科的学术队伍,是作者、编者、读者荟萃的地方,既是教学的基地,又是科学研究的基地,因而有办出版社特有的优势。大学出版社将成为全国出版战  相似文献   

6.
对大学出版社引进版权图书进行实证分析,探讨大学出版社进行学术著作及教材的版权贸易的可行性,并就大学出版社版权贸易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指出大学出版社应综合考虑本社情况,以双语教学为契机,或者直接引进原版教材,或者海外组稿合作出版,或者以优势学科、特色学科为基础进行版权输出,从版权贸易的角度做好教育、学术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7.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实施,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各具特色的系列教材并开发了配套教学软件,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拟就在全国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系列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发表个人见解,以期大家关注该套教材。  相似文献   

8.
随着《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的颁布实施,全国多家出版社出版了各具特色的系列教材并开发了配套教学软件,有力地推动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拟就在全国广泛使用的《大学英语(全新版)》系列教材中的具体体现发表个人见解,以期大家关注该套教材.  相似文献   

9.
论大学出版社的选题策划刘小敏目前,出版行业已开始由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大学出版社的任务主要是出版层次较高,价值较大的高校教材和学术专著,密切为教学和科研服务。但是,她又和地方出版社一样,要在坚持社会效益第一的原则下,力求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这是...  相似文献   

10.
大学出版社的出版策划工作不仅要适应和满足高校学科建设和学校发展的需要,而且要为党和人民占领好这块意识形态阵地.大学出版社在出版策划中要坚持特色,树立品牌.出版策划要以市场为导向,做好市场调查,对出版前景和热点进行分析和预测.出版策划尤其要关注优秀文化成果的积累和建立,要使各类优秀教材和精品出版物品牌突现.  相似文献   

11.
消费通常被理解为不同主体的物质交换,其出发点是主体的需求和劳动产品,其终端则是需求的满足和发展。然而,市场又不仅仅是一种配置资源的手段,也是一种足以激发出新的意识形态的社会环节。要理解消费与意识形态的关联,不能止步于对拜金主义的道德指控,而是要回到消费行为最初的主体性结构中。在消费的一般对象性结构中,主体既是购买者又是销售者。在交换中,商品作为具有有用性的物品,是意志和欲望投射的对象,契合了主体的需求。商品作为消费品,成为消费主体的有机或无机身体,实现了主体与对象的统一。在消费社会,由于一般等价物和商业的中介作用,作为劳动对象的商品与劳动主体相对立。等价原则的普遍化形成了资本逻辑,使得商品成了确认社会身份的符号载体,进而形成了个体化表象的生存经验。  相似文献   

12.
廊道在城市边缘区住区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城市景观生态学基本原理与方法,探讨了城市规划中生态廊道的应用,提出生态廊道的自然性和人文性,分析廊道在城市边缘区的住区规划设计中的作用。通过对本溪市新立屯居住区的规划设计,探讨廊道的组织方法和的城乡廊道网络结构的建设方法。  相似文献   

13.
二战题材电影的人性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战争与人性的关系是二战题材电影的一大主题。这些影片通过独特的人文视角,表现了战争环境中作为个体的人的生存状态和意识行为,展示了人性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种种不同形态,并对人性结构中的美与丑、善与恶以及它们的相互转化进行了真实的艺术再现。无论是对战争苦难的深深悲悯还是对完美人性的呼唤和期待,都透视着艺术家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以及对历史和现实的哲学观照。  相似文献   

14.
在探寻人类文明进程的普遍规律、获取人类文明的普遍性价值的过程之中,如何既避免“理不离境”的经验主义错误,又规避超越时空的先验主义谬误,显然是迄今为止在学术界仍未得到明晰的认知和解决的重大理论问题。与经验论一样,完全脱离经验基础的先验论,无疑偏于极端和绝对。将经验与先验相统一而形成的有机认识论或普遍主义认识论,或许是更为合理的认知门径。而对于这一门径的找寻,正是知识分子尤其人文知识分子不可回避的历史使命。知识分子群体不同于其他阶层的社会职责和独有优势,在于它以必要的逻辑思维训练为前提,超越经验知识,通过知识占有和因此获得的思想力量,以先验与经验有机结合所获取的洞察力,批判性地洞悉、预判事物发展的趋势与前景,对社会现实及其发展前景作出必要的预警和展望;同时,在事物发展的多样性之中,探求、发现与抽象出远高于具体经验知识的共同经验知识及文明成果,也即体现事物发展之真理性的普遍性理念,最终积淀而为超越时空的共通性文明成果,进而推动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5.
公私物品的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公私物品的逻辑体系应建立以资源稀缺性为基础的新框架.资源稀缺性要求明确界定在消费博弈中人与人之间权利的关系,公私品就是这种权利关系的契约.以"排除他人不支付市场价格行使消费权利"定义排他性,将有无排他性作为区别公私品的单一标准,公私品就分别是具有非排他性、排他性契约的物品.公私品的性质是主客观、供求等的逻辑统一,是连续动态变化的量,一般物品都是不同程度公私混合的物品.也可从组织内外和供求关系两个新视角对公私品进行分类.公私品相互转化的实质是排他性价格的变化,取决于必要和充分条件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条件的共同作用,这主要是供求关系变化和产权界定成本收益之间的函数,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三种转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共同富裕进入新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要求我们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共同富裕内质意蕴。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发展历程的考察,厘清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的来龙去脉、发展创新,从而丰富和发展共同富裕思想,启发和指导实践政策的制定。研究认为,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来源是马克思、恩格斯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对未来社会实现“所有的人富裕”的合规律性设计;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实质是社会财富共享,出发点是社会公平正义,前提是生产力不断提高,保障是生产资料公有制,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富裕思想,对共同富裕思想的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遵循社会主义应有之义提出共同富裕理念,基于现实国情辩证把握共同富裕内涵特质,在不断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更加突出共享的特征;中国实践的共同富裕,是普遍富裕和适度差距的统一,是共创财富和共享财富的统一,是远景展望和分步实现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生命与自然界的内在关系揭示了绿色生态及其功能的和谐运转不仅是大自然的本质要求,也是生命孕育、创生、发展的根本所在;人类自产生以来,在人类中心主义指导下,认识、改造、利用自然,人类的生产实践给自然界及其自身带来了许多灾难,如环境问题、工业问题、人口问题等严重影响大自然及人类自身的生存与发展,鉴于此,探讨了绿色生态思想的发展及其对生产实践的客观要求,呼吁当代人类应该保护自然资源,保护自己的家园,创建一个和谐、稳定而美好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18.
自两汉以降,古代来华的各国使节不断,数目众多,在唐代跃上了一个新的平台。明清两代,迎来了华夷秩序的巅峰期。各国来华使节的疏密情况,与中华帝国的盛衰状况、中华帝国对外经略的重心、以及遣使来华各国的社会发展需求,有着直接的、密切的关系。来华使节一般都肩负着多重的综合使命,如政治上建立、维系及增强双方的友好、亲善关系;经济上增强贸易联系、互通有无;文化上则是吸收、学习高度发展的古代中华文明,等等。古代各国来华的使节,在中国一般都受到极为友好和优厚的待遇。他们既是中外文明交汇的桥梁,又是中外文化交流的载体。他们不畏艰辛,万里来华;他们赠送来与流播去文明成果;他们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付出了可贵劳动。  相似文献   

19.
现代性作为欧洲启蒙时代的文化成就与精神产物,在其自身的发展与演变中矛盾百出、危机四伏。尼采反对启蒙的设计,把批判的矛头指向了现代性建构的两个支柱:理性主义和人道主义。尼采揭示了理性的非逻辑来源,否定其独裁的权威,同时,谴责人道主义扭曲了人的形象,造成人性的固化与渺小。尼采为现代性提供的艺术式拯救方案虽以失败而告终,却为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0.
美学与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等科学具有密切的关系 ,但法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至今在我国尚属空白。而事实上 ,法学与美学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法蕴涵着美的因素 ,体现出美的内容和价值。从法的内容中所蕴涵并体现出的正义、崇高、和谐、真善、力量等美学价值。法学与美学的关系研究 ,对于法学和美学的学科体系的完善或建立一个新的学科 (法美学 )具有积极意义 ,同时 ,有助于克服、消除人们在立法、守法、执法和司法以及法的监督过程中的异化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