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西部地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是西部高校应承担的神圣责任和光荣使命,西部高校理应而且也能够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大有作为.在对西部8省(区)34所高校1149名教师调查数据分析后发现,当前西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中存在教师对西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价值和意义认同感较高与西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总体水平较低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具体表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文化交流和合作办学等方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度和广度都存在欠缺和不足.因此从政府、西部高校自身和社会三个维度提出提升西部高校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常州工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分析了商务英语专业师资的现状和"双师结构"队伍的能力和素养要求,探索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构建的路径,旨在建立校企合作、拓宽渠道、双向结合、注重实践的"四位一体"的框架,为建设产教深度融合视域下的地方高校商务英语专业"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一带一路"是我国顺应国际发展提出的重要发展构想.在跨文化交流中,地缘割裂导致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冲突.文章针对"一带一路"视野下跨文化教学研究的现实需求和研究缺位,结合跨文化能力概念内涵,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主体、教学评价和跨文化情感能力五方面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为"一带一路"视野下跨文化教学提出可操作的策略和建议,提出培养具有求同存异、开放包容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英语应用型人才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针对地方性、应用型院校特点,探讨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在教学上,"打破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将知识按照专业能力发展需求进行整合,形成模块",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致力达到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通过模块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主动选择,变成学习的主动者;在"思政课"和专业结合上,把地方特色和我院研究生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政课"涉及的理论以及社会实践认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研究生对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增强研究生对区情的了解和服务地方意识.  相似文献   

5.
学科竞赛驱动导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有助于教师提升导创能力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当前高校学科竞赛教学和实践教学衔接不到位、实践教学模式不适应学科竞赛要求、多层次实践教学基地体系不健全、教师多学科知识运用和创新能力不强,使得实践教学和学科竞赛脱节.高校机电一体化专业应以学科竞赛驱动重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产、学、研、创、竞"一体化、多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建立多层次、高水平实践教学基地体系,建设创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以提高学科竞赛水平和实践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6.
教师的专业地位明确了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是一种专业教育.教师在进行专业教育活动时必然受到教师专业伦理和道德以及教师专业学科教育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遵循专业道德法规,以此规范自身的行为和道德,展示教师的人格魅力,同时注重教师学科专业知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运用、教师广博知识的储备以及教师专业的发展对教师专业教育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应用型高校商务英语教学面临的困境,结合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文本阐述了EGP教学融合以技能为导向的EOP教学的必要性,并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对商务英语应用型人才质量和水平需求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带一路”背景下EGP和EOP融合教学实施的意见,包括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师资、教材、教学等建设以及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各类竞赛等,为应用型高校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且具备国际沟通能力的高素质商务英语专门人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商务英语是融英语专业知识与国际商务知识于一体的复合型学科,目的在于培养适应现代对外经贸合作与交流的人才.因此,跨文化交际能力在商务英语教学中的突出地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明确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探讨如何进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9.
商务英语专业是一门语言与国际商务技能相结合的专业,其技能型人才培养不仅是基础英语听、说、读、写、译各项能力的拓展过程,而且更是商务知识的获取和应用的过程。实训教学,作为商务英语专业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它对培养学生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得到高度的重视。围绕职业院校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按照“以能力为本,注意基础训练,强化实践技能,培养综合能力”教改指导思想,以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为切入点,通过多年进行商务英语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的实践来探索一条商务英语教学的新路。  相似文献   

10.
学科教学知识(PCK)和标志性教学法是舒尔曼提出的两个核心概念。学科教学知识注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而标志性教学法则注重学科专业知识、技能和优秀教师经验的传承。高校新任教师在入职后通常直接进入课堂实施教学,缺乏专业发展和提升教学技能的机会。标志性教学法可以帮助高校新任教师深化对专业知识结构的认识,丰富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弥补高校新任教师在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上的短板。在此理论框架下,以英属哥伦比亚大学土地与食品系统学院的助教专业发展项目为例,通过明确和"外化"可持续发展食品系统专业的标志性教学法,从设计、实施和评估等方面探寻促进助教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研究结果表明,以标志性教学法的使用和反思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发展项目,强调标志性教学法的核心理念,能够以教学实践为中心,赋能助教,在不过多占用课外时间的情况下增进助教对学生学习困难的了解,提高其教学技能,增强助教与任课教师间的合作意识,促进学科专业知识与标志性教学方法的结合,最终达到丰富和完善学科教学知识、提高教学技能、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通过建立和加强学科教学知识与标志性教学法的联系,为高校新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1.
客观真理论与相关哲学原理相冲突,不能合理地说明意识论、真理论与谬误论之间的关系,造成哲学体系内在的矛盾。真理问题具有厚重的人学意蕴和坚实的人性根据,是一个社会的、历史的、属人的问题。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真理,人的本质怎样,真理的本质就怎样,真理的本质与人的本质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2.
谈量词"个"与"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量词"个"与"位"的使用规范入手,分析量词"个"与"位"的语义特征和使用范围的不同,以及产生这些区别的历史、文化因素和语言内部因素.  相似文献   

13.
孔门训勉学者,为学固须博学、慎思.究明学术之"体"外,尤当体现其"成德达材"之"用",进而,发挥其"经世济民"之功.是以,宋初胡安定先生倡"明体达用"之说.明末李二曲先生承胡氏之意,而谓:"儒者之学,'明体适用'之学也."儒学不仅体大而思精,本末分明.其"务本尚德"之教化,旨在引领世人由"修身""齐家",进而,"治国""平天下"之道,明白而可行.儒家大道,亦广为后世运用,发挥于政治、教育、艺文、工商管理等方面.儒学不仅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学术之主流核心,亦成为历史最悠久、影响层面最为广阔之学术思想.且直接影响于周边诸多国家,而形成所谓"儒家文化生活圈",更随华人之侨徙,而远播于世界各地.故而除论析儒学之"体"与"用"之大端,呼吁儒学同好,为学除当究明其"体"外,尤须体现、恢宏儒学之大"用",以成就"经世济民"之功.  相似文献   

14.
"以德治国",是江泽民同志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又一重要治国方略.怎样认识这一重要治国方略?其一,可以从法律建设的重要性、局限性;道德建设的特殊性、重要性;时代呼唤"以法"、"以德"治国等三个方面加以认识.其二,可以从"以法"、"以德"在治国上相辅相承,一是共同调节主要社会关系,具有一致性;二是分别调节一定社会关系,具有互补性等两个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5.
"愁"作为人们一种普遍的情绪体验,在宋词中经常得以表现。在具体创作中,词人往往借助某些具有特定文化内涵和情感指向的意象进行传达。本文着重指出"落红"与"幽月"二意象来阐释词人的言"愁"情怀。  相似文献   

16.
在政治失序的末世、乱世或某些特殊情形下,怀才不遇的"士人"与政治之"势"的和解宣告破裂,"士人"与那些同样被"势"所压迫的"优伶"便有了某种同病相怜的心理基础。张岱的《陶庵梦忆》就可看成乱世背景下"士人"与"优伶"关系的具体呈现。深入分析《陶庵梦忆》的文本,可以发现此时"士人"开始将"优伶"当成有情感、灵魂的独立个体来欣赏,同时部分"优伶"的自我意识有所觉醒,在离乱中,从精神及物质两个方面给予"士人"慰藉和援助。随着大批"士人"的串戏活动,也使得某些下层"士人"与"优伶"的身份并非绝对的泾渭分明。这种新型的士伶关系与明末清初独特的思想、政治以及经济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7.
学界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的争论缘由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全球化,国际学术的跨文化交流,出现本土知识与世界其他知识对接或对话问题;另一步面,由于整个国家及世界话语情境的变化,旧的知识需要批判与反思,新的知识体系需要被重建.汉语的"民族"概念已经固化和内化,不能与"族群"概念随意置换,更要避免在实际应用中对"民族"和"族群"概念进行过度泛化.汉语中强调"民族"概念是为了始终体现国家建构的历史文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五千年文明中,义利观是其核心的价值观,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基石。传统义利观有深刻的哲学思想,其精华部分体现了人类共同的理想和追求,是超越时空的文化瑰宝。在当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中,传统义利观不应受到全盘否定。现代文明应借鉴、吸收传统义利观,注以现代意识,使之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9.
论“钓鱼执法”及其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部门利益的驱使下,某些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设置各种形式的执法陷阱,以达到对行政相对人罚款的目的。这种"钓鱼执法"行为违背了行政执法的初衷,侵害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利,也损害了政府及公务人员的形象,影响了公民对法律的信仰。为此,必须通过斩断部门利益的根源、对"钓鱼执法"行为进行严惩、让以"钓鱼"方式执法的结果归于无效等措施,从根本上消除"钓鱼执法"现象,真正实现依法行政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吴澄论"尊德性"与"道问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尊德性”与“道问学”是儒家道德修养的两条路线。元代理学家吴澄认为,朱熹与陆九渊在这一问题上虽有分歧,但仍有共同之处。在为学次第上,吴澄以“尊德性”为先,并认为“道问学”是“尊德性”的基础。吴澄提出“尊德性”与“道问学”知行合一、内外兼修的中庸之道。他以“发见本心”为“知”,以“固守本心”为“行”,若“知而不行”则不可谓真知,视“尊德性”高于“道问学”。吴澄认为,为学应以“进德”为本,才能回到儒家“一以贯之”的轨道上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