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6 毫秒
1.
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引起了学人的广泛讨论:民间文学到底应该归属于民俗学体系,还是应该凸显其文学本位;应该执著于历史,还是需要积极面向当代。孙正国博士认为,民间文学应该凸显其审美特性,应该面向当代。这一主张在《文学的生活遭遇———民间文学本体批评引论》(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4年9月出版,以下简称《引论》)一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民间文学在国家学科体制上的变化,学科地位的下降,使得民间文学的学科建设面临巨大危机,学科的理论建设也更加困难重重。从学术史来看,民间文学学科理论体系建设的不力和滞后,是导致民间文学学科危机的…  相似文献   

2.
[摘要]从1922年周作人率先提出研究民间文学的两个新视角——“文艺的”和“学术的”,到90年代钟敬文糅合文学与民俗,以“民俗文化”为话语对象,民间文学“文艺的”与“学术的”两种话语范式经历了曲折的转换过程。民间文学“学术的”研究视角,既使民间文学有了广阔的话语生成的空间,也使此后民间文学的研究,越来越偏离文学的范畴,在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语言学等学科的共同介入下,成为各学科的公共资源,但其文学本位却日渐失落。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百年历史始终终摇摆于民间文学与民俗学之间,缺少严密独特的话语体系。本文从文学本位出发,指出民间文学形式上的"口头性"和内容上的"日常生活属性",不失为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经验下本土语话建构的有效维度。民间文学以"闲暇思维"的方式彰显出"自然人性",体现了人由异社向自身复归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什么叫民间文学民间文学,是劳动人民的文学创作,现在是指工农兵群众的创作。在过去,主要是口头的;今后,它将是书面和口头并行。本课定名“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的根据。过去流行的“人民口头创作”、“人民创作”、“大众文学”,“民俗学”等名称的不科学性。民间文艺学,是研究民间文学的科学。它是文艺学的一个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5.
高校通用的文学理论无力解释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当代文化现实,文艺学急待重建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有些中国学者提倡引进文化研究代替文学研究,从表面看是恢复了文艺学与社会的联系,实质上却泛化了文艺学学科的功能,使文艺学陷入消亡的危机.这里着重指出文艺学扩展边界的同时应坚守文学研究的诗意理想与人生审美关怀.  相似文献   

6.
一 如何认识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和意义,是民间文学理论研究中十分重要的问题。在一个民族的文学中,民间口头文学和作家书面文学是密不可分的,两者都是其有机的组成部分。所以,作为一般的文艺学或文学理论,应兼及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 民族民间文学是各民族文学的源头,它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发展着。各民族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叙事诗、民间小戏、谚语、迷语等,无论过去和现在,都为广大人民  相似文献   

7.
延安的民间文学与五四以来的民间文学不同,它是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展开。新中国成立后,延安的民间文学传统在全国文艺界推广和发展。民间文艺家赵景深、蒋祖怡等将“民间文学”等同于“人民文学”,遭到批驳。围绕“人民文学”的“人民性”学界展开了论战,最后,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学”为目标,一度遭到颠覆的传统文学地位略有回升,民间文学与传统文学共同分有“人民性”的特质,达成了和解。  相似文献   

8.
关于“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革”时期的民间文学,是那个时期最有价值的文学,它包括民间传奇、政治笑话、时政歌谣等形式。其内容丰富多彩,但迄今为止,其搜集整理工作和研究工作都做得很不够。本文着重探讨了其基本范畴、基本特征、基本价值这三个问题,提出在文学研究中应该充分注意民间文学的地位、作用及其特点,从而使民间文学研究更深入更全面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随着文学的“泛化”和大众文化研究的兴起 ,文艺学科面临着危机与挑战。文章阐述了文学及文学研究的现状 ,分析了危机意识生发的原因 ,并力图提出有操作性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刘波的《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基本话语研究》一书,以"话语"为视角,对20世纪上半叶中国民间文艺学的基本理论话语作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原创性地概括出四种话语类型,将民间文艺学在20世纪上半叶发生、发展的复杂形态进行了较为清晰的历史辨析。该著作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发展演变的主要脉络和基本特征,突破了以往学界对此学科发展轨迹单一描述的局限,凸显了现代民间文艺学建设五十年间复杂坎坷的行进历程,对民间文学学术史的研究无疑是一大推进。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我国的文艺学学科传统承自前苏联,专指对文学领域的研究.这是与19、20世纪文学在社会审美生活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但是伴随时代的发展,尤其是大众生活中影视艺术的异军崛起,文学的霸主地位开始被悄然剥夺,不断地由中心滑向边缘……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那么,文学的命运将会如何?以文学为研究对象的文艺学的命运又将如何?是否真如某些激进的学者所言,"文学死了","文艺学死了"?对此,我们切不可不负责任地人云亦云,必须站在学理的角度认真地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民间故事《叶限》为切入点,结合当代壮族的民间文学与民俗事象,解读民间文学的“神人”、“神物”等形象。民间文学与民间信仰关系密切,“神人”与“神物”等形象是崇拜对象在民间文学中的反映。“神思”作为具有超凡脱俗的灵感和想象力的艺术思维,交融着民间信仰的神秘力量。它对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可否认,民间文艺学发展到今天,回首过去,硕果累累中不无或多或少的遗憾;检视现状,兴旺发达中不无或多或少的困惑;展望前景,踌躇满志中不无或多或少的危机意识.究其原因,自然多种,然而至今我们对于民间文学的本质及其特征还没有真正解决到底是什么、怎么样的间题,这不能不说是民间文艺学作为一个学科的缺陷.我们过去的民间文艺学研究,多呈现为一种现象学的勾勒,理论的概括多停留在概念的辨析、概况的论列、现象的综合、定点的演绎上,研究的视角还多限于平面的、单线的、静态的观照,至于全方位的、立体的、多维视角的考察,以此来真正把握和认知民间文学的本质及其特征,真正回答其到底是什么、怎么样的问题,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个薄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独立体系存在的反映论文艺学,在前苏联获得了长足发展,中国和东欧战后的正统文艺学基本上都是对它的移植。它认为文学的本质是意识形态的一个部分,因而把文学当作社会科学来研究。而社会科学有其独特的研究视野和方法,与人文学科的研究是两码事,所以反映论文学史现、文学研究方法论在相当程度上离背了人文精神。文学是一种独特的人文景观,是对人的生命价值形式所作的感情呈现,只能做个案研究。反映论文艺学由于对所研究对象在学科归类上的偏差,外加排斥列宁唯物反映论哲学中的人文价值,所以几十年来它一直僵化不前而出现危机,并因西方现代文艺学的冲击,这种危机趋势有增无减。  相似文献   

15.
钟敬文先生是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泰斗,是民间文学、民俗学教学的大师,是民间文学、民俗学学科建设的开拓者。他毕生为中国的民间文学和民俗学事业努力奋斗,为建设中国的民间文艺学创造了辉煌的业绩。他主张中国民间文学、民俗学的研究和教学需要团结奋斗互相支持,而绝不能搞宗派;他主张不要妄自菲薄,要有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他不讳言缺点,不断在纠正缺点中前进。  相似文献   

16.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经过新世纪十余年的激烈争论,中国的文艺学界开始逐渐冷静下来,一些更为重要的问题开始突显。文艺学应该处理好如下三种关系:文艺学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文艺学与新的文化现实的关系;文艺学与中西文论资源及文学基本问题的关系。文艺学的“名不符实”实际上为其自身提供了拓展跨学科研究的空间,回归“文艺”本位,增强“历史”意识应该是文艺学学科的选择;新的文化现实需要新的文学分析方法和理论工具对之进行更有效的解释,这正是文艺学学科的主要任务;立足于中西文论资源的学术史及对文学基本问题的激活,有助于确立我们在面对“新的文化现实”时的学术立场和提问方式。  相似文献   

18.
心理能量文艺学是一门建立在审美生理学基础之上并从文艺心理学中衍生出来的、尚处于探索之中的、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多重交叉的新兴边缘学科:其学科特征是以心理能量为视角来研究文学活动,其理论框架主要包括文学本质论、文学流程论、文学功用论、文学模型论、文学经营论和作品文本例论等六个部分。心理能量文艺学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学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并为未来文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某种积极启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文艺学学科建设过程中,可以明显感到现有的理论并不能很好地阐释日新月异的文学现象,也难以满足大众不断提高的审美实践活动,文艺学知识得不到很好的转化,并产生了理论艰涩难懂、高不可攀的排斥心理。同时文学活动样式和艺术审美形式的变革要求文学理论对现实及时作出解释与回应。本文从文艺学学科发展规律出发,试图将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学和艺术活动,引入到文艺理论学科当中,探索文艺学学科新体系,将地方文化研究与文艺学学科结合起来并贯穿到文学实践当中。  相似文献   

20.
“形象认识”说,“表现情感”说,“虚构想象”说,都是以偏概全的文艺观,唯有“审美反映”说才能科学地反映文艺的本质特征。传统意义上的“形象”、“意象”只是概括再现文学和表现文学本质特征的两个平行范畴,但根据“审美反映”说、“审美情感”说对“意象”进行一番“革新”,则可以替代“形象”,让它作为文艺学的核心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