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白璧德思想学说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曾一度因学界的片面误读而渐趋消退、遮蔽、沉寂以致被边缘化而难觅其影响的踪迹,这实在令人不可思议。事实上,从梁实秋文学理论批评的角度来重新探讨白璧德的文艺批评理论,从而把握白璧德与新月派批评家梁实秋等人内在偶合的思想内涵,一方面旨意于对白璧德这位大师的文艺理论批评思想在中国20世纪文学界的影响将隐含着赫然的价值意义有一个较为完整的了解;另一方面则可以系统地勾勒、揭示和凸显出梁实秋思想理论学说与白璧德学术理路的内在契合性。  相似文献   

2.
欧文·白璧德文学批评思想理论内核蕴涵的深入研探,将触及四方面主要内容的论析:一、文学批评应持守古典精神之内在标准;二、文学批评应谨防滑向浪漫情感之病态及人道主义之泛同情;三、现代文学批评尚且缺乏男性特征;四、白璧德思想学说之现实价值及启示意义。显然,对白璧德颇具内驱张力与不乏新见的文学批评学说展开拓展性、突破性的深层阐发,对当下文学批评前沿性的现实走向将具有别开生面的指引与当代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与文化史上,吴宓与梁实秋是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最显赫的两位传人。从吴宓到梁实秋,我们看到的是新人文主义理想如何自然地融入中国现代文学理想的过程。在他们的思想主张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中西融合的理想,这是白璧德新人文主义扎根于中国现代文化、寻找到来自于中国文化内部支持的基本方式。但是,我们同样也有必要正视像吴宓、梁实秋这样的知识分子所遭遇的现实尴尬,这种尴尬既是理论上的,也是实践上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文学与美国的大学》中“闲暇”的解读可以发现,白璧德的闲暇观与其人文主义思想密不可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的立足点在于人的塑造与人格的完善.在白璧德看来,闲暇不同于现代意义上的休息,沉思性的闲暇有助于人的完善.白璧德基于人文主义视角的闲暇观对于现代学者的自我认识及其学术生涯和现代大学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梁实秋是近现代中国著名的学者、翻译家。在师从美国人文主义思想代表人物白璧德后。梁的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从浪漫主义立场转向人文主义立场。梁实秋翻译的作品,无论从选材还是实践上,都延续和阐释了白璧德的人文主义思想,透露着理性的人文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6.
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在积极反思人类生存现状的基础之上,对世界未来发展形态的一种前瞻性擘画。总体观之,作为“类”存在的人的主体自觉以及马克思主义“类”思想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逻辑基点, 现代“人类交往”方式的演进与普遍发展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现实基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理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思想源点。逻辑起点、现实基点与思想源点共同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的生成之源,对其系统、深入的阐释与审思则是我们学习、领悟、实践这一伟大构想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白璧德的师友和学生写的白璧德一生治学经历中有关其治佛学的史料,结合吴宓和胡适等近代学人日记中的一些史料,重点探讨了白璧德为学之阅历与20世纪初叶近代佛学之关系,并考察了白璧德与佛教的关联,通过这种关联看当时以白璧德为中心的学术圈的学术兴趣与取径及其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所使用的主要材料是白璧德翻译的《法句经》以及译文之后所附的讨论佛教与西方关系的长文。挖掘了白璧德与欧美两位印度学名家兰曼和烈维学习印度学佛教学的经历和治学重点。文章认为,白璧德的印度学兴趣源于从东方思想中寻找有益因子来补充西方思想的不足,其学术兴趣注重于佛教哲学思想及其价值观。同时,还关注了白璧德的印度学和佛学兴趣对20世纪留学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如陈寅恪、汤用彤以及吴宓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本专题汇集了文、史、哲、法四个不同院系的作者的文章。他们写作的出发点各不相同,却在一个交汇点上不期而遇,即个人在湍变的自然和社会变革中的理念抉择和命运沉浮。哲学系的李国斌的《墨家"兼爱"说的分殊问题》回顾了最有大公的博爱精神的墨家为何在战国末期就迅速消亡。无疑,在很多现代人看来,墨家学说的基础"兼爱"比起儒家的"差等之爱",更为"先进",甚至有"原始共产主义"的浪漫色彩。但李国斌认为,在治  相似文献   

9.
瞿秋白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艺家。他的著作是多方面的,对中国新文学史的影响也是深广的。但在十年动乱期间,左倾思潮泛滥,以文艺思想斗争史取代了中国现代文学史,把三十年间现代文学发展的复杂现象归结为一个“斗”字。文学史上的作家专章,几乎只剩下了一个被神化了的鲁迅,自然,被林彪、江青一伙恶毒诬蔑为“叛徒”的瞿秋白,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就一笔勾销了。经过拔乱反正;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专著,注意消除左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人文主义思潮包括直接继承白璧德新人文主义的学衡派和梁实秋的文化运作,以及未受白璧德影响但在精神上与之契合的观念运作,主要出白干新人文主义先驱者辜鸿铭和各个世代的新儒家.这一思潮偏向于对文学资源的片面开发,思潮的运作者对新人文主义的服膺与契合意向往往侧重于文学写作、文学批评或文学研究文本.新儒学家们在尊崇传统文化和揭示传统文化价值内涵的意义上言说中国文学史现象,其文字属于文学的学术本体的写作结果,辜鸿铭以及学衡派文人通过文学视角进行社会批评、文化批评和文明批评,其新之于文学领域的基本建树主要体现在批评本体意义上.  相似文献   

11.
京派作为一个自由主义文学流派,其命运在现代文学史中几经沉浮。由于历史原因,京派文学研究在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处于相对沉寂的阶段,从80年代开始,京派文学作为一种文学现象与文学流派渐渐被研究者所关注。详尽梳理京派文学近30年来的研究概况,从它的历史、文学观、思想内涵、艺术风貌及其与中西方文化的关系等诸多方面把握京派研究成果,对推进京派文学研究的深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20世纪现代文学史上一股潜在的重要的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它在中国的命运大可分为译介、传播、接受、误读、尘蔽、沉寂与敞开的消长沉浮阶段。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的研究主要着眼于四个问题面向的现代性综观:一、古典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历史契机;二、学界对古典主义的偏误性解读;三、古典主义在中国存在的合理之处;四、古典主义在中国20世纪的研究概况及尚待拓展的研究空间。通过此一论题的考察与把持,让一度被遮蔽、低视甚至隐而不显的古典主义思潮出场,为人们所知晓。  相似文献   

13.
蒙昧是与智睿相差距的思想意识的暗昧性状。《周易·蒙卦》所论是古代之蒙,张载"正蒙"思想所论是中世纪之蒙,现实社会生活的流俗是现代新蒙。蒙昧阻碍着人们思想意识的真理价值观念的发展。《周易》处蒙与治蒙之论标志着中国古典的理性精神文明;张载正蒙思想具有兼综传统与时代正蒙学说的中世纪意义;漠视传统而喜近流俗是现代的新蒙问题。张载正蒙思想促使人们对现代新蒙问题进行深入反思。  相似文献   

14.
2020年恰逢韦伯逝世一百周年.百年前,韦伯对我们时代命运的反思在西方现代知识体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康德主义的熏陶下,韦伯思想充斥着现象界与物自体的张力,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价值中立与悲观主义、文明比较与西方中心主义交织起韦伯学说广阔的理论解释空间.韦伯思想最重要的价值是其复杂性理解方式,在资本主义起源问题上坚持文化论与制度论的统一,拓展了经典社会理论对现代社会理解的广度和深度.在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在构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过程中,韦伯学说中蕴含的思想与方法仍具有一定的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武侠小说在20世纪中国命运坎坷,根本原因在于满足"以中材而涉乱世之末流"的社会下层青年民众想象性抚慰的武侠小说,本质上是幻想文学。这种幻想本质使武侠小说元语言与作为20世纪文化大势的"现代化"元语言形成了"动制分途",由此导致其在20世纪现代中国文化界因对"现代化"的态度变更而经历了曲折的历史沉浮。  相似文献   

16.
<正>梁实秋在中国现代文化人中是个独特的存在,目前学术界对梁实秋的研究成果丰赡斑斓,研究视角大多集中于对梁实秋的人文主义、文艺思想、人性论的阐释,对梁实秋散文艺术创作特色的论述,以及对梁实秋与鲁迅等左翼文人的文艺论战等评述,其中不乏相当极有价值之作,但是不能说对梁实秋的研究已经十分完善,这其中还有相当空间可挖掘。譬如研究者对梁实秋人文主义的梳理多局限于白璧德的人文主义,而对给予梁实秋极大影响的中国儒、释、道思想,古希腊精神,以及斯多亚派哲学,或者谈及不多或者避之不谈,这显然是一种缺撼。对梁实秋人性论的阐释,研究者也以白璧德人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之世,和社会的大变革相适应,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先秦诸子的学说,在中国古代思想史、文学史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对后世人们的思想有一定的影响.这里,我所要评述的是孟子的诗论.《史记·孟轲荀卿列传》说孟  相似文献   

18.
进化文学史观与文学史研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学史观之于文学史研究至关重要,而进化文学史观则是研究中国现代文学史不可或缺的;它承续了我国古文论中之进化思想因素,又自觉借鉴了西方现代进化文学史观,在五四文学革命时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进化文学史观,以胡适、茅盾为代表的新文学先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尝试运用进化文学史观研究并书写了外国或中国文学史,显示出进化文学史观的主要功能特点与突出缺欠;进化文学史观用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与阶级论文学史观相比异大于同得小于失,同现代性文学史观相比同大于异失小于得,惟有现代国家文学史观取其所长避其所短,方可视为科学的文学史观。  相似文献   

19.
司马长风的《中国新文学史》对中国现代文学史的编写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其独特的编写体例、分期方式及价值评判方式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文革"后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新格局的形成。《中国新文学史》充满活力的写史语言、富于个性和激情的叙述方式时至今日仍有较大的借鉴价值。在当前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面临转向的关头,回顾与梳理这部史著意在正本清源、启示当前。  相似文献   

20.
对传统的西方文化而言 ,尼采、弗洛依德无疑是具有反叛意义的人物 ,他们各自建构起自己的思想体系。 2 0世纪是中国文化从传统向现代嬗变的转型时期 ,尼采、弗洛依德的学说 ,适应了这个时代的需要。本文考察他们的学说对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现代作家在思想和创作等方面的影响。但由于中国一些研究者和理论家的文化保留态度 ,直接影响着理论的转型和创造。从而导致这些学说在中国的命运既是曲折和多劫多难的 ,但同时又是丰富多采和引人注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