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1 毫秒
1.
恭亲王奕訢是晚清时期重要的满族政治家和改革家,是中国近代史上“自强”运动的主要倡导者,这些,似乎不会引起史学界太多的异议。同时,奕訢又是勤学能文的学者,勇于反思的思想家,这个侧面却鲜为人知。本文拟通过对其主要著述的分析粗浅地论述奕訢社会政治思想的特色。反思和平的价值奕訢在清王朝国力衰微,帝国主义列强环伺的形势下,着力研究和平学。他的“和平”思想包括三个层次:和平的价值;和平的手段;和平的保证。他认为和平是实现自强、开展近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他强调说,当列强纷纷从海上袭来的时候,中国必须改变传统的战守观。英法联军之役结束不久,他检查应敌方针说:“窃谓大沽未败以前,其时可剿而亦可抚,大沽既败以后,其时能抚而不能剿。至夷兵入城,战  相似文献   

2.
<正> 奕訢是洋务运动发起人之一。奕訢洋务思想的发端,与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及战后咸丰皇帝去世前几个月的经历很有关系。因而,对这一时期奕訢的所作所为及思想演变作一番考察,有助于了解奕訢其人,对于洋务运动史的研究也不无裨益。一奕訢是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咸丰初封为恭亲王,一八五三年二十二岁入值军机,此为有清一代二百年历史所罕见。但是,一八五五年,奕訢为其生母博尔济吉特氏谋取太后封号,触犯  相似文献   

3.
奕诉是清朝统治集团中最早提出洋务运动方略并积极付诸实践的大臣之一,是洋务派在清朝中央政府中的首要代表,他的洋务思想对洋务运动的发起和发展具有全局性的领导作用。对奕訢的洋务思想进行剖析,是我们认识和了解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侧面。“以和好为权宜,战守为实事”第二次鸭片战争的失败,使奕訢对清政府的腐败衰弱之势及其所而临的国内外威胁有了较清醒的认识,他深深地感到“外忧内患,至今已极,譬诸木腐蟲生”。在这样严酷的形势之下,如何解除国内外的威胁以维护清王朝的统治地位,这不能不引起奕訢的严肃思考。自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起,奕訢开始同外国侵略者进行了广泛的交涉和频  相似文献   

4.
奕譞与洋务     
奕譞继奕訢之后成为清廷的中枢人物。他对慈禧献媚邀宠,但却继承了奕訢的洋务思想。他从保卫皇室(固本)的目的出发,凭借自己的地位、权势与胆识,力排异议,多方筹款,使洋务派创办北洋海军和兴建铁路之举得以继续和发展。他对慈禧的一味迎合造成种种弊端,但他在洋务运动中的作用是不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中国发生了一场宫廷政变,时值农历辛酉年,史称“辛酉政变”。“辛酉政变”有其复杂的政治背景,它是洋务派奕訢等与顽固派之间矛盾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本文试就奕訢同顽固派的矛盾及其在“辛酉政变”中的作用、影响等问题作一粗浅的探讨,请大家指正。1 第一、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十多年,是中国社会剧烈动荡的时期,一方面,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农民起义蓬勃发展,动摇了地主阶级的统治基础;另一方面,英、法、俄、美等资本主义国家趁火打幼,继续扩大它们的在华“权益”,清王朝在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者的双重打击下,处于风雨飘摇之中。为了挽救垂危的封建统治,以恭亲王奕訢为首的一批人逐渐从旧营垒中分化出来,他们反对恪守祖制,主  相似文献   

6.
19世纪60年代开始,清朝统治阶级内部分化为洋务派和顽固派两个主要政治派别。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是担任封疆大吏的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沈葆桢等,在清朝中央中获得了恭亲王奕訢和军机大臣文祥等人的支持。洋务派的自强观,经历了由“求强”而“求富”的演变过程,并在实践上首次同中国近代化发生了联系。是很值得研讨的史学课题。  相似文献   

7.
奕訢在近代中国对外开放史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他以恭亲王之尊倡导“自强”、“洋务”于庙堂之上 ,对清政府“师夷长技”、“采西学”的努力起了促进作用。奕主持开创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质的近代化事业 ,在以西法练兵制器、同文馆及天文算学馆的设立、留学生的派遣以及晚清外交的近代化和外向型商贸体系的初步建立等方面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1861 年11 月,北京政变发生。政变后,两宫太后垂帘听政、恭亲王奕訢辅政的政治格局开始形成。恭亲王奕
奕訢辅政之后,重用曾国藩、李鸿章等汉族大臣,扩大督抚权力,形成中央权力的下移,出现了“督抚专政,内轻外重”
的局面;提倡洋务运动,由发展军事工业开始,进而兴办一大批民用工业,促成了中国近代工业及资本主义的形成;改
善与西方列强的关系,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迅速实施了“借师助剿”计划;设立总理衙门和驻外使馆,改变中国历来
以天朝自居、以维系华夷秩序为目的的外交观,开始了中国近代外交的历程。  相似文献   

9.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推崇自强不息。自强就是自我奋发、勇敢顽强、不断进取,这种思想哺育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形成了刚健有为的进取精神、独立自主的自立精神、不畏艰难的创业精神、追求大同的理想精神。自强精神是中华民族基本精神之一。邓小平批判地继承了民族的自强精神,并赋予了新的内涵,使传统自强精神得到了弘扬和升华。  相似文献   

10.
任燕雯  陈静 《国际公关》2023,(22):67-69
党的二十大报告立足于新时代和新征程,第一次把“文化自强”这四个字写入了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并对文化在新时代和新征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不移地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自信自立能力。本文对文化自信自强的思想蕴含进行了阐释,并对两者之间的关系展开探讨,梳理出如何以“六个必须坚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文化自强才能实现,才能使中华文化焕发新生机。  相似文献   

11.
试论职业自我效能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胜任和职业有关的任务或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它是在个人的归因方式、目标设置状况等因素的影响下,通过对自我效能信息的认知加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并可以通过增加正面的职业自我效能信息、改善影响职业自我效能感的因素等措施达到促进其形成和发展的目的。职业自我效能感对个人的职业选择、工作绩效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影响作用,在职业辅导、职业培训等领域开展职业自我效能辅导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陈白沙是明代散文史上“独立派”的代表之一。他的山林散文具有超卓不凡的识见美、激扬自我的健逸美、“自然”、“自得”、“不待安排”的文境美和朴率、简易的语词美。其艺术美的形成 ,与其特有的文论观和审美取向有关。而其文论观和审美取向的理论基石 ,是陈白沙“以自然为宗而要归于自得”的心学。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自知、助学自验、自评”结合的培育方法 ,对小学五年级学生的数学自我效能感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培育实验。结果表明 :运用该方法对于提高小学生数学自我效能感水平有显著效果 ,特别是对中、低自我效能感水平的小学生效果显著 ;数学自我效能感与数学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但数学自我效能感的显著提高并不一定导致学业成绩的显著提高。同时 ,学生的数学学业成绩也影响着数学自我效能感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  相似文献   

14.
自我意识是人之作为实践和认识主体的一个重要规定,是人类意识的高级形式。主体自我意识的发展水平关涉到主体把握外部世界的正确与深刻程度,关涉到认识和实践活动的能动性。作为人类意识的一种独特形式,自我意识有其特殊的本质属性、独特的反映方式、建构过程以及特殊的认识和实践功能。  相似文献   

15.
“民国奇才”于右任是孙中山先生的忠实信徒 ,他一生致力于民主主义革命的宣传和斗争活动 ,其间十分关注中国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提出了丰富而深刻的教育思想 ,开展了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 ,形成了他以爱国主义为教育事业的主线、通过报纸进行社会教育、以诗歌为教育媒体实施诗教等一系列特征。这些都体现了于右任不仅是一位革命家、宣传家和书法家 ,而且还是一位教育家 ,在中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应有一定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6.
证券商乃至证券交易所自律的实现,是法律承认与授权,同自律者本身利益追求相互的结果。建立政府管理与市场自律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模式,关键是准确界定政府与市场自律的结合面。文章通过对国际上典型国家的证券商自律管理制度进行分析和比较,并结合我国证券商自律管理的实际和不足,提出了构建合理、规范、高效的中国证券商及其自律组织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自信的概念、心理机制与功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学领域中有关自信的系统研究并不多见。该文尝试用系统分析的观点提出了自信概念 :自信是一个多维度的心理系统 ,是个体对自己的正面肯定和积极确认程度。自信是通过对认知过程、动机过程及身心反应过程等若干中介过程的调节实现其主体作用机制的。自信对个体行为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当前 ,自信研究在人才选拔与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及具体教育实践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文章认为,高校自我发展是指高校作为一个独立的办学法人实体为了实现自己办学的目标,有意识地调节高校的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从而实现预定目标的过程。其具体运作机制应该是,自我认识→自我设定→自我实践→自我评估→自我完善的良性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9.
强调新诗的文体特征 ,要求在中西两大诗学传统的汇通中 ,把新诗自身的建设放在民族传统的旧基础上 ,这是 2 0世纪 2 0年代闻一多诗歌理论的基本思路。这一思路的展开 ,以中西诗学为双重的背景 ;通过对异质因素、内在矛盾的转化调整来构建更高的统一体 ,抵达新的圆满浑融之境 ,则是闻一多追求的艺术和人生的理想 ,也是他营构其新诗理论的心理动机。  相似文献   

20.
自学与人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最重要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自学能力,在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途径即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理论界应重视对自学能力的研究,并为自学能力的培养创造良好条件,帮助人们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