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宋词发展的历史分期,这是一个看似已解决,事实上并没解决至少是还没完全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想从两个方面加以探讨。一、关于宋词发展分期问题的历史回顾综观建国前有关宋词发展分期问题的意见,我们发现大体有二、四、六三种不同的意见。二,就是把宋词发展分为北宋与南宋两个时期;四,就是按照唐诗分期的模式,把宋词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六,就是把南北宋词分别分为初期、中期、后期三个时期,合而为六期或直接分为六期。下边,对上述三种不同分法分别做一简要的回顾。  相似文献   

2.
李清照是南宋和北宋之交的著名女作家,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人们在研求其词时多是偏重后期创作,往往忽略了前期,本文则对李清照前期词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格调予以详尽探讨,指出其前期词描摹自然风物是是鲜明生动的,抒写闺情相思是缱绻缠绵的、风格情调是轻巧清新的,并充分肯定了它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3.
论两宋婉约词之异陈忻宋词这一有宋一代最具特色的文学样式,就其内部的性状看,大致可粗分为婉娈优美与超旷豪放两大派别。而婉约词的发展变化,大体以靖康之难为界,北宋与南宋各具特色,分别以华艳丰腴与隽淡瘦硬的面目辉映词坛。本文为进一步深入认识两宋婉约词不同的...  相似文献   

4.
作为宋词的一个独特品类,"戏作"词与俳谐词有交集,但不可混为一谈,二者在雅俗、有无讽刺意味等方面有所区分;至若以带有自谦或尝试意味为特征的"戏作"词则与俳谐词并无关涉。宋代的"戏作"词有戏人、自戏和戏物等三种类型,戏人词以调笑为基底,展示朋辈友情;自戏词通常是某种情愫如叹老嗟卑、感时抚事等的一种感发;戏物词的主要作者为辛弃疾。"戏作"词从北宋中期出现以后以迄南宋后期,在词调的取用等方面由简趋繁,表现功能上亦由浅转深,从初期的多止于娱乐,到后期的娱乐、社交、抒情言志等多种功能叠加。  相似文献   

5.
<正>打造学术精品服务教育事业河南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唐宋词学批评史论》分上下两卷。上卷主要论述唐宋词学与批评理论,就词体绮艳风格的形成、唐宋词兴盛的原因、唐宋词坛词体观的演进、宋代词学与诗学、唐宋人的诗词之辨、词学史上的清空论、柳永俗词、清真词、白石词、梦窗词、《草堂诗余》、《乐府指迷》等论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下卷主要是清人论析唐宋词,主要探讨了清代词学的南北宋之争、浙西词派倡导的南宋词、常州词派的南北宋之辨、谢章铤论析南北宋之争、清末民  相似文献   

6.
宋代隐逸词经过萌生期(北宋初期)、发展期(北宋中、后期)、始盛期(南宋初期)、鼎盛期(南宋中期)、深化期(南宋后期)五个阶段的演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大大丰富了宋代文学宝库,并在思想和艺术两个方面,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清照跨越北宋与南宋,以宋高宗建炎二年(1128)44岁南渡为界,其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由于政治背景、生活环境及人生遭际的不同,李清照前后期创作的思想内容与艺术风格也因之相异。李清照作为婉约词之一大宗,其词作具有鲜明的婉约词特点。  相似文献   

8.
李清照是一位由北宋而入南宋的女词人.社会环境、个人生活的变迁,使她的词大致以南渡为界,分成前后两期,呈现出两种迥然不同的风格色彩:前期,即她在少女时期及初为人妇时期对她的闺中生活所作的一番浅唱低吟,主要是抒发自己对自然、对青春、对爱情的美好感受及对丈夫深切的思念之情,表现出一种清新自然、委婉细腻的风格,色彩较为明朗;后期,由于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惨痛,她忧愤深广,因此在她后期的词中,主要表现的是她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和哀痛情绪,在表现这种情绪和心境时,她往往能以时代大  相似文献   

9.
酬赠唱和是中国传统诗词创作的重要形式,在宋词中亦多有表现。从词体发展来看,酬赠唱和之作在南宋,尤其是孝宗时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内容、风格更为开阔多样。从互动方式看,南宋文人以词酬唱主要集中在即席、临别、异地寄赠这三种情况下。与北宋相比,南宋酬赠唱和词在主题、功能、艺术形式上都呈现出新特色:传统的艳情题材有所退减,家国情怀大为增加,词中的脂粉气与感伤气明显减弱;词体功能从尊前娱乐更多转向文人抒情言志,词甚至充当起了书信的功能;次韵的艺术形式极为突出,文人气息更加浓郁。  相似文献   

10.
朱彝尊生活在明末清初,经历了坎坷的一生,前期兼容南北宋词文,学各家诗词,并将雅正之风带入明末清初词坛,一扫明朝低靡词风,这无疑是词史上的一大进步。但后期过度推崇南宋一家,将其他精华拒之千里,犹如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最终受害的是自己。可见,兼容并包对词人及词作的影响力极大。  相似文献   

11.
从文学传播的角度考察宋词在当时的传播状况,将传统的版本目录学纳入到文学传播视野之内,使词集的版本目录文献变为词集的传播史料,或能盘活词学研究的资源,扩大词学研究的视域。通过考察宋代词人苏庠、毛滂、吴礼之、赵鼎、黄大舆、李弥逊、潘良贵、冯时行、欧阳澈、曾惇等十家词集在南宋时期的版本传刻情形,即可管窥宋词在当时的书册传播状况。南宋人的词集,大多有诗文集外单行本和诗文合刻本二种。词与诗文合刻,表明南宋文人已将词视为可与诗并称传世的诗体。不再像北宋文人那样,词作不能入诗文集,只能作为另册集外别行。虽然南宋尚有少数文人坚持认为词不宜与诗并刊,诗集不收词作,但大多数人已改变了这种重诗轻词的观念。词作结集刊行,成为南宋词传播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12.
南宋军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军制与北宋不同,以屯驻大军为正规军,取代了北宋禁军的地位。南宋初年,顿驻诸军由诸大将分统,军力大大强于三衙之军,并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藩镇制,形成弱干强枝的局面。“绍兴和议”时,削诸将兵权,加强中央军权,其军队内部编制与军官职级也不同于北宋。南宋初年,御营司为最高军事机关,绍兴十八年后军权始归枢密院。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词史上,周邦彦有“结北开南”之功:创作上由描写客观世界以直接感发的传统转向表现主观内省;发展了以赋为词的创作手法,变平直为曲折;精通音律,能自度新曲,严守格律而又多有变化;语言典雅,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典事于词中而不着痕迹.周邦彦从内容到形式开拓了词的新天地,以其卓越的艺术成就结束了北宋词并开南宋词之新风.  相似文献   

14.
张炎词简论     
宋元之交,张炎的词学理论和创作较全面地体现了宋词发展的水平。《山中白云词 》三百首,多写黍离之悲、兴亡之感,贯穿于对江南山水与落魄飘零之模写中。词风深婉雅净、清丽疏朗,融合北宋词之浑化与南宋词之骚雅,集婉约词之大成。清初词坛“家白石而户玉田”几半天下。《词源》理论,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易明 《北京纪事》2013,(7):92-94
历史学者说宋代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一个时期非常好,看当时的大都市,开封有《清明上河图》为证,杭州就不用说了,到了今天也是世界公认的好地方。但是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力强盛似乎不是一码事,北宋从开国就面临北方的问题,南宋被没文化又强悍无比的金元压得要死要活,最后连半壁江山也失去了。国将不国的刻骨铭心之痛,永远留在宋词大家辛弃疾、李清照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16.
南宋时期的岭南词家不多,存词也较少,但这少量的词家词作,却已有可观的建树。本文对此分别给以评述。崔与之和李昂英为南宋直臣,故词中见其凛然正气;赵必和陈纪生于末世,故词中深含遗民之恨;葛长庚词多学道之语;刘镇词多闲适情味。他们的雅健词风,对后世的岭南词人影响巨大。  相似文献   

17.
以北狩为界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风格有所变化。前期词歌颂升平,有皇家气派;后期词抒写亡情怀,仍不失皇家气派。但是后期词数量太少,其后期只有两首词,而且徽宗到金国后与金主攀亲,他的思想观念由此又发生了第二次转变,因此宋徽宗词在宋代词坛难成大家,但是皇家气派也使其占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8.
略论晚宋史的分期胡昭曦宋朝北部亡于金,遂将首都南迁,又亡于元,乃有北宋、南宋之分。然宋高宗赵构乃徽宗赵佶第九子、钦宗赵桓(徽宗长子)之胞弟,南宋实全为北宋的继续与发展,故史家认为:两宋乃“岁月相续”,“高宗缵图于南京”是宋之“中兴” ̄①。因而,在宋史...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词体观、新变观与南北宋之宗三方面的比较,可以发现曹溶、顾贞观与朱彝尊的词论,在强调词体的抒情特性方面三人观点较为一致。三人最大的分歧在于曹溶、顾贞观提倡性灵,而朱彝尊独尊南宋姜张的醇雅风格:曹浴、顾贞观学词偏向北宋,朱彝尊主张学南未。三人的创作实践与理论不一致,朱彝尊词学观前后变化较大,受曹溶影响仅在其词学的前期,曹溶词学对浙西词派理论没有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论词境美     
作为一代之文学的词,是中国韵文学的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它既有韵文艺术的一般特征:词采流丽富赡,结构匀称谐和,意味浑厚深沉;又有自己独到的审美价值,而卓然于中国古典文学之林。从词文学与其它文学的比较看,它不同于辉煌灿烂、色彩纷呈的唐诗,高奏豪迈的斗志,远翥的理想,雄壮的凯歌,也不象元凶那件用良哀的弦音,弹唱现实的黑暗,民生的悲惨,土人的压抑。而宋词是产生繁荣在特定的历史土壤中的,自有与其它文学样式相异的风味。北宋初期,刚刚从战伐的恶梦中醒来的赵王朝,上至王公贵卿,下到寒士小吏,都沉浸在“燕燕骂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