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7 毫秒
1.
V1着V2结构的构成是有规律的(1)进入V1、V2位置上的动词,其动作性有明显的强弱之分,据此可以给V1、V2分类;(2)V1和V2语义互相配合,形成一些搭配类型;(3)V1着V2有两个语义框架和相应的结构,"方式-动作"框架和弱强式V1着V2结构,"动作-结果(目的)"框架和强弱式V1着V2结构;(4)结构对V1、V2的语义有约束作用,结构一旦形成,便在语义上约束了V1、V2的选择与配合,使用者必须按照结构的框架类型去选择V1和V2.  相似文献   

2.
“连V1带v2”这种格式的语义类型有三种:列举式“表示两个动作同时发生或进行。并通过列举这两项来概括相关集合的成员的特征”;主辅式表示“包括前后两种动作或状态,以前项为主,后项为辅”;离合式表示“程度或强调”。“连V1带V3”有三种认知模式:双核平列式、单核加合式、双核凝结式。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V1 着 (O) V2 ”结构内部 V1 部分与 V2 部分之间的语义关系进行了重点探讨。对 O与 V1 、V2之间的语义关系也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4.
语法学界对能性述补结构“V(O)不得”的来源主要有两种观点:1.认为“V(O)不得中的“得”是置于动词之后表示可能的“得”;2.认为“V(O)不得”和“V得(O)”来源相同,都是由“连动式”到“表示达成、实现的述补结构”,再虚化为能性述补结构。这两种观点都有不足之处。经过认真的调查分析和类比,我们认为“V(O)不得”中的“不得”是由否定动作结果的实现再发展到否定动作本身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V归V"结构在现代汉语里常用。依据构式语法理论,"V归V"是一个典型的构式,其构式义为"动作并未引起相应的结果/行为主体或他人主观上不希望动作产生相应的结果"。"V归V"格式对"V"的选择条件是进入该格式中的动词必须是前述小句的语义焦点,这种对动词的选择条件加之它特殊的句法位置,使其具有了承接前一小句或对话中先行发话者语义焦点的焦点标记功能和衔接后句或后续说话者话语的话语衔接功能,从而凸显了整体句义的"让步—转折"关系。  相似文献   

6.
“V1 V2 O”向“V C O”的演变,可以运用语义特征分析法来进行分析说明。句法结构中某个成分的语义特征的变化一定在功能上有表现,反过来,功能特征发生变化,必定伴随语义特征的变化。“V1 V2 O”演变为“V C O”,关键是第二个动词的功能发生了变化,这可以通过对其语义特征变化的分析加以解释和证明。上古汉语有一类“结果自足动词”(“综合性动词”之一种),这类动词具有[ 自主]、[ 可控]、[ 终结]、[ 外向]语义特征,在上古汉语里,它们在句法结构中必须与其受事成分同现,受事成分或位于其后作宾语,或位于其前作主语。只有当这类动词位于“V1 V2 O”结构的V2 位置时,“V1 V2 O”才有可能演变为“V C O”。这是因为到中古,这类动词在一定的句法环境中带宾语的能力减弱并逐渐消失,同时他们的[ 自主]、[ 可控]、[ 外向]语义特征也减弱并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7.
文章讨论"V着A"构成的连谓结构,分析其结构形式和意义关系,从V和A的语义关系和"V着"的语义特征入手,分析其间的句法结构关系,认为"V着"具有[+虚化]的语义特征时,"V着A"是状中式."V着A"表示动作的方式时,"V着A"是动结式,除此以外,还有一类紧缩式.文章最后还分析了"V着A"结构的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V+N+的+O”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V+N+的+O结构有甲、乙、丙三种格式,其句法来源是V+(N+的+O)、N+(V+O)和(V+O)+N.甲式为V+O的自然扩展式,N是领属定语;乙式和丙式为N强制性地裂割V+O并插入其中而造成的离散式,N是准定语.为了满足语用需要,N从主语位移至定语位,N+(V+O)变换成乙式; N从宾语位移入定语位,丙式成为被抑制格式(V+O)+N的一种自由的补偿形式.对同一语义结构的不同句法形式进行选择,是语用平面的核心内容;同义句式维持着语义平面动核与题元关系的大同,体现着语用平面不同交际需求的小异.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一类结构,如“轻轻一碰、粗粗一算、苦苦一笑、细细一读、重重一击”等,它们都是由单音节形容词重叠式AA加上虚化的状位性成分“一”,再共同修饰动词V而成的,在此将其记作“AA—V”结构。此结构在句法功能和语义上均对V有一定的选择与限制。基于大规模的语料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句法上,结构倾向选择具有原型性特征的典型动词,以单音节的单纯动作动词居多。(2)语义上,倾向选择包含具有[+述人]、[+自主]、[+有界]这三个语义特征的动词。  相似文献   

10.
动词持续体重叠式“V着V着”不具有句法独立性,通常出现在由三个语块——“先行状况”语块V1P、“持续”语块V1着V1着、“变化”语块V2P组成的构式中。该构式是一个主观性构式,突显三个方面的意义:“持续”状况的短时性;“变化”的非预期性;“变化”与“持续”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带宾的动词重叠和"了1"套合的"V了VN"(如"点了点头")和V一VN、VVN、V着N、V了N、VN构成一组相关的结构。这个结构在动态、时态等方面形成一个兼容而错互的互补系统,在动宾选择方面因时量特点、动作频度、语义特征组成一个非均质系统。  相似文献   

12.
根据是否在句中充当句法成分,具有篇章功能的“正V着”可分解为二:“正V着1”在句中作谓语,其所在句语义不自足,“正”需要后续项为其提供内部时间参照,“着”需要后续项实现有界化,“正V着1”具有启引下文的篇章功能;“正V着2”独立使用,不充当句内成分,具有承上启下的篇章连接功能,承上功能表现为“V”回指先行动作,启下功能表现为只有引出后续项中的内部时间参照——有界事件才能结句。“正V着1”启引下文的篇章功能源于语言单位承载的客观可能,“正V着2”篇章连接功能的形成是语言单位承载的客观可能与说写者表达的主观需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不V也得V"构式表达"毫无选择,非这样做不可"的语义,是一种反预期信息的构式,并且派生出"勉强""强迫""让步"等语用功能,受语言经济原则的驱动,"不V也得V"构式由"(虽然/尽管)不(想)V,(但)也得V"经过紧缩和省略而成。  相似文献   

14.
通过较为全面的观察及较为细致的分析鉴别,我们最终确定“V一下”的结构语义主要有二:一是动作的具体数量;二是动作的少量。其语用功能为“减小对对方的强加”。  相似文献   

15.
将“教师休息室、城市美容师、激光切割机”之类的名词组合描写为N1 (V -N2),探讨动核V与N1、-N2的语义框架、语义角色与语义类型,将句子层面的语义分析理论引入短语。比较同一语义结构在不同层级的语序,指出汉语常说“文学爱好者”、“爱好文学的人”而很少说“爱好文学者”的原因:语序、虚词是截短或割断N2的语义前辖、使语言单位升级从而加强组合、生成能力的有效手段。“狗美容师”的多义并不源于层次差异,而由不同语义关系重合造成;N1为受事的含动名词短语,句法结构与语义结构的配位并非平行吻合的,而是交错分裂的。  相似文献   

16.
“V,来V2去”与“左V,右V2”格式,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在表义功能上,都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两者也存在着一定 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对“V”的选择、语境中的表达效果、语流中所体现的信息含量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7.
“V起”与“V起来”在语义上相似,但句法上却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语体选择上也存在着殊异。从韵律学的角度来看,“V单起”是一个标准的韵律词,并且有词汇化即成为复合词的趋向,而“V双起”则是不合法或是不常用的结构。无论是“V单起来”还是“V双起来”,它们都只能是短语,没有成词的迹象。  相似文献   

18.
从结构整体入手,对动结式"V好""V完"进行语义分类,在此基础上划定二者的比较范围,并对相近的语义类别进行比较。重点考察结果补语"好""完"与主语、述语、宾语之间错综复杂的语义关系,以期挖掘出同现成分、不同句式对二者的选择限制机制以及"V好"与"V完"各自对应的情状类型。  相似文献   

19.
连谓结构是使用频率较高的结构形式。连谓结构中"V1+NP+给"和"V1+给+NP"两种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前者可变换为后者。本文从语义和结构两个角度对这两种形式进行分析,得出"V1+NP+给"变换成"V1+给+NP"要满足V1和"给",二者的施事对受事的动作趋向存在交集这样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动词结构形式“一V一V”与现代汉语语汇构成中“一……一……”结构式是有差别的,“一V一V”式有自身特点,进入结构式的必须是自主性动词,主要充当谓语、状语、定语,有时也做补语,该结构式无论充当何种成分,语义都指向主语,具有描写主语、突出并强化动作的量、频率的反复、可持续的修辞特点,一般在口语中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