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布了一个宪法性文件和三个宪法,即:一九四九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一九五四年宪法、一九七五年宪法和现行的一九七八年宪法。这些根本大法在不同阶段和不同程度上总结了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指导和推动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作用是十分显著的。但在某个时期内,由于林彪、“四人帮”极左路线的干扰,使后来的修改宪法工作受到比较严重的干扰。因此比较这几个宪法,分析它们的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改草案》是一部比较完善的宪法草案,它继承和发展了一九五四年宪法中好的成果,汲取了一九七五年、一九七八年宪法中的教训,总结了我国的历史经验,包括解放前一百多年的人民革命的经验和建国三十多年来的经验,研究了我国的实际情况,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的成就和发展,还研究了外国宪法的发展和现状。因此,这部宪法修改草案和我国前三部宪法比较,有着明显的特色和优点。  相似文献   

3.
宪法究竟是一元、二元抑或多元,其在理论上涉及宪法权威的来源,属于宪法本质的范畴。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宪法是掌握国家权力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这一认识决定宪法权威是单一的。确立我国宪法本质需以党性、人民性和法律性(国家性)三者统一为标准,我国宪法是一元宪法。二元宪法、多元宪法、政党宪法和国家宪法将“政党\|国家”对立作为分析我国宪法本质的前提,存在着不同程度上“去人民性”“去国家性”和“去党性”的错误。这些认识不符合马克思主义宪法本质理论,忽略我国宪法文本和宪法历史,割裂宪法的党性、人民性和国家性统一,是对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有机统一的片面解读。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宪政理论与实践经历了从共同纲领到宪法、从1954年宪法经1975年宪法和1978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以及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的4次修正案的曲折发展.这一发展历程表明,建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体制,就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确立宪法至上观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此而言,如何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需要,探讨政治体制改革、执政党的执政方式、完善宪法的监督和实施体制等重大问题,都是我国宪政理论和宪法内容发展与完善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引言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问题历来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问题。本文旨在探讨自近代出现宪政运动和产生宪法以来,有关民族问题宪法规定的历史发展,由此来研究从清末以来各统治阶级对民族问题的认识和解决的办法,研究我们党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政策的发展情况。近代我国宪政运动自十九世纪末兴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我国第一部宪法产生于1908年,至今也已七十五年。这期间共产生三种不同的势力所要求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宪法共二十部。第一种,是从清朝、北洋军阀一直到蒋介石国民党所制订的宪法。其中清朝二部;北洋军阀四部;蒋介石国民党四部;共十部。第二种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制订的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宪法一部。第三种,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属于社会主义社会类型的宪法,包括1949年9月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内,共五部。全国解放前革命根据地产生的四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也属此类。(应当说明,上述这些宪法有的正式公布了,有的没有公布;有的是正式文件,有的是草案;有的是宪法,有的是具有宪法效力的宪法性文件。)  相似文献   

6.
监督和保障宪法的实施是世界各国宪政建设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自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问世以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陆续以不同的形式建立了宪法监督制度。然而,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尚不完善,本文通过介绍目前世界一些先进国家的宪法监督制度及我国宪法理论界对我国宪法监督模式的设想,从我国国情出发,选择一种最佳的切实可行的宪法监督模式来推动我国宪政事业的发展,从而使我国公民的权利在实践中获得可靠的保障。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法》,自1986年第二次修改颁布以来,据我们初步统计、宪法学界、政治学界的专家、学者和具体工作者,就健全和完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权问题,先后发表了近百篇文章,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对其作了非常系统深入的探讨和研究。这对完善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机制,推动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修改和完善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都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8.
1954年宪法是我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在我国宪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介绍了这部宪法制订的全部程序,指出它完整准确地总结了我国人民革命和政权建设的经验,突出地表现了社会主义宪法的本质特征;就其内容、结构、完备程度、法律规范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来看,都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它对当前我国宪法的修订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金才 《中华魂》2012,(24):13-15
我国现行宪法即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至今已经30年了。在此期间,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全国人大分别对我国宪法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了必要的、也是十分重要的修正,使我国宪法在保持稳定性和权威性的基础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不断与时俱进。1988年宪法修正案1988年4月12日,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个修正案共两条:第一,在宪法第ll条中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相似文献   

10.
通过仔细梳理当前我国宪法实施的概念、内涵,认真考察宪法司法化、二元宪法实施路径、宪法实施的程序性实施和实体性实施路径等不同类型的实施路径,不难看出,我们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大胆尝试、探索宪法实施的新的方式、路径及机制,以获得理想的宪法实施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宪法效力的问题,世界各国和地区在理论与实务中均有不同的观点与做法。就我国而言,宪法仅在违宪案件中具有直接效力;通过概括性条款的灵活运用,宪法在民事案件中具有间接效力。因此,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1955年批复与1986年批复具有正当性。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宪法监督实施等我国宪法和宪法实施中的几个重大问题,进行认识和梳理,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们分别从不同的方面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宪法的产生和发展依赖于对国家的认识和规范,不同时期的"国家"宪政学说导致了不同的国家职能及宪法规范特色,与传统西方国家宪法以限制"国家"之宪法规范建构不同,我国宪法对"国家"赋予了更多积极作为的义务,直接规范"国家"的条款及其内容形成了中国宪法的特色,这在回应现当代宪政国家的基本职能扩展的同时,也为国家权力懈怠和恣意留下了一定空间,从宪政法治国家的建设来看,中国宪法"国家"规范在现有体系上尚需补充相应的限制条款,完善现有不合理条款,从宪法制度上确保国家既积极有为也有不得为、不乱为的边界和约束的宪政国家的建成。  相似文献   

14.
回顾我国1982年现行宪法生效以后过去36年中宪法实施监督机构和合宪性审查机制建立的过程、学界的主流观点以及实践中有代表和影响性的案例,可以看到我国的合宪性审查机制的建立在法理上和实践中经历了“机构优先”“司法审查”“违宪审查”和“合宪性审查”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其中,每一个阶段在学理和实践中都形成了主流性的观点和做法.笔者认为,只有依据宪法规定享有监督宪法实施职责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在监督宪法实施方面的重要实践才真正具有合宪性审查的制度功能.党的十九大提出“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维护宪法权威”的要求,是在总结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过去在监督宪法实施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基础上提出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正是我国合完性审查机制建立和健全的必然要求,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将会在协助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宪法实施、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982年宪法实施至今已经30年,其间经过4次修改,有学者批评我国修宪过于频繁,动摇了宪法的稳定性,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撑。我国社会发展有其特殊之处,宪法的发展需要发生频繁的变动。宪法的权威性依赖于宪法的适应性,需要宪法的不断修改来保持适应性,宪法修改的时间距离与宪法的权威性无关。宪法修改的时间限制在我国是没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宪法解释是我国宪法运行机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至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应用原则和制度体系。为此,充分认识宪法解释的概念,确立和完善宪法解释制度,是我国法制建设中亟需解决的一个重要现实问题。本文针对学术界关于宪法解释的概念中存在的不同理解,对宪法解释的概念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7.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中国第一部正式宪法,它上承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下启1982年宪法。这部宪法有其独特的时代特点,它是毛泽东宪法思想影响下的宪法,过渡时期的宪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和发展的宪法,基本权利单列成章和其后置的宪法,全民大讨论的宪法。准确认识和把握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部宪法的特点,对理解我国现行宪法体制、树立宪政文化意识、普及宪法知识是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8.
公民宪法义务被越来越多国家的宪法所认可,成为宪法学重要研究范畴。目前我国并没有一个学者一致认可的公民宪法义务概念,对其内涵的理解多有不同。本文首先评析了学界对公民宪法义务概念的界定,提出应当从宪法基本精神角度理解和界定公民宪法义务,通过阐述宪法规范国家权力的基本精神和公民宪法权利义务关系,分析公民宪法义务的内涵并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19.
法律监督是一个重要的法学基础性课题,而宪法监督模式研究又是法律监督理论的核心。如何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也是世界各国宪政建设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审查一般法律或行政法规是否符合宪法的制度,通常称为违宪审查或合宪性审查,以保证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地位。相比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现在还欠缺完善的宪法监督体制。通过比较研究西方的宪法监督模式和我国宪法监督的差异,无疑对完善我国的相应制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宪法实施和宪法监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含义各不相同,二者的主体、内容、程序、形式也不相同。宪法实施是一种政治机制,宪法监督则属于法律机制。我国宪法文本对宪法实施的规定,主要体现在宪法序言的最后一段,而宪法第62条和第67条的规定,则是指监督宪法的实施。监督宪法的实施就是宪法监督。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监督宪法实施的主体是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它们监督宪法实施,从法律上可以分为一般监督和专门监督两种;现在监督宪法实施的体制是权力机关的民主监督制,且存在着一定的弊端:缺乏针对性而丧失法律特征,容易流于形式。有必要对此做出针对性的改革,例如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设立宪法解释委员会等,建立监督宪法实施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