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元代,以儒治国是其一项基本国策。忽必烈汗为巩固其汗权,“行汉法”、重儒士,备一代之制,成一世之大业。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元代以儒治国之策,即“守成者必用儒臣”、“行汉法”必用儒臣、元初儒臣之作用。本文用较翔实的史料论证元初儒士们,在忽必烈大力推行“汉法”中,云集其周围,出谋划策,使忽必烈实现统一大业。儒士们有了用文之地,发挥才智,名垂史册。元代的以儒治国的政策,是一项行之有效的政策,值得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2.
蒙哥汗的即位是大蒙古国的重大事情,也关系到忽必烈建立元朝的重要问题。蒙哥汗是窝阔台汗之后,经十年动乱,由唆鲁禾帖尼别吉的帮助和拔都的支持下继承汗位的。蒙哥汗即位后,结束了十年动乱,巩固和扩大了大蒙古国的统治,为忽必烈建立元朝奠定了基础。尤其,蒙哥汗的即位,使黄金家族汗位由窝阔台系转至拖雷系后,忽必烈才会有发展的机会和称汗称帝的可能性。在此,本文试图分析蒙哥汗即位前后的大蒙古国的政治变迁,来阐述蒙哥汗的即位与蒙元帝国的关系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3.
元初“以儒治国”思想在金元之际提出 ,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 ,在忽必烈时代开始形成 ,其间蒙古统治者的施政方针虽以儒学为主 ,但较为混杂。从元成宗始到仁宗这一时期 ,随着科举取士制度的正式施行 ,元初“以儒治国”思想趋于成熟化  相似文献   

4.
中国是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对中国历史的发展都做出了贡献。廉希宪是我国少数民族畏兀儿族人,是元朝初年著名的政治家。他协助忽必烈取得汗位和统一全国,帮助忽必烈建立了各项典章制度。特别是对克服蒙古原来的杀掠政策、减少对经济的破坏,促进中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5.
前言玉典赤(Egndeci)、八刺哈赤(Balagaci)均为元朝怯薛的职掌。虽然二者都是门卫,但玉典赤在成吉思汗、窝阔台汗时期负责守卫宫门,到了忽必烈汗时期负责守卫中书省省署出入口;八剌哈赤则是出现于窝阔台汗时期的法薛职掌,当时负责城门的警卫,在忽必烈汗时期是大都、上都城门的警卫。  相似文献   

6.
<正> 柯尔律治是十九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诗人和理论家之一,他在诗歌和文艺理论方面的独创性使他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的诗《忽必烈汗》作于1797年夏天。据诗人自己介绍,他是在读忽必烈汗建造宫殿的记载时入睡的,梦中诗兴突发写下了二三百行诗。一觉醒来,他奋笔疾书将梦中所作付诸文字。但不想正写到激越之处却被人打断,《忽必烈汗》只写出了54行。这首神秘、荒诞、奇特、昂奋的诗歌被《不列颠百科全书》称为“英国文学中最  相似文献   

7.
本文论述了忽必烈弃萨蛮、尊佛教的诸多原因。成吉思汗时代萨蛮教为国教,显赫一时。后来萨蛮教与蒙古汗权争斗,忽必烈之父拖雷死于萨蛮之手。忽必烈称帝后,“思大而有为于天下”。他为统一天下,根据中原和西藏的实际情况,实行“以儒治国,以佛治心”的政策,令佛、儒为其效命,实现了统一大业。  相似文献   

8.
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意象突兀诡异,情景苍莽幽邃,主题若隐若现,节奏韵律变换无定,充分体现出梦境中奇幻的特征。他在诗中对中国、上都、忽必烈汗的描写,并不旨在描摹现实,而是借中国题材作为驰骋想象力、渲染异国情调的艺术空间。忽必烈汗和他的御苑,经过柯勒律治想象力的雕琢和异国情调的涂染,悬挂在文学园林里的长青藤上,被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一次又一次地抚摸。  相似文献   

9.
忽必烈建立的元朝,是以汉地做为国家根本之地的,这与以蒙古高原为本土的成吉思汗至蒙哥汗的蒙古王朝相比,是很不相同的。就是说:元朝一方面继承了成吉思汗以来大蒙古帝国的统治结构,另一方面又具有传统的中国王朝的外貌。汉地的人力、物力资源是它军事力量的最大依靠。导致忽必烈政权改变传统的原因,首先是由于他与据有蒙古高原本土的末弟阿里不哥为争夺大汗继承权而发生的战争。  相似文献   

10.
义利关系是治国的伦理基础,义利关系问题,是任何时代、任何国家所不能回避的问题。故而中国从古代以来,一直就有义利之辨,朱熹在总结各家的基础上对"义"和"利"进行了阐释,继承了儒家"重义轻利"的思想,并且进一步把"重义轻利"思想与"天理"联系起来,对其作了本体论的论证,从新的视阈剖析了义利关系,对当今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1.
元朝建立者忽必烈汗 ,为夺取汗权和巩固汗权 ,大力推行“汉法”。其建纪元 ,立太子 ,废除豁里勒台制 ,改国号为大元 ,迁都到大都 (今北京 ) ,是为了加强广大中原地区的统治。元朝建都城于大都 ,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忽必烈汗尊礼孔孟 ,重用儒士 ,是他推行“汉法”的重要内容。怀才不遇的儒士们 ,借机“汉法”之行 ,发挥其各自才能 ,辅佐忽必烈汗建立了大业。  相似文献   

12.
老子的《道德经》包含的是一套"无为无不为"的领导艺术,而且还暗含着一套完整的治国理念。在治国的原则上,老子要求统治者顺应自然而不妄为,把"无为"与"无不为"结合起来;在治国的方式上,老子要求统治者丢弃私欲、顺应民意,达到无为之治。在治国的具体操作中,老子要求统治者从小处做起,从一点一滴积累,抓好关键细节。联系改革开放以来的实际,以"道法自然"为切入点,深入理解老子的治国思想的内涵,能使我们更好地的汲取治国理政的智慧,以更好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分析历史上东西方社会对人性的不同认知,解读东西方社会对治国模式的不同制度设计。西方社会基于"人性恶"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法治"的制度安排,而东方社会基于"人性善"的认知在治理国家的策略上采取了"人治"的治国安排。本文通过论证"法治"与"人治"的不同渊源得出结论:作为一种治国方略,"法治"和"人治"是殊途同归的制度设计,然而在当代社会",法治"是更具理性与稳定性的制度安排,是和谐、繁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强调治国为民、靠民治国,实施科学治国,坚持和谐治国和和平强国,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治国思想特色,表现出了对国家治理的高超艺术。这不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治国思想,而且也坚定不移地推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5.
80年代出版了一大批有关元代中国和蒙古帝国的新著。M.罗莎比的《忽必烈汗传》就是其中之一。罗莎比先生的著作使业余读者对忽必烈汗及元朝历史的了解更加完整。作为一部通俗的传纪文学,该著作的优点是语言流畅,所使用的西语材料对这一阶段的中国历史及亚洲内陆历史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儒家的"德治"思想长期以来是统治中国的治国之策,历来受到统治者的极大推崇,是贯穿于各朝各代的一根红线,是儒家政治管理思想中所寻求的完美的治国安邦的方法,对古代的政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虽然人们一再的吹捧儒家的"圣贤之道",但是"德治天下"也有其自己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蒙古族的天文学的发展基本经历了三个阶段 ,即 9世纪到元朝之前 ;元代阶段和明、清两代。蒙古族天文学有两个主要特点 :多源性和世界性。元朝建立之前的蒙古族天文学可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成吉思汗时期 ;窝阔台汗时期 ;蒙哥汗研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前后 ;以忽必烈汗召令颁行我国第一部《回历》为标志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8.
广笑府     
《可乐》2010,(6):79-79
歪戴帽子 元时,胡石塘应聘入京,元世祖忽必烈召见他。胡石塘头戴棕皮编织的帽子,稍有歪斜。忽必烈问他所学的是什么,胡石塘答道:“治国平天下之学。”  相似文献   

19.
1258年,蒙哥汗因进攻南宋的东路军无功,改命忽必烈统率东路军。1259年7月,蒙哥汗在四川军中病死,忽必烈在军中闻讯,并得到留守和林的阿里不哥图谋即大汗位的消息后,即匆忙与南宋约和,赶回燕京。1260年3月,忽必烈在一批宗王大臣的拥戴下,于开平宣布即大汗位,5月,阿里不哥也纠合一批宗亲旧勋,在阿勒台驻夏之所宣布即大汗位。双方因而展开激烈的战争,至1264年7月阿里不哥失败,被迫归降,忽必烈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忽必烈登大宝后,使其得以摆脱蒙古贵族中守旧势力的牵制,按照他统辖  相似文献   

20.
程颐隆礼重法的平民圣王治国理想深受其理学思想的影响。由于北宋时期道学沦丧、圣人自身所具有的治世品格及平民成圣三者的共同作用,平民化圣王治世才得以可能。程颐理学视域下的圣人具有尽理、设教、清者之量和中和之气等道德品格。但是,圣人在治理国家时并非依托圣人气象的感召,而是依靠理学视域下的礼法并重的观念治理。礼主要包括治国之礼、祭祀之礼、礼与民心等方面,法主要包括三王之法、使民之法和无位治世等内容。程颐的政治哲学"理想国"是以圣人、天理为根基,以礼法制度为内容,以民心、民愿为根本的理想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