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摘要]银行理财产品作为创新金融工具的迅速推广对我国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传导渠道产生了影响。文章引入CC-LM 模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该影响,得出理财产品通过影响信贷规模弱化货币政策银信传导渠道功能的结论。进而,文章采用VAR模型对理财产品与信贷规模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并验证了上述结论。最后,文章提出相应对策,包括:加快利率市场化步伐、改革监管模式、完善统计监测制度。  相似文献   

2.
西方货币政策机制理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 :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 )股票市场渠道。这些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行途径。通过与我国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 :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 ,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 ,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理论 ,提出了相关思路 ,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  相似文献   

3.
在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理论框架与协调机理的基础上,运用2008~2018年间商业银行微观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货币政策调控与宏观审慎管理共同影响银行信贷规模时,货币政策的银行信贷总量效应较为明显,宏观审慎管理的资本比率要求显著约束了银行信贷扩张力度,直接影响银行信贷和结构变动;宏观审慎逆周期资本要求,降低了货币政策调控对银行信贷行为的影响效应;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资本要求对系统重要性银行约束更为有效,货币政策调控对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影响约束作用较为明显;两者通过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影响银行信贷规模,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加了银行的风险加权资产比率,逆周期宏观审慎管理资本比率要求迫使银行增加缓冲资本,约束了银行风险承担水平.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西方传统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及其这一理论新的发展作了归纳利率渠道、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信用渠道、(狭义)股票市场渠道.揭示了当前西方市场经济国家的货币政策发生作用的几条可能的途径.通过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比较分析,得出结论这些渠道在我国同样存在,只是由于外部经济条件的不同,各种渠道的作用效果不同.借鉴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笔者提出了完善和重构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扩张明显,M2的增长率一直高于经济增长率和价格总水平增长率之和,但银行信贷供给却没有呈现同一增长态势,银行存差不断扩大,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不畅是我国货币政策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疏通货币政策信用传导渠道,将会大大提高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  相似文献   

6.
关于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有效性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不如人意,表现出许多非有效性方面的问题。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都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有关。通过我国货币政策与经济活动的关系阐述了两者的相关性,指出了我国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方面与健全市场经济国家的差异,并分析了原因,如利率和银行信贷渠道传导不畅,货币供应量比较高等。提出了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存贷款计息方式,协调商业银行与各类利率之间的关系,深化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发行系统内票据,代理客户投资商业银行间市场等建议,以利于我国货币政策在宏观调控中发挥更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我国通货紧缩的现状,中央银行在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下调利率、增加对金融机构的再贷款和再贴现等多项措施,但经济系统对此反应平淡,经济增长缺乏持续的推动力.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从中央银行到企业之间,传导机制出现了严重的障碍,从而影响其效力的充分发挥.因此,在定性分析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理论的基础上,运用协整理论对我国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表明我国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股票价格渠道、汇率渠道、预期渠道三者共同传导的.  相似文献   

8.
实现经济增长的渠道有:消费支出、投资支出、国际贸易等三个主要渠道。本文旨在分析货币是如何通过以上三条渠道影响经济活动的。近年来,我国央行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工具,旨在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水平,以刺激消费需求,增加投资需求和扩大外贸出口,进而拉动总需求的增长,实现经济复苏。但由于货币政策传递渠道不畅,其预期的效果不甚理想。本文着力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动态分析:1993-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2007年期间我国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具有不断弱化的趋势.这是适应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的必然结果.国有银行改制与信贷管理体制改革对商业银行信贷行为产生显著影响,贷款利率市场化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提高信贷资金配置效率,银行业竞争程度和金融创新水平提高也是导致信贷渠道弱化的重要动因.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货币政策股票市场传导机制的相关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作用于实体经济的投资效应。通过对货币供应、股票市场、固定资产投资、信贷总额等相关数据的实证分析,指出我国货币政策通过股票市场渠道产生效果时存在的问题,以及投资效应不明显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货币传导机制实证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图建立一个经济模型,综合比较通行研究的三个渠道,分析我国目前货币传导机制中各个渠道的不同作用。结论是:在中国利率非市场化、金融市场存在缺陷、银行贷款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还是不可替代的资金来源等条件下,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途径与资本市场传导在短期内尚难发挥作用,而银行贷款传导等信用渠道成了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渠道。面对这种状况,需要深化金融改革,加快利率市场化,促成企业融资渠道多元化,以使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有商业银行体系内阻碍货币政策传导的诸因素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疏通和完善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是健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信贷渠道作为货币政策的传导渠道之一,对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的取得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分析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认为信贷渠道在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中是有效并且占主要地位的,同时由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又会给经济运行带来一定风险。  相似文献   

14.
传统货币观撇开微观银行中介的作用,而银行借贷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和银行资本渠道等信贷渠道观则强调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供给对投资和产出的间接影响,且认为具有不同资产负债表特征的银行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不同,从而导致货币政策在不同类型银行间具有分布效应。结合微观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特征及其在货币政策传导中的角色与功能、货币政策扩散机制的可能检验途径及其构造原理,认为银行的资本结构及其内在管理也应被纳入货币政策的决策框架。  相似文献   

15.
货币政策调控会先影响企业的风险偏好或风险容忍度,进而对企业的贷款行为产生影响。并且,金融危机冲击和货币政策调控会引起不同特征企业贷款行为的异质性反应。经验研究发现:宽松的货币政策会显著引起我国企业风险承担的上升,而企业风险承担上升也显著引起其银行贷款规模的增加,中小企业、股权分散型企业和民营企业其银行贷款规模对企业风险承担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在2008-2009年金融危机期间,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对货币政策变动的反应更加灵敏,而企业贷款规模对企业风险承担的敏感度有所下降,大型企业、股权集中型企业和国有企业其基于企业风险承担传导的银行贷款行为受金融危机冲击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的非对称性效应这个经过大量实证研究得到检验的结论,却在我国本轮经济衰退中被打破了。本轮自2008年底开:治的经济衰退,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及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作用下,效果明显。文章主要就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主要渠道——信贷渠道进行了阐述,认为在体制转轨时期地方政府强烈的促进经济增长的冲动、商业银行的积极配合,使得信贷传导渠道畅通无阻,使这次宽松货币政策效果明显,同时指出了扩张性货币政策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有效性分析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一种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必须是能被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当前,中国人民银行对经济的调控正由直接方式向间接方式转变,运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公开市场操作、准备金率、中央银行基准利率、信贷政策、再贷款、再贴现,以及外汇市场的调控.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相比,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仍存在以下问题:信贷政策仍具有行政性色彩;准备金率影响了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公开市场业务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汇率制度影响了外汇操作工具的运用;非市场化利率影响利率调整工具的效果.文章指出,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运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18.
运用误差修正模型和协整检验对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二元政策目标框架下,货币供给具有较强的外生性,中央银行对通货膨胀的厌恶性正逐渐超过对经济增长的偏好性;相对于信贷渠道而言,货币渠道对货币政策传导的贡献度不高,货币政策主要通过信货渠道来影响总需求。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程度不断提高,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日益增强。在此背景下,构建MS-VAR模型实证分析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影响我国资本市场稳定的传导机制,结果表明:(1)由于我国资本账户仍处于较严格的管制状态,短期跨境资本流动对资本市场的直接影响较弱且不显著;(2)在间接影响机制中,短期跨境资本流动通过货币供给渠道的传导冲击作用较为强烈,而通过银行信贷和汇率变动渠道的传导作用较弱;(3)当受到外界突发事件冲击时,各变量波动性显著增加,并形成非对称效应。针对金融开放进程下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风险,应构建宏观审慎视角下的跨境资本流动管理框架,并促进宏观经济政策、宏观审慎监管和结构性改革间的协调配合,从而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我国资本市场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