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问题的提出最近二十年来所出版的许多新的学术性著作充实了苏维埃法学。这些著作主要是对法学的实践经验在理论上进行阐发,并反映了对当前成熟社会主义阶段的法学任务的认识。当前的紧迫问题,就是对大量的法学理论加以整理,以适应社会发展新时期的内容和任务,并寻求使科学思想  相似文献   

2.
史良法学教育思想的形成是特殊社会环境、民国时期法学教育和自身实践经历的合力的结果。史良法学教育思想的内涵是以培养司法专门人才为目标,以师资与教材为核心,具体表现在对于旧制度法学教育的批判、培训司法专门人才、重视师资与教材、关心关爱老教授以及对出版工作的推动五个方面。作为新中国法学教育的拓荒者之一,她的法学教育思想依然值得坚持。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在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的过程中,逐渐塑造和展现出了以自主性、实践自觉、开放格局、为社会与政治服务为核心的社会与政治形象。在四十年的发展过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社会思想解放运动的展开为中国法学的发展提供了强大而持久的思想支撑;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伟大实践的强大现实需要为中国法学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中国当代法学学者和法律实务专家对中国法学的思想创造使命与法治实践参与责任的自觉践履,成为中国法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主体性力量;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甚至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科各个学科的繁荣发展为中国法学的发展进步提供了极其丰盛的思想养料与理论资源;同时,中国法学的发展还得益于中国特有的学术生产机制。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正在步入法治社会,法学也随着法治的发展而进入了理论和知识爆炸的时代。作为理论法学的法理学也在法治实践中不断实现了新的发展。由江西人民出版社2 0 0 3年11月出版、肖萍教授和陈奇伟副教授编著的《法理学》,正是这一法学与法治相长时代的一颗闪亮的明珠。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总结了中外历史上的法律实践以及法理学的最新学术动态,并借鉴国内外的学术成果,进行了独创性地思考。这既是一部深邃严谨的法学著作,又是一部独运匠心的法学教材。具体说来,该书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拔沙拣金,探源撷英。作者…  相似文献   

5.
在法学理论的层面上,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法学同时在法律体系与法治体系,法学体系、法学范畴与法学理论体系,法律方法与法律运行实践,本土资源、民间法与软法,法律与社会,法学交叉学科等重要主题的研究上也展现出了明显的学术发展与理论进步,这些发展与进步不仅体现在法学理论学科上,而且体现在包括各个主要部门法学、法律史学在内的法学整体学科群上。  相似文献   

6.
任何一门学科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特定的时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作为与国家政治统治息息相关的法学无时不在这种环境的左右之下,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都对法学的兴衰有着直接的影响,某些时候可以为法学的发展提供丰厚的土壤,适宜的温度,促成法学的发达;有些时候则可能是对法学残酷地扼杀。古代希腊、罗马、中国的历史说明了法学生存和发展的这一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7.
蒋传光著<建构中国法治社会的指南--邓小平法制思想研究>由安徽大学出版社2000年11月出版.本书系统论述了邓小平的法制思想,评价了它在马克思主义法学中的地位,作者还把邓小平法制思想与目前中国建设法治社会的实践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随着法制社会的发展,法学教育也面临着跟住时代脚步、解决实际问题的改革。基于社科法学立场,在分析当前法学教育的时代背景以及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提出法学教育改革的方向目标、核心内容及具体措施,提出法学教育应当全面向实践转向。以“改革”教师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改革为手段,为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的革新服务,最终实现教育目标,即着力解决法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距离问题,让法学教育能够培养出具备法律职业思维以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法律职业人。  相似文献   

9.
法律社会学,又称社会法学。它产生于西方十九世纪后期,及至廿世纪三十年代法律社会学已经发展成为较为流行的社会学科。在西方的法学著作中,一般认为资产阶级社会学的创始人法国的A·孔德(1798—1857)是早期社会法学的创始人,英国社会学家H·斯宾塞(1820—1903)也是法律社会学的早期代表之一。法律社会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意大利社会学家昂齐洛迪的《法律哲学和社会学》(佛罗伦萨1892)一书,但是法律社会学真正创立的标志当推奥地利著名法学家E·埃利希所著《法律社会学原理》一书的出版,它奠定了法律社会学的理论基础。资产阶级法律社会学在其产生以致后来发展过程中,曾先后出现不少自成体系的理论学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法学     
法学是一门十分古老的科学,它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特别是随着阶级的产生、法律的产生和发展而逐渐形成起来的。正如恩格斯在其《论住宅问题》一文中论及罗马法学时所指出的:“随着立法发展成为复杂和广泛的整体,出现了新的社会分工的必要性:一个职业法学者阶层形成起来了,同时也就产生了法学。”法学产生之初,只是对法律作些注释或在某些方面进行研究。然而,随着社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济法学30年发展的理论创新及贡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以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历程为背景,总结了经济法学30年发展的理论创新及其对社会经济发展和法学研究的贡献.论文认为经济法学的理论创新确立了国家一市场的理论框架,推进了中国法治化建设的进程,推动了中国社会和经济体制的转型、政府经济职能的转型,推动了公平和有效率的市场秩序的构建,促进了宏观调控逐步走向法治化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论文认为经济法的理论引入了社会本位和整体主义的价值理念,发展了传统法学的公私法二元划分的范式,拓展了法学研究社会经济问题的空间,丰富了法律调整机制与功能的理论,创新并丰富了部门法学的构成和法的主体理论与法学研究的方法,突破并丰富了权利与义务相对等的法律关系原理,发展和丰富了法律责任理论,促进和丰富了法学的本土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法学是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我国的法学教育应根据社会、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发展需求,转变教育理念,创新法学本科教学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法学本科的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培养应用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国外法学》双月刊由我校法律系国外法学研究室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该刊自一九八一年起由邮局向全国发行。《国外法学》是介绍当前国外法学发展状况和动向的综合性刊物。主要内容是:选译当前世界上有关法学方面的专题论述、法律文献、法学动态、会议报导,以及外国对我国政法工作的评价资料。并组织国内法律界人士撰写介绍国外法学方面的文章。《国外法学》一九八一年第一期要目有:[日]浅井敦著,康树华译的《中国现代化与法律学——回顾新  相似文献   

14.
<法学>前身是<华东政法学报>,它是在"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下创刊的,是适应社会形势发展需要而更名的.20世纪50年代,<法学>刊载了大量有影响的富有法治精神的文章.国内形势的发展迫使<法学>停刊检查.1959年3月,经层报有关部门同意,<法学>正式停刊.70年代末期,适应宣传民主与法制的需要,<法学>改名为<民主与法制>复刊.1981年,<法学>正式以<法学>名称复刊.  相似文献   

15.
近代法学教育肇始于清朝末年,为满足改良政治、立宪修宪的需要,经过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的响应,清末法学教育开办之初便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天津北洋法政学堂作为第一批政府办学,为近代的法学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法治和法学不仅是现代社会的经典话语,也是古代和近代社会的重要课题.本文以中国语境为背景,论述了法治和法学两者在历史进程中的历史博弈法治是一个具有社会性和演进性的历史成就之物,它源于社会内部的需求;对法治的需求一方面促进了法学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它自身的强化又需要法学的导引;不同的社会环境产生不同的法治要求,也酿发不同的法学理论;法学的发展需要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等等.  相似文献   

17.
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定位再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本科教育的性质是整个法学教学的灵魂和基本出发点,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我们应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将法学本科教育定位于以职业教育为主,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8.
法律社会学是继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之后西方又一大法学流派,是一门在法律和社会的互动中以求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学科。由于法律社会学自身的特性,中国社会变革与法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的法律问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法律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9.
东吴大学法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26年,为中国现存最早培养法学高层次人才的大学.其开创的历史条件有:西学东渐、对高层次法学人才的社会需求、有利的地理位置、出色的师资队伍、成熟的本科教育、重视的领导、完善的图书馆建设、一流的学术刊物等.它为当代中国法学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进一步扩大了东吴法学在近代及当代中国法学界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英美法自传入中国以来,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乃至社会文化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在法学教学领域,它不仅改变了中国传统法学教学的内容,而且也促进了中国法学教学方法的进一步改进。我们应该在批判借鉴的基础上,吸收英美法中的精华部分,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法学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