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7 毫秒
1.
科技英语语篇属于超正式文体,要求科学、准确、严谨。运用语域理论就有可能以一种新的视角来研究科技英语语篇的翻译。译者在用词和句子结构的选择时应尽量避免主观上的选择,注重语域的正确转化,否则,原语语篇就会失去科技英语语篇的功能和特征,更谈不上其正式程度上的差异性和译文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的目的,是检验以功能语言学为基础的语域分析法是否可以用于译文质量评估之中。本文以一则美容广告的汉译为例,展示了语域分析法中的话语模式变量在译文评价中的具体运用。首先介绍话语模式变量的要素及其与文本语篇功能之间的关系,然后以原文和译文的各种主位选择为着眼点,详细分析了译文与原文在这方面的异同,指出了影响译文语篇对等的因素。文章最后说明了语域分析在译文评价中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主张的语域特点与功能出发,考察原文与译文的语域在译者的干预下的相同与相异的事实,得出翻译其实就是译者在原语与译语语境的共同关照下根据自己的意愿进行语域的转换与创造的结论。原文与译文语域的特点与功能比较既可以为翻译操作亦可以为译文评介提供更客观的理据。  相似文献   

4.
语域翻译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语场指语言发生的环境 ;语式指语言交际的渠道或媒介 ;语旨指参与者之间的关系。文章从语场、语式和语旨三方面探讨了它们对翻译的指导作用 ,并指出在翻译过程中 ,译者必须注意使译文能表现原文的语域特征 ,能恰当地表达原文所赖以产生的情景语境 ,使译文与原文实现语域对等  相似文献   

5.
从语域的角度来评价翻译,可以较好地避免主观猜测,用较为科学的方法评估译文的"忠实".文章立足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语域理论,通过揭示语域在不同层面上的标示及语域理论和翻译的内在联系,从语场、语旨和语式三个层面讨论了语域理论在翻译实践和评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语域涉及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 ,影响语用者对语音、词汇和句法的选择。识别语域是翻译的前提 ,语域的对等是译文忠实的重要标志。本文着重论述了原文的话语范围、话语方式和话语基调对译文的制约。原文中的语域标志———语音、词汇和句法必须充分体现在译文中  相似文献   

7.
基于科学翻译学理论对科技日语翻译进行研究,探讨了科学翻译学三大原则语用价值、语里意义、语表形式对科技日语翻译的理论指导性作用,结合科技日语特点举例分析具体的翻译策略。研究发现:语用价值原则可提高译文在文化、术语及表达三方面的可接受性;语里意义原则可最大限度还原科技信息,实现内容的可接受性;语表形式原则可使译文更符合译语表达习惯。采用全译策略可使译文更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具体可采取增减、转换、分合等翻译策略,有效提高科技译文质量。  相似文献   

8.
本文提出,在英汉翻译时,应该考虑与个人语型、方言所不同的语域问题。文章首先明确语域的概念,并通过实例增加读者对它的了解,并结合报刊用语,文件用语,实用英语具体探讨在翻译中应如何注意语域的问题,以使译文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9.
语域理论在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是一个重要的概念,主要包括语场、语旨和语式三要素。从语域理论的视角,以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的丰富例证,研究探讨了如何实现译文与原文的语域对等,以求达到用译文表达原文的意义,又再现原文的文体风格。  相似文献   

10.
语域理论被应用于翻译后,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本文从语域的三要素,语场、语旨和语式出发,探讨了语域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指出翻译应尽量做到译文和原文在语域上的对应。  相似文献   

11.
互文关联与语言模因的传承相辅相成。在两者的互动中,新的词语表达得以接受并被复制进新文本,促进了语言模因的生衍发展。源于同一语域的茶典籍具有超强的互文性,其共同主题使文本中很多模因呈现复合体状态,形成强势模因,其共核的外缘在不断扩展,展现出茶文化的内涵与发展。以晋代诗文《荈赋》的翻译为例,探讨了如何通过追溯唐朝《茶经》中所包含的互文线索,使《荈赋》译文与茶文化模因“共核”保持一致连贯,同时以适当调整其翻译的“外缘”,使模因在英译本这一新宿体中与时俱进,致力于让传统茶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2.
受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和户籍分立制度等因素影响,当前农民工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社会和谐发展。解决农民工问题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查玲玲  高海林 《东方论坛》2005,(2):19-23,57
<古乐经传>中文版本随其法文译稿于1754年西传法国.法文译稿不仅未得刊布,而且被诸多评注者严重歪曲、阉割而面目全非并遗失;中文版本亦无人问津,其真切内容亦不为法国人所知.这在中法文化交流史上可谓是件怪事,其中原委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4.
普希金的第一部汉译作品是《上尉的女儿》,译本题作《俄国情史》,系据日文转译,译者为戢翼翚。这是一部归化式译作,书名、人名、人称、体裁、字数均与原作有较大的出入。不过,责任主要不在中译者,而在日译者。日译本本身就是一个缩写本,上述问题都是目译本所存在的。戢译《俄国情史》虽是一部很不完善的译作,但它开了翻译普希金作品和俄国文学名著的先河,因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户籍制度与三农问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户籍制度是中国在农业文明占主导地位的基础上实施社会主义工业化战略的实践中处理和解决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市民与农民的关系及矛盾背景下的产物。户籍制度在其渐趋完备并走向固化的进程中,严重制约了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传统的户籍制度遭受冲击并逐步走向改革。目前,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有利于传统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一国两策”格局的彻底打破,也是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的“三农”问题破解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尝试修订西方的社会支配取向量表.359名大学本科生参与了研究.结果表明,社会支配取向量表修订后包含14个项目,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和一定的预测效度;中国被试社会支配取向得分普遍比西方的高;中文修订量表不同于西方的单因素或者双因素结构,它包括4个因素,即"反对群体平等"、"赞同优势群体的支配性"、"赞同劣势群体的较低地位"、"赞同维持等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文章考察现代汉语“NP之AP”结构的语体机制及互动关系。“NP之AP”的整体语体属性存在正式和庄典的两难选择,且内在构成成分的语体属性涉及正式、非正式和庄典三种特征。文章首先从交际时空和语法时空两方面鉴定其语体属性并提出现有鉴定标准需要区分整体和部分之间的语体属性。其次从结构和成分关系的角度分析了“NP之AP”结构在韵律、语体和句法方面的互动协调机制及存在的整体和部分、语体和文体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
语域是语言在不同使用场合的变体。文章着重论述英汉语域标志的对比,对正式语体和非正式语体进行区分,并从语音层、词汇层、句法层和段落层加以详尽地论述。  相似文献   

19.
以语域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商务合同语域独特性,汉英商务合同的语言共性与个性,以及汉英读者对合同文本的接受性,阐释了商务合同语域汉英转换的语言特点,从语言学的角度探索了在商务合同翻译中如何容载文化信息的意义转换,凸显合同的规范性,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以及提高读者的文化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