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龙江小学是一所年轻的学校,一所奋进的学校,也是力学教育集团内唯一的小班化学校。学校先后被评为"江苏省实验小学"、"南京市小班化示范校"、"南京市智慧校园试点学校"、"南京市书香校园"、"园林学校"等,学校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国际生态学校",授予绿旗嘉奖。(图1)在与专家的互动中,学校把"乐活"的理念融入到了学校教育中。学校对"乐活教育"的理解是:让每一个学生、每一位教师健康、快乐、力学、永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社团、选课、学分制、交换生……这些已不是大学的专利,如今也被许多中等职业学校所吸纳。为了让学生在校园中找到学习的幸福感,许多中等职业学校都竭尽全力打造学生心目中的魅力校园,把教育学生接受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变成一个愉快的成长之旅。走进上海各中等职业学校的校园,你会发现,学校已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场所,更是一个学生修身养性、陶冶情操的乐园!  相似文献   

3.
《成才与就业》2023,(6):75-75
让我们优质的教育助你实现梦想“厚德精技、知行合一”以物流与商贸两大专业群为主的特色专业让你更具竞争力学校简介上海市现代流通学校创建于1965年,隶属于百联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特色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工作示范校、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上海市绿色校园,被评为上海市文明校园、上海市花园单位、上海市安全文明校园。学校以“厚德精技、知行合一”为校训,  相似文献   

4.
正德育入心,德育立魂。在现代学校发展中,底蕴深厚又充满活力的学校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新背景下,盐城市第一小学教育集团积极倡行"尊重的教育",努力追求"让每一个学生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育人理念,以"四色文化"为核心,以基于其衍生的校本教材、活动基地、少儿社团、校园节日等为路径,架构起一个富有文化内涵的德育体系,呈现出丰富而灵动的学生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5.
"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活动的主权还给学生,让校园充满勃勃生机"是"基础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这个教育理念指导着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为"升旗仪式"注入了生机。学校每一周举行的升旗仪式,是学校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集体教育等的重要方式,也是学生了解国家大事、学校新闻、学生风采的重要舞台。  相似文献   

6.
正无锡市新城中学位于锡城东南,伯渎河畔,新区商务商贸功能区核心位置。学校始建于2008年,年轻,却不薄弱。学校以"信诚"为校训,以信念、信心、自信、真诚、诚恳……来培养全体师生守信讲诚的品质。"内强素质,外树形象;打造品牌,追求卓越"为学校核心精神:把"学生喜欢,教师幸福,社会满意"作为办学追求,提出了文化立校的发展理念,努力"让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学园、家园、乐园"。学校占地86.5亩,布局合理,新颖别致,环境优美。校园文化布置设计,注重学校景点设计的文化品位,致力于对学生潜移默化的熏陶教育。校园内科  相似文献   

7.
悦来九年制学校一直围绕"高质量、有特色、创品牌"的办学目标开展各项教育教学活动。我校曾被评为"国家级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江苏省足球进校园定点学校""江苏省书法特色学校""江苏省平安校园""宿迁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单位""宿迁市园林化校园""沭阳县教育教学工作先进单位""沭阳县教研工作先进单位""沭阳县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和"沭阳县文明交通示范学校"等等。我校教育教学质量位居农村学校前列,开展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力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专"。所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针穿",校长就是这根针,日常工作是繁杂的。  相似文献   

8.
学校——学生学习受教育的场所,是陶冶情操、浸染灵魂的地方,理应成为学生印象里最清晰的记忆,心目中最眷恋的圣地。可是,绝大部分学生离开学校之后,对学校便了无牵挂,更谈不上什么回报。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最主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真正地将自己融入到学校中去。于是我就设计了以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让校园纳入到学生学习的视野中来,让学生了解学校历史,将那些近乎封存的辉煌释放出来,去启迪并感染学生;让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投身于校园的各种规划建设,将学生的智慧掺糅于学校的发展,去鼓舞并震撼学生。这样学生对学校就可能会萌生游子恋家般的情结。[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正强化依法治校,以德从教的自觉意识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校园生态文化理念为核心,打造"生态和谐、个性发展、快乐成长"的校园精神文化,让校园成为师生和谐发展的生态园。近年来,昆明铁路五中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面发展,正视个体差异,彰显个性特色"的教育理念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立足于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坚持成人与成材同步发展的教育思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  相似文献   

10.
正南京市宁海中学分校坐落在美丽迷人的秦淮河畔,学校地域位置优越,交通极为便利,文化氛围浓郁。学校管理规范,学风浓郁,是学生理想的学习与生活场所。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整洁优雅的环境,交相掩映的绿树,可谓三季有花,四季常青。教学建筑楼群布局合理,错落有致,有"南京市百佳校园"和"南京市园林式校园"之美誉,是学生学习科学、追求真理的梦想摇篮。作为一所都市初中.学校教学设施先进,现代化的教学楼和实验楼、专业的美术画室和音乐教室、独立的校本课程教室、室内  相似文献   

11.
正学校的发展有如四季,春有播种,夏有耕耘,秋有收获,冬有分享。宿迁市宿城中等专业学校自2007年迁入宿城新区校园以来,短短五年间就成功创建成省四星级学校、省高水平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首批和谐校园,成功创建电子、计算机网络两个省级品牌专业,成功创建机电、  相似文献   

12.
正体育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工作。作为一所创办10年的现代化学校,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从体育硬件设施及装备的完善到连续多年不断引进体育教师,从抓实体育课堂教学到阳光体育学校的创建,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努力寻求学校体育教育的新高度。特别是近年以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广泛、深入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的号召,围绕建设特色的阳光体育校园,全面创先创优学校阳光体育活动,全面整合学校的体育教学资源,抓实课堂,建设特色大课间、丰富体育社团等多措并举,有效开展体育锻炼,促进学生体质健康,启迪学生智慧,推动学校体育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从古至今,体育都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然而,在现代学校体育与生活疏离的大背景下,学校忽视了对体育生活化氛围的营造和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缺乏对生活化体育的选择,背离了体育对生活的真正意义.因此,体育生活化成为了现代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在当今教育改革的基础上,学校体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组织形式等需具备现实生活的内涵、形式和价值,将健康教育、终身教育贯穿其中,把学生培养成为学校体育教育、社会生产生活和社会体育活动的主体.  相似文献   

14.
正"办以人民为中心的教育",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基础;是实现"强国必先强教,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梦的核心战略;是实现"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发展梦的具体体现。学校管理流程是一个"人化自然"的过程,校长通过静态与动态、刚性与柔性、程序与非程序等规律性关系的有效整合,构建和谐的校园。让管理产生美丽的效应,本人就学校管理谈谈肤浅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15.
正落实减负增效,向"有效课堂"要质量。经贸小学这两年的教学常规管理中,我们有两点是坚持的:第一,高举减负增效的旗帜,追求有生命的教育质量。学校严格控制学生的作业量,以实实在在的方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把学生从作业堆中解放出来,把业余时间还给孩子们,促进孩子个性化发展,把老师从批改作业、订正作业的无效劳动中解放出来,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教学方案等,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二,落  相似文献   

16.
正张泾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近百年办学历史的老校。多年来,我们秉承"勤朴"校训,一以贯之传承着百年老校的文化内涵,在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的学校发展道路上,我们提出了作为学校二维主体架构中的师生双方都必须能在"勤朴"校园中享受到幸福的美丽愿景。"勤朴"作为学校校训,已成为学校特有的一种核心价值观,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让"勤朴"的力量保持更顽强的生命力,成为更具特色的学校精神,更好地渗透于每一位师生心间,我们提出了"走好每一步"的实践理念,开始了更为坚定地传承与努力。  相似文献   

17.
正"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这是朱永新教授在《我的教育理想》中说的一句话。这也是蠡湖中心小学校长钱建国极为欣赏并常常对学校老师们说的一句话。自踏入教坛的第一天起,钱建国心中便揣着一个火热的教育梦想,那就是:成就学生,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追寻他的教育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他为实现自己  相似文献   

18.
正让每位学生沐浴在阳光里,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一种理念而更应该是一追求、一种行为、一种使命。要"让每位生沐浴在阳光里",要树立起面向全体育人观。我校在这一指导思想下展开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规范自己的学行为,让学生在平等的环境下成长,每位教师体验成功的喜悦,让家长深理解学校的用心。只有在这样的基础,才能积淀"阳光校园"文化,才能实施校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不断提升学校办学效益。  相似文献   

19.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育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不懂得关注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敬畏生命的教育绝不会是人民满意的教育。随着"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我们认识到,生命教育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个维度,是让学校文化富有生命力的引擎,也是抚慰学生心灵的无形"手"。因此,生命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难以替代的重要功能。  相似文献   

20.
正在县(区)域内成立"教研共同体",是近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促进教育均衡的新模式。这种模式是将全县(区)的学校分成若干个"教研共同体",以一所重点学校为龙头、三到五所乡村学校为龙身的教研团队,建立统一的教学、教研管理机制,通过搭建教研联动、资源共享和师生互动等平台,构建学校领导与领导、教师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三位一体"的新做法。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们认为成立"教研共同体"不失为破解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促进教育公平的一种新的选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