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正师生的未来发展亦指向生活,就要求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上,要"源于生活,指向生活,回归生活、规划人生"。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对综合实践教育活动的实施起着导向性作用。因地制宜,发掘校内"显性"资源学校历时多年的办学活动,汇集了诸多外显性资源。学校的变迁、校内外环境、文化理念、活动事件等,这种显性教育资源,师生们只要对此稍加整理就可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的内容。如多媒体活动室、图书馆、红领巾实践园等,都可成为师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探究平台。突破功能室使用时空限制,让学生的兴趣"借点而发"学校的实验室、网络教室、图书馆等专用教室为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提供了  相似文献   

2.
李健 《新天地》2011,(12):44-44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旨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是一门由师生共同创生、动态生成的课程。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着变化,成为学生活动的参与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等。2011年我校依托我县“山、佛、汤”及豫西革命老区等丰富的旅游资源,有效开展了《走进鲁山名人》、《走近邓小平爷爷》、《小炸串大问题》等综合实践活动,使我们认识到教师只有在活动中及时调控自己的角色,才能有效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目标。  相似文献   

3.
游戏和教育两者之间寻求平衡是教育游戏研究焦点,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具有教育信息量少、综合性强的特点,通过对教育游戏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关系的分析,在活动理论支持下尝试对支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育游戏五个要素(情境、规则、任务、角色、情感)进行分析设计,寻找教育与游戏结合的平衡点,为教育游戏设计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生活德育要从理论走向实践,必须着力构建与之相适应的环境。生活德育环境构建的主体呈多元并存的趋势,学校和教育管理机构是众多主体中的核心部分和主导力量;其中心场域仍然在学校;生活德育环境构建既需要精神资源也需要物质资源;在构建途径上,重点应做好人本主义课堂的建设,校园环境中隐性课程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  相似文献   

5.
品德的养成是在学生丰富的生活与多元的实践活动中慢慢陶养出来的。正如陶行知所说的:“生活与生活摩擦才能起教育的作用。只有与社会联系,与生活摩擦,与活动相融合的德育才具有真正的作用力。”《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基本特征。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要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相似文献   

6.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课程理论素养较差,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要求不相适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缺乏相关的制度保障和社会支持,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问题的对策是: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能力;完善学校相关教研、培训及管理等制度,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制度保障;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和保障系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创造更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重构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教育见习、微格教学、模拟教学、教育实习等职前教师教育实践作为"实践环节"、教育实践活动形式来探索与研究,是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突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把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作为一种独立的课程形态,重新建构其理论框架。为此,在分析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建构的理论依据的基础上,明确职前教师教育实践课程的内涵与特点,从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几方面建构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8.
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教师职前教育课程体系中的重要课程,是基于师范生对所学专业知识的综合运用,以实践为基本形式,以基础教育研究、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设计与指导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师范生的综合素质、服务基础教育为根本目的的一种教师职前教育课程形态,具有实践性、研究性、师范性等特点。高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师范生直接经验的获得,强调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致力于培养师范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9.
乡土教育是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农村中小学开展乡土教育有助于凸显乡村教育的特色,并能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新农村建设。综合实践活动独特的课程属性与课程开发的实践证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为农村中小学开展乡土教育开辟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种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它既适应我国当前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在需求,又呼应世界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过程的参与者、组织者、帮助者,更应该是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建立一种新的民主关系.在这种新的关系中,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的知识体系传递给学生,而要与学生共同开展探究知识的过程.教师对落实本课程,提高活动课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仍处于主导地位,因此对教师的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就综合实践活动与师资建设的关系谈一点自己的体会和看法.  相似文献   

11.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新的课程,超越了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没有教材、没有教参,课程内容和实施的不确定性给具体操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我们确立新课程资源观,结合自身情况,找到自己的优势和文化特色。采取多种策略,有计划、有目的地根据本地区、本校的特点,充分挖掘当地乡土文化资源的过去和现在。促使综合实践活动依靠现有的优势,彰显本地的特色。  相似文献   

12.
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是一种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新型课程教学模式,该模式在具体实施中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促进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与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特点及 培养目标高度契合,能够应用于该课程的教育教学实践当中。本文在具体的教育实践经验基础之上,以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本 科学生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为基本导向,以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为切入点,从课程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重组、教学模式构 建、教学实施改革、教学评价优化五个方面,对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践》课程进行了理实一体化教学模 式的构建探索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班级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种组织活动过程。班级建设是指全班同学在班主任的带领下,通过对班级中的各种资源进行协调控制,达到建设班级生活的目的,促进学生成长的教育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14.
高校师生关系畸变的主要原因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多因素、多型态、多维结构的关系体系,作为一种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关系,师生双方不仅具有知识、地位、层次上的差异性,而且存在情感和期待的互动以及评价标准冲突等特点。由于高等教育活动的特点,加之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师生间的关系出现了微妙的变化。高校师生关系畸变的主要原因包括七个方面: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市场关系对教育的冲击、社会转型中的价值迷茫、高校扩招带来的负面影响、高教成本分担机制的实施、教育理念的陈旧和实践的弊端、网络文化对交往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5.
<正>一、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课程的联系2020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提出在大中小学设置劳动教育必修课程。而包含了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劳动教育有什么关系?劳动教育课程与实践活动课程二者存在区别。首先,劳动教育与实践活动课程存在目标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它的学习和实践与生活紧密相联。在大学语文课程的学习过程中,要注重个性的褒扬和提倡,同时文学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这些特点使得大学语文课程成为实施生命化教育的最佳"田地"。根据生命化教育的相关理论,结合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和学习,提出了大学语文生命化教育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新教学方案》在“课程设置”中规定:高等师范专科教育设置公共课程、学科课程、教育课程、特设课程、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新教学方案》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将活动课程纳入到整个课程体系当中。活动课程论是教育史上有重大影响的课程理论之一。活动课程与分科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两种基本的课程类型,与分科课程相比,活动课程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师专开设活动课程要处理好与其他课程之间的关系,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项目教学法是师生为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本文对项目教学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运筹学课程本身的特性,提出了科研项目教学法,并给出了运筹学课程中科研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实践验证了该方法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学生具有较为深厚的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9.
“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视点。它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一定的交叉性、继承性、综合性,并具有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综合实践课与学科课程在内容、形式、目标上是互为补充、有机渗透、彼此促进的关系。在教学中我尝试着把这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活动为手段,以实践性、自主性、创作性、趣味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活动内容与语文学科课程内容打通进行.使二者优势互补.相得益彰,改变了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课程之间各自为战,缺乏整合的现状,使二者在课程结构上更具有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从而实现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和语文教育的双赢。  相似文献   

20.
正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许多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带着自己的思考,大胆地实践。笔者搜集了一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起始课的课例,对有效实施的策略进行探析。选择适宜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首先从选择一个适当的研究主题开始。因此,对教师来说,首要任务是在某种背景下评价研究课题的可行性。判断一项课题是否得当,最关键的一点是它能否有效地促进学生知识、技能和态度方面获得发展。课程主题的选择范围应包括学生本人、社会生活和自然世界。围绕这三条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