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和报人。他把办报作为实现其政治理想的有力手段,他也成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新闻理论的集大成者,一位杰出的新闻理论家。梁启超的新闻思想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报刊舆论观、报刊功能观;报刊自律观;报刊编辑观;报刊文体观。  相似文献   

2.
王韬是我国维新运动兴起前最重要的新闻思想家,他集办报实践家与学者于一身,站在中西汇通的角度上,全面阐述了对新闻事业的认识,对中国新闻思想的奠基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直接影响了维新思想家们的办报理念及办报实践.文章拟以<循环日报>为例,对王韬的报刊思想作简要的评析:一是"四方通达"的新闻功能观;二是"立言求变"的新闻政论观;三是"通才"的新闻人才观:四是"华人资本、华人操权"的新闻舆论主权观等.  相似文献   

3.
瞿秋白兼有政治家和文人的双重身份,新闻编辑工作是瞿秋白革命事业的一部分。瞿秋白在短暂的一生中,创办、参与和主编了《新社会》、《向导》、《新青年》、《热血日报》、《红色中华》等一系列进步的党报党刊,多年的新闻编辑实践,使他积累了丰富的办刊经验和宝贵的编辑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明确的办刊思想和指导方针;坚持报刊文章的真实性原则;提倡报刊文风要通俗化、大众化,要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群众,避免教条主义;依靠群众办报,走群众路线,着力建设和培养工农兵的编辑通讯队伍。瞿秋白的新闻理论与编辑思想是其学术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论毛泽东新闻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毛泽东认为新闻具有阶级性、真实性,新闻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新闻写作必须坚持党性原则和正确的舆论导向。他重视新闻的宣传功能,强调新闻队伍素质的“红”与“专”,主张“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反对党八股,倡导新文风。毛泽东新闻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闻观和中国革命斗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我国新闻工作的指南。毛泽东新闻思想对我国新闻事业的建设和改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报纸流派,可以使党报编辑在地域和内容两方面把握好自己的特色定位。报纸流派是指办报思想与办报风格的不同类型。它是通过内容与形式两方面体现出来的,具体来说,就是通过新闻选择、言论定位、图片运用、标题制作、版式设计等体现出不同的特色。一般地说,一个报纸流派总要由一批风格相近的报纸所组成,而报纸的风格却是千姿百态的,事实上每家报纸都应该有其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6.
围绕高校校报品位的提升,在把握报纸的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不仅论述了高校校报所应具有的标题醒目化、头条深度化、图片细节化、版式模块化、栏目特色化和文风新颖化等风格和特色,还着眼于提高高校校报的办报水平和报纸质量,综合借鉴优秀报纸的办报经验,进一步提出了高校校报应建立严格的工作制度和工作规范、通过培训提高编辑记者素质、扩大编辑记者视野和建设新闻通联队伍扩大稿源等具体的工作举措.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在几近70年的漫长革命生涯中,曾经长期从事党的新闻宣传工作,在新闻宣传思想和办报实践方面,作出了许多重要的建树和创造,是我们今天从事新闻编辑工作的宝贵思想财富。关于邓小平新闻实践及其思想的研究,学术界近来已陆续发表了不少有份量的论文,但综而观之,这些文章在邓小平新闻实践的史实方面,特别是他与《红星报》的关系上,各家论述多存错谬(下文详述),以致影响了其新闻编辑思想发微研究的质量和正确性。本文意在勾稽甄别史料的基础上,对邓小平的新闻编辑实践及其思想作一较为全面系统的反映。一、新闻编辑实践─…  相似文献   

8.
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新闻思想主要包括:报纸是一定社会经济基础的反映,报纸的作用是迅速广泛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全党办报和群众办报,舆论一律又不一律,报刊宣传的策略和艺术,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文风,政治家办报。毛泽东新闻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无产阶级的报刊实践结合起来,使新闻事业在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推动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在中国的普及和发展。但毛泽东新闻思想中也有严重的缺陷,如片面强调报纸是阶级斗争的工具,片面对待新闻自由问题,轻视报刊的监督功能。  相似文献   

9.
邹韬奋是我国新闻出版界一名不可多得的全才.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还在编辑、出版、评论、媒界经营等领域颇多建树.在长期的办报(刊)活动中,他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并形成了著名的"韬奋精神".  相似文献   

10.
一、强调政治家办报的必要性说政治家办报,使我们想起羊城晚报发表的一幅新闻图片,那就是1992年3月19日,该报率先在头版右上角的显要位置上,刊登了邓小平同志去视察珠海市时的巨幅照片,引起人们的关注,轰动了报界。羊城晚报善于把政治敏感与胆识揉在一起,体现了政治家办报的气魄。对于政治家办报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曾经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说:“搞新闻工作,要政治家办报,不要书生办报。要一眼看准,立即抓住。要多谋善断,不要多谋寡断。”(《要政治家办报》),见《毛泽东新闻工作文选》第215-216页)毛泽东同志在论述中指出:“要反对多端寡要,没有要点,言不及义”的态度,提倡“要一下子看到问题之所在”,批评书生办报不好,说书生“最大的缺点是多谋寡断”。不要学刘备、孙权和袁绍,而应该学“曹操多谋善断”的果敢精神。体现毛泽东同志所倡导的这种果敢精神在报界中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
论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 ,用“去塞求通”四个字是无法全面准确地加以概括和反映的 ,“去塞求通”仅仅是其新闻思想的一部分。梁启超前期的新闻思想集中表现在对“报馆有益于国事”及“报章体例”的探讨上 ,提出了开风气、求通达、教愚民的报刊功能观以及文义并举的新闻业务思想。  相似文献   

12.
张恨水从事报刊工作达30余年,以其丰富的编辑内涵、敏捷的新闻思维、超前的新闻意识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报刊编辑思想,"市""民"意识凸显其思想的时代性和开创性。张恨水报刊编辑思想中的平民立场、追求真实和经营赢利,令其在自己的时代语境中成为公认的"副刊圣手"。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学者顾炎武在考察明代历史过程中,非常注重邸报的史料价值。他关于邸报“唐时已有”的论断,迄今仍是支撑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的基本课题之一。从顾炎武的有关论述中可以看到,邸报作为史料具有极高的存史和证史的价值;以往发生的新闻,是考察历史不可忽视甚至是至关重要的线索和证据。“报是现在的史,史是过去的报”,顾炎武的治学经验和人生经历在这一方面留给后代的启示十分丰富。  相似文献   

14.
在共产党局部执政的革命根据地,党十分重视利用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工作,黑板报就是其中一种有效的媒介形式.黑板报为当时的根据地儿童参与新闻传播提供了一个实践平台.通过黑板报的编制活动,不仅有助于儿童群体的政治社会化,同时也发挥了儿童面向社会传递新闻信息的二级传播功能.  相似文献   

15.
于右任是中国近代著名报人,他的新闻思想具体包括:报纸兼具革命喉舌与民众喉舌的双重功能观,首重社评的言论观,德才兼备的新闻人才观。在新闻业务方面,于右任认为报纸要重视记者队伍的建设、重视外电翻译与国际新闻报道、重视报纸的经济属性、要有丰富多样的专栏形式。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近代报业奠基人之一的梁启超,在长期新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新闻理论。其新闻思想可以以1899年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主要强调报纸的"去塞求通"作用;后期则是新闻自由以及新闻的教愚民、振民气作用,他对新闻事业的贡献则是不容否定的。  相似文献   

17.
史量才经营《申报》的22年间,以“史家办报”的新闻观,坚持独立的“报格”,“以史自役”,客观记录历史,敢于评价历史,为后世留下了一份信史,使《申报》的事业达到了颠峰。史量才的报业实践全面诠释了其“史家办报”的新闻史观。  相似文献   

18.
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的新闻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中国新闻史上的著名报人、政论家,胡适有着比较丰富的新闻思想,新闻伦理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新闻伦理思想的核心是:报刊或报人应该容忍,应具有社会责任意识和独立精神.容忍主要指容纳异议,胡适对社会责任意识的呼唤体现在他强调报刊或报人应调查和研究社会问题,他认为独立精神需要”独立的政论家”及其”言论事业”来落实.  相似文献   

19.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新闻的传播渠道呈现出由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组成的多元化发展的新格局。校报往日校园主媒体地位已岌岌可危,生存空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高校校报面临的这种状况,需要依靠深化改革、积极探索办报思路才能逐步解决。作为高校校报主体的编辑要创新理念,才能担负起网络时代校报发展的重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