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问题应成为认识论的一个重要范畴冯必扬人类的一切认识活动都与“问题”有关,整个人类的认识史可以归结为提出问题、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历史。然而,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却长期被忽视,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各类教科书中没有问题这一范畴,在我国各种认识论的专门...  相似文献   

2.
认识论通常被界定为“关于认识的理论”。这个界定中包含致命的歧义 :“关于认识的理论” ,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 ,还是关于认识的“科学”理论 ?这种歧义之所以是致命的 ,是因为它决定着如何定位认识论的理论性质 :认识论是哲学 ,还是科学 ?这个界定上的模糊指示着人们思想上的混乱 :一方面 ,把认识论看做是对于认识或知识的科学的研究 ,比如 ,对认识的发生、认识的方法、认识的机制、认识的结构等的研究 ;另一方面 ,又认为“认识论是哲学的一部分” ,把近代哲学对古代哲学的变革称作“认识论转向” ,并且把认识论研究同价值论、生存论…  相似文献   

3.
历史是已经过去的存在,因而在认识历史的活动中,认识主体不可能直接接触认识客体。认识对象的这种特殊性造成了历史认识的特殊性,并使历史认识论的研究遇到了一系列特殊的困难。正因为如此,能否认识历史以及如何认识历史的问题似乎成了现代历史哲学中的“歌德巴赫猜想”。然而,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已经为我们走出这一理论迷宫,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思路。本文拟就马克思的“从后思索法”作一新的考察和审视,以深化我们对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以至整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认识的主体性问题已成为当前认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加强对认识的主体性的研究,是推进、深化认识论的需要,也是指导现实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的需要。所谓认识的主体性,是指认识必然具有主体的属性这样一种状况。认识的主体性主要表现在三个基本方面:第一,认识必有其承担者、主体;第二,主体对认识过程必然发生重大的影响;第三,主体对认识结果也必然发生重大的影响。认识论对认识的主体性的理解、看法,就是认识论的主体理论,它相应地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第一,关于主体的本质及其结构要素的理论;第二,关于主体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作用的理论;第三,关于主体对认识结果的影响的理论。主体论作为认识论的一部分,离不开一定的认识路线。有同志认为,反映论是经典认识阶段的历史产物,它所追求的“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去反映事物”的认识理想已经破灭了;反映论本身存在着逻辑矛盾:一方面,它认为随着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认识结果中的主观因素会愈来愈少直至完全消失,另一方面,逻辑上同样能成立的是,随着主体认识能力的提高,投入认识过程和凝结于认识结果中的主体因素会愈来愈多,从而愈来愈偏离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等等。因此,主张拋弃“客体→主体”的反映论,代之以“主体→客体”的“重构论”。这里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主体论和反映论的关系问题,或认识的主体性问题和反映论的关系问题,不能不加以研讨。  相似文献   

5.
<正> 关于认识辩证发展过程“两个飞跃”的理论,其基本思想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奠定的,毛泽东概括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使其明确化、集中化和系统化了。“两个飞跃”的理论,是连接认识论许多问题的纽带,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切重要问题的解决都与它有着密切的关系,因而它成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核心。  相似文献   

6.
把实践观点导入认识论,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的过程和发展,这是认识论之所以科学、之所以能够成为科学的两个根本之点;这两个方面在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中是统一的。正确地理解认识的真理性标准问题,以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考察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对于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科学认识论,对于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观察问题和处理问题,都有重要意义。一人类认识的全部历史,就是主观和客观、思想和存在的矛盾运动的历史。在思维和存在的矛盾运动中,实践是沟通两者之间关系的桥梁。认识始于实践,又反转来服务于实践。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全  相似文献   

7.
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简称“两变”),仅仅属于认识论,还是同时也属于唯物论?只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科学概括,还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科学概括?这是我省较长期以来争鸣和讨论的焦点。为了继续深入争鸣,我想就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与“两变”的关系,以及“两变”是否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等问题提出一些看法,就教于诸同志。一、怎样从“哲学就是认识论”和哲学基本问题也是认识论基本问题来理解“两变”兼有认识论和唯物论的意义有的同志划定一条界线:只能从认识论方面来理解“两变”,如果超越于这个范围,看作哲学基本问题两个方面的概括,这就违背毛泽东同志的原意,造成混乱和荒谬。我们要准确地理解毛泽东同志提出“两变”的原意,既要着重从“两变”哲学思想本身,从《人  相似文献   

8.
感觉的局限性和可靠性问题,是认识论中的一个重大问题。正确解决这一问题,对于在认识论中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具有重要意义。在感觉的局限性和可靠性的关系上,如果夸大感觉的局限性,就会抬高理性的作用,否认感觉在认识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从而陷入唯心主义;相反,如果夸大感觉的可靠性,则会把认识局限于感觉,否认认识的发展,从而又陷入形而上学的泥坑。  相似文献   

9.
杜以芬 《东岳论丛》2003,24(1):98-101
针对彻底怀疑论者无穷回溯论证的问题 ,同时也受近代自然科学和数学的发展在任务和方法上的影响 ,近代认识论形成为基础主义认识论。其特点就是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下从事认识论研究 ,遵循自然科学的演绎法和归纳法 ,试图通过寻找一个具有自明性、确定性、绝对永恒的基础 ,建立一个倒金字塔型的逻辑严谨精密的科学体系。但这一寻求确定性、可靠性基础的任务 ,受限于近代认识论的思维方式的局限 ,是无法完成的。它无法解决关于外部世界的认识是怎样成为“我”的认识的问题 ,也无法解释关于“我”的认识怎样转化为他人认识的问题。因此 ,近代认识论相继发展为独断论和怀疑主义 ,都无法解决它为自己提出的任务 ,出现了理论上的困境 ,面临着危机和转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皮亚杰的个体发生认识论以及米德的社会发生认识论在一定意义上都承袭了马克思历史认识论的分析思路 ,强调认识的构成性 ,但皮亚杰强调的是认识的个体生成性 ,而米德则更强调认识的社会建构、心理建构 ,这为认识论研究中从马克思的历史认识论走向当代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但如果认识论的研究达不到历史性规定的层面 ,就会仍然停留于抽象层面 ,对此的反思 ,正是马克思历史认识论思想的当代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1.
面对现代科学在物质世界研究中提出的新的层次:微观下面的渺观,宇观上面的胀观,现代哲学和认识论要拓展更为广阔的文化背景和研究视野,就必须思考和解决这样一个问题:如何理解人类已认识(或作为一种科学暇说)的“极”事物(如“极小”的渺观,“极大”的胀观)现象?人类的认识能否突破这些“极”现象的界限而达到新的“极”现象的层次?概而言之,人类的认识会不会达到极限? 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不仅有助于我们从哲学上概括新的自然科学成果,以促进自然科学的研究,而且有助于我们在新的科学与社会历史条件下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认识能力无限性与有限性的思想,把哲学认识论的触角不断仲向新的时空领域,以彻底驳斥时空有起点、上帝创造世界的谬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一元论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反思性·合理性·真理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哲学是一门反思性学科。哲学认识论是一门对认识进行反思的学科。这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事情。但,“如何反思”、“反思会引出何种结论”却是远没有得到澄清的问题。如果说在上一世纪人们尚可以这种状况自慰:“在以往的全部哲学中还依旧独立存在的,就只有关于思维及其规律的学说─—形式逻辑和辩证法”①,那么,在当代,随着脑科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控制论、信息论等科学发展而兴起的对认识的实证研究─—认知科学,已最后把旧的思辨哲学的唯一领地让渡给了实证科学,那种企图以思辨的哲学认识论取代认知科学(或科学认识论)的做法就…  相似文献   

13.
<正> 《易经》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思想,散见于“十翼”的《彖传》、《象传》、《系辞传》以及《说卦传》中,只是分别提出了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一些重要范畴,尽管也论及某些范畴间的联系,但并未形成系统。如果按照认识的规律和方法的程序,可以将这些范畴作系统的排列,从而可以看出《易传》的作者具有一定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意识,因而在他们的论著中才会出现这些范畴,成为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的胚芽或先导。  相似文献   

14.
弄清哲学物质概念的内容和特点,对于正确评价“两变”命题关系极大。在我看来,物质概念不只是世界本原的抽象,而且是人们认识对象的概括。而就“两变”本来的意义说,它只是一个认识论的科学命题,是不能从物质的本原意义——“本体论”的意义来理解的。 (一) 有些同志从“人的认识来自物质性的实践活动”“就是关于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在认识论上的表现”和“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这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运动’”这一观点出发,推论“物质变精神也是属于唯物论问题,包含有世界本原和认识来源的”,①从而把认识论意义上的唯物论同“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于奇智 《中国社会科学》2023,(7):115-137+206-207
法国理性主义认识论始于笛卡尔。“笛卡尔我思”既是理性主义认识论的出发点,又是哲学的第一原理;笛卡尔统合几何学与代数学、整合哲学与知识(尤其是科学知识),这一使命将他及其继承者带往“普遍学”的领地,进而使现当代哲学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思想图景。巴什拉创立的理性主义认识论是对笛卡尔主义的超越,是一种非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或历史认识论;“我们思”联结理性主义的“我”与“你”并给予我们一个名副其实的共存关系网,终将替代“我思”;想象与认识的融合意味着诗学与科学认识论共生融合。维耶曼的新笛卡尔主义认识论承袭笛卡尔、巴什拉等开创的理性主义认识论传统,以跨学科思想为导向,使哲学与科学更加综合统一。哲学的一个重要作用在于诸学科之间的筑桥活动,以达成哲学体系的普遍化图景。  相似文献   

16.
认识论中客观性理想的辩证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识论作为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它有三个方面的理论功能:描述功能,回答认识“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解释功能,回答认识“为什么”(比如说,认识为什么是必要的,认识为什么是可能的等等)的问题;规范功能,回答认识“应如何”的问题。在认识论的功能系统中,规范功能处于最高层次。如果说由于具有描述功能和解释功能,认识论可以在哲学水平上为人们提供关于认识的知识和进行认识的信念,那么,认识论通过对认识“应如何”问题的理解和回答(规范功能),则能够为人们的实际认识活动确定方向和目标。认识的客观性理想,就是认识论规范功能的执行者和对于认识“应如何”问题的解答之一。  相似文献   

17.
刘永谋 《晋阳学刊》2006,15(5):65-69
作为一种知识论,知识考古学引入了话语和实践使之区别于传统的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相对于科学史,考古学是从话语角度来看待科学的;相对于科学认识论,考古学是从历史角度来看待科学的。考古学对于传统科学史和科学认识论的改造,其目的就在于取消主体。考古学是一种无主体知识论,这直接表现为对历史连续性、真理和起源的反对上。考古学有着对知识、科学的独特理解。考古学无主体知识论对主体的否定,从根本上颠覆了现代认识论,不再属于科学认识论的范围,而是一种“反科学”。  相似文献   

18.
普朗克(1858-1947)是德国卓越的物理学家,1900年他所发现的基本作用量子标志了原子时代的到来。值得我们注意的是,这一重大科学突破同普朗克冲决马赫主义的牢笼亦有着密切关系。综观现代科学史,我们会发觉一个特点:许多重要的自然科学家都关心哲学问题。因为当物理学研究深入到了不可见光、不可闻声和不可觉热的微观世界,它就一刻也不能没有认识论。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认识论同科学的相互关系是值得注意的。它们互为依存。认识论要是不同科学接触,就会成为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认识论——只要这真是可以设想的——就是原始的混乱的东西。”象爱因斯坦一样,青年普朗克也曾经一度是马赫实证主义的追随者。只是后来由于他自己通过科学实践,以及在波尔兹曼的原子论和唯物主义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的《实践论》是论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篇光辉哲学著作。它不仅是对外国哲学史上认识和实践关系问题的科学总结,也是对中国哲学史上“知”(认识)“行”(实践)关系问题的科学总结。因此,《实践论》的副标题为《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一种哲学理论,如果它是一个开放系统的话,它就会不断同外界进行信息的交流,也就会不断地遇到各种新的问题,并通过总结、概括来进一步发展自己,丰富自己。如果我们有这样一种认识,觉得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真理,它把所有的问题都已经解决,对各种现象都已给予了科学的说明,那并不表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已成为终极真理,那只是表明,我们自觉或者不自觉地开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僵化。这种认识的产生,应该说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