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科技》2009,(1):25-26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各种病菌、病毒大量繁殖的季节.父母在关心孩子生长的同时,更应该花些精力在预防疾病上.那么,春季哪些传染病是父母需要重点关注的呢?  相似文献   

2.
春天气候逐渐转暖,万物复苏,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然而,春天也是"百草发芽,百病发作"的季节,因此,应注意保健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是我国古代医学家根据自然界四季变化对人体脏腑气血功能的影响而提出的养生原则.  相似文献   

3.
《家庭科技》2007,(7):33-33
炎热的夏季酷暑难耐,人体阳气旺盛,阴气不足,是中暑、中风、胃肠道疾病的高发季节,特别是老年人因机体的冷热调节能力下降,如不注重科学的养生之道,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并及时补充体液,容易诱发多种疾病.老年人夏季养生要注意以下要点.  相似文献   

4.
致读者     
走过生机勃发的春,风风火火的夏,硕果累累的秋,到了一年的冬季。冬季有的不仅仅是萧瑟,它是万物蛰伏的季节,只有经过冬的孕育,才有万物下一轮生长的循环。如果《程序春秋》有生命的话,它——也是在冬季孕育。走到今天,它己经两岁了。如果把它看在一棵树,这个年龄应该还属于幼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博物馆西周青铜器展品中有一只铭文(?)的盘,该馆释作“它盘”.“它”金文作(?),蛇也.《说文解字》卷十三下“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是蛇类.《金文编》卷七有“(?)”,作(?),曰:”说文所无”.见“(?)盉”和“(?)盘”.(?)在《说文》中有二解.卷十四下:“巳也.四月阳气已出,阴气已藏.万物见,成文章.故巳为蛇,象形.”卷九上“包”字条曰:“象人裹妊,巳在中,象子未成形也.元气起于子,子人所生也.男左行三十,女右行二十,俱立于巳.为夫妇,裹妊于巳.巳为子,  相似文献   

6.
春天,阳光明媚,气候宜人,是万物茁壮成长的季节,也是青少年长个子的旺季。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研究小组对世界各国青少年生长发育统计资料表明,青少年的生长速度在一年四季中并不相同,春季长得最快,尤其是5月,平均达到7.3毫米,长得最慢的是10月,平均只有3.3毫米。  相似文献   

7.
正中医认为,秋主收,燥为秋之主气。阳气渐收、阴气渐长、万物萧条、空气干燥,会给人体健康带来较大的影响,所以也有"多事之秋"的说法。提醒读者,秋季养生也分初、仲、晚。每个阶段的气候各有特点,所以养生保健也应随气候的变化而采取不同的对策。初秋——湿热重,防暑降温要继续俗话说"热在三伏",而末伏一般都在立秋之后。在初秋时期,盛夏的余热未消,天气仍然十分炎热,故有"秋老虎"之说,天气以湿热并重为特点。中医  相似文献   

8.
又一个春天已踏着白皑皑的积雪来了. 又一个春天已携着对万物的祝福来了. 春和景明,柔风润雨.在这新绿添枝,群芳斗艳的季节,我们将<贵州社会科学>第200期奉献在了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9.
人们常说“气象万千!”那么,在气与象之间到底有什么关联呢? 中国古代哲学的宇宙发生学认为,在太虚的虚无中自行产生了一阴一阳两种性质的“气”。阳气清虚而上升为天,阴气沉浊而下凝为地。天地二气相交感应,化生万物,并且生生不已,造化出一个充满生机的大千世界。“气象万千”一语不仅表现了古人对“气”生化万物的造化神功的浩叹,而且表明了他们对世界流变不息的面貌及其运动本质的体认。自然的气与象是如何凝结为易象的呢?  相似文献   

10.
《家庭科技》2006,(3):26-27
春季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大好时机,也是调整脏腑功能,为全年防病打基础的最佳季节。尤其对体质较差的老年人来说,春天在家里通过按摩来调整脏腑功能, 就可增强身体抵抗力,对减少各种老年性疾病的发生发挥重要作用。记者采访了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博士崔海兰,请她介绍调节脏腑功能减少各种疾病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试论中国传统护"生"伦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胜良 《江汉论坛》2005,2(2):62-64
基于古人对世界"生"的本质的认识,中国古代思想家们要求顺应天地"生"的意志,维护万物的生成和生长,不阻断自然界"生"之进程.他们认为,不能在万物生、育的春夏季节捕猎动物、砍伐树林,以维护各种生物种群的延续和再生能力.这些思想在宋明理学和中国土生的宗教--道教那里得到发展和发挥.维护"生"成为中国古代生态伦理的基本原则.这种思想有助于我们克服当代生态伦理中的一些困难.  相似文献   

12.
阴阳学说与西方哲学中的“在场”与“不在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 考阴阳原义,阳为日出,阴为云遮日。中国古代的阴阳学说(包括老学与易学)将阴阳引申为宇宙万物生成的两个基本原理,阴阳有时系指两种物质性的元气即阴气与阳气,但往往又是指一切相反的方面,如暗与明、北与南、静与动、伏与起、柔与刚,甚至引申为人事的辱与荣,人性的拙与巧,等等,总之,只要是一反一正,就可用阴阳来指称。八卦不仅指八种自然现象,也引申为八种情性事即为健、悦、丽、动、入、陷、止、顺,八卦虽其数为八,但根本原理还是可以归结为阴阳两面。《易·系辞下》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其称名也,杂而不越。”本文感兴趣的,不是万物皆由阴阳两种物质性的元气构成的学说,那也许更多地是一个科学问题,是一个物质构造的问题,例如把阴电与阳电理解为中国阴阳学说之应用。本文的兴趣主要是哲学上的,是本体论和认识论上的,本文主要是讲万物皆有阴阳正反两面的理论。  相似文献   

13.
《家庭科技》2012,(11):29-30
冬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此时草木凋零,万物生机皆闭藏潜伏,昼短夜长,人体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把握十个"点"能够保平安. 1.进点补 冬季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生冷又不宜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  相似文献   

14.
上帝创物与道生万物分别是巴哈伊教与老子哲学的基本命题.虽然这两个命题表述类似,具体含义也有几分相似,但由于产生的时间、地点与背景迥异,它们的差异依然是显著的.文章从上帝和道之本质、万物之生成过程、万物与上帝或道的关系等方面探讨了二者的异同,指出:无论是巴哈伊的上帝还是老子的道实际上都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创生力,但是对万物来讲,巴哈伊的上帝是一种外在的他生力,而老子的道则是一种内在的自生力;无论是巴哈伊的上帝还是老子的道在生成万物的过程中都坚持了从无中生有,一中生多,并根据它们各自赋予万物之本质的不同把后者分成了不同的类别,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它们的作用方式根本不同,上帝是有为,而道则是无为;无论是巴哈伊的万物还是老子的万物最终目标都是和上帝或道统一,但是它们统一的程度不同,巴哈伊是同在,而老子是同一.  相似文献   

15.
王阳明首先以"知"说"万物一体",认其当从"感应之几"上看.感应之几有二用:一方面一气流通,正是万物一体给出了人在天地之间的位置;另一方面,圣贤有分,人对万物的普遍的恻隐顾惜之情成为万物一体的开始.他也看到,二用又必归一几:"才能之异者"悲天悯人的救世热忱,与"才质之下者"各随其分的尽职精神,二者的搏斗、协调,只能指向人性的陶冶和养成.作为一种理论,王阳明的万物一体说实质上是一种事关修道的审美直感论,它坚持了儒家知行合一的品格,"行"之而成,与"政治哲学"有很大的距离.  相似文献   

16.
正买蔬菜怕有农药,吃水果也怕有农药,使得不少人"谈农药色变"。春季万物生发,是蔬菜大量上市的季节。只是,如何挑选、食用到新鲜的蔬菜呢?外形光鲜、颜色亮丽的蔬菜一定洗过农药澡吗?选一些菜叶带虫子洞的就是"安全菜"吗?真相到底如何,一起来看看。  相似文献   

17.
关志国 《船山学刊》2008,(2):107-109
道家黄老学认为道是万物的根本,德是道表现在万物中的本性,道德是人们的行为依据。在此基础上,黄老学进一步提出“道生法”的命题,认为法的制定必须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法应该以德为依据。法的作用也是保障人与万物的自然本性,从而使人与万物归于道的状态。  相似文献   

18.
回春壮阳菜     
穆春 《家庭科技》2005,(4):30-31
春季万物推陈出新,生机盎然。人亦应适应季节调养生气,使机体与外界协调。我国素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之说,如何顺应四时变化调养身体,是人们关心的话题,如下几款菜肴相信对大家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春季万物萌动,是生发的季节,自古以来就有“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之说。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表明,青少年的生长速度在一年四季中并不相同,春夏之交长得最快,尤其是5月份,一个月内可长高7.3毫米,长得最慢的是10月,只有3.3毫米。  相似文献   

20.
陆建华 《江淮论坛》2021,(6):96-102
道是宇宙中一切存在者的本原,生出天、地、神、人和自然万物;道有"无物"与"有物"两种状态,可以分别称作"无"与"有",其中,"无物"状态是更为根本的状态,无生出天、地乃至神、人,有生出自然万物.无和有都超越感知,不可以从感知维度加以认知,不可以从感知维度为其命名.认知道的方式是以心"观"道,也就是以心"观"无、"观"有,实质是对于道的"悟";由于悟不可以言说,所以,道依然不可以命名.道生天、地、神、人、自然万物,天、地、神、人、自然万物存在于道之中,又由道所构成,决定了道的主宰性,而道的主宰性又具有无为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