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3 毫秒
1.
根据国家教委《关于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的实施意见》要求,目前,几乎全国所有高校都相继开设了《形势与政策》课,并把这门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列入了教学计划.在高等学校开设《形势与政策》课是党在高等学校加强和改进学生  相似文献   

2.
高校开设的《大学生思想修养》作为思想教育的一门课程,对于促进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但是,如何建设和优化这门课程,增强科学性和效益性,是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 思考之一:培养目标与教育任务 的一致 社会主义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是社会主义高等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总目的。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的《大学生思想修养》课程,必须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和道德修养、具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服务。它不仅要起到指明政治方向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是《孙子兵法》的诞生地,高等学校应普及孙子兵法课程。通过孙子兵法课程教学的实践,总结了高等学校开设孙子兵法课程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是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国防教育的需要,可以激发大学生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热情。《孙子兵法》的原理在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具有积极作用,教学内容应增加《孙子兵法》对商界的影响内容;在教学方法上应采取多种形式,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手段上做到多样化,创造出一个有声有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4.
大学语文课程在母语教育及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国家教委提出: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汉语语言文学方面的阅读、欣赏、理解和表达能力。国家“十一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传统经典、技艺的传承。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而我们通过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37所高校的大学语文课程现状进行调查后发现:大学语文课程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与国家要求严重脱节、课程资源与学生实际需求激烈冲突、课程教学与学生学习心理取向矛盾尖锐,等等。因此,大学语文课程现状未能达到开设此课程的目的,大学语文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
书法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性.中国的大学生如果缺乏基本的书法素养,无疑是文化素质教育的不足.许多高校虽然开设了书法艺术公共课,但目前对这一课程的探讨还是一片空白,这就严重制约了该课程的应用意义及其发展.  相似文献   

6.
以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培养的第一届、第二届学生即06、07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调查发现学生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参与度高;长江大学一年级教学工作部组织的文化素质教育活动对学生帮助较大;开设的人文社科课程对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很有帮助;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文才和艺才应成为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杨盼 《人生与伴侣》2023,(10):82-84
<正>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语文是初中教育阶段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随着初中教育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旨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状况之下,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课程教学中的融入也逐渐成为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基于此,文章以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的必要性为切入点,提出了传统文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融入路径,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柱。高校《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的开设,对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帮助学生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学对大学生进行民族精神的培养教育,既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重视高等学校德育,是我党办学的优良传统。但在高等学校正式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並把它作为大学生一门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还是近几年的事。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高等学校逐步开设共产主义思想品德课的通知》精神,从八四年起在大学生中开设这门课程。从一年多的教学实践来看,在高校开设这门课是必要的,它对帮助大学生树立共产主义人生观、道德观和远大理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由于这是一门新的学科,因此对它还要有一个成熟和完善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从大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就业需要、体育资源等方面对高校开设体能拓展训练课程的可行性进行研究,认为高校开设“体能拓展训练”课程符合《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精神,有助于实现其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是体育教育观念的转变和体育课内容的创新。  相似文献   

11.
人的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本职能。大学人的教育,重心是文化素质和文明素养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文化素养,首先在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人高校传统文化教育欠缺的现状亟待改变。文化传承是当下中国成人高等教育亟待确立的职责与使命,也应成为衡量、评价成人高等学校办学成绩的一项基本标准。  相似文献   

12.
加强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 ,提高学生的语言修养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中心内容之一 ,这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本文结合当前高校语言教育现状 ,就提高农科大学生的语言修养的意义、途径作了深入研究 ,并围绕《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对提高农科大学生的语言修养进行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3.
党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加强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基地建设,推动相关学科发展。"这为高等学校开展人文素质教育指出了方向,明确了任务。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发了《关于转发〈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研讨会纪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促使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由分裂走向对话与融合的角度,探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弥补了将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只理解为给理工科学生开设一些人文社会学科课程的不足,避免了两种文化的持续分裂与对立,使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与两种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拓展了大学文化素质教育的内在含义。  相似文献   

15.
《形势与政策》课属于高校思想教育课程,顾名思义,就是以国际、国内时事与党和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路线、方针、政策为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形势和政策》是国家教委1987年《关于高等学校思想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规定的大学生必修课,《形势与政策》教育是我们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上好《形势与政策》深对于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上好《形势与政策》课应该是我们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的课题.从1987年国家教委把《形势与政策》确定为大学必…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培养国际化复合型人才成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开设公共选修课是多数高校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文章分析了弹性学分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就目前高校在公选课的课程设置、教学监管、教材、师资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在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提倡素质是我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我国高校所实施的素质教育,包括专业教育及其理念与方法两个方面。在狭隘的专业教育思想占主导地位的现实情况下,文化素质教育的课程建设成为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最薄弱的环节之一。因此,开设高校公共选修课是加强文化素质教育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生命教育起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至80-90年代已成为世界许多国家推广的一种教育教学的门类。中国大陆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正式推展生命教育,全国有许多高校开设了生命教育的课程。基于目前许多大学生已经出现的生命困顿的情况,在大学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以及在各门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识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9.
高校通识教育已成为当前我国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英美文学课程作为高校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在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通过分析高校英美文学课程现状,阐述英美文学课程对于贯彻实施大学通识教育的促进作用,提出英美文学的教学改革的一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概论课程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分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并就该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注意的几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作者的见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